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4089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版式设计姜宇琼 李鑫泽主编,版式设计,Contents Page,目录页, * ,2689,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及构成规律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设计原则第四章 版式设计的网格系统第五章 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Contents Page目录页 * 2第一章 版,Contents Page,目录页, * ,2689,第六章 版式设计的创意技巧第七章 版式设计的图文编排方法第八章 版式设计的程序与印刷第九章 版式设计的具体应用,Contents Page目录页 * 2第六章 版,第三章,二、重点与注意事项提示(1)重点掌握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2)在版面编排设计中,应注

2、意版式编排的整体性,在设计时优化整体布局,将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图与图,图与文字)在编排结构及色彩上作整体设计。(3)设计时做到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在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基础上,精炼内容、集中表达,形成简洁但并不单调的版面编排。,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版式设计原则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版式设计的设计原则和美学法则,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版式设计具体编排应用。,第三章二、重点与注意事项提示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三、训练目的与题目要求训练目的:掌握各设计项目中版式设计的原则,正确运用编排元素设计相关内容形式的版面。题目要求:针对版式设计的审美性原则,练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

3、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空间、秩序与变异的形式美表现。,第三章,三、训练目的与题目要求第三章,在版面设计中,通过空间层次、主次关系以及视觉流程等的设计安排,使版面主题突出并具备有效的诉求力。在版式设计中,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主题形象放大突出并成为视觉中心,以此表达主题思想,传达不同的内涵;也可以在主体形象四周增强留白,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更加引人注目;还可以将各种信息整体编排,注意各种信息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使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当主题鲜明、形象突出,信息的传递清晰有力时,图形往往能达到最佳的传

4、递效果(图3-1)。,第三章,第一节 主题性,在版面设计中,通过空间层次、主次关系以及视觉流程等的设计安排,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绘画的构图法则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就是根据主题与创意的需求将各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寻找和展示视觉信息内容中内在相似与不同之处的过程,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独特的构思流畅而清晰地传递给读者。其艺术性在于遵循美的原理,将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留白、变异与秩序等形式美的构成法则运用于版式设计中。一、对称与均衡(一)对称对称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对称就像天平,两边是等形、同量的平衡。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

5、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点为中心的放射对称等。对称具有稳定、庄严、整齐、安定的特点。,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绘画的构图法则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就是根,1完全对称完全对称即“均齐对称”,是完全同形、同量、同结构的形式,如建筑物的外廊立柱,中国传统客厅中堂的布置,自然物中的雪花结晶以及衣、食、住、行中的若干对称均衡的因素等。完全对称,能使视觉效果稳定,产生庄重、沉静等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构成要素,处理不当,易产生死板、单调、无生机之感(图3-2)。,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1完全对称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2近似对称近似对称即不完全同形、同量,局部结构稍有变化的对称图

6、形,如传统的对联、门神、门前石狮等。门联的内容左右不同,门神的形象文武相别,石狮又分雌雄等,这种局部有差异的对称,在均衡统一中存在小小的变化,更能从稳定的均齐中感受到丰富的变化(图3-3至3-5)。,第二章,第一节 主题性,2近似对称第二章第一节 主题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1)轴对称也称反射:以对称为中心,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 (2)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3)旋转对称:以一点为中心将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

7、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4)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轴对称(1)轴对称也称反射:以对称为中心,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标志设计,实例应用,轴对称,标志设计 实例应用 轴对称,(2)中心对称: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 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 中心对称。,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实例应用,实例应用,造型设计 瑞士 无气轮胎.,实例应用,造型设计 瑞士 无气轮胎.实例应用,(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

8、转对称。,(3)旋转对称:反转对称 回旋对称,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虽同形、同量,但方向相反,如太极图,就是对称均衡的形态两相逆转,均衡互移产生的图形。这种对称对比强烈,有静中含动之势,富有张力(图3-6)。,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 虽同形、同量,但方向相反,如太极图,,(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平行移动,(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公司标志设计实例应用,实例应用,实例应用,

9、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实例应用,实例应用,(二)均衡异形同量重心稳定。均衡的版面设计形式富于变化,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形态美。在构图时,画面的四角、对角线、中轴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一定要认真地考虑。,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均衡又分绝对均衡(图3-7)和相对均衡两种(图3-8)。绝对均衡能够使画面各构成元素通过构成法则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相对均衡的画面,其本身的构图在视觉上并不平衡,而是通过一定的提示或者暗示,使画面符合心理的期望而产生动态的平衡感。,(二)均衡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均衡又分绝对均衡(图3-7,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物体并不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

10、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如图3-9所示,画面左边的广告标题、广告文字显得沉稳宁静,画面右边飞来一片箭头,左边的大片空间平衡了右边的黑色区域。明度的反差与动静的对比也是画面的平衡所在。对称和均衡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对称采用的是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视觉平衡构图,而均衡则是左右、上下并不完全相同而通过各种视觉力的调节达到的视觉平衡(图3-10)。均衡比对称更容易实现,毕竟画面中完全对称的形态是不多的,对称是静止的形态,均衡则将动态包含在画面中,比较活泼生动。在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均衡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和形式,容易产生新的效果。,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物体并不一定对称

11、,但它仍然很,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一)对比对比是形象特征的强调,通过大小、粗细、疏密、动静、明暗、曲直、虚实等所产生的区别和差异,它将多种要素进行相互比较,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版面的编排中,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无处不在,归纳起来有大小、主次、长短、粗细、疏密、动静、黑白、多寡、刚柔、虚实等对比形式。在版式的编排中,字与字之间、字与形之间、形与形之间都存在着对比关系(图3-11、图3-12)。达到对比和调和的方法很多,,二、对比与调和,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一)对比二、对比与调和,定义: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

12、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起到了使形象更突出的作用。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 性的画面效果。 对比的作用有助于认识事物突出形象丰富画面,定义:,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对比的形式形象与形象的对比形象与空间的对比色彩对比面积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图文对比、疏密对比等。,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形象与形象的对比,大小、远近、方向、多少、曲直、虚实、明暗、新旧等,形象与形象的对比大小、远近、方向、多少、曲直、虚实、明暗、,形象与空间的对比,指形象与空间的关系,空间,即画面的留白部分,这是画面上所

13、不能缺少的。合理的空白处理,能增强空间深度,能使版面条例更清晰,主题更突出,并能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形象与空间的对比指形象与空间的关系,空间,即画面的留白部分,,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聚散对比定义:也称疏密对比,密集的图形与疏松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使版面设计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之一注意:形象聚集时要有主要的密集点和次要的密集点,即第三层次的密集点。有利于控制版面的主次和虚实,使其层次分明。在密集点之间应有过渡的形象,不能孤立。要调整密集形象的动势,使其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必须注意密集图形的整体统一性,调整好版面的平衡关系。,形象与空间的对比,聚散对比形象与空间的对比,皮肤病学

14、会广告-老小孩“过老的脸”阳光对人的伤害有80%以上是在人们18岁以前就发生了。从小就保护您的孩子。请戴上太阳镜,穿上防晒服。 评析:压缩危害过程、直现结果。强烈对比的,比枯燥的数字说教更为触目惊心。,皮肤病学会广告-老小孩“过老的脸”,评析:鼠标换成了高尔夫球杆,平淡与精彩,只是在于找到了什么样的周末休闲指南。,评析:鼠标换成了高尔夫球杆,平淡与精彩,只是在于找到了什么样,鲨鱼可怕鲨鱼消失更可怕!,鲨鱼可怕,(二)调和调和是指通过在各种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来表现主题的编排手法。如图3-13所示,整个对开页的设计从始至终突出对比,左右两页的色彩完全相反。尽管内容和形式充满对比,但两个

15、对应页都使用相同的字体,横贯两页的图形和词汇除颜色的差别外,均连续不断、和谐统一。在一个版面中,如果纯粹的对比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如果只有一种视觉元素机械地出现,就会显得单调无味;只有在不同元素中寻求相同或者相似的因素,才能产生协调、舒适、安定、统一的效果(图3-14)。调和的方法也很多,如,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二)调和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概念 调和就是和谐,是指构成画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适合、安定、和谐一致的配合,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调和强调的是形象的近似性,即当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同时存在时,相互之间必须具有共性。通过统一的色调进行调和;通过共同的轮廓、质感、空间上的均匀分

16、布进行调和;通过多个形态中寻找共同的因素;或通过画面的导向性的元素,都可以弱化对比,达到调和。,概念,表现形式:形象之间的调和色彩调和方向的调和 方向的变化表现着形象的情感和决定着版面的效果方向的对比给版面带来活力和动感。但要注意必须有一个主流方向。,表现形式:,形象之间的调和具有同质要素的形象,能做到调和,但其不足在于刺激性较弱,处理不当已陷入单调和一般化。具有类似要素的形象;进行适当的对比和变化能取得美妙的和谐,在于形象之间伴随着类似的共同性;,形象之间的调和,具有异质要素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容易陷入琐碎、杂乱、难以统一,从而不易调和。解决办法:适当增加主要形象的重复形或近似形,使其产

17、生呼应对形象进行位置的重新分配,使形象有秩序起来调整形象的明暗关系,能起到前后穿插 、主次分明的作用尽量在形象与形象之间寻找它们的共性因素,并加以强调,具有异质要素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容易陷入琐碎、杂乱、难以,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节奏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出现时所产生的轻重、缓急的变化和律动感,它反映了基本形的疏密、刚柔、曲直、虚实、大小等,在统一的前提下产生的相对变化。,节奏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出现时所产生的轻重、缓急的变化和,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

18、,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从而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图:梯田也是节奏的一种表现。在不同的高度,梯田的排列形成了疏松与紧密,宽与窄,高与低等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节奏中的韵律。,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韵律指某基本形按一定格律中的间隔、连续交替、反复而产生的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节奏感。,韵律指某基本形按一定格律中的间隔、连续交替、反复而产生的音乐,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

19、米拉公寓高迪,米拉公寓高迪,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分类,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连续型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而形成,多种要素以基本相同的间隔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交错型韵律:各组成要素交替在画面上出现,表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情趣感。交错型韵律可以通过图形、方向、位置、色彩等的变化而产生。,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分类,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渐变型韵律: 有规律地渐变形成的韵律,可以由构成要素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有规律地演变而得到,如逐渐加长或缩短,

20、变宽或变窄,色彩上变冷或变暖等。 起伏型韵律: 渐变韵律依一定规律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形成破浪式的起伏,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运动感。, 渐变型韵律:, 旋转型韵律: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轴心或轨迹做有秩序的或渐变的旋转运动,造成强有力的动态和特殊的情趣。 自由型韵律:构成要素不按一定规律地做一种松散的、自由式的构成,有很强的流动感,灵活生动、妙趣横生,极富于人情味和趣味性。, 旋转型韵律: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轴心或轨迹做有秩序的或渐变,渐变韵律,渐变韵律,连续韵律,连续韵律,起伏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交错韵律,节奏与韵律借用音乐学的概念,是版式设计常用的手法,它们对应视觉流程的动态过程(图3-15

21、、图3-16)。,三、节奏与韵律,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节奏的律动重复形成韵律,也就是节奏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并重复,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如音乐、诗歌、舞蹈。如果节奏变化得太多而失去秩序,也就破坏了韵律的美(图3-17)。,节奏与韵律借用音乐学的概念,是版式设计常用的手法,它们对应视,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生活中也有节奏,每天的活动、四季的变化、行进的脚步、人的一生也是节奏的呈现。任何一个充满创意的设计都会有动感以及步调节奏的变化,生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电影或者音乐的节奏降低或者变得紧凑。节奏有强弱、快慢之别,画面有疏密、大小、虚实之分。节奏是形成版面视觉秩序的重要手段,在静态的版面中,不

22、断重复出现的视觉元素形成了具有方向性和连续性的视觉秩序,从而使版面的阅读形成了节奏感(图3-18)。对于版面来说,图文、色彩等视觉要素,在编排组织上符合某种规律时所给予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节奏感觉,即是韵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静态版面的韵律感主要是以比例、轻重、缓急或反复、渐进为基础的形式规律来建立的(图3-19)。,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生活中也有节奏,每天的活动、四季的变,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在版式设计时,通常希望通过编排的效果可以使读者很舒服地阅读作品。如果作品过于乏味,读者很可能就不再继续阅读下去了。所以可以通过版式设计在文本中加入一些中止性的节奏符或者暂停性的节奏符,这样就可以让读者

23、保持足够的阅读兴趣,如图3-20所示。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混合使用,设计师在书中添入了时快时慢的节奏,让读者在翻过每一页的时候都充满期待。这个设计是动态的,因为每一页的图片安排都有所不同,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个作品又显得简单而平稳。,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在版式设计时,通常希望通过编排的效果,空间的形式感 :,浅空间和深空间 是层次差别的“量”的处理。差别不大时是层次,差别较大时是浅空间,差别很大时是深空间。,空间的形式感 :浅空间和深空间,无秩序空间。是将不同时空生活中的种种景象不按主次一一罗列在画面中来表现社会生活景象和生活气息。,无秩序空间。是将不同时空生活中的种种景象不按主次一一罗列在画,二维

24、空间。主要是通过形态与形态的遮挡和不同位置来表现空间的纵深感。让观众感觉是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位置表现。,二维空间。主要是通过形态与形态的遮挡和不同位置来表现空间,二维半空间。在画面中主体部分为纵深空间的立体表现,次要部分和背景部分是用平面表现。,二维半空间。,三维表现法。这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透视法,即近大远小。有一点、二点、三点透视。这种表现法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科学的,它可以比较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三维表现法。这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透视法,即近大远小。有一点、,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空间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比例展示空间 视觉经验中大的物体近,小的物体远,利用这种特性,将

25、主要形象放大,次要形象缩小,建立良好的远、中、近层次,使版面主体突出,节奏明快。,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空间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比例展示空,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黑、白、灰关系展示空间 无论有色、无色版面都可以归纳为黑、白、灰的空间构成。一般来说版面中感觉最强烈的是白色,其次为黑色,而灰色的感觉最迟钝,所以可以认为白色是版面的近景,灰色为中景,黑色为远景。,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

26、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黑、白、灰,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位置关系展示空间 前后叠加排列产生远、中、近层次,疏的编排近,密的编排远,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位置关系展,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通过肌理对比展示空间 肌理明显的形象近,肌理模糊的形象远,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

27、计 空间编排,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版式设计 空间编排,第四章 版式编排法则,版式设计 感性法则,均衡通过协调画面各要素在主次、强弱的差异关系,来取得设计视觉的美感及与内容相配的逻辑性。位置、大小、色调、肌理,第四章 版式编排法则版式设计 感性法则均衡,(一)虚实“虚”是指负形,是图文周围的空白,也可以是视觉吸引力很弱的图文或色彩。“实”是指图文形象主体。以“虚”衬“实”是版式设计中虚实关系的主旨,留白是版式设计中“虚”处理的一种特殊的常用手法。“计白当黑”作为传统审美观念的基础,是中国画论对二维平面中空间利用的高度概括,也是视觉造型的基本原则。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是文字、图形、线条、色块等

28、形象,形象是实体为“图”,“图”具有紧张、密度高、前进的感觉。但是,要使它感到存在,还必须有空间将其衬托出来,才能成为视觉形象。空间称为虚或“底”,版面上表现为留白,即没有任何图文出现的空白,有时也可以表现为细的文字、图片、色彩等虚弱的块面,但其“底”的性质是一致的(图3-21至图3-25)。,现代版式设计对空间有两种理解:一是版面的实际尺寸,即版式设计的范围;二是版面中的虚实,对虚实的理解可转化为视觉形象,即版面中的留白和形象。,四、虚实与留白,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一)虚实现代版式设计对空间有两种理解:一是版面的实际尺寸,,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二)留白所谓“

29、留白”,即版面中的空白空间。而留白量的多少,则需根据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和空间环境而定。信息量大而空间有限的读物,留白则少;休闲抒情或空间富余的读物,留白则多。版面留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留白不仅仅是衬托形象,而且经常是以负形的形式存在于版面,所以说在版式设计中空白的意义与形象的重要性是相等的。设计师要对空间留白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合理的空间处理能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能起到引导和提高读者兴趣的作用。反之,拥挤的空间无法显示主次,凌乱无序的版面很难令读者接受和喜欢。版面靠留白提高注视力,其中版面与留白之比,称为版面率。这些神秘的比例具有秩序、节奏、韵律等和谐美,是构成各类版式整体的重要环节,由此也形成

30、了不同的版式风格。,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现代版式设计中非常注意空白的运用。把相同或不同的编排要素安排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这样使视觉传达相对集中,形式风格也相应产生。大胆使用空白能造成虚与实、疏与密的强烈对比,起到强调及引起注意的作用,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格调高雅的意境。如果文字、图形过多,拥挤不堪,不但难以引人注目,还会给读者造成视觉疲劳和心情不畅之感(图3-26)。,(二)留白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现代版式设计中非常注意空白,中国画论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空间处理说法,这一空间处理的方式同样适合现代版面设计。这种方式在版式设计中体现的是:编排上更注重节奏和对比,巧妙利用留白,以此突出版面的

31、视觉流程,使读者能轻松、流畅地顺着视觉流程的导向获取信息。版面中的虚是为实而衬托,虚可以视为空白,也可以视为细小脆弱的元素。为了强调主体,有意地将其他部分削弱为虚,甚至虚为空白。巧妙得当的虚,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实,这是版式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法则(图3-27、图3-28)。,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中国画论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空间处理说法,这一空间处理,无论留白或虚实都是为了衬托主体形象。形象与空间在版面中的关系是:虚托实,白衬黑,构成相辅相成的浑然统一体。“计白当黑”充分说明了留白并不是无意的,而是根据构图需要刻意设计的。因此,留白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图3-29)。版式中的留白区域给读

32、者喘息的空间,让整个设计变得更加舒服,消除空间被填满的紧张感。此外,空白区域还可以制造出层次感。,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无论留白或虚实都是为了衬托主体形象。形象与空间在版面中的关系,P44KONGJIAN,P44KONGJIAN,秩序是通过对文字、图形、线条、色块有规律的组织、编排,来体现版面的科学性和条理性。版式设计的秩序感,是指版面中各种视觉元素有组织、有规律的表现形式,它使版面具有井然有序的视觉结构。我们从设计实践中得知,版面的编排结构越单纯,其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反之,编排结构越复杂,整体形式及视觉流程秩序就越弱。所以强化秩序感,首先就得强化单纯的编排结构。变异指在诸多相

33、同性质的形象中,有个别异质性的形象,打破原有的格局显示出来。在整齐有序中寻找不同,可以增强版面的趣味性,提高版面的注意率,是秩序和变异结合的最佳形式。,五、秩序与变异,第三章,第二节 审美性,秩序是通过对文字、图形、线条、色块有规律的组织、编排,来体现,通过加强结构的方向秩序感,例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倾斜结构、曲线结构等,表现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一、组织结构的秩序性,第三章,第三节 整体性,二、文本信息的集合性,将文案中多种信息集合成块状,增强版面的条理性和可读性(图3-30)。,通过加强结构的方向秩序感,例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倾斜结构、,版式设计的独创性、趣味性、艺术性、诉求性都是基于

34、表现形式符合主题要求的基础之上的。只注重内容,而忽略形式上的美感,那么编排缺乏艺术性;如只讲究形式而脱离主题的编排则缺乏诉求性。因此,版面所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设计思想主题的表达。只有将形式服从于内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使版面形式与内容交融,让形式的表达紧紧围绕主题思想进行设计探索,才能形成互为和谐的整体表现。,三、形象处理的主从性,第三章,第三节 整体性,版式设计的独创性、趣味性、艺术性、诉求性都是基于表现形式符合,(一)编排元素所形成的外轮廓形具有对称性和规则性根据平面构成的原理,左右对称的形与左右不对称的形相比更容易成为图,同时形的轮廓线越单纯图的形态越强烈。在版式设计时,我们要习惯于将

35、编排元素抽象化,将它们归纳为一定的抽象图形,使形的外轮廓呈现出对称性和单纯性(图3-31)。,一、版式设计简洁的原则,第三章,第四节 简洁性,(一)编排元素所形成的外轮廓形具有对称性和规则性一、版式设计,(二)整体应具有单纯性版式设计是由各编排元素的抽象形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这个整体结构也同样呈现出形的特征。只要整体形的简洁程度比各个组成部分的形的简洁程度高,版式就显得简洁,整体就愈显得统一。从设计的实践中可以得出,版面的编排结构越单纯,其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越大;版面的编排结构越复杂,其整体性就越弱(图3-32、图3-33)。,第三章,第四节 简洁性,(二)整体应具有单纯性第三章第四节

36、简洁性,(三)调整正负形之间的构成关系版式中的空白空间是提供视觉休息的地方,位于图形与文字之后,但它不仅仅是作为设计的背景而存在,空白空间决定版式设计的整体效果,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形状,与其他编排元素共同构成版面中虚与实错综复杂的空间层次(图3-34)。,第三章,第四节 简洁性,版式设计中,空白空间“形”的性质越明确、形状越有规律,衬托出其他编排元素相互间的构成就越整体。因此,空白空间应该被和谐、均匀地用在设计中,而不是被四分五裂的分割。设计过程中,要经常审视正负形呈现出的整体形状。构成版式设计的元素是图形、文字、色彩,我们将此称为版式中的可见元素,或称正形;不可见的元素是空白空间,又称负形。

37、正形,具有紧张、密度高、前进的感觉,并有使形突出来的性质;负形,则有使形显现出来的作用。正负形的反转可以形成新的构成语言,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画面因多变的图地关系产生多样的形象识别、认知趣味。在设计过程中,要依据主题的内容,重点明确设计意图,把握正负形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求版面整体表达效果。,(三)调整正负形之间的构成关系第三章第四节 简洁性版式设,“简单”在版式设计中主要是从量的角度去考虑,它是指某一个结构中只包含着很少几个成分,而且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如果用这种简单的形式传达一种简单的信息,那么只能导致画面的单调感,使读者产生厌倦感。“简洁”在版式设计中是与“简单”相对立的另

38、一种含义。成功的版式设计是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通过信息合并、内容提炼、集中表达,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展示给读者。所以,一个版式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编排元素和信息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时,我们就说这个版式的设计是简洁的(图3-35)。单纯、简洁并不等于单调、简单,简洁的形式最终都要传达出一种远远超出形式自身的意义,达到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二、设计中简洁与简单的区别,第三章,第四节 简洁性,“简单”在版式设计中主要是从量的角度去考虑,它是指某一个结构,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用有序的组织更好地传播信息、突出主题内容。设计师往往自我陶

39、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相符的字体和图形中,这往往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成功的版式构成,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并深入去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即在明确客户目的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完美体现。对客户进行简要的咨询与了解是设计的良好开端。版式离不开内容,更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以增强读者的注意力与理解力。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其审美趋向、审美意识、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平面媒体作为传播主体时的内容能否更好地吸引读者, 提升读者在接收信息和阅读时的美感享受。版式设计得清新、灵活、美感强烈、一目了然,整体布局合理,才能与主题内容构成有机整体,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有非读下去不可的审美欲望。,第三章,本章小结,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用有序的组织更好地传播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