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2858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7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A,B,D,C,E,第一节 言语语言发育规律 一、 语言概述 二、 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 三、 婴儿期前言语行为 四、 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发育 五、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 六、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 七、 婴幼儿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 第二节 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 一、 言语功能发育评定 二、 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 三、 其他评定,语言的发育在婴幼儿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发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婴幼儿如能掌握部分语言,就得到了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可以通过同成人的交往增进对外部世界的知识,也可借助语言把这些知识更好地储存起来,以供应用。,返回目录,言语语言发育规律,第一节,返回

2、目录,A,B,D,C,E,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如数学、物理符号、交通标志等等。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是在人类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劳动中产生并和劳动一起发展的。,返回目录,语言概述,一,返回目录,A,B,D,C,E,(一)言语与语言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言语经常混用,但在研究言语交际过程时,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十分必要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返回目录,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具有音、形和义三方面的特点。词音和词形是词外在的物质形式,而词的意义即词的内容,则是词这种符号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和现象的抽象、概括表达。,语言(l

3、anguage)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返回目录,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等特征,其中创造性和社会性是语言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系统的主要区别,语言是保存、传授和领会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是人们之间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武器。,返回目录,婴幼儿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发育也称语言获得,是指个体对母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系统要素以及语言运用技能的理解和产生的发育过程。,返回目录,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

4、产生(编码)和言语理解(译码)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使用一定语言的人,或者说话、或者听话、或者阅读、或者写作。,言语(speech)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 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言语,返回目录,一方面: 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进行。另一方面: 语言也离不开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言语与言语,返回目录,对言语活动的各种形式,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加以分类。通常,可以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二)言语活动的不同形式,返回目录,外部言语,就是指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 内部言语,是在进行思维时所伴

5、随的言语活动。,根据言语的功用和结构,可以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返回目录,(1)口头言语: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说出某种语言的词声来 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借此来进行交际的过程,称为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又可以分成两种: 独白言语 对话言语,外部言语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返回目录,独白言语 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 联系,较长而连贯的言语活动。 独白言语是一种比较展开的言语,是主动的、 有组织的形式。 对话言语 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 对话言语是一种情景性的言语,是简缩的、 反应性的言语。,独白言语与对话言语,返回

6、目录,(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人们借助某种语言的词形(文字)表达思想或阅读接受别人言语影响,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书面言语是独白言语的一种变式。 计划性 随意性文字是在有声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个人的书面言语也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儿童首先掌握口头言语,然后才逐渐掌握书面言语。,返回目录,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二,返回目录,A,B,D,C,E,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主要通过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听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主要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此外,为了说出有声言

7、语,还需要专门的发音器官。,返回目录,1呼吸器官 包括从口腔、鼻腔,通过咽喉和气管到达肺脏的一连串管道,主要部分是肺和气管。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是发音的原动力。语音一般都是在气流呼出时发出的。,(一)发音器官的成熟,返回目录,2喉和声带 喉是由四块软骨组成的一个圆筒形的小室。小室的中央是声带。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厚薄、长短及其收缩的程度。新生儿能发出声音,但却不能发出音节分明的语音。儿童的声带比成人的短,所以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高。,返回目录,3口腔、鼻腔和咽腔 均是发音时重要的共鸣器。 鼻腔是固定的形式,而口腔有形式上的变化。 口腔中的舌、悬雍垂、软腭等部位可以自由活动。 婴儿的口腔、鼻腔和咽

8、腔比较狭窄、短小, 因此,发音也受到影响和限制。,返回目录,(二)听觉器官的发育 听觉器官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婴幼儿的外耳道比较狭窄,鼓膜较厚; 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粗短,近水平位。 内耳的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出生前已发育成熟。 由于耳的大小不同以及儿童内耳基底膜纤维的感受能力 较成人强,所以婴儿的听觉较成人敏锐。,返回目录,人耳的构造与感受声音的能力是相对应的。人类发出声音的范围与听觉知觉的范围是相符合的。人耳对语音的各种频率特别敏感,使人有可能在感知言语时区别细微的差异。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听觉发育得比较早,返回目录,妊娠20周的胎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

9、,对不同的乐曲声也有不同的反应。出生后14个月的婴儿对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各种声音,就产生了特殊的 敏感性。这种对嗓音的兴趣和敏感性和已经准备好发挥作用的发音器官,为婴儿和成人的“咿呀对话”提供了条件。,返回目录,(三)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1言语中枢言语器官的活动由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支配。运动性言语中枢(即说话中枢和书写中枢)感觉性言语中枢(即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分别分布于不同的脑回(绝大多数人是在大脑左半球)。 运动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下回的Broca区,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听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的Wernicke区; 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处的角回。,

10、返回目录,2言语中枢的定位大脑言语中枢定位的发育缓慢。儿童两侧半球大脑单侧性的形成,即把言语中枢单侧化于左半球,通常发生在212岁之间,这是语音定型的年龄,也是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说明单侧化过程中大脑的可塑性最大。,返回目录,3神经中枢的发育顺序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是从后到前 即中央后回部的各皮层区先发展,逐渐向中央前回部推进, 额叶最后发育完成。 这与儿童言语行为发育顺序基本是一致。,返回目录,阅读和书写属于书面言语过程,均以口语发育为基础。书写中枢在大脑半球的前部,在与手眼协调动作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育。婴幼儿听、说、读、写的先后顺序是由言语中枢的发育成熟顺序决定的。,返回目录,儿童的言语能力

11、依赖于大脑的整体功能及言语中枢的机能成熟。早期言语中枢可以移位: 早期阅读教育可以使儿童提前阅读; 早期的书法练习可以使书写能力提前发发育; 早期词语概括范围的大小以及句法掌握的复杂程度,都可以因为 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儿童语言发育也必须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下获得。,返回目录,(四)言语传递的过程“言语链”“言语链”(speech chain)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 听话人、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根据信息加工原理,语言是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言语交际与其他信息的传递过程相似,包括编码 发送 传递 接收 译码5个环节。,图-,返回目录,言

12、语链的语言学平面言语交际开始,说话人产生动机、整理 想法、决定说话内容,选择适当的词语并根据语法规则组词成句。言语链的生理学平面脑通过运动神经将特定的指令传达到声 带、舌、口唇等发音器官,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言语链的物理学(声学)平面发音器官的运动使它周围的空气 产生了微小的压力变化,即言语声波。,言语交际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言语链的主干包括三个不同的平面。,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从图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交际中的言语链和非言语交际链相互作用、同等重要,无论是编码或者译码都必须借助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包括情景)。儿童言语链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与成人交际和与儿童交际时,言语链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的。儿童之

13、间交际时,非言语交际链的作用则更大些。,返回目录,婴儿期前言语行为,返回目录,A,B,D,C,人的语言不是从会说话的那天开始的,儿童自呱呱坠地起便开始学习语言。出生后第一年是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儿童三方面的能力得到发育,即 前语音感知能力 前言语发音能力 前言语交际能力即儿童的前言语阶段,一般指儿童语音的发育阶段。,返回目录,西方学者通常将前言语阶段分为 啼哭阶段 咕咕声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 过渡音阶段我国学者根据对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情况的追踪调查,将前言语阶段婴儿语音发育分为三个阶段。,返回目录,(一)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汉语婴儿的发音大多为简单的元音,类似于汉语单韵母,返回目录,

14、(二)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发出重复的、连续的音节汉语婴儿发音大多类似于零声母音节和部分声母加韵母的单音节,返回目录,(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返回目录,大约6个月时,已有话语理解的萌芽。从9个月开始才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迅速发展,即进入对语音的辨义阶段。虽然婴儿在此阶段还不能说话,但是他的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返回目录,10个月的婴儿大约可以理解10个左右的表示人称、物体和动作的词。1岁时,发生理解反应的祈使句和疑问句超过十个。,返回目录,婴儿最初掌握的词语,都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与他们每日所感知接受的语言有着必然的联系,具有专指的性

15、质。大约从10个月开始,婴儿会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婴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返回目录,婴幼儿期言语的发生发育,返回目录,A,B,D,C,E,经历了近一年的言语准备阶段,婴儿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12岁婴幼儿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幼儿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返回目录,西方学者根据有形态变化的儿童语言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即语言单位的长度),把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划 单词句阶段 双词句阶段 电报句阶段认为这个时期的语言状况标志着儿童语言习得由语音习得转向语法习得。,返回目录,我国学者分别采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儿童

16、语言发育中句法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发育层次分析,将汉语儿童后期语言的发育分为 不完整句(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阶段; 完整句(简单句和复合句)阶段; 特殊句型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的标志。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具有过渡性,有相互重叠的部分。,返回目录,(一)单词句的发育,1儿童在1岁左右开始说出有意义的单词,以一个词的含义表示一个句子的意思称为单词句。 单词句的特点: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 词性不确定。 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返回目录,21岁左右的儿童对一些经常接触的人或物已经能正确地称呼,返回目录,3单词句的特点 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 词性不确定。 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

17、。,返回目录,4非言语经验的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是单词句发展的基础。 婴儿在学讲单词句前已能理解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能理解的句子有呼应句、述事句和述意句。 在这一阶段,婴儿还会出现发音紧缩现象。,返回目录,不同学者对儿童出现单词句的性质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这个时期儿童所说出的单词仅仅是一个单词而已,并不具有句法基础;也有人认为在单词句阶段,儿童已具有了简单的句法关系和句法范畴的知识,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并非由于不知道句法,而可能是没有掌握足够的词和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返回目录,(二)双词句的发育1经过单词句阶段的准备 到1.5岁左右开始说出由两三个词组合起来的语句,儿童语言进入了双词句阶

18、段。婴幼儿似乎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出现了,“词语爆炸现象”,返回目录,2双词句是婴儿自己创造语言最典型的样品 双词句一般是实词组合,主要是名词与动词的组合。双词句中的词序和意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达意义的结构形式主要有11种,按性质可分为指称形式和关系形式,返回目录,表5-1 双词句的结构形式与表达意义,返回目录,3这一阶段的后期,婴儿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立,表现在婴儿语言上具有自主性和反抗性。开始学会使用疑问句和否定句。,返回目录,(三)电报句的发育1儿童从2岁或2.5岁开始进入电报句阶段 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类似于成人的电报文本

19、,因此称为电报句。 这一阶段,出现了有三、四个词构成的多词句和更长的句子。,返回目录,相对于成人语法来说,儿童这一阶段的语句仍然比较简单。儿童用来构句的单词仍主要是实词。儿童语言中的电报句是因为此期儿童语言能力不足而形成的。,返回目录,2电报句的句子中开始出现较多的句法结构类型 除了主谓结构外,还有如状中结构、定中结构等结构类型。 语序的发育也比双词句阶段保持相对的稳定、敏感,并逐渐向成人语言的模式发展。,返回目录,双词句和电报句是儿童语法发育由通过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建立句子的基本模型。,不完整句,完整句,返回目录,(四)简单句的发育 经过不完整句阶段的准备和调整,儿童语言逐渐向成人语言靠拢,

20、进入了完整句阶段。 儿童语言发育表现在语法方面出现两种变化一方面 句子的长度和结构的完整性与复杂性增加。另一方面 在单句中开始出现一些词形变化。,返回目录,简单句分为 简单单句和 复杂单句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儿童最初产生的大多为陈述句,其他种类句子的比例很小。,返回目录,1简单单句 1.52岁左右的儿童在说出双词句、电报句的同时,开始说出结构完整但无修饰语的简单单句。22.5岁的儿童能使用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返回目录,汉族儿童简单单句阶段的特点和明显标志是:从无修饰语到各种修饰语的出现。2岁以后,儿童语言中有修饰语的语句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趋势。从修饰

21、语的类型看: 定语较多,状语次之,补语最少; 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的有单词,也有短语; 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而且多层定语的出现早于多层状语。,返回目录,3岁左右,儿童开始使用较复杂的名词性结构“的”字句和“把”字句。还出现了较复杂的时间及地点状语,各种语气词也开始出现。汉语儿童3.5岁时,在单句中使用复杂修饰语的句数和修饰语的种类增长速度最快。3.5岁是汉族儿童简单单句发育的关键期。,返回目录,2复杂单句复杂单句的特点是突破了简单单句的 “主-谓”、“主-谓-宾”、“谓-宾” 等无修饰成分或只有简单修饰成分的模式,出现了复杂短语充当谓语或其他句法成分的结构。,返回目录,在26岁的儿童语言中出

22、现了3类复杂单句 由几个动词结构连用的连动句 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套叠的兼语句 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返回目录,儿童各种单句发育的顺序,具有主-谓、谓-宾、主-谓-宾、主-谓-补等结构的无修饰语单句,简单修饰语单句,主-谓-双宾语句,简单连动句,复杂连动句,兼语句,主语或宾语含有主-谓结构的句子,不完整句,返回目录,(五)复合句的发育1复合句的出现稍迟于简单句 2.5岁儿童的语言中就已有少量出现。出现后与简单句并行发展,到5岁就已发育得较为完善了。复合句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可以将两个单句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成句,一般是无标记的复合句,以联合合复句为主,偏正复合句所占比例较小。,

23、返回目录,联合复合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合句,即把两件并列的事加以陈述。其次是连贯复合句,按事情的经过描述所发生的情况。此外还有补充复合句,即对前面的话题加以补充说明。偏正复合句中出现较多的是因果复合句。其次是转折复合句和条件复合句。,返回目录,2复合句的组合有意合法和形合法两种方式 儿童复合句发育的初期以意合法为主,通过关联词语将几个分句组合起来的形合法的发育稍晚。 儿童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经常有误,有时甚至使用不当。,儿童到了3岁或3岁半的时候,已大体上知道语言学规则的基本类型,能初步运用各种基本的语法形式。,返回目录,一般认为,这个时期,儿童言语活动中出现的句型,主要是一些基本陈述句型。此后

24、,会出现更长的句子,更复杂的语法结构,词汇也更加丰富,且能自由地选择性运用同义词等等。当然,儿童言语的发展有个体差异。不同儿童,某个阶段或某个新特点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之分。,返回目录,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返回目录,A,B,D,C,E,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发育是个体对母语的理解和产生的过程。婴幼儿期语言发育在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等方面发育的特点如下。,返回目录,(一)语音发育的特点 语音(phone)是口头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内容的声音。儿童语音的发生是从说出第一批真正的词开始的,经过婴幼儿期逐步习得母语的语音系统。,返回目录,1

25、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婴儿的听觉能力在母体的子宫里就已产生,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听觉系统。婴儿出生后不久,表现出对语音与其他声音的辨别与定位能力。Garnica实验分析发现儿童直到2岁左右才能掌握辅音的清浊区别。,返回目录,婴儿对声调也非常敏感,8个月婴儿就有相对固定的语调规则。9个月的汉族儿童发音时就可观察到汉语声调。因此,汉族儿童声调系统的习得早于语音系统其他方面的习得,在习得元音和辅音之前就已完成了对声调发音的控制。,返回目录,2 发音能力的发育 2.54岁是语音发育的飞跃期,4岁以上的儿童基本掌握了汉语的大部分发音。4岁时,城市儿童能够发准97%的声母和100%的韵母;乡村儿童也能够发准74%

26、的声母和85%的韵母。相比之下,声母的发音正确率稍低。,返回目录,语音的发育具有一定的顺序 习得唇音/非唇音的对立先于塞音/擦音的对立;第一个辅音一般是双唇音。 习得鼻音/口腔音的对立先于唇音/齿间音的对立。 前辅音的习得先于后辅音;清辅音的习得先于浊辅音。 塞音、擦音、塞擦音三组音的习得顺序为:塞音擦音塞擦音。 元音习得顺序为:aiue其他元音。 鼻元音、边音最后习得。,返回目录,汉族儿童语音发育的顺序为 辅音部位是由前后两端挤向中间,发音方法的习得顺序 鼻音、擦音、塞音先习得; 元音习得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 不卷舌元音卷舌元音 不圆唇元音圆唇元音 低元音高元音 前元音后元音,返回目录,正常

27、儿童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育是从出生到5岁之间即正常儿童5岁时就大致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基本发音4岁时可较充分地运用当地语言6岁时就可以流利地说话了,返回目录,表5-2 汉语普通话辅音发育情况,返回目录,3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的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2岁前的儿童尚未产生对语音的意识。23岁靠成人的言语强化来获得正确的发音,开始出现这种语音意识。,返回目录,有人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儿童将他的玩具鱼叫做fis(正确应是fish),但是当成人模仿儿童的发音说“这是你的fis?”时,儿童却一直试图纠正成人对他发音的模仿,直到成人说“那是你的

28、fish?”儿童才说“是的,我的fis”。,“fis”现象,返回目录,(二)词汇发育特点 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各民族语言都有其基本的词汇。 词汇的发育是儿童语言发育中的重要阶段,儿童在经历了语音准备期以后,具有了发出语音的基本能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儿童进入发出真正意义上的词的时期。,返回目录,1不同年龄儿童的词汇量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儿童各年龄段的词汇量大体上为,从词汇的增长率来看,3岁以后呈递减趋势。3岁左右是词汇增长的高速期。,返回目录,表5-3 儿童最高词汇量与最低词汇量,由于环境因素、个性差异等的影响,有人提出了儿童最高词汇量与最低词汇量的概念,返回

29、目录,2儿童词汇习得过程中各类词的发育 不同年龄段儿童所习得的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情况。儿童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其中实词中 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 其次是动词, 再次是形容词; 虚词掌握较晚,比例也较小。,返回目录,从年龄增长的情况看,各类词在不同年龄儿童词汇中所占比例不同表5-4 1.53岁各种词类比例变化表,返回目录,3儿童词义的习得 在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儿童对词义的理解逐步深化、不断完善。,返回目录,1.5岁幼儿只能理解行为的好坏评价;2岁时才会用“好”来表示对成人

30、要求的肯定回答;2岁10个月时才能区别问候语“好”与行为表现的“好”与“不好”之间的不同,还能区分行为表现的好坏与相貌好坏的不同。,返回目录,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发育和经验的丰富,儿童词义的获得逐渐在早期词义的基础上向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部分的个别语义特征向较全面的语义特征发育,使对成人词义的过分扩充和缩小现象逐渐减少;二是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育,同时开始理解概念词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返回目录,(三)语法发育特点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儿童要掌握母语,进行言语交际,必须首先掌握母语的语法体系。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得, 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从两个方面评定儿童句

31、子的发育: 一是句子的长度, 二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返回目录,1句子长度的发育把儿童语言中出现的句子的平均长度作为衡量儿童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来反映儿童在不同阶段语言能力的差别。句子的平均长度指的是,在采集的儿童自发言语样本中,对儿童的每一语句所包含的有意义单位的数目进行统计所得出的平均数。汉语缺少形态变化,记录单位分为两种:字或词。,返回目录,表5-51.53岁儿童不同字数句子比较表,句子字数的增加,反映了言语表达内容的发育。,儿童句子的字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返回目录,2句子结构的发育 句子的长度虽然是一种通用的评定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指标,但只是一种外在的和次要的指标

32、,因为它 只能表明句子中所含的字、词在数量上的发育 无法表明句子在质上的变化 不能反映句子的结构性质和复杂程度,返回目录,表5-6 1.53岁儿童各类句子比例表,儿童句型的发育顺序: 由不完整句 完整句 从简单句 复合句 由陈述句 非陈述句 从无修饰句 修饰句的发育 反映了儿童语法规则的习得,逐步掌握如何将词组成句子的发育,返回目录,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现如下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返回目录,3儿童对句子理解的发育 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早于句子的产生。 儿童在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前,已经能基本理解这种句子

33、的意义。,返回目录,3岁前儿童使用的是语义策略 靠句子中几个实词所代表的意思理解整个句子;3岁左右开始产生词序策略 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4岁左右词序策略表现最为强烈 会把被动句理解成主动句;5岁后词序策略的影响逐渐降低 按句法信息进行反应的能力不断提高,基本上能对 大部分简单句按句法进行正确的理解。,返回目录,(四)言语功能的发育语用是指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技能的发育是儿童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不仅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认知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且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返回目录,最早系统研究儿童语言功能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儿童早期的言语

34、功能分为 自我中心言语(有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种) 社会化言语(分为传递信息、批评与嘲笑、祈使与威胁、提问 与回答四种)并指出自我中心言语在早期的儿童言语交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34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超过社会化言语; 56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比例低于50%; 7岁时自我中心言语明显下降,仅有28%,逐渐让位于社会化言语。,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一阶段 从10.516.5个月 儿童已经掌握了前四种功能。第二阶段 过渡阶段,约从16.518个月开始,到22.5个月结束 儿童的词汇、语法 和绘画能力得到快速发育, 上述的语言功能类型开始组合,此外还使用语调。第三阶段 成人语用阶段,约从22.524

35、个月开始 许多语言功能都复合化。这样儿童就可以像成人那样运用语言了。,儿童言语功能的发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返回目录,婴幼儿言语发育的影响因素,返回目录,1,8,2,C,啊,儿童开始说话的年龄各不相同 什么原因使得儿童语言发育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返回目录,1遗传学因素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现象。与人类具有相似的发音器官的高等动物(如灵长类的黑猩猩)虽然能用声音来表达感情,发出各种吼叫、咆哮、呼啸、尖声等,甚至经过训练可以听懂一些词语,但始终不能发出语音和说出一句话。语言缺陷有一定的遗传性。,返回目录,近年来又发现了第一个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FOXP2基因),也证明了语言能力与遗传有关。女孩的

36、语言发育要比男孩的快。女孩开始讲话比男孩平均早24个月,而且这种语言能力的领先一直保持到青春期。,返回目录,性别所表现出的语言差异,不能排除有男女后天因素的影响,但是,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着相当的作用。家族因素在某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人员在幼儿时期语言发展上存在问题。,返回目录,2语言学因素 可以分为语言因素和语言运用因素。语言因素对于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学习不同语言的儿童发育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普遍性,但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返回目录,儿童只有在与成人的语言交际中才能获得语言,即只有在语言运用中才能获得语言。语言运用要受到语言交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7、,如交际原则、语境因等。儿童对于言外之意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返回目录,3生理学因素 发音系统、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否健全影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否则导致语言发育障碍。,返回目录,4社会学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儿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语言的。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育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返回目录,(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汉族有一个根深蒂固且影响至今的传统语言观念: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而西方有较早的“说话”传统,重视演讲和话训练,使得西方儿童口语发育较快。东西对待口语的态度不同,导致我国儿童和

38、西方儿童在口语发育上存在一些差异。,返回目录,(3)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不同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其带来的对待儿童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返回目录,5心理学因素 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特殊性的认知能力。要获得语言,学会按照社团的习惯使用语言,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儿童如果缺乏认知能力和概念知识,当他听到别人说话时,便很可能产生理解错误,或者表达障碍。,返回目录,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一个喜欢自己、喜欢身边小朋友的儿童,会乐于表现自己,说起话来充满自信。,相反,一个儿童如果觉得

39、自己在群体中不被欢迎或者感到不快乐,他说话的意愿就会降低,对他人的表述也无兴趣倾听。长此以往,他的语言能力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至关重要。,返回目录,婴幼儿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返回目录,如上所述,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发育的过程中,遭受生理疾病、心理打击或语言环境的剥夺,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语言发育的问题,并进一步形成交流障碍。,返回目录,儿童言语发育的异常,表现为语言的习得和发育中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和言语障碍两大类。,返回目录,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言符号及规则方面发生的问题,或者儿童语言能力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伙

40、伴的水平。 包括 失语症 和 语言发育迟缓,返回目录,言语障碍是指儿童在口语的产生及运用出现的异常,并引起交际对方的注意,感到不适,甚至所说的话完全不为听话人理解。包括 构音障碍 、嗓音障碍 和 语流障碍,返回目录,1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主要表现为开始说话的年龄晚,语言发育进程缓慢,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返回目录,精神发育迟滞,语言环境不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构音器官疾病,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返回目录,因此若发现

41、儿童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应努力查找病因。若儿童无以上明确原因而出现的语言发育明显延迟现象, 则称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或发育性语言迟缓。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 表达性语言障碍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 感受性语言障碍两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返回目录,汉语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30个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 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 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 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返回目录,2构音障碍 构音(articulation)是指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即

42、口腔、喉、 鼻腔等的协调运动发出组成语言单词的言语声音即语音的过程。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返回目录,(1)运动性构音障碍:指由于参与构音的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六种类型: 弛缓型构音障碍 痉挛型构音障碍 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 运动过少型构音障碍 运动过多型构音障碍 混合型构音障碍,返回目录,(2)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 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 (3)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构

43、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构音 障碍的原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 常和运动机能异常,听力在正常 水平,语言发育已达4岁以上水平 即构音已固定化。,返回目录,第二节,返回目录,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B,D,C,1,A,A,为了了解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评估语言治疗的效果或观察外界因素对语言发育的影响,就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进行评定。除常用的含有言语语言项目的综合性发育测验,如 等外,还可根据使用者测试目的、受试对象的不同,选用 三种方法来评定儿童语言 的发育水平。,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Gesell发育量表,Bayley婴儿发育量表,Wechsler智能量表,父母报告,实验测试,自然语言分析,

44、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儿童沟通发育量表(父母报告)1993年Fenson等人创建了 MCDI(Macarth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为美国说英语的儿童制定了一个早期语言与沟通发育量表。根据MCDI的基本格式,2000年对“中文沟通发育量表-普通话版”( Chinese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mandarin version ,CCDI)进行了标准化研究。CCDI分为两个量表 一个用于816个月婴儿 一个用于1630个月的幼儿,返回目录,婴儿量表称为“婴儿沟通发展量表-词汇和手势”。此量表分两

45、部分:第一部分由早期对语言的反应、听短句、开始说话的方式以及词汇量表4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为“动作及手势”。,返回目录,幼儿量表称为“幼儿沟通发育量表-词汇和句子”。此量表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词汇量表,含有799个词,分24类。第二部分为句子和语法。通过分析儿童表达词汇的数量和句子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句子的长度, 来判断儿童语言发育的水平。,返回目录,2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 适用于2.518岁的筛查测验,是一套测试词汇理解能力的检验工具。最后将被试者的成绩转化为智龄、离差智商或百分位等级,以此来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

46、,判断被试者的语言发育情况。,返回目录,3Illinois心理语言测试(Illinois test of psycholinguitic abilities, ITPA) 适用于310岁儿童, 用来测量儿童在理解、加工和产生言语和非言语性语言的能力。 ITPA由十个必测的分测验和两个备用的分测验组成。 十个分测验是:语言理解、图画理解、语言推理、图画类推、语言表达、 动作表达、作文、构图、数字记忆、图形记忆。 1968年美国开始使用,目前国内还未见引进报道。,返回目录,4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 1977年日本音声言语医学会语言发育迟缓小委员会以语言障碍 儿童为对象开始研制试用, 1989年正式命名

47、为S-S法(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 1990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按照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习惯, 引进 S-S法,制定了汉语版S-S法。 该检查是依照认知研究的理论(将语言行为分为语法、语义、 语用三方面),从检查儿童对“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 “促进学习有关的基础性过程”和“交流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评定,并对其语言障碍进行诊断、评定、分类和针对性的治疗。 适用于语言发育水平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儿童。,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构音障碍的评定是通过发音器官的形态和粗大运动检查来确定构音器官是否存在器官运动异常和运动障碍。当前常用的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该测验检

48、查内容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等方面评定构音器官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返回目录,除对构音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外,还包括对个体言语理解程度的检查。同时,也通过对话了解个体总体的言语情况,比如个体的言语速度,是否有重复、歪曲语音现象以及言语能够被他人理解的程度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普通话语音测验 主要通过看图说词和看图讲故事 的方式对儿童的语音进行检查。所采用的图片基本都是儿童所熟悉的内容,避免了由于儿童认知发育水平造成表达困难的情况。 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对儿童的语音进行检查并对儿童的语音错误作出初步的诊断。,返回目录,2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系统 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孙喜斌 等根据全国聋儿康复评估提纲草案和五级康复标准, 结合聋儿听觉发育、汉语语音及聋幼儿言语特点, 制定的一套聋儿听力康复评估系统。,返回目录,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听觉能力评估,包括音频补偿效果的评估和听觉功能的评估。 后者又分九项内容:自然环境声识别、语音识别、数字识别 声调识别、单音节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三音节词识别、 短句识别和选择性听取。 一个是语言能力评估,包括语音清晰度、词汇量、模仿长句、 听话识图、看图说话和主题对话六方面。,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