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973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ppt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轴心时代,第一单元 先秦史,【考试说明】 1.政治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3.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科技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文学成就,第一节 夏商西周 中华文明初步形成,【历史沿革】 夏朝(BC2070BC1600年) 商朝(BC1600BC1046年) 西周(BC1046BC771年),夏朝: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夏启,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2

2、、商朝:内外服制度,(1)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2)外服:附属国管理的区域,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地方:封侯、伯。,外服与王的关系:“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外服,松散性,独立性,特点:宗族统治、神秘色彩(神权和王权结合),夏,商,周,探究1: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分封对象有哪些?目的是什么?有何权利义务?有何特点?,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3、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摘自史记周本记,得田而耕,缴税、服役,管辖国邑,管辖食邑,管辖采邑,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宗族色彩,分封制的作用: 加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探究2:分封制“分”的是什么,“封”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能长期巩固西周的统治吗?为什么?,(1)分的是土地和人口,封的是爵位。 (2)不能。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随着其实力的增长,周王势力的逐渐衰落,旧的统治秩序必然难以维持。从根本上说,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4、的矛盾。,材料: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探究3:以上材料反映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 请回答: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大小宗示意图,“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年均以德”“德均则卜”,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家族等级关系 +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制度在血缘宗法下稳固,宗法制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最突出的特点);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疏亲定政治等级;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家”与“国”密切结合。,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鼎“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编钟“天子八佾(yi)、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礼”的器物表现形式:礼器-青铜器鼎,“乐”的器物表现形式:乐器-青铜器钟,yi八佾舞,六佾舞,四佾舞,九鼎,七鼎,五鼎,三鼎或一鼎,二佾舞,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礼,乐,贵贱有序,上下和同,“礼”

6、强调的是“差异”,即所谓 “尊尊” 等级制度;,“乐”的作用是“和同”,即所谓“亲亲” 维系社会秩序,社会认同感,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两方面;以“德治”治天下,周公“制礼作乐”对巩固周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上下和同,贵贱有序,“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协调凝聚”的政治体制“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礼乐制度的推行,使得西周表面上看似一个彬彬有礼的和谐社会。但是,在礼和乐的这张无形之网下,内藏的却是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宗法的家国伦理。,周公“制礼作乐” 制定目的: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礼的本质:异,即差异。用来确定社会中各等级之间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引申:社会规章

7、制度、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乐的本质:同,即和同。(舞乐和史诗) 引申:以音乐激起人们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与乐关系:礼与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归纳,主题:如何避免商朝政治弊端,在“治政”上创新?,商朝弊端:内外服制,间接管辖地方;松散联盟关系;易分裂。,创新:周公的贡献。封邦建国体制。控制地方;天下共主。“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级有序,和同。“德治”,“敬天保民”思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等级社会;德治。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 “敬天保民”。,井田制度特点: 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使用权分封给领主。,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天下归周”宗法制:“

8、天下归宗”礼乐制:“天下归心”,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里),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权利的分配,权利的继承,先秦三代,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部落联系体,方国联合体,家国共同体,分封制:“天下归周”宗法制:“天下归宗”礼乐制:“天下归心”,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夏朝: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夏朝: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商朝: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部落联盟

9、,方国联盟,封邦建国,从“多元一体”到“封邦建国”,1(2011上海)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C,2(2012浙江)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C,3、(2010广东)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A,4、(2010文综)西周

10、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5、(2013浙江)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D,6、(2015上海)“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A,7、(2011新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

11、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8、(2014.北京)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

12、、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家国同构);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自地球上有了人类,便开始了史前的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人类只能随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变化,为寻觅食物采集地而分支转移。 距今一万年之前,原始社会步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人类在采集和渔猎的同时,学会了种植谷物和驯化动物的方法,由采集转化为生产者

13、,开创了原始农耕与畜牧的文明。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的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南稻北粟,耕作方式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石器锄耕,耜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铁犁牛耕,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部落时代,商周时期,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井田制:,井田制的特点:井田制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又称“公田”,属国王所有,受封者只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买卖,还须缴纳贡赋;井田制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

14、土地。),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发达 青铜铸造技术: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的鼎盛。 冶铁技术: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制瓷技术:商周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有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锄耕为主,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 (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石器锄耕为主,集体耕作; (2)手工业:青铜铸造为最。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夏、商、西周时期的经

15、济,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家国同构),生产工具:石器/青铜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青铜铸造 丝织业商业:商人 工商食官,从刀耕火种到青铜时代,生产力进步;井田制是经济基础;早期农业基础形成;,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家国同构),生产工具:石器/青铜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青铜铸造 丝织业商业:商人、工商食官,从刀耕火种到青铜时代,生产力进步;井田制是经济基础;早期农业基础形成;,“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商朝甲骨文夏朝的夏小正,中华古代文明起源;文字形成,青铜

16、艺术、历法领先世界。,1、(2007广东)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A 殷墟戴刑具陶俑,B牛耕,C甲骨文,D铁犁,C,2、(2013海南)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A,3、(2012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第二节 春秋战国 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

17、社会转型【历史沿革】 东周: 春秋(BC770BC476年) 战国(BC475BC221年),问鼎中原,分封宗法崩溃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风起云涌变法,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私学兴起(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儒道法墨)科技文艺,春秋列国形势图,五公称霸 王室衰微,战国诸侯形势图(BC350年),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管仲改革(春秋),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改革,变法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新兴地主要求改革;诸侯兼并,战争频繁,要求富国强兵

18、。 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性质:地主阶级富国强兵政治改革,大发展,铁犁牛耕使用,大动荡,井田制度瓦解分封宗法破坏,生产力,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的变化诸侯王兼并争霸,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诸侯王需要变革百家争鸣,大变革,春秋战国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口犁,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耕作方式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石器锄耕,耜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铁犁牛耕,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土地公有制,井田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支配地位),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19、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集体耕作,个体农耕,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变化原因:,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任,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墨子,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你对小农经济特征的认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特征:,手工业: 代表:冶铁技术兴起。

20、特点:官营手工业领先,民营手工业发展。 商业: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私商逐渐成为商人主体。,轴心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概念解析:是指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力图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形成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各种问题,展开争论。,2、

2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历史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春秋战国经济、政治?,春秋战国文化: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原因(结构图),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阶级关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破坏,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社会大变革时代(“三大”)提供历史舞台礼崩乐坏的社会裂变士阶层的崛起兼并战争的日益激烈利于文化重组诸侯列国的竞相争霸急需治国人才周王室共主地位丧失私学集团兴起,动荡转型士人百家因特殊时代而产生,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

22、子,韩非子,墨子,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平民小生产者,封建地主,封建地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战国,春秋,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形成,(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樊远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什么是“仁”?,实行“仁”的原则是什么?,怎样才算符合周礼呢?,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克制呢?,实行“仁”并不难!,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依据材料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

23、的政治思想,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思想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代表奴隶主利益,维护西周奴隶制统治秩序,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礼,孔子的教育思想,依据材料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创立私学)(教

24、育对象),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知与不知、温习、学与思(学习态度与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中国看孔子,文圣吾祖,恩泽海宇。千古巨人,万世先师。 2004年祭文,世界看孔子,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3.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创办私学;有教无

25、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1.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3.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启发(明清后),后世影响,政治思想,“仁”(核心);“为政以德”(德治) ;“克已复礼”;体现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孟子的思想主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26、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伦理观:主张“性本善”,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材料1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 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 从君。”材料2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 载舟,水亦覆舟。”材料3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王道,

27、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正身自省”“修已安人” 等道德修养观“仁”“德治”“民本”等民本思想“大一统”“和”等思想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道家学派,代表: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28、福。 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无为而治,感悟老子的智慧,小国寡民,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1)哲学思想,(2)辨证法思想,(3)政治主张,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小档案,战国时代,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老子哲学思想

29、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思想主张: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摘自庄子,感悟庄子的智慧,“齐物”“逍遥”“无所恃”,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法家学派,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时

30、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韩非子思想,思考:下列反映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思想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以法治国。,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实用的思想”,

31、墨家学派,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主张,非攻 尚贤 节俭,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核心思想,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墨子思想主张,墨子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谈谈“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 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32、学基础 (无为);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科学技术 【指南针】战国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天文】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上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记录;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八百颗恒星位置,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诗经和楚辞,探究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些诗出自于何处?该著作的内容?有何特点?怎样的地位?,(一)诗经: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

33、的诗歌,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精神,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现实主义的基础,地位:,欣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小雅鹿鸣,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豳风七月,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颂丰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反映贵族宴饮,反映农业生产,反映祭祀,反映爱情,探究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34、,他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 何谓“楚辞”?这一体裁相对于诗经而言有何文学特点?诗歌离骚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楚辞:楚国方言;民歌形式;诗歌新体裁,文学特点:,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浪漫主义风格,情感:热爱、忠诚、执着,文学【诗经】战国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经孔子编订,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辞】战国楚国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作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艺术 【绘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戏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

35、乐舞戏虐为业的艺人,成优伶。,分封宗法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天子势力衰微风起云涌变法国家趋向统一,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百家争鸣私学兴起科技文艺,社会转型趋势:从“封邦建国”到“专制帝国”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一统”,社会动荡: 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社会转型: 从封建体制向统一集权帝国转型社会变革: 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变法,特征,先秦时期,从“多元一体”到“封邦建国”从“诸侯割据”到“专制帝国”,青铜时代和铁器牛耕井田制度和土地私有,礼乐文化和百家争鸣,世卿世禄到军功

36、爵制,政治,经济,选官,思想,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革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从思想文化看:呈现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儒家“以德治民”,法家“以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墨家“兼爱”、“尚贤”等思

37、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从转型方式看: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变革与发展。,疑难辨析,1(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2(2015海南)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B,3(2014海南)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

38、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D,4(2012海南)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B,5(2010海南)“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C,6(2015天津)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

39、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2015天津)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40、”。林存光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7、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