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2082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护理查房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热(fever),感染疾病科张东敬,一、定 义,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三、病理机制 、病因,四、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五、治疗,六、病例分析,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 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定义,正常体温,直肠体温最准确,24小时内下午体温,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略高于正常波动范围1,生理变异,1.致热原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原血液中的N、E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形

2、成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2.非致热原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体温调节过程障碍产热大于散热发热,病理机制,2.非感染性发热 常见于:(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4)皮肤散热障碍(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因,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2.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

3、寒或寒战,继而体温升高 (2)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上升至高峰后保持一段时间。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3)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随病因消除而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热型分析,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弛张热,常见于败血

4、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波状热,常见于布鲁菌病,间歇热,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不规则热,常见于结核、支气管肺炎,单纯寒战可见于许多疾病,而复杂寒战则多见于寄生虫的自然生物学周期、感染播散或某些并发症的发展阶段。疟疾是典型寒战的疾病,多数病人均有此症状。所以有明显寒战者不能忘记该病人是否患疟疾病。结合临床做疟原虫检查。,寒战,发热伴皮疹,常是一些传染性疾病,而皮疹在疾病的一定时期出现。根据皮疹形态、出疹时期、分布,指导临床考虑疾病的诊断。当然也有一些非传染病发热伴皮疹者。非感染性疾病伴皮疹的疾病有风湿性疾病。,皮疹,辅助检查,血沉快:其原因很多。血沉作为辅助诊断依据风湿生化改变:

5、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非结缔组织病人病毒检查:直接采集标本接种组织培养分离病毒。细菌检查: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胸片检查:对发热性疾病有诊断意义B超检查:胸腹腔、肝、胆道、泌尿道B超检查协助诊断。,一、对症退热治疗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二、根据辅助检查回报给予相应治疗,治疗,一般情况主诉间断发热5天,加重一天现病史: 患者于5天前出现畏寒寒战,伴发热,Tmax约40摄氏度,发热持续1-2小时,物理降温效果欠佳,2小时后自行消退,1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伴头痛,就诊于我院感染科门诊。,病例分析,姓名:赵霞 婚 姻:未婚 职 业:销售性别:女 民 族:汉族 病史陈述者:患者年龄:23

6、岁 出生地:山东 入院时间:2012年7月13日,病例分析,辅助检查,病例分析,护理诊断:,发热:与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液体不足:体温过高出汗或摄入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热量消耗或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潜在并发症:惊厥、意识障碍,病例分析,(一)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二)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良好心情对待疾病(三)补充营养和水分:应供给高热、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以弥补代谢之消耗。高热可使其机体丧失大

7、量水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病例分析,(四)加强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促进细菌繁殖,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五)应加强皮肤护理: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大而进食少,体质虚弱,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及时擦干汗液并更衣以防感冒。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六)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慎用。,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