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2884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三一轮复习)报告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必修2P9、师说P78,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色,315+108=423,其中 圆粒皱粒,黄色绿色,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31,31,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黄色圆

2、粒,F1配子,P,P配子,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分离,自由组合,1: 1: 1: 1,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F1配子,性状表现:9:3:3:1,棋盘法,结合方式有_种基因型_种表现型_种,16,9,4,基因型概率=所求基因型数目/配子组合数,表现型概率=所求表现型数目/配子组合数,注意:亲本类型占_,重组类型占_,这里指的亲本类型是指第一代中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若亲本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亲本类型占_,重组类型占_

3、。,5/8,3/8,3/8,5/8,分枝法,基因型,表现型,1/4YY,1/4RR,2/4Rr,1/4rr,1/16YYRR,2/16YYRr,1/16YYrr,2/4Yy,1/4RR,2/4Rr,1/4rr,2/16YyRR,4/16YyRr,2/16Yyrr,1/4yy,1/4RR,2/4Rr,1/4rr,1/16yyRR,2/16yyRr,1/16yyrr,上述的解释是否是正确的呢?即F1代(YyRr)产生的配子是不是 4种,且比例是1:1:1:1?,疑问,YR,Yr,yR,yr,yr,配子:,测交后代:,1 : 1 : 1 : 1,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YyRr,yyrr,YyRr

4、Yyrr yyRr yyrr,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性状表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理论推测:,遗传因子组成:,2、实验结果: (见下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实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四种表现型实际子粒数比接近1:1:1:1,从而证实了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1、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_染色体上的_基

5、因自由组合.,非同源,非等位,2、发生时期:_.,3、适用范围:进行_生殖的_生物所进行的_遗传,适用于_对或多对相对性状。,4、细胞学基础:_染色体分离的同时_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师说P79)-_.,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真核,有性,细胞核,同源,非同源,两,基因重组,结果:_产生新性状,_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的_。,不会,不会,性状组合,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_.,基因型:是指与_有关的基因组成.,性状,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并提出了_和_的概念。,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约翰逊,表

6、现型,基因型,表现型,六、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进行, _起作用。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任何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同时,同时,基础,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两对或 多对,一对,一对等位基因,2种11,4=22种 1:1:1:1,3种 121,9=32种 (1:2:1)2,2种 31,4=22种9:3:3:1,七、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问题,师说P80、跟踪训练1,2,思考:若每对基因都符合分离定律,则2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吗?,不一定,因为两对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

7、独研究时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1、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由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3、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受不连锁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4、子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八:表现型比例分离异常问题(师说P80),师说P81,2个例1,例2,9:3:3:1的变式:,9:6:19:79:3:415:11:4:6:4:14:2:2:112:3:113:3,A_B_:A_bb:aaB_:aabb= 9: 3: 3: 1,1、表现型之比的数字和为16,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双亲均为双杂合子。,-A_B_:(

8、A_bb:aaB_):aabb,- A_B_:(A_bb:aaB_:aabb),A_B_:A_bb:(aaB_:aabb)或A_B_:aaB_:(A_bb:aabb),(A_B_:A_bb:aaB_):aabb,(A_B_:A_bb):aaB_:aabb或(A_B_:aaB_):A_bb_:aabb,(A_B_:A_bb_:aabb):aaB_或(A_B_:aaB_:aabb):A_bb_,2、其它子代分离比判断亲本基因型(大聚焦P61技法提炼),1. 自交法(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或

9、其变式比例),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2. 测交法(1)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 花粉鉴定法:根据花粉表现的性状(如花粉的形状、染色后的颜色等)判断。 (1)若花粉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若花粉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九: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10、师说P82),4. 花药离体培养法(1)培养产生的花粉,得到的单倍体植株若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培养产生的花粉,得到的单倍体植株若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师说P82 例题,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 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C,A,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中出现的 性状中:(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3

11、)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9/16,1/4,7/16,3/8或5/8,3、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 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课堂巩固,4、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5、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 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 百分比是 A.25% B.50% C.75% D.100%6、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新基因的产生 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一对等位 B两对等位 C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 D等位 8、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完成说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