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了解:1. 区域的概念、类型和划分。2中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应用: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学会分析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2,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课标领航2,知能层级突破,教材深化透析,学业水平达标,基础自主梳理,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3,知能层级突破教材深化透析学业水平达标基础自主梳理第一节区,基础自主梳理,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含义:指一定范围
2、的_,具有一定的_,是一个_。,地理空间,地理位置,可度量的实体,明确,过渡,相对一致,单一,综合性,4,基础自主梳理一、区域和区域差异地理空间地理位置可度量的实体明,思考1试举出几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名称。,5,思考1试举出几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名称。5,2区域差异(1)含义: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_条件、_条件,分析它们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3)意义:为选择区域_、调整区域_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6,2区域差异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6,思考2分析中国每个自然区的地理特征时,主要选取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特点
3、?提示:在分析中国各自然区的地理特征时,主要选取形成区域差异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1)地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气候:降水,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自南向北递减,但由于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区出现转向。,7,思考7,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差异1自然区域差异(1)根本原因:_、_和海拔高度的差异。(2)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其中_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植被,8,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
4、差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植被8,2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低,高,明显,二,一,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寒,外流,大气降水,内流,山地冰雪融水,9,2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低高明显二一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寒外流大气,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10,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10,少,气温,干湿状况,垂直地带性,11,少气温干湿状况垂直地带性11,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2,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2,发达,落后,水源,荒漠化,气温,崎岖,13,发达落后水源荒漠化气温崎岖13,思考3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提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
5、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14,思考14,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温带季风,平原和高原,结冰,热带、亚热带季风,平原、低山和丘陵,不结冰,15,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温带季风平原和高原结冰热带、亚热带季,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年三熟,一年三熟,旱地,水田,棉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16,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年三熟一年三熟旱地水田棉花温带,坡度小,坡度大,雨水排泄,内河航运,17,坡度小坡度大雨水排泄内河航运17,面食,米食,繁杂,重工业,轻工业,18,面食米食繁杂重工业轻工业18,思考4南米北面体
6、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有哪些?提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充沛,雨热同期,符合水稻的生长条件;人口稠密,地块较小,而水稻管理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需要;水稻单产较高,可以满足较多人口的生活需要。,19,思考19,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_最高,_最低,东、中、西部_排列,差距在逐渐_。(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_,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_。,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梯度,扩大,快,相对缓慢,20,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梯度扩,2形成原
7、因(1)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_,地势平坦,区内及_联系比较便捷。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_。(2)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_趋势。改革开放首先从_地区开始。,海运优势,区际,交通不便,东移,东部沿海,21,2形成原因海运优势区际交通不便东移东部沿海21,思考52005年东、中、西经济地带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2005年,西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和中部,这主要受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22,思考22,知能层级突破,知识精析1图示理解区域含义,23,知能层级突破知
8、识点一理解区域的含义知识精析23,整体性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开放性任何区域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要注意联系地方区域划分的实例,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掌握概念的组成要素和特点。,24,整体性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2认识一个区域,是区域分析的基础。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区域:(1)确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是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作用。(2)区位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
9、。(3)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间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5)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地确认。例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为菱形等。,25,2认识一个区域,是区域分析的基础。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要,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6,读下图,回答(1)(2)题。例12,(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
10、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27,(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2)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答案】(1)B(2)C,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以致用,A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B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不一定相似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D区域划分的指标有
11、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29,学以致用A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区域的特点及区域划分的指标。区域的特点是: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由此可见,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区域的特点及区域划分的指标。区域,知识精析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
12、分析:,31,知识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知识精析31,32,32,33,33,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材料,填表并完成下列问题。,34,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35,35,(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年日照时数A1239.2B1970.6C3005.31月平均气温A2.3 B3.6 C5.6,36,(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年均降水量A453.9 B976 C1400.7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
13、型A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B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C草地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B青稞、油菜等C水稻、茶叶等,37,年均降水量37,(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甲:_;丙:_。,38,(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3,【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的具体位置;由三地坐标可知甲(91E,30N)应在青藏高原上,乙(104E,31N)应位于四川盆地内,丙(120E,30.2N)应位于长江三角洲。由此可知日照时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天气晴朗,日照时数最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处盆地内,多云雾,应最少。1月均温:青藏
14、高原上地势高,气温应最低;四川盆地内气温应最高。年降水量:长江三角洲地处沿海,降水量最多;而青藏高原上则降水量最少。由此对农业土地利用及农业主要作物也可依次判断。对于第(2)题,只要在第(1)题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即可。,39,【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的具体位置;由,【答案】(1)CABACBABCCABBAC(2)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牧业发展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40,【答案】(1)CABACBABC,2(2011年江苏百校联考)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15、,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1)(3)题。,学以致用,41,2(2011年江苏百校联考)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2,(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42,(3)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43,(3)丁省与丙省相比()43,解析:第(1
16、)题,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第2题,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第3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答案:(1)B (2)A (3)D,44,解析:第(1)题,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知识精析1.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45,知识点三我国的区域差异分析知识精析45,46,46,47,47,48,48,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49,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49,50,50,51,51,如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
17、2,如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分区示意图。,(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 土壤和气候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2)从三大自然区的角度看,a、b、c、d属于我国的_区,该区与其他两区的最大差异是_。该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是_,不利之处是_。,53,(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53,(3)在a、b、c、d所组成的大区内,由于_条件的差异,其作物的熟制和主要农作物也存在着差异,请完成下表。,54,(3)在a、b、c、d所组成的大区内,由于_条,(4)c、f两处因_条件的不同,植被出现了明显的差异,e处植被以_为主,f处植被以_为主。(5)g区的农业以_业为主,
18、最著名的农作物是_。,55,(4)c、f两处因_条件的不同,植被出现了明显,【解析】根据气候、地貌条件的差异,可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图中的a、b、c、d位于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雨热同期,但由于季风的变率较大,该区也是世界上水旱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该区跨纬度较广,南北热量条件有较大差异,自南向北作物的生长期越来越短,作物的品种也不相同。,56,【解析】根据气候、地貌条件的差异,可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e、f属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因距海远近的不同,两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东部降水量丰富的地方,
19、植被以草原为主,越往西降水量越少,植被也逐渐过渡为荒漠。g是青藏高寒区,该地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在河谷地区,由于热量条件相对优越,可发展河谷农业,其中最著名的农作物是青稞。,57,e、f属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因距海远近的不同,两地降水,【答案】(1)C(2)东部季风该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害(3)热量见下表:,(4)降水草原荒漠(5)畜牧青稞,58,【答案】(1)C(2)东部季风该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学以致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59,学以致用59,材料2: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60,材料2:东、中、西
20、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60,(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是_和_。(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部最发达,_部次之,_部较落后。(3)从图中还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部,_部次之,_部较慢。(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变化?(5)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_地区农业经济占的比重最大,_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61,(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及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东部经济最发达,农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小,城市化水平最高;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经济发展速度最慢
21、,农业产值比重最大。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2)东中西(3)东中西(4)都在提高,但三者差距逐渐扩大。(5)西部 东部,62,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及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东部经济最发达,教材深化透析,1图111中国三大自然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界,东部以3000 m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63,教材深化透析图表解读1图111中国三大自然区63,2图115青藏高寒区的湖泊和冰川本组图由两幅图组成。左图为纳木错(湖泊)的景观,右图为长江源头的冰塔林(冰川)景观。纳木错为中国
22、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属于内流区域;长江源头的冰塔林属于外流区域。这说明青藏高寒区是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的区域。,64,2图115青藏高寒区的湖泊和冰川64,3图116不同自然区的农业景观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上为东部季风区的种植业,下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是我国天然草场的分布区,依靠本地区的草场,发展畜牧业。,65,3图116不同自然区的农业景观65,4图117东部季风区(1)在图中找出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了解东部季风区的范
23、围。(2)在图中找出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和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可以看出它们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66,4图117东部季风区66,(3)联系初中地理,我们又知道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4500等积温线又与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大体一致。由此可见,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此为界,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与北方两部分。,67,(3)联系初中地理,我们又知道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5图118东部季风区
24、内部差异(1)对照本图与图117,可知大体以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4500、7500等积温线可将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划分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68,5图118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68,(2)东部季风区内部的亚区名称有其规律,其名称由位置、温度带、干湿地区三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因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热量)的变化是东部季风区内部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自南而北其位置分别为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对应的温度带分别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另外秦岭淮河以南的两亚区均为湿润地区,以北的两个亚区均为半湿润地区。(3)图中还从季节变化
25、、气候、植被等方面列出了各亚区的典型特征。,69,(2)东部季风区内部的亚区名称有其规律,其名称由位置、温度带,6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70,6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7,读图可知,从动态看,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从1996年到2005年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呈增长趋势;从静态看,每一年份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是东部中部西部,说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
26、展水平存在差距,东部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71,读图可知,从动态看,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从1996年到20,7表11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纵看每一年份,三个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都是东部中部西部,横看从1998年到2005年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逐年增加,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三个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可总结为下表。,72,7表11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73,73,8.图1117坎儿井示意本图直观表现了坎儿井的结构。读图时应注意两点:(1)坎儿井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等组成
27、。暗渠是在地下开凿的输水道,用于将地下水引到地面;在暗渠流经的地方,每隔几十米开挖一个通向地面的竖井,用来通风和取出砂石,也便于修理暗渠;暗渠和明渠的接头处为蓄水池,为蓄水用,又可减缓暗渠水流的冲力。,74,8.图1117坎儿井示意74,(2)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修建该特殊引水工程的意义: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高山冰雪融水下渗顺地势流向低处补给地下水。这里地下水丰富,在引水发展灌溉农业时,当地人们想出了修建坎儿井引水的办法,来减少水分蒸发消耗。,75,(2)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修建该特殊引水工程的意义,通过这个案例的研究,主要是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进行区域
28、差异比较,最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比较法。一般根据划分区域的依据,确定比较的内容,一般自然地理区域的比较主要从地形(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文(径流多少、流量的变化、水力资源)、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矿产(丰歉程度及主要矿产资源)几方面进行比较;而经济地理区域的比较则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速度、发展经济的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等方面进行比较。,76,案例研究通过这个案例的研究,主要是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77,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77,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