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25843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下曲六首(其一)ppt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折柳: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 的愁苦。,塞下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此系列诗写于盛唐时期,意在反映当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五月天山雪”,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以轻淡之笔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

2、去领受,去回味。,首联写出了恶劣的气候条件。,“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使用了反衬手法。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颔联是写战士以苦为乐。,“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颈联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晓战”与“宵眠”相对应,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颈联写出了残酷的战争洗礼。,“

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用典。斩楼兰:据考证,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此诗苍凉而雄壮,意境浑成。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体现了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全诗洋溢着边关将士为统一大唐江山建立功勋的激情,贯穿着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气贯长虹的生命意志;它昭示出:驰骋疆场,御寇杀敌,平定四海,建功立业,是大丈夫本色,真男儿所为,决非退婴保守的懦夫敢想敢做的。,(1)请简要说明前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2)五六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在全诗中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答案,通过描绘边塞五月时的景象及作者的见闻,表现了作者苍凉寒苦的情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金鼓”、 “抱”表现出紧张气氛,突出了诗中愿为国效力的战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