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2005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重预防机制知识点讲解,安全环保和精益管理部2019年2月22日,目 录一、概念理解及相互关系二、风险辨识方法三、风险分级和管控方法四、隐患排查,一、概念理解及相互关系(一)什么是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或迫使之前存续的状态发生暂时或永久性改变的事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2、什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

2、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伤、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说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奶酪模型理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奶酪模型理论解释了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思考:2019.1.31涂装车间人员轻

3、伤事故的根本原因?,链条机械能意外释放,导致员工手指夹伤,造成机械伤害。员工未使用专用工具,戴手套加黄油,控制措施失效,是导致机械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因。,关键词:风险 危险源 风险点 隐患,3、什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4、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

4、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或行为)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危险源

5、也可以成为危险有害因素。,5、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危险源是客观存为客观存在,风险是主观判断。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的严重性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风险的可能性 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就很好地反映了危险源(客观存在)与风险(主观判断)的关系:小马赶路时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小马能过去吗?老牛说河水很浅没关系,小松鼠却说水很深不能过,能否过河老牛与松鼠从各自角度给出

6、了截然不同的评判。在该例中,“河水”就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而“河水对过河者的影响”则是通过主观判断得出的“风险”程度。 另一方面,危险源与风险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如,风险是对危险源危险程度的评价,是基于对危险源评价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只要是危险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 实际上,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主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中,危险源是主体,风险则是附属于危险源这个主体的一种属性。就如同水与水温、水与水深的关系。,6、什么是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7、。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7、风险点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风险及风险点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风险点即是存在危险源的场所或存在危险源的作业过程。 例如,新厂液氮区是风险点,液氮是第一类危险源,储气罐是第二类危险源。,8、什么是隐患? 我们通

8、常所说的隐患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从概念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隐患即是第二类危险源。,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二、风险辨识方法1、什么是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风险辨识即是识别危险源。2、什么是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

9、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3、风险辨识的方法有哪些?(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

10、,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 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

11、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4、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哪些?(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

12、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

13、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 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 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 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辨识和评价方法可综合使用,例如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与风险矩阵分析法(LS)结合使用。,三、风险分级和管控方法1、什么是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2、什么是风险分级

14、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

15、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 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 级风险),不可容

16、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黄色风险(3级风险),3、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4)经济合理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 (4)个体防护措施; (5)应急处置措施等。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

17、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思考:针对输送链条如何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控即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预防第二类危险源,降低可能性,从而降低风险。分析:输送链条的第一类危险源为齿轮旋转产生的机械能,正常运转情况下,不会意外释放,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在发生能量释放的情况下减轻严重性。答案是增加急停开关,阻止能量的继续释放。 另一方面,从第二类危险源考虑,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分析:人的异常接触,链条损坏,作业环境狭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等。根据分析出的原因,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归纳:,工程技术措施:1.增加急停开关;2.增加防护隔板。3.- - - -管理措

18、施:1.完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禁止员工攀、坐、靠在物流辊道上;2.制定辊道、链条、护板检查计划,每周检查一次。3.- - - -培训教育:培训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事故案例个体防护措施:穿好劳保服,系好领、袖口扣子,女工将头发盘入帽内。应急处置措施:立即按下急停,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七个实施步骤见下图所示:,作业危害分析方法的运用 JHA法概述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

19、风险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1.作业活动划分 按生产流程、区域设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开停车:开、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异常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人工加料、汽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清罐内污物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

20、他作业;,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行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作业活动清单,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根据GB/T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根据GB6441规定,分析事故类型及造成的后果。识别现有控制措施。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中,安全检查表法概述依据相关

21、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筑筑物、安全距离、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1.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2. 安全检查表编制方法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工段长、安全员、技术员、设备员等各方面人员。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

22、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等要素。,3.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列出设备设施清单。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进行全过的系统分析和记录。,设备设施清单,黄色区域工作应由岗位人员等一线员工、技术人员进行识别;绿色区域由车间主任、骨干、安全员等专业素养较高的人员评价。,四、隐患排查1、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

23、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2、隐患一般分几级? 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4、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本次培训主要讲解了风险、危险源、风险点、隐患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其中关键是危险源,理解危险源的概念,才能理顺其他概念及相互关系。危险源辨识是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必须要做牢做实。隐患排查治理实则是对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的检验和完善。,培训总结,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