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813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什么是制造技术? 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完成制 造活动所需的一切手段的总和。, 狭义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 广义制造技术:涉及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和 全过程,被认为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到最终产 品的集成活动和系统,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 息处理系统。,第一章 绪 论,什么是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广义制造的概念,涉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监控检测、质量保证、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 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研究: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自

2、动化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制造技术 = 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 信息技术 + 自动化技术 + 现代管理技术,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学习现代制造技术课程的意义: 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在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料制作工具,用其猎取自然资源为生。 青铜器和铁器时代,采矿、冶炼、铸锻工具,制作纺织机械、水利机械、运输车辆等,以满足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开创了作坊式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的纪元。, 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机械制造业渐成规模。 19世纪中叶,

3、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了电气化时代。以电力作为动力源,使机械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互换性原理和公差制度也应运而生,使机械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第一章 绪 论 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 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汽车 流水生产线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机械制造业进入了Mass Production 的时代。 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方式使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从而使机械制造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

4、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生产线,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外景, 二战后,计算机、集成电路、运筹学、现代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科学的产生,使机械制造业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过去自动化生产方式只有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才能实现,而数控机

5、床的出现则使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多变的需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日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第一章 绪 论 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的崛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机械制造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等。,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 是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宗旨是提高制造企业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

6、术使企业的各个“自动化孤岛”和生产全过程集成起来,以取得更大的效益。,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相关过程(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使设计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设计失误。 敏捷制造 意在建立柔性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和制造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更广泛的集成,以进一步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形成竞争优势。,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1)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清洁化。 2

7、)精密工程。 3)改进传统加工方法,发展非传统加工方法。,第一章 绪 论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约49%由制造业提供。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约有1/4的人口从业于制造业,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第一章 绪 论,纵观世界各国,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二战后,日本先后提出“技术立国” 的口号,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给予全面的支持,并抓住机械制造的关键技术 精密工程、特种加工和制造系统自动化,使日本在战后短短30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一章 绪

8、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此相反,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曾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美国政府错误地主张应将经济重心由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果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不敌日本。,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进行深刻反省之后,重新确立了制造业的地位,并对制造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制定一系列振兴美国机械制造业的计划。其效果十分显著,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并重新占领了欧美市场。,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9、地位,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标志为: (1)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不断提高; (2)制造业总体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 (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家电、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基地,东北成为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基地;川陕成为国防装备制造基地。,但是,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原因为:(1)制造业总体规模为美国的1/5,日本的1/4;(2)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3)装备制造在制造业的比重为26.5%(美国41.9%、日本43.6%);,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技

10、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5)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61.9%、64%、46.09%、35.55%,但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又过低。,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占有中心地位。美、日、德、英等国均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重点发展。现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如韩国东盟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近几年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各国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装备制造业是薄弱环节:(

11、1)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产品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2)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为18个月,而美国设计周期为3个星期、试制周期3个月;(3)企业经济效益低,1999年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劳动生产率3.36万元人年,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组织结构落后,基础件、零部件发展缺乏合理安排,成套能力薄弱; (5)组织多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严重。 据统计,我国3.6万家国有机械制造企业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500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装备依赖进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依赖进口。,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

12、中的地位,未来20年,要使我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而不仅仅是全球的加工车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的装备制造能力。从本质上说,提高装备制造能力是提升整体制造能力的前提,它构成了制造强国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首先重视的关键所在。,第一章 绪 论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 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组成1)经营管理子系统:经营方针、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决策。2)市场与销售子系统:市场研究与预测、销售计划、售后服务。3)研究与开发子系统:开发计划、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产品开发。,4)工程设计子系统: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程分析,样机试制,试验与评价。 5)生产管

13、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管理。 6)采购供应子系统:原材料及外购件的采购,验收,存储。,1.3 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组成,7)资源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工具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 8)质量控制子系统:收集用户需求与反馈信息,质量监控。,9)财务子系统:财务计划,企业预算,成本核算,财务会计。,1.3 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组成,10)车间制造子系统:零件加工,部件及产品装配,检验,物料存储与输送,废料存放与处理。 上述各功能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从用户订货到产品发送和售后服务的生产全过程。,1.3 制造系统1、制造

14、系统的组成,1.3 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组成,物质流用于改变物料的形态与地点,信息流用以规划、指挥、协调与控制物料的流动,使制造系统有效地运行。信息流又可分为技术信息流和管理信息流,后者又可细分为经营管理信息流和生产管理信息流。,1.3 制造系统1、制造系统的组成,1)结构特性 制造系统可视为若干硬件(生产设备,工具,运输装置,厂房,劳动力等)和软件的集合体。为使硬件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有相应的软件作支持。,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2)转变特性 制造系统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离散型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研究制造系统的转变特性,着眼于系统的物质流。 研

15、究系统转变特性的目的是从技术角度,如何使转变过程更有效地进行。,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2)转变特性,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2)转变特性,图1-5 汽车车身生产物流示意图,1、车身制造,2)转变特性,2、制造系统特性,2、 表面喷漆 3、组装测试图1-5 汽车车身生产物流示意图,3)程序特性 所谓“程序”系指一系列按时间和逻辑安排的步骤。从这个意义出发,制造系统可视为一个生产离散型产品的工作程序。,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3)程序特性,研究制造系统的程序特性,主要着眼于制造系统的信息流,重点是经营管理信息流,即从管理角度研究如何使生产活动达到最佳化。 生产程序的管理信息主要包括: 全局生产规划 运行管理,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3)程序特性,研究制造系统的系统特性的目的是为了使制造系统中的物质流与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系统的最佳配置,最佳组合和最佳运行状态,获得整体最优效果。,1.3 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