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5117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角图讲解演示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能计量错结线六角图分析,下 编,向量、功率、结线分析,一、单相计量的向量分析:,、单相交流电功率表达:功率方向如图:PA (感性负载)表达式:PA=UAOIACOS(A),、通过电流互感器,对二次功率Pa的计量,达到对实际功率PA的计量:计量功率表达式: Pa= UaoIaCOS(a) PA =KLUaoIaCOS(a),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计量二次参数的向量与一次参数的向量对应,也即二次接线的极性和方向正确。UAO =UaoIAIa符合规定的比例要求A=a,、接线正确与否的检查和判断: 了解负载的性质,是感性?是容性?电压a的测定,测电压值(Uao伏数)、测电位(与确认的零线比较)确定了ao;

2、测电流值Ia;测ao与a的相位差,注意测试时的接线应该与表达的一致性;,向量表达、分析、判断:检查相位差是否与实际负载相对应,在感性负载情况下: 若090,说明a 极性正确; 若180,说明a 极性错误,被接反了。,对差错的接线进行纠正 一般于试验端子处; 对纠正后的接线重新检测 以检验上述检查、分析、改动的正确性。,二、三相交流电的向量基础,1、三相对称交流电(一般指电压)特点:、三个相电压A,B,C大小相等: UA=UB=UC=UX 三个相电压相位差相等,依次相差120,三相对称交流电特点:,B比A滞后120或超前120;C比B滞后120或超前120,、三个线电压AB,BC,CA大小相等:

3、UAB=UBC=UCA=U三个线电压相位差相等,依次相差120:BC比AB滞后120或超前120;CA比BC滞后120或超前120,相电压与线电压的比例关系:U 3*UX 线电压向量实质上是 相应相电压的向量差,三相电压是否对称的判断:线电压相等就可以确定了(电压三角形原理)。只要UAB=UBC=UCA,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向量必须首尾依次连接),便可确定线电压、相电压都对称。,、三相交流的“序”,、正序:相电压 A、B、C依次滞后120线电压 AB 、 BC 、 CA 依次滞后120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 以上的线电压比相应 的相电压超前30,、逆序:又称反序,负序相电压 A,B,C依次

4、超前120,或 A,B,C依次滞后240线电压AB,BC,CA依次超前120,或AB,BC,CA依次滞后240。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 以上的线电压比相应的相电 压滞后30。,明确了正相序、反相序的不同条件下,相电压与线电压间的向量关系,便可从线电压向量中找出相应的相电压向量:在正相序线电压向量中找出相应的相电压:,在反相序线电压向量中找出相应的相电压:,、电压相序的测定:(前提条件是三相电压平衡,用电压三角形进行测定),、相序表法:按预先约定的相别对应接到相序表的对应端,通电之后如果反转,则约定的各相依次是反相序;如果反之则是正相序。,、相位伏安表法:对预先约定相别名称的二个相电压或二个

5、线电压,测定其相位差,便可判断其相序,如选定电压AB与BC进行测定:若AB与BC相位差接近120,说明三相电压为正相序,若AB与BC相位差接近240,说明三相电压为逆相序,、三相对称负载:,其前提条件是各相所接的负载阻抗相同.(即大小相等,阻抗角相等,也即各相的电阻、电抗相等)。三相电流A、B、C、具有上述三相电压对称的特点: 、大小相等 IA=IB=IC,各相之间的相位差都是120或240,、各相电流与对应的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相等A与A的相位差A B与B的相位差BC与C的相位差C在三相电压对称、三 相负载对称情况下 A=B=C=,、不对称的判断:了解负荷情况,是感性还是容性;各相之间的相位差

6、是否接近120或240;如果三相靠近且相近 相位差约60,说明 有一相或二电流反极,不对称电流的判断,4.低压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三元件表达,功率表达式(直入式接线): P=PA+PB+PC =UAOIAcosA+UBOIBcosB+ UCOICcosC =3UxIcos =3UIcos式中 A=B=C=、 UAO=UBO=UCO=UX IA=IB=IC U = 3Ux,功率表达式(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接线):P=PA+PB+PC =K(Pa+Pb+Pc) = K(UaoIacosa+UboIbcosb+ UcoIccosc) =3 KUxIcos =3UIcos,(低压三相三元件经电流互感器接入

7、结线图),注意问题,与单相交流电的功率表达一样,应保证互感器,电表端子的极性正确;每一元件的电流、电压的相别应相对应,不能错差。,往后的错结线六角图分析也是针对以上二个主意问题进行的,5、低压三相三元件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错结线分析要点,1、量线电压,确定电压的对称性.(相电压相等,线电压也相等);2、定相别:正序:各相自左至右可定为A、B、C相,反序:各相自左至右可定为A、C、B相3、测定电流的相位(可取同一电压,或者各自元件的电压作为参考相位);4、了解负载的力率情况;,5、进行六角图分析: 对电流向量进行必要的调转,使与电压向量之 间的相位差符合负载力率角; 按相电流与相电压的对应关系,重

8、新确定电流向量的相别名称; 找出电流相命与原来相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错结线类型。,6、错结线功率计算及更正系数计算:,作标准向量图; 找出错结线时的各元件的电流、电压相量以及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写错结线功率表达式并简化; 三相功率:PPA+PB+PC,代入公式求更正率: 更正率:x=PP 正确时功率 P错误时功率 同时 Kx=AA A正确时应计电量, A错误时已计电量 AKxA,退补电量(结线正确时应计电量-结线错误时电量): 即AAAKAA(Kx)AGxA 式中 Gx= Kx Gx更正系数 AGxA A应补电量 A应退电量,5.例题:,某一用户采用三相三元件有功电能表进行计费,用户负

9、载为感性,大概功率因数约0.85;对电表进行如下测定,其数据如下: UAO=220V、UBO=220V、UCO=220V、UAB=380V、 UBC=380V、UCA=380V 、IA=3.1A、IB=3.1A、IC=3.2A 电压相序为正序。各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A元件(AO与A)A=150、 B元件(BO与B)B=330、 C元件(CO与C)C=330。,题意要求:,请用六角图进行错接线分析,确定其错接线形式;计算更正系数(表达式)。,解答:,依题意作出向量图: 三个电压对称,三个元件都有电压和电流,彼此之间又没有特征区别,由于三个电压为正相序,可确定三个电压的相别名称(右图):,

10、已知的三个电流尚不能确定相别,暂定为、,依各元件电压、电流的相位差,作出以下六角图:,从以上的向量图看,三个电流向量不对称,相邻向量成60,有二种情况: 可能 接反? 或可能、接反?,若接反,把 调转180得到- ,这样三个电流向量对称了,但是与电压的相位差与电压超前,或滞后角太大,题意给出的滞后角为30至40,说明不会接反;,不会接反,必定是2、3接反,把2、3 调转180得到-2、 -3 ,这样三个电流向量对称了,而且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符合了题意,滞后角为30至40,说明2、3被接反了;,对三个电流重新进行定相,服从于三个相电压,定为(a、b、C),关系如下: a= -3 b = 1 C

11、= -2以上三个电流关系式 转换成以下式子: 1 =b 2 = -C 3 = -a,确定错结线方式,错误接线方式为:,用标准的正相序作错误接线的向量图:,计算错误结线的功率: P1=UAOIbcoscos(120+)UxIcos(120)P2= UBOIccoscos(300)UxIcos(300)P3= UCOIacoscos(300)UxIcos(300)P= P1+P2+P3=1/2UxI(cos-33sin),更正率计算: 3 UxIcos x=PP= 1/2UxI(cos-33sin) 6cos = cos-33sin 其中是表计正常月份的用电功率因数角,,本题给出了正常负载功率因数

12、为0.85,相应的功率因数角=32,代入上式计算得更正率: X=2.67 (负值,电表反转,已计电量为负值) GX= KX=3.67 A GXA A上述错误接线时已计电量,本例子电表反转,若电表示双向进码的话,代入电量应取负值。本题计算结果:A,应补电量,三、三相三线二元件交流电路的电能计量,1、计量结线图:,(三相三线二元件有功电能表接线图),2、计量向量图:,(正相序结线),(反相序结线),3、计量表达式,对于正相序:功率表达式:P=PA+PC=UABIAcos(30+A)+UCBICcos(30-C) 由于完全对称的三相电路具有以下的关系: UAB=UBC=UCA=U 、IA=IB=IC

13、 、 A=B=C= 因此 P=PA+PC=UIcos(30+)+UIcos(30-) = 3 UIcos,对于逆相序: 功率表达式: P=PA+PC=UABIAcos(30-A)+UCBICcos(30+C) 在三相完全对称条件下 P=PA+PC=3UIcos,因此,三相三线二元件有功电能计量,相序变化不影响有功电能的计量,4、二次接线的特点,第一元件:取ab相电压 、 a相电流(a相电压与a相电流的入端同极);第二元件:取cb相电压、 c相电流(c相电压与c相电流的入端同极) ;回路B相不装电流互感器,b相的电流不存在,这就是向量分析过程中寻找b相电压的唯一办法;二次电压回路b相的位置存在不

14、确定性,这样,二次电压端子的相别确定方法就不同于三元件装置;电表的三个电压端的相别具有唯一性,共有六种结线可能性。,5、三相三线二元件的错结线分析:,、前提条件:明确所测负荷的性质(感性?容性?),大概力率角;三相电压应对称(电压三角形进行测定);明确哪一相没有电流互感器(哪一相二次电流不存在);二个元件的电流值均衡:确认电流互感器处于正常状态,如内部短路、端子错结线(两个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电流经串、并后再进入电表的电流线圈的现象),所以,电能表二个元件电流值不应该存在较大的悬殊。,、分析数据的采集及初步判断:二次电压、电流的测定 (各线电压、线电流应相接近,可判断是否电压对称,电流互感器、电

15、压互感器是否存在故障或二次端阔错接线);初定电压及电流的相别名称(真正的相别名称在往后的分析中判断确定);测定线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至少测定三组,要涉及二个线电压、二个相电流);确定一个参考相量,根据测定的各相位差,作出向量图。,、向量分析按初定的相别名称,取其中的一个线电压为初相位;根据上述所测定的线电压、电流及其相位差关系,作向量六角图;根据线电压向量,找出相电压向量;纠正电流向量,使之处于合理位置(能符合实际力率);确定电流的真正名称;定出相电压的相名;找出各向量的初定相名与真实相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错结线方式。,、错结线的功率计算,更正系数计算:按电压正相序,统一的力率角,作标准向量

16、图;找出错结线时的各元件的电流、电压相量;找出错结线时的各元件的电流、电压相量之间的相位差;写错结线功率表达式并简化; PP1+P3=U12I1cos(1)+U32I3cos(3),代入公式求更正率:更正率:x=PPP = 3 UIcosP正确时功率P错误时功率计算更正系数及退补电量:更正系数Gx= Kx退补电量AGxA,6、例题,从抄表结果发现,某一大用户近期的用电量明显下降,经现场检查发现,该客户的生产仍正常,计量装置二次结线被更改,计量明显异常,二次回路的测试数据如下: 电表接线端电压:U12=98伏;U23=100伏;U31=101伏; 电表的电流回路电流:I1=3.5安;I3=3.7

17、安;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如下:12与1为7;23与3为65;23与1为125,用户的用电功率因数在感性0.85附近。,要求:,分析其错结线方式计算更正系率、更正系数,解答:,对计量回路进行相别排序:、上述测量数据看,电压值正常,电流值也正常,排除互感器故障因素;,、根据测得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差作如下向量图:,、找出1、2、3,、调转相电流1 、3向量的方向,使之与相电压间的相位关系符合(接近)实际功率因数:,1 、3相差60,其中必有一个接反:1与附近的1最接近,且滞后角接近实际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判定1的极性正确,不用调转;,3与附近的1最接近,但超前于1,与实际功率因数角不符;也接近2、但滞后

18、角太大,超过45,与实际负载的功率因数角相差太大,判定3的极性不正确,予以调转180;,3 且经调转后的向量3与附近的3最接近,且滞后角接近实际负载的功率因数角,判定3的极性被接反;经调转后的向量3 与1 相差120,符合了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3、1、1、2、3重新命相别名称,附近没有电流向量的电压向量2,定为b,其他的向量3、1、1、3按顺时针排列命名如右图:,、找出各向量的初定相名与真实相名之间的对 应关系,错结线方式:,按上面向量图标示,各向量的对应关系如下:,a =3b =2c =1a =-3 c=1,1 =c2 =b3 =a1=c3 =-a,错结线方式:电压结线:123的对应相别为cba,反相序电流结线:13的对应相别为c-a,、按标准的相量图作出上述错结线的向量图,、写错结线功率表达式并简化 PP1+P3 =U12I1cos(1)+U32I3cos(3) =UcbICcos(30-C)+Uab-Iacos(210+a) = UIcos(30-)+ cos(210+) = UIsin,、代入公式求更正率、更正系数:更正率:x=PP3 UIcosUIsin =3tag 更正系数:Gx=(3tag)-1实际负载功率因数角(本题cos=0.85,=32)P错误时功率本题更正系数:Gx=(3tag32)-1=1.77(解答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