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狭义: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影响心理发展的理论,(一)遗传决定论 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
2、差异。 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遗传决定论实践调查,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 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为什么? 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遗传决定论,观点
3、: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反思】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二)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代表人物:洛克、华生 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反思】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但是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是以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它不能超越遗传的作用而决定儿童的发展,三、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发展的连续
4、性与阶段性、连续性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阶段性 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三抬、四翻 、六坐 、 七滚 、八爬 、九立 、
5、 周会走,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这种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码显现出来的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例如,儿童在一岁前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最快。、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例如,儿童掌握语言的速度是神速的,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育。,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通过适宜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
6、得很小或没有。,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印度“狼孩” 1920年,美国牧师辛格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两岁,不久就死去了;大的约八岁,取名卡玛拉。后来她被从狼窝里救回送到附近一个孤儿院,由辛格牧师夫妇抚养。 刚到孤儿院的头一年,卡玛拉只有狼的习性而没有人的心理。她不会说话,不会思考,没有感情,用四肢行走,昼伏夜行,睡觉也是一副狼相。卡玛拉经常半夜起来在室内外游荡,寻找食物。想要逃跑时,象狼一样嚎叫,
7、吃饭喝水都是在地上舔食。她愿意与猫,狗,羊等动物一起玩,不让别人给她穿衣服,不愿与小孩接近。尽管她每天与人生活在一起,但心理发展极慢,智力低下。,第二年,卡玛拉能用双膝行走,能靠椅子站立,能用双手拿东西吃,对抚养她的辛格夫人能叫妈。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她才逐步适应人的生活,能够自己站起,让人给她穿衣服,摇头表示不。辛格夫人外出回来,她能表示高兴。入院四年她才能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吃饭时能说饭这个词,这时的智力水平相当于1岁半的孩子。,入院六年时,她能说出30个单词,与别人交往时有了一定的感情,智力达到2岁半的水平。第七年,卡玛拉已基本上改变了狼的习性,能与一般孩子生活在一起,能说出45个单词,能用
8、三言两语表达简单的意思,能够唱简单的歌。她开始注意穿着,不穿好衣服不出屋,有了羞耻心。她能自觉地到鸡窝去捡鸡蛋,受到表扬就非常高兴。第九年,卡玛拉17岁因尿毒症死去时,智力只有3岁半的水平。”,(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又千差万别。,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 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 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 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
9、童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十岁时发表第一篇描写麻雀的“学术性”作品。1915年获得学士学位。1918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嗣后,他的研究方向从生物学转向心理学。192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一)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同化:,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习到了关于狗的图式,以后遇到黑狗,也喊它为狗,就是同化,我们家的小黃是狗狗,路上的的
10、小花也是狗狗,有毛又有尾巴,适应,例如一个小孩子看到一辆车子,叫它车车;但父亲告诉他这是摩托车,孩子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修正原有的结构),来适应这种新看到的刺激,使原有之汽车概念分化出新的概念。,車車,摩托車,平衡既有图式能同化新讯息时,心理感到平衡,否则则会产生失衡,驱使个体改变原有的图式(顺应)-顺应历程的发生乃是心理失衡的结果,顺应历程发生后,个体心理状态又恢复平衡。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平衡与失衡的交替出现。,(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
11、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2、前运算阶段(2岁-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具有如下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万物有灵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思维具有刻板性,儿童在注意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方面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
12、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质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就是儿童认识到了客体即使在外型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本阶段具有以下特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
13、的儿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不符而违反规则。,(三)关于最近发展区,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美国精
14、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 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 自我的一
15、致性的形象。,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第三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学生的智力差异 (一)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分数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简称IQ。计算公式如下: 智力年龄(MA)IQ=X100%实际年龄(CA) 其中的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二)智力差异智力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指发展水平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展时间与别人相比的差异。,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
16、差异对教育的启示:1、教育应重点着眼于大多数正常智力范围内的儿童,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2、科学应对学生智力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智力的群体差异,感知能力:男性的视觉能力,特别是视觉的空间能力优于女性 女性的听觉能力,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能力优于男性,记忆能力:男性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较强女性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对于具体事物记忆较为精准,语言能力上:女性占优势,从青春期开始,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中阶段。,小结:,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差异(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二、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
17、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1、场依存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2、场独立型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二)冲动型与沉思型,1、冲动型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没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这类学
18、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快,但是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2、沉思型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时占优势。 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三)辐合型和发散型,1、辐合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合适的唯一正确答案。2、发散型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
19、各个有关的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总 结:,教育启示:,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三、学生的性格差异,(二)性格的类型特征1、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2、依据一个人的独立或顺从程度,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性格的含义,(三)性格的特征差异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情绪的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外显型主导心境,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四)性格差异对教育的意义,性格差异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四、气质类型与教育,气质类型与其适合的工作岗位,小故事:气质与看戏,思考:,他们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二)气质类型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