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2499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从军行其四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l,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用竹子或者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rn)岳上摩天。,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译文: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

2、里,,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南望王师又一年。,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译文: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译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深

3、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 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从军行 王昌龄,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题材:边塞诗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 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代

4、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空的长云弥漫,使连绵千里的雪山显得十分昏暗。,孤城遥望玉门关。,孤零零的城池遥对着西北的玉门关。,在沙漠中长期战斗,把身上的铁甲都磨穿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彻底打败敌人最终绝不回还。,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通过对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主旨概括,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展示了戌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B“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戌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C“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D“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戌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当堂训练,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