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234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2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 OK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1,古诗文比较阅读专题课(上)1,一、导入,“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古诗文比较阅读是近几年语文考查的新亮点,也将是今后中考语文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2,一、导入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古诗文比较阅读的设题角度;2、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方法,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3,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3,初中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初中古诗词的比较阅读,4,初中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初中古诗词的比较阅读4,一、中考文言文

2、考查要求,二、“比较阅读”的含义,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向、出题形式及意义,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角度,3、写作手法,七、小结:文言文比较阅读规范答题的要求,1、文言现象,2、思想内容,六、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的方式,5,二、“比较阅读”的含义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向、出题形式及意,一、中考文言文考查要求:,单篇文言文的考查要求:1、识记:规定篇目的默写。2、理解: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通假字及其意思。 翻译文中重要句子。3、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点评:对古文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作者的观点

3、态度,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多篇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建立在对单篇文言的的积累、理解、鉴赏的基础上。,6,一、中考文言文考查要求:单篇文言文的考查要求:多篇文言文比较,二、“比较阅读”的含义,“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事物罗列在一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对其进行衡量、判别。比较阅读指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7,二、“比较阅读”的含义“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相同或相,1、出题人的比较方向纵向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横向比较:不同作家的同题材、同主题作品的比较。2、出题形式:它涵盖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综

4、合能力和考查。3、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巩固旧知识,还有助于提高鉴别欣赏,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向、出题形式及意义,8,1、出题人的比较方向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向、出题形式及意,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1、解读全文,把握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看法。2、解读题目,具体比较。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比较时要根据文章内容、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找准比较点,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

5、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原文原句。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4、规范作答,要点齐全。,9,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1、解读全文,把握信息。时间、地点,,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角度,1、文言现象(词句)2、思想感情(篇章)3、写作手法(篇章),10,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角度1、文言现象(词句)10,1、文言现象的比较,特殊句式,实词的词义比较(一词多义),虚词的词义比较(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1,1、文言现象的比较特殊句式实词的词义比较(一词多,五柳先生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口技以

6、为妙绝。三峡沿溯阻绝。 三峡哀转久绝。口技不能名其一处。醉翁亭记名之者谁?狼两狼之并驾如故。 三峡故渔者歌曰。桃花源记初极狭。岳阳楼记此乐何极。,实词词义比较(一词多义),体会、领会,聚会、相遇,极,隔绝,停止,说出,命名,旧、原来,所以,非常,穷尽,12,实词词义比较(一词多义)体会、领会聚会、相遇极隔绝停止,例题,“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请你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解释为“距离”的一项( )(2分) A去国怀乡 B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C委而去之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2006荔湾区模拟(二) 答案: D,13,例题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距离 离开

7、 除掉,,虚词的词义比较(一词多义),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口技不能指其一端:马说其真无马邪:马说其真不知马也:,至、于、者、为、而、以、乃、其、夫、然。,代词,“他们”,代词,“这种”,助词,译为“的”,助词,放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它的,那里,其中的,大概,恐怕,难道,初中阶段至少掌握这十个虚词:,14,虚词的词义比较(一词多义)至、于、者、为、而、以、乃、,例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C.无从致书以观 D.不敢出一言以复答案:

8、A 。“以”是“把”之意,其它都是“来的意思。,词义比较解题要领:1、要归纳积累。2、要对不同语境中的词义进行推断。3、要善于联系辨析。,15,例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词,练习:阅读爱莲说与鱼我所欲也两个文段选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含义相同的一项( ) A同予者何人 亦我所欲也 B出淤泥而不染 呼尔而与之 C可爱者甚蕃 所欲有甚于生者 答案:(1)A,16,练习:阅读爱莲说与鱼我所欲也两个文段16,腰白玉之环腰佩 名作动送东阳马生序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名作状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形作动邹忌讽齐王纳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 使扰乱 ,使劳累 陋室

9、铭,()词类活用,17,腰白玉之环腰佩,例题:下面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B.策之不以其道C.其真不知马也D.泉而茗者答案:C,解题要领:1、多积累多归纳2、分析句子成分,18,例题:下面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的一项是:( )解,()特殊句式,醉翁亭记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判断句 满井游记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倒装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我)美于徐公 省略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困于心,衡于虑。被动句 (“为”字句,“于”字句,“见”字句,“所”字句),19,()特殊句式醉翁亭记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判,例题:下面句子不是倒装句的是:( )A.何陋之有B.斯是陋

10、室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吾谁与归答案:B,解题要领:1、了解各种特殊句式及其标志2、分析句子成分,20,例题:下面句子不是倒装句的是:( )解题要领:20,2、思想内容的比较,梳理讨论:将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按主题内容分类。,包括以下三个小类:1主题内容,2人物(景物)形象,3相同文体,不同内容,21,2、思想内容的比较包括以下三个小类:2人物(景物)形象,(1)文言文常见的主题内容分类,(1)治国理想篇:马说、 大道之行也、 桃花源记(2)山水篇:A、侧重描写山水等自然景观之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湖心亭看 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 观潮B、侧

11、重寄情于景,表达忧国忧民、仕途失意之情,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3)生活情趣,民间艺术篇: 咏雪、童趣、 核舟记、 口技、,22,(1)文言文常见的主题内容分类(1)治国理想篇:,(4)生活哲理,处事为人篇: 五柳先生传爱莲说、陋室铭、 陈太丘与友期(5)读书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6)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愚公移山,23,(4)生活哲理,处事为人篇: 五柳先生传23,典型例题剖析,解题思路点拨例题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1、联系课文内容给“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写出下联。2、都是抒情散文,它

12、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答:1、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2、同:岳抒发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 醉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都是积 极向上的,都很可贵。 异:岳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 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崇高的精神境界。 醉多少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24,典型例题剖析,解题思路点拨答:1、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练:陶渊明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中共同的“志”是?,答: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回归自然),练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两文都写人们日常生活,请问表现生活的共同之处?答:桃与醉都写了人们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25,练:陶渊明桃花

13、源记和五柳先生传中共同的“志”是,练比较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在思想内容 上的异同。 06山西同:同是写月,同表现仕途失意,被贬的悲凉。异:水旷达胸怀,乐观情致,对兄弟怀念之情。 记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练送东阳马生序与五柳先生传 04广东问:在兴趣上有何相同之处?答:喜欢读书。问:读书方式与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答:送不求甚解,求含义;自娱。 五借书抄书求师观群书;求上进,26,练比较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在思想内容 上的,练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两文同为借景抒情,抒的情有何不同?答:小是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与是爱慕自然、愿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致。练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虽然分别用了一正一反的例子,但你能

14、从仲永与孙权身上懂得了什么共同的道理?,答:都表达了后天的学习教育对每个人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27,练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答:都表达了后天的学习教,练: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问:两文都写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作者的人生目标与追求不同,试分析一下。,答:与表现作者不追求名利,愿归隐山林的情趣。 桃表现作者向往幸福、自由,没压迫,没战争的生活的社会理想。练:记承天寺夜游与岳阳楼记比较 岳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 。 记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28,练:与朱元思书与桃

15、花源记问:两文都写了美丽的自,练桃花源记第二、三段 与醉翁亭记第三段比较。1、桃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_;醉所选的原文中,有一千古名句表露了作者的情趣,这句话是_。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桃“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醉“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C桃 、 醉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D桃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 醉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世外桃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29,练

16、桃花源记第二、三段 与醉翁亭记第三段比较。世,练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掌握对联的知识的情况),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下句答案:琅琊山蔚然深秀。或 岳 阳 楼 壮 美 雄 奇。 桃 花 源 和 平 宁 静 。,30,练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2、常见的形象分类比较例举,1、水: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月

17、: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3、鸟: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31,2、常见的形象分类比较例举1、水: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4、四季景物:秋景醉翁亭记:风霜高洁 三峡:林寒涧肃5、猿声:三峡: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6、树木: 与朱元思书:皆生寒树 醉翁亭记:佳木秀而繁阴文言文中较多的形象类型还有山、花、四季、朝暮等,32,4、四季景物:秋景醉翁亭记:风霜高洁32,例题:“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答:(1

18、)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表现他洒脱、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个性。 (2)醉翁:醉是乐的表现形式,借饮酒助山林游乐和百姓生活和乐之兴。,解题要领:1、在文中找到相应形象原句,回答问题。 2、景物往往孕育着情感,结合全文主题, 注意分析形象的不同,比较感情的异同。,33,例题:“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答,练习:岳与醉两段都是观景,一位登楼所见,一为登山所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的不同?,34,练习:岳与醉两段都是观景,一位登楼所见,一为登山所见,3、文体相同,内容不同,(1)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记承天寺夜游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2

19、)人物传记: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3)说(讽刺、建议、劝谏):捕蛇者说、 马说 、爱莲说 (4)书信类: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5)说明文类:口技、 核舟记,35,3、文体相同,内容不同(1)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例题:口技和核舟记皆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都是说明文,请从内容方面对口技和核舟记比较赏析。,答:同:都反映了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异:一种是声音表演艺术 一种是微雕艺术。练习: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都是给朋友的书信,在内容和主题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答:都向朋友描绘了秀美的山水景色,都表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36,例题:口技和核舟记皆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20、3、写作手法的比较,含义:表现文章内容,使文章感情得以更好表达的基本形式。(鉴赏性比较)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对偶、拟人、反问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想象、虚实相生、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听觉、视觉结合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结构安排:总分总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先景后情、层层深入、详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语言特色:骈、散句、清新、质朴、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凝练、气势磅礴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7,3、写作

21、手法的比较含义:表现文章内容,使文章感情得以更好表达,例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1、两个文段都写了水,分别概括两文段水的特点、写法并在原文找出你的依据。,清澈/湍急,通过比较手法,突出水流之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8,例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三峡与朱元思书水的特点,写作手法比较解题要领:,1、提问方式(1)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抒发情感,有何效果?(2)请赏析写景的妙处。(3)你最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2、答题步骤:找出原句-用了哪种手法-是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传达了怎样感情3、审读题干,紧扣要求。看题目问什么,是问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结构特点。依问而答。4、熟

22、记鉴赏术语并能正确运用。5、要点齐全,多角度鉴赏。语言规范准确。,39,写作手法比较解题要领:1、提问方式(1)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的比较练习,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同处? 答:托物言志练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在景物描写方法上,写作顺序上,有何异同?同:都能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语言凝练。异:醉朝暮、四时之景,时间顺序,多用修饰词,没用比喻。 满白天所见之景,空间顺序,多用比喻。,40,写作手法的比较练习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作手法上,练3: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个文段都写了猿声,比较一下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渗透着哀伤之情,情景交融,具有人格化的感情,猿则百叫无绝,41,练3:三峡

23、与与朱元思书两个文段都写了猿声,比较一,练3、从取材、写法、语言特色三方面比较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42,练3、从取材、写法、语言特色三方面比较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综合比较,1、在具体考查时往往会把文言现象、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比较点,结合在一起比较。2、涵盖了各种文言题型。,43,综合比较 1、在具体考查时往往会把文言现象、思想感情、写作手,题例: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综合比较,记的写景方式是景物描写与抒情有机结合。,1、均写景,都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2、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44,内容思想、心情感受写作手法同1、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异,练1:(甲)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

24、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1)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甲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乙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岳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醉“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1)答:阴沉萧索 悲伤抑郁 早晚与四季之景 沉醉山水之美的愉悦之情,(2)答:D 醉的语言是清丽明快,岳的是气势磅礴。,45,练1:(甲)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2)下列说法

25、有误的,其他考查方式,1、作为比较的文言选段,不只有两篇,甚至有三篇。2、将古代诗词、联、文言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爱莲说与陆游词卜算子.咏梅同是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在精神品质上有何相似之处? 答: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3、作为比较的两篇文言选段,一篇是课内,一篇是课外。4、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例05苏州考题中陆文夫的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中的隐退文化与桃花源记比较。,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46,其他考查方式1、作为比较的文言选段,不只有两篇,甚至有三篇。,例题:欧阳修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课外)(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庐陵欧阳修也。(

26、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作者此时为滁州知州。,(1)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2)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06安徽芜湖,答:(1)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2)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言凝练,传神。 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 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返回,47,例题:欧阳修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课外)(1)甲乙两文,小结:训练规范答题,(1)轻松解题五法: 以旨解题:结合主题回答以题解题: 利用考题信息回答以文解题:用文中句子回答以注解题:用注释的信息回答以境解题:结合具体语境,利用上下文提示回答(2)找准比较点,分析异同处 (3)学会分析和概括相结合(4)答完题后要回读完善,排除表意不清,错句、病句。 (5)恰当运用鉴赏术语,48,小结:训练规范答题(1)轻松解题五法: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