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2913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7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精选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1,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1,第一节 基本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2,第一节 基本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2,城市经济增长(Uuban Economic Growth) 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社会产品增长和生产能力增长两种内涵社会产品增长的内涵习惯上认为是城市GDP数量的增多生产能力增长的内涵,各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不仅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还包括空间状态的土地经济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的规模经济等内容,3,城市经济增长(Uuban Economic Growth),1.1 经济基础模型一、模型假设1.存在一个简单的城市经济

2、,能够非常容易区分 基础部门:外向型,是城市中以外部市场为导向的产出部门 非基础部门:地方型,满足城市自身的多种需求的地方产业2.采用产业中就业数量作为产出的替代变量,4,1.1 经济基础模型4,二、就业结构表述1. T=B+O (3.1)其中,T是就业总就业人数,B是基础部门就业人数,O是非基础部门就业人数。,5,二、就业结构表述5,设O=nT , n(0,1),它表示非基础产业就业人数对整个城市经济就业人数的关联度。将O=nT代入式3.1得: T=B+nT 或 T(1-n)=B 即 T/B=1/(1-n) (3.2)定义上式中的T/B值为经济基础乘数,它代表基础部门就业人口的变动对整个城市

3、就业人口变动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进一步表达为: T=1/(1-n)*B (3.3),6,设O=nT , n(0,1),它表示非基础产业就业人数对,由式3.3只要基础部门的就业人口出现的B变化,整个城市经济的就业人口就会发生T的变化,而且乘数越大,这个连带的变动关系就越明显影响总就业人口变动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B本身变动意味着T变动, B变动间接影响非基础部门劳动力需求若城市产业关联度高,其主导产业的产出变化会带来其他部门的快速增长,这些地方的n值一般会比较大,7,由式3.3只要基础部门的就业人口出现的B变化,整个城市经济,1.2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首先,用城市总需求方程分解地区的GD

4、P: Yu=Cu+Iu+Gu+Xu-Mu (3.9)Yu-城市总收入Cu-城市消费量Iu-城市总投资水平Gu-城市政府支出Xu-城市向外出口商品Mu-城市从其他地区进口商品量消费方程Cu=a+bYu (3.10)Xu外生给定输入方程Mu=c+dYu (3.11),8,1.2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8,政府行为:支出Gu,征税:税收方程 Tu=tYu (3.12)这样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变为Yu(1-t),把式3.10、式3.11和式3.12全部代入到3.9,就得到: Yu=a+bYu(1-t)+Iu+Gu+Xu-c+dYu(1-t) (3.13),9,政府行为:支出Gu,征税:税收方程,式3.13整

5、理后: Yu=(a-c+Iu+Gu+Xu)/1-(b-d)(1-t) (3.14)城市经济增长乘数是: 1/1-(b-d)(1-t) 即地方投资、政府支出或出口增加一个单位,则地区总需求就会按这个量的乘数增加: Yu=Iu/1-(b-d)(1-t) (或者Gu,Xu),10,式3.13整理后: 10,在税率不变时,乘数取值完全取决于(b-d)的大小。即居民消费本地商品边际倾向与消费外地商品边际倾向的差异。这种差异越明显,乘数值越大。,11,11,1.3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作为主流城市经济增长研究方法,经济基础模型和凯恩斯乘数模型都侧重于把需求变动看成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而另一类研究城市

6、经济增长的模型是从供给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的。盖里、秋山和藤原(1978)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柯布-道格拉斯式的城市部门生产函数:,12,1.3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12,Y-产出u和t-表示某城市和某时期 A-技术水平 e-自然对数 r-反映技术进步速度的数值(如0.03)K和L-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和1-代表了产出对资本及劳动力的弹性。假设每个城市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速度是完全相同的,(3.20),13,(3.20)13,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那么在均衡状态,工资将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利率将会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我们得到:,14,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那么在均衡状态,工资将会等于劳动

7、,意味着每个城市劳动力的增长应该包括本地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量和由于要素价格差异而从外部地区吸引过来的劳动力数量。对于资本也有类似情况。最后假定要素市场的调整机制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15,15,从长期看:生产要素的流动能够消除城市间要素价格差异如:在劳动资本比例高的城市,工资水平低,资本租金高,从而劳动力外流,资本流入 在劳动资本比例低的城市,工资水平高,资本租金低,从而劳动力流入,资本外流。最终劳动资本比例将会趋同。,16,从长期看:生产要素的流动能够消除城市间要素价格差异如:在劳,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已证明这一收敛情况,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有些地区工资率一直高于其他地区,而且它们的增长速度也更

8、快。,17,17,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政策,城市经济增长作为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其增长方向、增长速度以及增长结构应当如何确定?这需要通过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来回答。 一、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标模式 城市经济学家们在制定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政策时,一般追求两个目标: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与社会福利的公平化。,18,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政策 城市经,(一)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使得每个人投资未来的收益和当期收入的边际替代率完全相同,就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可是,这种完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结果往往会因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

9、影响而出现低效率。,19,(一)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19,(二)社会福利的公平化 经济增长必须实现社会公平才具有社会意义,如果增长的收益只为部分人所得,不能为全体城市居民造福,就没有达到城市经济增长的目的。城市经济学家认为,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必须依赖于那些福利最低的人的处境得到改善。,20,20,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既要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投资的权衡中体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又要在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上体现社会福利。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赖自由市场机制,而要靠城市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政策。,21,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既要在当前消费和未来,一、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政策 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政策

10、是使城市经济围绕其目标而实现城市经济增长的管理手段,它对城市经济的增长效果有重要影响。 (一)城市输出部门和地方化部门的产业政策 1、确定城市基础部门。其经济特征:一是输出产品的产值占本市总产出的很大比重;二是较多地采用本地投入品,增长乘数和产业关联度高;三是较高的边际输入倾向转化为输出产品;四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22,一、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政策22,2、制定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产业政策。依据国家总体产业政策,确定本市产业政策重点,实施地方财政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资源政策及收益政策等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发展。,23,23,3、发展城市地方化部门的政策。 地方化部门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

11、性力量。 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为城市基础部门提供中间产品;二是为城市的各种生产活动提供配套产品和生产性服务;三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性、发展性和享受性的服务。城市政府要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扶持产品本地化。,24,3、发展城市地方化部门的政策。24,4、培育产业集群 城市产业集群往往由城市基础部门吸引它的上游和下游的产品以及集聚经济原因形成的本行业规模扩大而导致。,25,25,(二)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 城市经济增长依存于要素投入和投入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与要素报酬政策密切相关。 1、城市劳动力投入及其报酬政策 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持续稳定的增长是城市经济

12、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政府要制定防止劳动力歧视政策、同工同酬保证政策、最低工资政策等,使城市经常性地保持吸收就业的经济增长活力。同时,政府要提供劳动力的公共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26,(二)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26,2、城市资本投入及其报酬政策。 持续的资本投入是支撑城市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条件。我国城市政府一般应考虑如下一些资本利用和开发政策:一是积极促进私人投资政策。如,实行税收减免、投资补助及对中小企业的扶助计划等都会对地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二是稳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三是完善城市资金市场,广泛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从

13、事城市建设。,27,2、城市资本投入及其报酬政策。27,3、城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政策。 技术进步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根本性机制,城市政府应积极实施促进城市技术进步的经济政策。表现在:一是知识创新政策。主要是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提供各类资金支持二是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政策。主要是优惠技术贷款、提供公共实验室、一般技术的公共供给等三是技术开发和生产关联政策。,28,3、城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政策。28,4、城市发展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政策。城市内部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风险投资行为。因此,城市政府应采用一些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创业。,29,29

14、,(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政策 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是指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和公共品(或者统称为“社会适宜度”)供给的状态,它是决定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摆脱了以往的资源、地理、气候、运输等约束条件,很多工业企业选址都逐步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中间投入品或市场导向的特点,转而关注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30,(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政策30,我国目前完善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服务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1、城市投资环境的建设。城市投资环境主要是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是城市资源、自然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功能状态。后者是城市市场发育水平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15、 2、商业孵化环境的建设。商业孵化环境是指适宜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世界各国很多城市政府都在营造一种催生有能力企业商业孵化氛围。 3、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服务政策。在我国要逐步实施一些旨在提高效率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民间的公共供给政策。,31,我国目前完善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服务环境是,第三节 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指一定质量、一定数量和一定序列的产业部门组合,反映了城市经济增长高度。 城市产业结构包括多种产业分类,除了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的构成外,还有三次产业构成、要素投入构成和主次产业构成。,32,第三节 城市产业结构,(一)三次产业构成与城市经济质量的提高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依据

16、产业的演进顺序对产业进行的分类:(中国国家统计局1985年划分)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煤气业等)和建筑业;,33,(一)三次产业构成与城市经济质量的提高 三次产业,第三产业为除了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四个层次: 流通部门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提供服务的部门 为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34,第三产业为除了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四个层次:34,一般来说,后序产业的比重越高,表明城市经济质量越高。但是,三次产业发展要有一个合理的序列关系,如果一个城市地区的一产很弱,就会无力支撑

17、二、三产业的发展;如果第二产业很弱,也没有能力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35,35,(二)要素投入构成与城市技术进步 要素投入分类法是依据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的密集程度和不同比例而进行的分类,包括三类: 1.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占用资金较少、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需要投入劳动力较多、单位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2.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比较集中、资本有机构成高而所需劳动力较少的产业) 3.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层级较高且对知识人才素质要求较严的产业) 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转化。,36,(二)要素投

18、入构成与城市技术进步 要素投入分类法是依,经济发展的进程呈现着共同的演变规律: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化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发展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城市的要素投入结构,若后序要素投入的比例和贡献越高,表明城市经济质量越高。,37,37,(三)主次产业构成与城市产业集群 1.主次产业构成。主次产业的分类是为了确定城市发展重点而选择城市主导产业并形成城市产业集群的一种发展视角。选择城市主导产业,一般有三个基准: (1)收入弹性基准 (2)生产率上升基准 (3)产业关联基准,38,(三)主次产业构成与城市产业集群 1.主次产业构成,2.城市产业集群 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

19、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所组成的区域内的一种创新协作网络 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39,39,(1)空间上的地理集中性 即大量相关产业集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生成竞争的自强化机制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 (2)产业上的技术可分性、市场结构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 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生长技术上具有垂直分离的特征,并能够形成较长的价值链。产业产品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化潜力大,不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40,(1)空间上的地理集中性40,(3)组织上的生产系统、社会系统和竞争合作联系。 (4)经济上的集聚性。 (5)发展上的产业累积因果性和路径依赖性。,41,

20、41,(6)环境上的创新性 即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经常的面对面的交流而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将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42,42,城市政府推进主导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政策,会促使城市产业链的形成,这对于扩张城市经济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经济质量的提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43,43,青山板块(青山地区阳逻):以青山地区武汉钢铁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钢铁制造、石油化工、环保三大产业,并跨江与新洲阳逻联手,深度拓展发电、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为一个新型的制造业板块,44,44,经济开发区板块(沌口开发区汉阳蔡

21、甸):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拓展汉阳、蔡甸区,联动发展,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显示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体的制造板块,45,45,高新开发区板块(东湖开发区洪山江夏),以东湖开发区为主体,拓展洪山和江夏区,联动发展,形成以光电子、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板块,46,46,东西湖板块:以东西湖为主体,发挥武汉大城市大进大出的服务功能,将目前分散的小物流集中,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形成新的制造板块和相适应的物流业,47,47,汉正街板块(硚口江汉东西湖):打汉正街的品牌和利用汉正街的市场需求,以硚口区为主体,连通江北民营工业园和东西湖,积极发展日用

22、消费加工,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发展都市型工业板块,48,48,本章小结,1.城市经济增长是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包括社会产品和生产能力增长两种内涵,可分别以城市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两个指标衡量。2.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包括需求指向模型、供给基础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需求指向模型研究来自城市域外的市场需求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作用,主要包括城市基础部门模型和凯恩斯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供给基础模型研究城市资源和要素生产能力引发城市增长现象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新古典增长模型;。,49,本章小结1.城市经济增长是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包括社会,3. 城市产业结构指一定质量,一定数量和一定序列的产品部门的

23、组合,反映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高度。城市产业结构包括多种产业分类,包括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的分类,三次产业分类、要素投入分类和主次产业分类。,50,50,4.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政策一般追求两个目标: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与社会福利的公平化。5.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城市输出部门和地方化部门的产业政策,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以及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政策。,51,51,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52,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