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x(2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复习风向标散文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全国卷和全国卷分别选了一篇现代散文和一篇当代散文。2018年全国三套卷没有考查散文,北京、天津、浙江高考考查了散文。从考查内容看,散文句子含义的理解、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标题含义和情感态度的把握、语言特色的鉴赏分析,都是考查的重点。以后,散文出现的频率会提高。,-6-,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据2015四川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4分)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
2、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7-,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
3、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8-,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
4、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9-,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
5、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10-,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
6、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11-,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异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段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1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太湖东山
7、、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做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异趣横生。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D.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A,解析 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的描绘有详有略,主要是表现太湖山水的异趣横生,所以A项不正确。,-13-,2.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简要概括。(5分),参考答案 (1)文章第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对东山一带的“胜概”进行概括,首先理解“胜概”的含义,然后定位材料范围第段,在原文中围绕东山的胜概去找答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从文章内容出发,先抓景物的特点,然后感悟和思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14-,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用“碎锦”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
9、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内涵和作用。内涵主要是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思考。作用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研习研方法,聚焦考题怎样答整体阅读方略掌握基本知识,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
10、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篇幅短小;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表达方式灵活,可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1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常的人和事。讲究以小见大,借所写人和事寄寓感情,或抒写由此得到的感悟。叙事散文很少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表现一个主题,重视行文的技巧,其
11、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1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第二类: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有所寄托,托物言志,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做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12、-1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议论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个点入手,入题较小,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对人生、对生活的感触,写出个体感受。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引发对类似事物的联想和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1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二、从
13、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从散文的特点和一般写作规律去把握,便能很容易地读懂散文。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1.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2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其思路的具体体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
14、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构,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2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散文的结构思路多种多样,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思路列举如下:,-2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2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
15、五,3.抓关键,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分析、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另外,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议论性散文尤其如此。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4.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散文的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2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
16、,学案五,范文雷鸣的瓦韩小蕙灰色,泥质,中间是逐渐凹下去的圆弧边际线。也没看出诗歌或散文里吟咏的什么“沧桑感”“历史厚度”“民族表情”“存量文化增量文化”等汉瓦也是瓦,本色的瓦,盖房子用的瓦。岁月苦短。两千多年前的瓦,到今天,仍然是瓦,仍然叫瓦,仍然是瓦的本相。就像我们华夏子孙,今天仍然是黄皮肤黑头发,仍然说汉语,仍然叫中华民族。不同的只是,瓦,在飞快地消失!,-2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过去,我们谁不是生活在瓦的君临之下?比如家宅之上的青瓦,虽然不声不语,却天天眷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大院门楼上的大灰瓦,高兴地迎候着我们归来,也在管束着我们的出行。街道两旁的建筑
17、上,时时都有大大小小的瓦眼,在关注着我们的大秘密、小秘密。再如,公园的围墙是花瓦、彩瓦、翘檐瓦、艺术瓦们粉墨登场的舞台,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精彩的节目在争奇斗艳。更有少数民族的多形多状、丰富多彩、气度万千的瓦们,开阔着我们关于瓦的视野尽管如此,我们却在长期中,对身边的瓦朋友、瓦爹瓦娘、瓦哥瓦姐、瓦保护神,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它们的感情和思想一点也不在意。因为,瓦们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不起眼,不起眼到被人忽视,被人忽视到就像空气一样虽存在却如同不存在。直到有一天,瓦,瓦们,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减少、撤退,集体大规模地消失,我们才猛然惊醒,拍着自己的胸膛叫道:“糟了,瓦被我们错过
18、了!”,-2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确凿,瓦已经被我们错过了。现在,别说城市,哪怕是最小的城市,也已是一片玻璃钢幕墙节节进犯而大获全胜的战场。即使在农村,就是在很偏僻很偏僻的山旮旯里,农村也早已被瓷砖、不锈钢、预制板所统治。瓦们呢?躺在屋角、院角、村角的尘埃里,像前朝的灰头宫女一样,落寞,心死,一任身前身后,荒草萋萋有识之士就出来抢救了,大声说这是民族遗产,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又说是精神支撑,传统的和现代的;还说是文化攸关的,是上层建筑同时亦是经济基础的;以及是绿色的、低碳的、环保的、国事家事的、千秋万代的,-2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
19、五,还有人身体力行,想尽绵薄之力留住瓦。比如陕西的设计大师余平,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终止频获国内国际大奖的建筑设计项目,十多年间在偏乡僻壤中行走,像夸父逐日一样寻瓦、觅瓦、追索瓦、解读瓦,整日和瓦们相伴相生更有人搭上大把的钱财,舍上年华和身家,期冀让瓦重新回到生活中来。比如儒商赵少君,把生命前半程赚的钱都转投到了“瓦库”上面,目前已经在西安、郑州等地建成了4个“瓦库”。“瓦库”,顾名思义就是“瓦的仓库”,实地看看,是把茶放在“瓦的仓库”里面喝,或者说在“瓦的仓库”中开茶楼,让人一边品茶,一边认识从全国各地呕心沥血搜寻来,又挖空心思装饰成各种造型墙的白色、黑色、灰色、红色、黄色、绿色、大块的、小
20、块的、长方形的、半圆形的、三角形的、矩形的各方各地、各年各代的瓦们,-2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甚至,还有人为瓦召开了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叹惋,追怀,疾呼,宣誓,要为留住瓦而皓首穷经,而披肝沥胆,而所向披靡,而愚公移山,而奋斗不止然而,尽管他们全都抱定了钢铁的信念,不把世界“瓦”起来绝不收兵;可是我,可悲的直率的我,还是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女士们先生们至爱亲朋们,瓦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今天,已是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人类怎么可能倒退回农耕文明的岁月呢?虽然代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瓦,和进城的农民工一样纯朴憨厚、吃苦耐劳,可是不经过工业文明加高科技文明的脱胎换
21、骨的改造,它们怎么可能肩负起新时代文明的重任呢?” 我们不可能回归瓦了,就像不可能砸烂电视机、电脑、手机、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和核电站一样。 多少恨,人奈何?今天的瓦,只能是这样的一些符号了。,-2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文化记忆:记住历史,我们曾经是这样走过来的。 文明标尺:标示高度,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传承血脉:薪火相传,高贵和优秀的精神永在长江和黄河中奔流。 借鉴修正:返璞归真,反思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天道和人道的规则? 更新观念:回归自然,照鉴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是否在为生态和环保加分? 激发砥砺:以瓦为镜,为了民族的健康发展,
22、我们必须对消费抱有高度的警惕,摒除贪图享受的私心,滋养最自然、最普通、最本色的仁人之心,先天下,后喜乐。,-3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而在我的内心,我自己最心仪的,还是瓦的平民化。瓦有很多我个人非常认可的优点,比如说它们是质朴的、踏实的;把自己隐藏在集体中的,不炫耀不声张不出风头的;最本真最本质最本色的,不虚伪不矫饰不巧言令色的。鲁枢元教授说:“大自然是神。”韩小蕙跟着说:“瓦乃自然之子。余宁愿自己是一块瓦。” 曾经屈原时代,价值观乃高庙堂而矮江湖,所以对瓦的印象很不好。屈大夫对瓦的评价亦超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
23、士无名。”(卜居)而今换了人间,别的屈说也许还都差不离,唯独对瓦的贬评,应该纠正了,赶快从审丑的小木舟上撤下来,改乘审美的航天飞船吧。 于无声处,请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3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读法一、审标题,明对象1.标题是雷鸣的瓦,可见“瓦”是写作的对象,也是作者抒情的对象。2.作者为什么说瓦“雷鸣”?这是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思考的中心。二、找线索,理思路1.看散文类型从文章写作的对象看,这是一篇“怀念式”的散文,这类散文的基本思路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2.看散文内容文章共22段。第段写眼前的瓦。写瓦两千年来本
24、相没有变化,仍然是瓦,只是“瓦,在飞快地消失”。“飞快地消失”正是作者抒情的着眼点。,-3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第段写过去的瓦。过去的瓦是我们的保护神,参与我们的生活,见证我们的情感。然而,不经意间,瓦们全撤退了。第段再写眼前的瓦。写瓦的落寞与寂寥,一如前朝的灰头宫女。为下文写人们设法抢救瓦做准备。第段写人们对瓦的抢救。有识之士奔走呼号,余平等人身体力行,赵少君等人倾囊相救,还有许多人召开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叹惋,追怀,疾呼,宣誓第 段,写“我”对瓦的态度。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可能重回瓦的时代,瓦只剩一些象征性符号的意义。最后两段,揭示文章主旨。借屈
25、原曾说的“瓦釜雷鸣”一词,呼吁人们“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文有两条线索,“瓦”是贯串全文的明线, “我的情感”是安排材料、组织文章的暗线。,-3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三、抓关键,明情理1.“我”的情感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均是“我”的情感的直接表露。2.文章的主旨瓦作为一种建筑组件,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不可能重回瓦的时代;瓦的平民化精神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四、品语言,悟特色本文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抒情性。,-3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
26、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借“瓦”抒情的散文,文中的“瓦”既有实质意义,也有其他含义。作者在写“瓦库”“瓦的仓库”时使用了双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B.“瓦”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不可能回归瓦的时代了。因此,作为建筑材料的瓦在我们生活中消失是一件好事。C.面对“瓦”的消失,有识之士意识到瓦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意义,于是采取了保护行动,出资出力,奔走呼号,使各种类型的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D.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揭示文章标题雷鸣的瓦的含义,这样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悬念作用,但也使文章的主旨不易把握
27、。,答案,解析,-3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瓦在现代生活中的状态与意义。,状态:被边缘化地存在于收藏中,存在于“瓦库”中,存在于研讨会中。意义:今天的瓦,只能是这样的一些符号了:文化记忆、文明标尺、传承血脉、借鉴修正、更新观念、激发砥砺。瓦代表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本色、本质、本真,质朴而平凡。,3.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作者为什么给文章起名为雷鸣的瓦。,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瓦一直作为平凡、平庸的代表而被贬损。时代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使瓦具有新的价值审美意义。作者化用屈原的语句作为题目体现了瓦在历史中意义的变迁,“雷鸣
28、”二字是希望瓦朴素、本色的品格在新的时代得到彰显。,-3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抓住内容和特色,速解散文选择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从2017年开始改为四选一,散文阅读题当然也是如此。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一般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设题。“内容”即“写什么”和“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以2017年全国卷为例,看看散文选择题的各选项
29、是从哪些角度设题的。(原文窗子以外见“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3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4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4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1.快速读文三步骤,-4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4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4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2.速解选
30、择题三步骤,-4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解题示范(以上面A项为例)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选项中有“第二段”的明示,原文中的第二段即信息区间。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第二段描写乡下人的背影,有肖像、动作的细腻描写,与A项的“描写”“背影”和“笔触细致”的表述一致;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与A项中的“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表述一致;第二段末提到“铁纱窗以外”,接着第三段发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这又
31、与A项中的“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的表述一致。故A项正确。,-4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典题(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是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
32、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4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48-,整体阅读,
33、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
34、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4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作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淳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5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
35、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5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问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
36、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答案,解析,-5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法思路是作者为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
37、容的先后顺序。结构是思路的外在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全篇结构,分析段群结构和段内结构。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全文阅读。,-5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题型一把握整体结构、思路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2016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做简要说明。(2015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015北京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38、5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1.了解散文结构安排的五种类型文章的整体结构,体现的是文章段落与段落、段落与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其实是对作者安排材料的方式和布局谋篇特点的把握。散文常见的结构安排类型有五种:(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4)按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5)按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5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2.掌握解答结构思路题的实用方法,-5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
39、,学案四,学案五,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寻找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写;全文整体上写。,-5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
40、,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典题1概括整体思路(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5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我在入座
41、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5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
42、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6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
43、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6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
44、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45、6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
46、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6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
47、,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6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问题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做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 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
48、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6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把握,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体会命题人的意图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可见要写出情感变化的阶段性来;仔细读文本,看看作者开始对老腔有怎样的认识,后来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最后这种认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依据这种思路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先陌生,初听后震撼,再听时怀疑有乡情带来的偏爱,最后才发现老腔真正的底蕴。据此作答即可。,-6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
49、,学案五,典题2寻找文章线索(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6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
50、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6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五,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