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464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2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课件.ppt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评估区域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分类,第1页/共41页,二、评估区域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分类类型内容 自,(一)评价方法,1.绝对量评价 从自然条件来说,经过调查、勘探与分析而确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等级的实物或价值数量,称为绝对量 绝对量评价,也包括对各类资源条件的质量评价。如矿产资源的品位,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交通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等。,第2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 1.绝对量评价第2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2.平均量评价(1)资源密度(2)人均资源拥有量,第3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2.平均量评价第3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3.需求量评价根据

2、各类资源的数量,与现行的需求进行对比,可以反映资源供应情况和资源的丰歉程度。对于丰富的资源,可以作为区际交流的资本,对于缺乏的资源,可以通过区外的输入来获取。,第4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3.需求量评价第4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4.综合评价(1)资源综合优势度的评价(2)人力资源规模的评价,第5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4.综合评价第5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4.综合评价 pp为一国的综合国力;C为基本实力,基本实力=人口+领土;E为经济实力,经济实力=GDP+能源+矿业+工业+农业+外贸;M为军事能力,军事能力=核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S为国家战略意图,W为国家意志。,

3、第6页/共41页,(一)评价方法4.综合评价第6页/共41页,(二)评价内容,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第7页/共41页,(二)评价内容 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第7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1)区域的地位评估区域的地位,目的在于明确区域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在社会经济 发展中能起的作用和适宜扮演的角色。 评估区域地位时,明确规划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确定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经济结构和近期的战略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斯托的社会经济发展六阶段,第8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1)区域的地位第8页/共41页,1.评估区

4、域发展的内部条件,(2)区域优势与劣势区域的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必须有与之相比较的对象,才能说得上优与劣。比较的对象可分为区内比较和区际比较两种 。有利条件是产生区域优势的基础,但有利条件并不等同于区域优势。 主要优势: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科技优势 ;产业优势,第9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2)区域优势与劣势第9页/共41,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区域优势的分析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区域的优势往往是多个相关要素组合的结果,要注意对每个要素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防止片面性 ;第二,优势、劣势是相对的,必须对区域内外相关和同类因素进行综合比较 ;第三,优势、劣势都是动

5、态的、变化的 ;第四,不同优势之间有互补互促作用,一种优势可以带来或转化为其他优势 。,第10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区域优势的分析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3)区域容量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人均营养水平,第11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3)区域容量第11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4)创新活动创新活动要素:一是机会;二是环境;三是支持系统;四是创新者。创新活动条件:专门人才 ;充足的资金 ;灵通的信息;创新活动特点:突出性;随机性;偶然性。创新活动阶段:介绍阶段 ;扩散阶段 ;成熟阶段 ;衰落阶段 。,第12页/共

6、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4)创新活动第12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第13页/共41页,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O数量时间出口国内生产进口产业发展,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1)总体环境第一,国际环境 ;第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第三,区域周边环境 。,第14页/共41页,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1)总体环境第14页/共41页,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2)产业环境产业结构分析 生产状况分析 产品状况分析 产品的市场状况分析 产品生产环境、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状况等 产品技术状况分析,第15页/共41页,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7、(2)产业环境第15页/共41页,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3)企业或公司环境一般只在极小地域范围编制规划时才予以研究 与产业环境的差别:产业环境基本上是从同一行业的全体的角度去分析,而企业或公司环境更多的是单一企业或公司的角度去考虑,第16页/共41页,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3)企业或公司环境第16页/共4,三、提出战略构想,第17页/共41页,三、提出战略构想环境区域障碍机会优势劣势区域发展特性,三、提出战略构想,从区域发展特性组合来看,特性组合可能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环境中出现了机会,而区域恰好有这种优势;第二种可能是环境中存在一些障碍,但区域在这方面仍有优势;第三种可能

8、是环境中存在有机会,但区域在这方面比拟感不具备优势;第四种可能就是环境有障碍,而区域在这方面也处于劣势之中。,第18页/共41页,三、提出战略构想 从区域发展特性组合来看,特性组合可能出,三、提出战略构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要在第一种可能方面去努力,并且依第一种情况制订战略,提出决策;在第二种可能方面,区域将面临不少竞争和不利的因素,制订战略的重点在于如何排除彰碍,如何应付危机;在第三种可能方面,区域必须把握一些发展的机会,或者其他周围其他的实力也不强,故应努力去争取,否则会把一个大好时机给错过;在第四种呢能方面,区域不应去发展,不应依这种情况提出发展的努力,避之仍惟恐不及。,第19页/共

9、41页,三、提出战略构想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要在第一种可能方,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第20页/共41页,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一)自主发展战略 (二)高速度增长战略(三)变通经济发展战略(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五)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七)信息化发展战略,第21页/共41页,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一)自主发展战略自主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现是同一

10、历史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同时期出现的事物自主发展战略从社会政治制度揭示了落后地区不发达的原因,而且揭示了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主国与卫星国的关系 由于自主发展战略触及到了社会政治制度问题,提出各地区要自主发展,取消附庸的依附关系,革命性较强,故被称为“激进派战略”,第22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一)自主发展战略第22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二)高速度增长战略经济增长速度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要赶上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现代化的社会,必须加快经济 发展的速度 高速度增长战略又被称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第

11、23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二)高速度增长战略第23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三)变通经济发展战略变通发展战略是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把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 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战略目标,故被称为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 变通与传统的关系:一是福利“滞后型” 二是生产、福利增长“同步型” 三是福利“超前型”,第24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三)变通经济发展战略第24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初级产品出口是经济起飞国家和地区一般的发展战略模式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一最低层次的发展战略,有突出的缺陷:生

12、产地比 较分散,规模较小,常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过短 ,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初级产品生产,技术层次低,科技含量少,能耗物耗一般比较高,第25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第25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五)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剌激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面临着一个尖锐的矛 盾:既需要有国际市场的外汇流人,又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商品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意义在于使民族工业中的消费品工业得到发展,加强 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上的对外依赖,第26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五)进口替代发

13、展战略第26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出口替代: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实施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第27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第27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实施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出口替代产品的生产,是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甚至连带市场与国外资本、技术结合而形成生产能力,工业发展的依附性还相当强,难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济地位;二是出口产品的加工工业,门类很不齐全, 多数还是劳动密集

14、型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往往远远低于产值的增长速度;三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生产,往往用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战略受到障碍;四是由于出口加工业的生产往往是依赖国外资本与技术的流入而建立起来 的,甚至连设备、原材料等都依赖进口,因而有可能出现产品出口增加快、而进口增长更快的现象,第28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六)出口替代发展战略第28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七)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 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1)经济上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

15、转化;(2)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专业的技术劳动者占突出的地位;(3)理论知识在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的中轴;(4)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要对科技的发展进行评估和控制;(5)通过智力技术,对各项政策制定作出决策,第29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七)信息化发展战略第29页/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七)信息化发展战略托夫勒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农 业阶段第二次浪潮是工 业阶段 第三次浪潮为“超工业社会” 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态势,决定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比工业化更为重要的信息化,第30页

16、/共41页,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七)信息化发展战略第30页/共41页,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一)平衡发展战略(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三)梯度推移战略,第31页/共41页,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一)平衡发展战略平衡发展战略思想:(1)首先来源于政治上的“公平”、“平等”等的要求 (2)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平衡发展理论的片面理解 平衡发展与经济效益是很难统一的,第32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一)平衡发展战略第32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

17、略的思想基础是: 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状态。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 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2.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潜力 3.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第33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第33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在不平衡发展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使地区发展不平衡趋向平衡。其主要动力是: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 于均衡,第34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第34页/共41页,二、

18、空间战略发展模式,第35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资金劳动力发达区域(高工资)不发达区域(,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2.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 3.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 4. 区际间产业的转移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平衡发展,第36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二) 不平衡发展战略第36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第37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区域差异缩小区域差异扩大区域不平衡度经济,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第38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低生产率资本缺少低收入有限的购买力低生产,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三)梯度推移战略1.划分指标,第39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三)梯度推移战略第39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三)梯度推移战略2.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1)推移的动力 :产业的创新活动 (2)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 (3)推移的途径: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的,第40页/共41页,二、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三)梯度推移战略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