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187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某些刺激物或过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皮肤炎症反应。 临床可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或过敏物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类。,1,编辑版ppt,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病人的护理,【病因和发病机制】 1原发性刺激物 是指具有强烈刺激性(如强酸、强碱)或毒性的物质,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某些物质(如肥皂水、去污剂)虽然刺激性较小,但如果人体皮肤长期、反复暴露在该类物质中,在接触部位也可发生皮炎。 2接触性致敏物 通常为低分子的化学物质(如染料、生漆

2、、塑料、汞或外用药),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只有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该类物质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接触性致敏物由半抗原演变为全抗原时使机体致敏,此时,若再次接触同一种致敏物,接触部位经12h- 48小时即发生变态反应性皮炎(多属于型变态反应)。,2,编辑版ppt,【病因和发病机制】2编辑版ppt,临床表现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急性型:为接触强烈刺激物(强酸、强碱)后,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大疱,表皮坏死。 (2)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刺激物(肥皂水等清洁剂)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红,继之皮肤红肿、发热、并出现丘疹、水疱、糜烂和苔藓样变。,3,编辑版ppt,3编辑版p

3、pt,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在接触致敏原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皮损,轻者为红斑、丘疹和丘疱疹,重者局部红肿明显并有水疱、大疱、糜烂和渗出,皮损仅局限于被接触部位,其大小、形态与接触物相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病,甚至可泛发至全身。 自觉症状有瘙痒、灼热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呕吐等。该病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并经适当处理后12周痊愈。但如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再发。若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4,编辑版ppt,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4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5,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5编辑版ppt

4、,接触性皮炎,6,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6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7,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7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8,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8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9,编辑版ppt,接触性皮炎9编辑版ppt,【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可靠而简单的方法。,10,编辑版ppt,【辅助检查】 10编辑版ppt,处理原则 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积极对症处理。 1局部治疗 皮损早期用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糊剂或霜剂,有糜烂者应用3硼酸溶液湿敷,若有大疱者需抽除疱液后再作湿敷。 2全身治疗 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组胺药,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11,编辑版ppt,处理原则11编

5、辑版ppt,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个人嗜好,与皮损发生的关系。如女性皮疹的发生常与接触化妆品有关,皮损多位于脸部;化工厂的工人多因接触染料或塑料等而致病,皮损多位于暴露部位如手、头面和颈部。 (2)有无接触明确或可疑的刺激物或过敏物史: 1)是否接触过动物的皮毛(包括羽绒制品)或被昆虫刺伤。 2)是否接触过某些植物性物质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或芒果等。,12,编辑版ppt,护理评估12编辑版ppt,3)是否接触过某些化学物品如香水、染发剂、清凉油、红汞、磺胺粉、农药、橡胶或 塑料等。(3)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

6、理,效果如何。(4)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5)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性疾病。,13,编辑版ppt,3)是否接触过某些化学物品如香水、染发剂、清凉油、红汞、磺胺,2身体状况 (1)皮肤:接触部位的皮肤有无红斑、丘疹、水疱、大疱、坏死或溃疡,皮损范围大小与接触物的关系,局部有无瘙痒或烧灼感。 (2)全身:有无发热、畏寒、恶心及呕吐。 (3)辅助检查:斑贴试验是否找到接触性致敏物。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对暴露部位皮损及对外表影响的心理承受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14,编辑版ppt,2身体状况14编辑版ppt,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睡眠型态紊乱 与皮肤瘙痒不适有关

7、。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损和搔抓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暴露部位的皮损有关。,15,编辑版ppt,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5编辑版ppt,护理目标 1瘙痒不适减轻,睡眠得以改善。 2病人未发生感染。 3能用语言表示对外表的接受。,16,编辑版ppt,护理目标16编辑版ppt,护理措施 1减轻瘙痒不适 (1)局部降温,如减少被盖与衣物,或局部使用冷湿敷,以降低神经对痒的敏感性。 (2)安排一些分散病人对痒的注意力的活动。 (3)根据医嘱给病人局部使用止痒剂或全身应用抗组胺药、镇静剂或 静脉注射l0葡萄糖酸钙溶液等药物,以减轻瘙痒。,17,编辑版ppt,17编辑版ppt,2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 (1)

8、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剪短病人指甲,嘱其勿搔抓、烫洗及其他刺激皮肤的行为。 (2)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若出现糜烂、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应按医嘱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18,编辑版ppt,2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18编辑版ppt,3心理护理 关心和同情病人,注意他们的心理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9,编辑版ppt,19编辑版ppt,护理评价 1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能否正确、及时地用药。 2继发感染是否得到预防。 3病人是否了解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20,编辑版ppt,护理评价

9、20编辑版ppt,健康教育 1积极寻找致病因素,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病因素。 2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及酒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4.穿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 5.正确和持续用药。,21,编辑版ppt,健康教育21编辑版ppt,第二节 湿 疹,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皮肤 病,可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22,编辑版ppt,第二节 湿 疹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病因比较复杂、不易查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因 个体的过敏体质为主要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肠道寄生虫、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

10、)也可使湿疹加重。 2外因 包括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微生物等)、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23,编辑版ppt,病因23编辑版ppt,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四肢躯侧、手部、面部、外阴及乳房,呈对称分布。 皮疹为多形性改变,在红斑的基础上有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集簇成片状皮损边缘不清楚,水疱破后出现糜烂 渗出明显,干燥后形成痂屑。 病程一般约12个月;若未痊愈则进人亚急期。,24,编辑版ppt,临床表现)24编辑版ppt,急性湿疹,25,编辑版pp

11、t,急性湿疹25编辑版ppt,急性湿疹,26,编辑版ppt,急性湿疹26编辑版ppt,2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期演变而来,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局部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皮损边缘清楚。病程约36个月。,27,编辑版ppt,2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期演变而来,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局,28,编辑版ppt,28编辑版ppt,亚急性湿疹,29,编辑版ppt,亚急性湿疹29编辑版ppt,3.慢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迁延而 来,皮损局限、对称、境界清 楚,呈暗红色,浸润肥厚 ,表面 粗糙呈苔藓化。病程可达数月数 年。,30,编辑版ppt,3.慢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迁延而 30编辑版

12、pp,31,编辑版ppt,31编辑版ppt,慢性湿疹,32,编辑版ppt,慢性湿疹32编辑版ppt,【辅助检查】 可做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排除接触性皮炎或真菌感染。,33,编辑版ppt,【辅助检查】33编辑版ppt,【处理原则】 努力寻找发病原因,去除致敏因素,避免过度搔抓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刺激。通过外用和内用药物治疗,达到抗炎、止痒的目的。 1局部治疗 急性期仅有红肿、丘疹水疱者,用 炉甘石洗剂。有红肿渗液者,用3 硼酸溶液冷湿敷,渗液减少后换用氧 化锌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霜。 亚急性期选用皮质类固醇乳剂、糊 剂; 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或涂膜剂。,34,编辑版ppt,34编辑版ppt,2全身治疗

13、 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影响睡眠时可加用镇静安定药(如地西泮、异丙嗪),亦可用非特异性脱敏疗法(10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1g静脉注射,每日1次,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一般不主张使用皮质类固醇,只有经多种疗法疗效仍不佳的急性泛发性湿疹病人,可短期服用。,35,编辑版ppt,35编辑版ppt,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个人嗜好。 (2)湿疹的病因和诱因 1)有无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过敏体质,有无相同的反复发病史。 2)有无影响神经、精神的因素,如精神紧张、忧郁、失眠及过度疲劳等。 3)是否接触过致变态反应的食物(如鱼、虾、蛋、

14、奶制品),吸人物(如花粉、尘螨、羊毛和羽毛等),化学物品(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等过敏源。,36,编辑版ppt,护理评估36编辑版ppt,4)有无慢性病灶感染、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末梢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等其他相关因素。(3)皮疹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瘙痒、烧灼感。(4)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效果如何。(5)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发病前有无精神紧张与失眠、内分泌疾病、肠道寄生虫、慢性扁桃体炎等病史。(6)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性疾病。,37,编辑版ppt,4)有无慢性病灶感染、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末梢循环障碍如下肢静,2身体状况

15、 (1)皮肤情况:皮损的部位,如是否好发于四肢屈侧、手部、面部、外阴及乳房等处,是否对称分布,有无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和渗出。有无苔藓样变。是否有剧烈瘙痒。 (2)全身情况:有无因继发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3)辅助检查: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是否呈阴性。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是否由于皮损的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以及剧烈的瘙痒而感到忧郁和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其程度。,38,编辑版ppt,2身体状况38编辑版ppt,【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病变的长期存在使得病人情绪低落,而忧郁的情绪又加重病情,所以护士应热情关心病人,主动与其交流和心理沟通,让病人了解湿疹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16、消除其精神紧张,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9,编辑版ppt,39编辑版ppt,2减轻瘙痒不适 (1)消除刺激因素。 (2)告知病人在瘙痒时,避免用热水烫洗、碱性肥皂洗涤及过度搔抓。 (3)根据皮损性质局部应用止痒的药水、乳剂、油膏等处理,使病人的瘙痒不适减低到最低程度。 (4)按医嘱给予抗组胺药和镇静剂,促进睡眠。,40,编辑版ppt,2减轻瘙痒不适40编辑版ppt,3预防继发性感染 (1)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2)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对有糜烂、渗 出者,为防止和控制感染,可根据医嘱 在外用药中加入抗生素后局部使用。,41,编辑版ppt,3预防继发性感染41编

17、辑版ppt,护理评价 1病人焦虑程度是否减轻,情绪是否稳定。 2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睡眠是否得到改 善。 3皮损是否缓解或消退,有无继发感染。,42,编辑版ppt,护理评价42编辑版ppt,健康教育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2. 饮食应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 或不食辛辣食品及海鲜。3. 选用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4. 用药期间,应耐心坚持,按时用药,直至痊愈。,43,编辑版ppt,健康教育43编辑版ppt,第三节 药 疹,药疹: 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症状,重者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18、。,44,编辑版ppt,第三节 药 疹药疹:44编辑版ppt,病因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 多见。 2解热镇痛类药,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 较常见。 3镇静、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如苯 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 5磺胺类,多见于长效磺胺。 6中药,如板蓝根和丹参等。,45,编辑版ppt,病因45编辑版ppt,发病机制 药疹的发病机制一般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大类,其中主要是变态反应。,46,编辑版ppt,46编辑版ppt,1变态反应 大多数药疹的发生由变态反应引起,包括IgE依赖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及

19、迟发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所致药疹的特点有: (1)潜伏期,一般首次用药后420天,再用该药则 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2)皮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 相关性。 (3)皮损的形态多样,一个人对一种药物在不同时 期可发生不同或相同的药疹。 (4)当机体被某一药物致敏后,可引起交叉致敏或 多元致敏。 (5)抗过敏药物(如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7,编辑版ppt,1变态反应 大多数药疹的发生由变态反应引起,包括IgE依,2毒性作用 药物用量过大、持续用药时间过久或因肝肾功能障碍可致药物蓄积、产生毒性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等引起的痤疮。3光感作用 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酚

20、塞嗪类、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骨脂等进人人体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引起药疹,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应和光毒反应。,48,编辑版ppt,2毒性作用 48编辑版ppt,【临床表现】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原因不明的红斑、丘疹、风团或全身瘙痒等症状,应考虑药疹可能。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49,编辑版ppt,【临床表现】49编辑版ppt,1固定性红斑型较常见。 好发部位:好发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肢端及躯干也可发生。皮损特点: 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单个或数个,境界清楚,分布不对称,重者在红斑上可发生水疱或大疱、糜烂和渗出。 停药后12周皮损痊

21、愈,有色素沉着斑。若再用同类药物,在原皮损处发生同样皮损,但范围可扩大,数目可增加。局部有灼热、刺痛、瘙痒等感觉。 一般无全身症状。,50,编辑版ppt,1固定性红斑型较常见。50编辑版ppt,51,编辑版ppt,51编辑版ppt,固定红斑型药疹,52,编辑版ppt,固定红斑型药疹52编辑版ppt,2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药疹的34。 皮损特点: 麻疹样药疹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斑疹或斑丘疹,分布对称,可泛发全身。 猩红热样药疹为面、颈部的小红斑,并迅速向下扩展至全身。 本型药疹的皮损酷似麻疹或猩红热,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但没有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表现。,53,编辑版ppt,2麻疹

22、样或猩红热样型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药疹的34。53编,麻疹样药疹,54,编辑版ppt,麻疹样药疹54编辑版ppt,3荨麻疹型 较常见。 皮损特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部分病人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等。,55,编辑版ppt,3荨麻疹型 较常见。55编辑版ppt,56,编辑版ppt,56编辑版ppt,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属重型药疹之一,发病急骤。 皮损特点: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继之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表皮松解坏死。坏死表面呈灰红色,坏死的表皮稍经摩擦即可脱落,留下疼痛的剥露面,似浅二度烫伤。尼氏征阳性。 口腔颊粘膜、眼结膜、

23、呼吸道粘膜或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病人表现为畏寒、高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因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而死亡。,57,编辑版ppt,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属重型药疹之一,发病急骤。57编辑版,58,编辑版ppt,58编辑版ppt,59,编辑版ppt,59编辑版ppt,5剥脱性皮炎型 亦属重型药疹。 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发病呈进行性加剧,皮损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伴有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经10天左右皮肤红肿消退,全身开始出现叶片状脱屑,手足部位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重者可有毛发和指、趾甲脱落,可累及口腔黏膜和眼结膜,甚至出现内脏损害。病人伴

24、有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也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60,编辑版ppt,5剥脱性皮炎型 亦属重型药疹。60编辑版ppt,61,编辑版ppt,61编辑版ppt,62,编辑版ppt,62编辑版ppt,6多形红斑型 皮损特点: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丘疹,中心颜色加深,呈虹膜状损害,常出现水疱。 好发部位:皮损多发生于四肢屈侧,呈对称性分布,重症者皮损可泛发全身,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糜烂和渗出常伴有口、眼、肛门等黏膜部位的糜烂,可有剧烈疼痛;并伴有高热以及肝、肾功能损害和继发感染。,63,编辑版ppt,6多形红斑型 皮损特点:为黄豆至,64,编辑版pp

25、t,64编辑版ppt,65,编辑版ppt,65编辑版ppt,【辅助检查】 药物过敏试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类: 1.体内试验 体内试验包括皮肤试验和口服药物激发试验,这些试验应在皮损消退半个月以后进行,有一定危险性,应慎重。 2体外试验 安全性高,包括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放射变 应原吸附试验和琼脂弥散试验等。,66,编辑版ppt,【辅助检查】 66编辑版ppt,【处理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药物,促进体内药物排泄,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67,编辑版ppt,【处理原则】67编辑版ppt,1局部治疗 (1)面积广泛、无糜烂的药疹,可用大量单纯扑粉或5硼酸扑粉撒于皮损与床单上

26、。 (2)有糜烂、渗液者,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可外涂乳剂,以保护皮肤。 (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者,应抽去疱液,尽量采用干燥、暴露疗法。,68,编辑版ppt,1局部治疗68编辑版ppt,2全身治疗 (1)轻型药疹:皮损少者,可停药观察,皮损多可自行消退。皮损较多、瘙痒明显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等。 (2)重症药疹:应及时抢救,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1)皮质类固醇:应早期、足量使用,如氢化可的松每日300400mg,经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每日1020mg,分2次静脉滴注。病情应在2-3天内控制,否则需加大剂量。待临床症状控制后35

27、天开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69,编辑版ppt,2全身治疗69编辑版ppt,2)防治继发感染:如并发感染,应选用与致 敏药物结构不同的抗生素或较少发生过敏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或林可霉素。 3)支持疗法:由于皮损广泛,渗出较多,常造成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要及时 补充和纠正,可输血浆200400ml,或人体清蛋白l0g,隔日1次,连用45次。根据病情每日输液,促使致敏药物排泄。,70,编辑版ppt,2)防治继发感染:如并发感染,应选用与致 敏药物结构不同的,【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 (2)药疹的病因和诱因 1)病人有无变态反应性体质。 2)

28、是否服用过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3)是否未按医嘱用药,造成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 4)病人有无肝、肾功能不全。,71,编辑版ppt,【护理评估】71编辑版ppt,(3)皮疹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瘙痒、烧灼感。(4)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5)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效果如何。,72,编辑版ppt,(3)皮疹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瘙痒、烧灼感。72,2身体状况 (1)局部:皮损的部位是否常发生在同一部位;皮疹是否为多形性,数量,是局限在一处还是泛发全身;是否有口腔白斑,有无尼氏征阳性。脱屑的程度,是否呈大片状。有无瘙痒,程度如何。 (

29、2)全身:有无畏寒、发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血尿等全身中毒症状。 (3)辅助检查:药物过敏试验是否发现可疑的致敏药物。,73,编辑版ppt,2身体状况73编辑版ppt,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对所患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能否积极面对和配合诊治。,74,编辑版ppt,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74编辑版ppt,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与恐惧 与发病突然、病情较重和担心预后有关。 2潜在并发症:水和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障碍。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药疹引起瘙痒有关。,75,编辑版ppt,常见护理诊断问题75编辑版ppt,【护理措施】 1提供关心和安慰 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

30、达自身感觉,回答和尽量解决其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使病人了解药疹的愈合过程,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感。鼓励病人多饮水,促使体内的致敏药得以排出。,76,编辑版ppt,【护理措施】76编辑版ppt,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重症监护:重危病人最好为单人病室,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消毒,及时更换污染的物品,各项操作必须按无菌原则进行。 (2)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并注意监 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 (3)注意营养素的补充: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配合支 持治疗,提高全身防御能力。,77,编辑版ppt,2、加强护

31、理,预防并发症。 77编辑版ppt,(4)加强皮损的局部护理:面积较大的药疹,应保持皮损部位的干燥,若有脓性渗出物时,应及时清洁创面和加强护理。(5)加强结膜及黏膜损害部位的护理:眼部受累时,需定时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以防结膜粘连;口腔黏膜如有破损,应多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鼻腔受累时则涂擦抗生素软膏。(6)预防压疮发生;经常协助病人翻身,身体各受压部位的皮肤可适当按摩,并垫以海绵垫或气垫。,78,编辑版ppt,(4)加强皮损的局部护理:面积较大的药疹,应保持皮损部位的干,3减轻瘙痒不适 (1)根据医嘱应用抗组胺药或10葡萄糖酸钙等控制皮疹和缓解瘙痒。 (2)劝告病人尽量避免搔抓,引导病人分散注

32、意力,如看书、看报、听音乐或聊天等, 以分散对药疹部位的注意力。,79,编辑版ppt,3减轻瘙痒不适79编辑版ppt,护理评价1.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是否了解引起药疹的药物名称和相关知识。2.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处理和护理。3瘙痒是否缓解,皮肤是否完整。,80,编辑版ppt,护理评价80编辑版ppt,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药疹的相关知识,不 要盲目滥用药物,对已明确的致敏药,病 人及其家属一定要牢记,不得再用。 2如有药疹再发生时,应及时就诊,切忌自行用药处理,以防病情加剧。,81,编辑版ppt,健康教育 81编辑版ppt,1、患者男,20岁,3天前

33、新换一种化妆品,晨起自觉面部灼热不适,面部可见红斑肿胀、糜烂及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进行局部治疗,选用外用药物剂型哪种不妥A粉剂 B溶液 C硬膏 D乳剂 E洗剂 2、接触性皮炎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即停用此种化妆品 B局部避免热水洗烫 C局部搽75%乙醇使痒感减轻 D避免局部搔抓 E关心体贴病人 3、临床常见体征由多内、外因素引起,多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有渗出伴剧烈瘙痒。可考虑为( ).4、斑贴试验是诊断 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82,编辑版ppt,1、患者男,20岁,3天前新换一种化妆品,晨起自觉面部灼热不,5. 湿疹病人急性期有渗出选用剂型哪项错误 A软膏 B糊剂 C水剂 D洗剂 E粉剂6

34、.接触性皮炎患者临床做斑贴试验是为了 A检出病原体 B检出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 C发现皮肤的病理样变 D免疫学检查 E发现刺激因素7.关于接触性皮炎的说法正确的是A皮损为多形性 B皮损为单一水疱 C皮损的边界不清 D皮损的边界清楚,与接触物相吻合 E皮损中央自愈,边缘炎症明显8.急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A糜烂 B渗液 C 水疱 D肿胀 E以上均是,83,编辑版ppt,5. 湿疹病人急性期有渗出选用剂型哪项错误83编辑版ppt,9、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A糜烂 B水疱 C渗液 D 苔藓样变 E丘疱疹10、关于药疹以下哪项不正确 A有用药史 B有潜伏期 C 皮损广泛对称 D反应程度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35、E抗过敏治疗有效11、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应作如下处理A脱离致病现场 B大量热水冲洗 C 寻找致敏原避免再接触D慎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E必要时全身用药12、 湿疹病人发生睡眠型态紊乱的原因是A病程长反复发作 B皮肤剧烈瘙痒 C皮损多形性 D 搔抓 E病因复杂,84,编辑版ppt,9、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84编辑版ppt,13、关于猩红热样药疹临床表现为 A发病突然 B皮疹广泛对称 C弥漫性红斑 D伴全身不适 E以上均是14、接触性皮炎病人急性期渗出多时应选用A 软膏 B 糊剂 C 水剂 D 霜剂 E 硬膏15、简述湿疹的共同特点。16.论述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85,编辑版ppt,13、关于猩红热样药疹临床表现为 85编辑版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