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32746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中学生厌学问题教育,是社会共同的关注。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基础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基石,更是重中之重。国家在义务教育的经费中投入日益加大,教育环境逐渐良好的形式之下,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却极为普遍。那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去缓解呢?要改变这种现象先要分析学生厌学的表现。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对学习活动表示不感兴趣。轻度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业、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这只是思想上的抵触;中度就会出现上课不听讲,一看书就犯困,“看不进去,听不进去”“不爱上学,上学前就肚子疼,头疼,”不愿意见到老师,甚至出现旷课等违纪现象;重度厌学会对学习充满

2、了厌恶,不愿再回到学校,不想面对老师和同学,出现辍学或者退学等现象。面对厌学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与解决,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作为中小学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其问题,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寻找解决方法。初中生作为厌学现象普遍群体,其自身一定存在原因。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在这个人生中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一个人的心理波动最大,最不稳定。该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而大部分的中学生并不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来到学校进行学习,大多数是家长要求或者是为了履行义务。此时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作祟,使得部分同学将学业作为第一反抗对象,甚至反抗家长,反抗老师。另一个方面,学习没有

3、自主性也是厌学的一个较大原因,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之下,学生勉强学习,并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这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打工潮一直都很热,对于这种变现快,投资少的实现经济自由的方式,使得部分同学对学习产生动摇的心理。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须得坐得住冷板凳,并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这样,一些学生很自然的产生了“厌学心理”。若此时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向孩子传输“读书无用论”等

4、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就会出现辍学现象。而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各种高科技电子接收设备和游乐设施充斥市场,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出现诸如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外界诱惑太多,使得原本应该好好学习的学生,在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电子游戏厅的诱惑之下弃明投暗。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在高效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借机传播影响广大青少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很容易接触到很多多元的价值观信息,但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萌芽时期,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能够明辨是非,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容易受到这些多元信息的干扰,注意力被分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上文提

5、到的家长,在孩子存在厌学心理上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却清醒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很容易形成过激心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把自己未完成的读书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并没有合理的评估孩子的承受能力。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业表现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评价,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经常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更加恶化孩子的厌学情绪。在应试教育下,学校以及老师的授课极大地受到考试的影响,大部分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的自主性逐渐被消磨,逐渐发展成被迫学习。为了取得高分,必须启用题海战术,繁

6、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来气,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在对部分同学的采访中,人际关系问题在学生们的口中高频出现,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时期,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身材娇小的孩子很容易的处于劣势,甚至受到部分同学的“不公平待遇”这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不得不提一下班风学风的导向,对学习氛围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好的班风甚至会酝酿校园暴力。心理学家威廉认为,人生最希望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应当把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找回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社会来说,政府应

7、当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中学生接受更积极的理念。同时尽量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的整治,净化学校周围环境。从家庭来说,家长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不能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者溺爱孩子,任由孩子的个性发展,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也要注重营造舒适,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树立学习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从学校来说,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接触人,应当加强爱国教育教育,“天行

8、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经常灌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伟大复兴而读书”这一意识给学生。使学生在爱国情怀的调动下更加努力的学习,力求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属于自己的微薄之力。第二,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有初步的认识,有意识的思考为什么学习,学习的利好都有什么,以及自己现阶段应该做的事,如何做好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缓解学习压力,直面学习困难。例如可以适当的讲授一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业的实时情况,使学生明白知识文化水平程度的高低将会极大地影响

9、他们今后的生活水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今后良好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极有效的途径。第三,教师不可以忽视对学风班风的整顿,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良好的学风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推动班集体前进的巨大力量。学生们在互爱互助,团结有爱的班风学风下,对于自身素质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最后,树立和加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重视和尊重的每一位学生,加强管理,杜绝校园暴力等现象出现。初中阶段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时他们的各种厌学行为会给其今后的人生成长发展,带来很多的挫折,在面对孩子的厌学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分析各个方面的问题,寻找出解决办法,和孩子们共同度过难关,相信,熬过这些日子,便是前程似锦!相信,教育强国,方可托起明天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