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204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粘膜斑,一、概述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口腔粘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属口腔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基本上是良性病变。,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一、概述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二、病因:,口腔粘膜长期受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白色斑块。 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或 吸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二、病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三、临床表现,浅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或微高于粘膜表面,斑块表面平滑,基

2、底柔软无结节。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受刺激部位。,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三、临床表现浅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或微高于粘膜表,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5,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5,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6,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6,烟碱性白色角化病: 因长期吸烟所致。 患者上腭及其牙龈。 呈灰白色或浅白色病损,病变均匀、弥散、边界不清晰,软硬腭交界处可见有腭腺开口呈小红点 ,稍凹陷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7,烟碱性白色角化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7,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8,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8,四、病理: 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9,四、病

3、理: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9,五、诊断:口腔粘膜增厚、发白对应区域可找到刺激因素(机械)。吸烟者叼烟卷的唇部,严重吸烟者,上腭广泛白色角化损害,烟碱性白色角化病。刺激去除24周后,白色损害变浅,范围缩小,甚至消失。,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0,五、诊断: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0,六、鉴别诊断:1.白色水肿:双颊呈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用口镜拉展颊粘膜时,白色改变可暂消失,柔软,无压痛,患者无自觉症状。 病理:上皮细胞有显著细胞水肿。 治疗:无需治疗。,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1,六、鉴别诊断: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1,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2,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2,口腔粘膜斑纹

4、类疾病白斑,13,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3,2.颊白线:由于咀嚼时牙齿持续不断地刺激所引起的组织角化,与双侧咬合线相对应,成年人中常见,无自觉症状,病理上皮正角化。3.灼伤:由于腐蚀性药物所致粘膜 灼伤,病损上为白色假膜,可擦除,其下方为出血创面。,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4,2.颊白线:由于咀嚼时牙齿持续不断地刺激所引起的组织角化,与,(六)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严重者配合局部用药。,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5,(六)治疗: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5,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6,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6,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一、概述(一)定

5、义: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1996年WHO定义为“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7,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根据检查环境和诊断手段的差别,可将白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诊断两个阶段。临时性诊断:口腔粘膜白色损害,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即可下临时性诊断;如怀疑此白色损害与某种因素有关,去除此因素13月后,损害仍持续存在,此时可下肯定性诊断并及时活检。,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8,根据检查环境和诊断手段的差别,可将白

6、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二、病因:1吸烟:与白斑密切相关,白斑的发生率与抽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发病部位与烟接触口腔的方式,烟雾刺激的部位有关。其他理化因素刺激也与白斑发生有关。2念珠菌感染:白斑患者34%白念感染阳性。少数白斑患者,白念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对大多数患者,白念是联合病因。3全身因素:微量元素vitA、vitB缺乏;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9,二、病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19,三、临床表现 中老年男性多见。1白斑好发部位: 颊、唇、腭、舌、口底。 2白斑分型: 均质型 (斑块状、皱纹纸状)。 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口腔

7、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0,三、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0,斑块状:白、灰白、乳白色,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或稍粗糙,柔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角化较重者为乳白色,表面隆起,很粗糙,有沟裂(有不适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1,斑块状:白、灰白、乳白色,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或稍粗糙,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2,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2,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3,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3,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4,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4,皱纹纸状: 口底及舌腹。灰白色、白垩色,表面粗糙,界清,周围粘膜正常,有粗糙感或疼痛。,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5,

8、皱纹纸状: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5,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6,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6,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7,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7,颗粒状:口角区多见。充血的粘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此型多伴白念感染。,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8,颗粒状:口角区多见。充血的粘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9,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29,疣状:多发生于牙槽峭、唇、上腭、口底等部位,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质稍硬,粗糙。,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0,疣状:多发生于牙槽峭、唇、上腭、口底等部位,乳白色,

9、厚而高起,溃疡状: 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有反复发作史,疼痛。,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1,溃疡状: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1,3症状: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疡时出现自发痛及刺痛。由于主观症状不明显,常不能主动就医。,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2,3症状: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疡时出现自发,四、病理白斑的主要病理表现是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钉突伸长变粗,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紊乱,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丧失了正常细胞成熟及分层过程。上皮

10、异常增生的表现。,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3,四、病理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3,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4,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4,白斑上皮过度正角化,白斑过度正角化,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5,白斑上皮过度正角化白斑过度正角化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5,五、诊断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6,五、诊断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6,染色前 染色后,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7,染色前 染色后口,六、鉴别诊断,1白色角化病: 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浅白色,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无症状

11、,去除刺激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失。,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8,六、鉴别诊断1白色角化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8,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病 因 明确的理化刺激因素 吸烟白念全身因素部 位 唇 、颊 、腭 颊舌唇 、腭、口底损害特征 灰白色、表浅、 白色斑块、粗糙、 界不清、质软 界清症 状 无症状 粗糙 无症状、粗糙、疼痛病 理 上皮过角化 上皮异常增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39,口腔白色角化病,2迷脂症:皮脂腺异位,错生于唇、颊粘膜上,无主观症状。针尖大小淡黄色散在成丛小丘疹,位于粘膜下,无症状。3扁平苔藓,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0,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0,七、白斑癌

12、变倾向: 约35%发生癌变,有以下情况应密切观察。1年龄:年龄较大,60岁。2性别: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此病若发生在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恶变可能性更大。3吸烟:吸烟时间越长,烟量越大,恶变可能性越大。4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区属高危区域。,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1,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1,5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易恶变。6组织病理: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7具有白念感染者8病变时间较长者9自觉症状: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2,5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易恶变。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八、防治:1去除刺激因素,戒烟酒,少吃烫、辣食 物

13、。去除残根、残冠、 不良修复体。2局部用药: 0.10.3%维A(甲)酸软膏局部涂(充血、糜烂病损禁用)。 。 1%维胺酸糊剂局部涂。 VitA局部涂擦。,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3,八、防治: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3,3口服维胺酯:25mg/次,3次/日,23月为一疗程。 作用:促进上皮细胞正常分化,提高细 胞免疫功能,防止癌变多抗甲素:510mg/次,3/日,一月一疗程 , 作用:增强免疫,抗肿瘤。增生平:中药,针对食道癌。左旋咪唑,转移 因子、聚肌胞、vitA、vitE。,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4,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4,4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增生、硬结、溃疡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对溃疡型、疣状、颗粒状白斑应及早手术,全部病变送病理,同时去除局部因素,如没条件手术的白斑冷冻、激光、微波。,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5,4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增生、硬结、溃疡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6,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