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536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章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优选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优选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皮质 位于表层,呈红褐色,并伸入髓质形成肾柱。髓质 位于皮质深层,颜色较淡,致密而有条纹,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底朝向皮质,与皮质界线不清;自髓质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锥体的头向内伸入肾小盏,形成肾乳头,乳头上有乳头管的开口。每l3个肾乳头包被一个肾小盏,每 23个肾小盏再合并成一个肾大盏,约 23个肾大盏最后汇合成漏斗状的肾盂,后者出肾门移行为输尿管。一个肾锥体与它所连接的皮质组成一个肾叶,每条髓放线与其附近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肾

2、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肾皮质,肾髓质,肾 小 叶,肾小叶,肾小叶间血管,髓放线,髓质直小血管,肾皮质肾髓质肾 小 叶肾小叶肾小叶间血管髓放线髓质直小血管,(二)肾的组织结构,1.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血管球,肾小囊,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部,远曲小管,2. 集合管系:,弓形集合小管,皮质集合小管,髓质集合小管,(二)肾的组织结构1.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血管球肾,肾实质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小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血管) 1.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

3、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 (1)肾小体 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的一侧是形成血管球的血管出人处,称血管极;另一侧是肾小囊与肾小管连接处,称尿极。血管球 为球形的毛细血管网,周围被肾小囊包裹,由入球小动脉从血管极入肾小囊分成35支分支,再分出许多毛细血管袢,盘绕曲折成毛细血管球,然后各分支再汇合成出球小动脉,从血管极离开肾小囊,出、入球小动脉均为一层内皮和一层环行肌组成。,肾实质主要由许多肾单位、集合小管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血,电镜观察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型,肾小囊脏层足细胞体发出突起与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状交叉,其间隙称裂孔,毛细血

4、管内皮与足细胞突起间有共同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的物质从血液滤过到肾小囊腔经过滤过膜,即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之间裂孔三层结构。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与肾小管相连,脏层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外面,其细胞具有突起,称足细胞。壁、脏层间的窄胜称肾小囊腔。,电镜观察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型,肾小囊脏层足细胞体发,(一) 肾 单 位(nephron),肾 单 位 分 类,(一) 肾 单 位(nephron) 肾 单 位 分 类,1、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血管球(glomerulus)肾小囊(renal capsule),1、肾小体(re

5、nal corpuscle)血管球,肾 小 体 ( 扫 描 电 镜 ),肾 小 体 ( 扫 描 电 镜 ),肾 小 体( 电 镜 模 式 图 )血 管 球 内 皮肾 小 囊 足 细 胞,肾 小 体( 电 镜 模 式 图 )血 管 球 内 皮,血管球系膜 系膜细胞 形态结构 功能, 巨噬细胞,血管球系膜 巨噬细胞,肾 小 体 ( 冷 冻 割 断 扫 描 电 镜),(2) 肾 小 囊 (Bowman 囊),壁层,脏层,极周细胞,足细胞,肾 小 体 (2) 肾 小 囊 (Bowman,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足细胞(podocyte),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足细胞(podocyte),滤过屏障(filt

6、ration barrier),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膀胱顶为浆膜。在男性,除排尿外,还有排精作用。由弓状集合小管汇合成直集合小管(转入髓放线)。(1)肾小体 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滤 过 屏 障 ( E M )_肾的结缔组织较少,而皮质内更少,由髓质到肾乳头结缔组织数量逐渐增加,其中有一种特殊细胞,称间质细胞,是一种略长形具突起的细胞,有明显的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大量的溶酶体及嗜俄颗粒,颗粒中含有前列腺素及其前身物质,因此间质细胞具有分泌前列腺素E2的功能,后者有降压作用。

7、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出球微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网近血管球细胞 是入球小动脉在肾小体血管极处,血管壁的平滑肌变成的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肌原纤维少,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大量中等电子密度的大颗粒。输尿管由内向外由粘膜层、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粘膜分变移上皮和固有膜两层。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电镜观察,腔面有少量排列不规则的微绒毛,细胞间有交叉的侧突,此段上皮甚薄,有利于水和离子透过。_毛细血管内的物质从血液滤过到肾小囊腔经过滤过膜,即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之间裂孔三层结构。起于尿道内口,经阴道前方向前下行,穿过尿生殖隔时,周围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

8、绕,该肌为横纹肌,可受意识支配,最后开口于阴道前庭。直集合小管下行至肾锥体乳头移行成较大的乳头管。自髓质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集合小管 激肽,滤 过 屏 障 (filtration barrier),血管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 过 屏 障 ( E M ),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膀胱顶为浆膜。滤 过 屏,肾小管 :近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细段 髓袢远端小管:远端小管直部 远曲小管,肾小管 :近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2肾小管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部分。近端小管 单层立方上皮组成,胞质嗜酸性,含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

9、体等,其腔面有刷状缘,两肾近曲小管微绒毛表面积达5060m2,基底部有纵纹,基底面向内凹陷形成基底褶,褶内有许多纵行排列的杆状线粒体。细胞侧面伸出许多突起侧突,与相邻细胞的侧突形成指状交叉所以细胞界线不清,侧突内线粒体与基底褶线粒体共同形成显微镜下的纵纹。近端小管直部结构与曲部相似,仅上皮略低,微绒毛、指状交叉、侧突不如曲都发达,线粒体、溶酶体数量较少。细段 大部在髓拌降支,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无刷状缘,胞质染色较淡。电镜观察,腔面有少量排列不规则的微绒毛,细胞间有交叉的侧突,此段上皮甚薄,有利于水和离子透过。,2肾小管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远端小管 由直部和曲部

10、两部分构成,远端小管直部和曲部结构相似,其管径较粗,由立方形上皮构成,胞质呈弱嗜酸性(染色较浅)。腔面无刷状线。电锐观察,游离面微绒毛少而短,基底部有纵纹,有基底褶和交叉的侧突。其曲部远曲小管又盘曲于肾小体附近,末端接弓状集合小管。,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优质课件,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钠钾ATP酶),能主动向间质泵出Na+ ,但水不能通过,因此,造成从肾锥体底至肾乳头间质内的渗透压逐渐增高,有助于集合小管形成浓缩尿。其曲部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有吸收钠和排出钾的作用,此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的调节。曲部还可分泌H+ 和氨,对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垂体抗

11、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小管还继续吸收水分。,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钠钾ATP酶),,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及其髓拌长短,肾单位可分两种皮质肾单位 位于皮质浅层,肾小体较小,髓拌短,细段短或缺少,只伸到髓质外14区。髓旁肾单位 肾小体较大,位于皮质深层,近髓质区,髓褶长,细段长,伸至髓质乳头区,两类肾单位基本结构相同。(二)集合小管集合小管可分为弓状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弓状集合小管是远曲小管的直接延续。由弓状集合小管汇合成直集合小管(转入髓放线)。直集合小管下行至肾锥体乳头移行成较大的乳头管。集合小管管径较粗,上皮细胞为立方形,胞质透明,细胞排列整齐,分界清楚,乳头管起

12、始处为单层柱状上皮,在乳头管开口处移行为变移上皮。,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及其髓拌长短,肾单位可分两种,尿的生成 当血液经过肾小体时,血浆中除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外,其余成分均可经过滤过屏障被滤至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各段中,一部分(约99)有用的物质和部分水分又被重新吸收入血液循环,同时又收纳肾小管分泌的K+ 、H+ 、NH3 等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尿的生成 当血液经过肾小体时,血浆中除蛋白质等大分子物,2、肾小管 (1) 近端小管 曲部 _近曲小管(renal tubule) ( proximal tubule ),光镜特点,2、肾小管 (1) 近端小管 曲部 _近曲小管,2、肾小

13、管 (1) 近端小管 曲部 _近曲小管(renal tubule) ( proximal tubule ),2、肾小管 (1) 近端小管 曲部 _近曲小管,近 曲 小 管 ( E M 模 式 图 ),近 曲 小 管 ( S E M ),近 曲 小 管 ( E M 模 式 图 )近 曲 小 管,肾 髓 放 线,近直小管,肾 髓 放 线近直小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细段,集合管,细段,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细段集合管细段,远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远端小管直部 远曲小管,远端小管,远曲小管远端小管直部 远曲小管远端小管,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

14、。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集合小管 激肽(2) 肾 小 囊 (Bowman 囊)优选第十章第五节泌尿系统(浅表肾单位)出球微动脉1 、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直集合小管下行至肾锥体乳头移行成较大的乳头管。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集合小管 激肽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球外系膜细胞或极垫细胞 是位于出、入球小动脉与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与球内系膜细胞两者是连续的,形态结构也类似,其功能尚不清楚。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肾 小 体 ( 扫 描 电 镜 )此外

15、,在垂体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小管还继续吸收水分。(2) 肾 小 囊 (Bowman 囊)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小管 皮质集合小管 髓质集合小管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致密斑与近血管球细胞之间有薄层基膜。肾实质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大部分。近端小管直部结构与曲部相似,仅上皮略低,微绒毛、指状交叉、侧突不如曲都发达,线粒体、溶酶体数量较少。,2、肾小管 近曲小管 与 远曲小管比较,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2、,远曲小管(LM),功能:,远曲小管(LM)功能:,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细段,集合管,远直小管,T-H蛋白 不透水,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细段集合管远直小

16、管T-H蛋白 不透水,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小管 皮质集合小管 髓质集合小管,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小管,细段,肾 髓 质,细段肾 髓 质,乳头管,乳头管,(三)球旁复合体(juxtaglomerular complex),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功能:调节血压,(三)球旁复合体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功能:调节血压,(三)肾小球旁器(近血管球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小三角区,由近血管球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组成。近血管球细胞 是入球小动脉在肾小体血管极处,血管壁的平滑肌变成的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肌原纤维少,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大量中等电子

17、密度的大颗粒。颗粒中含有肾素,后者与血压调节有关,另外,近血管球细胞可能还产生肾性促红细胞生成因子,是调节骨髓生成红细胞的一种重要物质。致密斑 是远曲小管在肾小体血管极紧贴入球小动脉的上皮细胞变高变窄、排列紧密形成椭圆形盘状的聚集区,细胞基部有交叉的突起,可伸长至近血管球细胞。致密斑与近血管球细胞之间有薄层基膜。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对肾小管中Na+浓度变化敏感,可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三)肾小球旁器(近血管球复合体),球外系膜细胞或极垫细胞 是位于出、入球小动脉与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与球内系膜细胞两者是连续的,形态结构也类似,其功能尚不清楚。(四)肾的结缔组织肾的结缔组织较少,而皮质

18、内更少,由髓质到肾乳头结缔组织数量逐渐增加,其中有一种特殊细胞,称间质细胞,是一种略长形具突起的细胞,有明显的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大量的溶酶体及嗜俄颗粒,颗粒中含有前列腺素及其前身物质,因此间质细胞具有分泌前列腺素E2的功能,后者有降压作用。,球外系膜细胞或极垫细胞 是位于出、入球小动脉与致密斑之,1 、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血压,血管紧张素,1 、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2、 致 密 斑 (macula densa),离子感受器,2、 致 密 斑 (macula densa)离子感受器,(1)肾小体 位于

19、皮质迷路和肾柱内。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2肾小管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部分。球外系膜细胞或极垫细胞 是位于出、入球小动脉与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与球内系膜细胞两者是连续的,形态结构也类似,其功能尚不清楚。1 、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激肽释放酶 - 激肽系统肾小管 :近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细段 髓袢远端小管:远端小管直部 远曲小管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管上皮 激肽释放酶肾小囊 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近端小管直部结构与曲部相似,仅上皮略低,微绒毛、指状交叉

20、、侧突不如曲都发达,线粒体、溶酶体数量较少。_集合小管管径较粗,上皮细胞为立方形,胞质透明,细胞排列整齐,分界清楚,乳头管起始处为单层柱状上皮,在乳头管开口处移行为变移上皮。2、肾小管 近曲小管 与 远曲小管比较滤 过 屏 障 ( E M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远端小管直部上皮细胞的基底褶内有许多钠泵(钠钾ATP酶),能主动向间质泵出Na+ ,但水不能通过,因此,造成从肾锥体底至肾乳头间质内的渗透压逐渐增高,有助于集合小管形成浓缩尿。2、 致 密 斑 (macula densa),3、球外系膜细胞

21、,传递信息,(1)肾小体 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3、球外系膜细胞传递,(浅表肾单位)出球微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小叶间静脉,(近髓肾单位)出球微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 直小动脉 直小静脉 _,(五) 肾 的 血 管,(浅表肾单位)出球微动脉(近髓肾单位)(五) 肾 的 血 管,小叶间动脉 入球微动脉 血管球出球微动脉,小叶间动脉 入球微动脉 血管球出球微动脉,肾血管,肾血管,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液循环特点,肾内分泌功能,前列腺素,血管系膜细胞,泌尿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 激肽系统,集合小管 激肽,利尿利钾,扩管增加血流量,促红细胞 生成素,VitD3的羟化,

22、内皮细胞,肾内分泌功能前列腺素血管系膜细胞泌尿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一 )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左右各一条,起自肾孟,沿腰大肌前面下降,与精索血管交叉(女性与卵巢血管交叉)到小骨盆上缘后右输尿管跨越骼外动脉,左输尿管跨过在髂总动脉,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男性的输尿管与输精管交叉,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阔韧带底部进入膀胱。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移行为输尿管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人口处,最后一个在穿过膀胱的壁内部,这些部位是肾结石易停留处。输尿管由内向外由粘膜层、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粘膜分变移上皮和固有膜两层。肌层上端为内环、

23、外纵行两层平滑肌,下端则为内纵、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外膜为结缔组织。,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二)膀胱1. 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态、大小、位置和膀胱壁的厚度均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发生变化,成人正常容量为350500m人膀胱空虚时呈锥体形,充盈时是卵圆形,其顶端细小朝前上方,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膀胱位于骨盆内耻骨联合的后方。在女性其后下方邻子宫和阴道,在男性则与精囊腺、输精管相邻。膀胱空虚时只有上面盖有浆膜,当充盈时则大部分盖有浆膜。2. 膀胱的组织结构膀胱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粘膜 由上皮和固有膜构成,上皮为变移上皮,细胞的形状和层次随着膀胱的

24、胀缩而发生变化,其上皮具屏障作用,可阻止血浆内水分进入膀胱中冲淡尿液(尿液为高渗液,比固有膜内毛细血管血浆高24倍),固有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二)膀胱,肌层 因功能关系特别发达,富于伸展性,收缩时厚约15mm,扩张时厚25mm,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内外层均为纵行,中层为环行。膀胱底部的环行肌在尿道内口处形成括约肌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膀胱顶为浆膜。(三)尿道尿道是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在女性尿道只排尿;在男性,除排尿外,还有排精作用。男性尿道见生殖系统,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短、宽,且较直,长约5cm。起于尿道内口,经阴道前方向前下行,穿过尿生殖隔时,周围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该肌为横纹肌,可受意识支配,最后开口于阴道前庭。尿道下端还有一些腺体叫尿道旁腺,其导管开口于尿道外口附近。,肌层 因功能关系特别发达,富于伸展性,收缩时厚约15m,二、输尿管: 粘膜 肌层 外膜,二、输尿管: 粘膜 肌层 外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