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4147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侯乙编钟ppt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曾侯乙编钟,历本111 朱娟,编钟简介,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铜饶,编钟的出土,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1977年9月的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

2、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至此,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结构特点,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编钟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虺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

3、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智慧光芒,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

4、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在中英政府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嘉宾,欣赏了由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用湖北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大型交响曲交响曲1997:天地人,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被称作“金玉齐声”,由古编钟原声和玉磬的声音交融产生,以形成“金声玉振”的宏大效果,与北京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编钟在当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