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198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针的临床应用,浮针的临床应用,五.针刺常见并发症,六.浮针疗法注意事项,2,浮针的临床应用,2浮针的临床应用,一.浮针疗法概论,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 。 浮针疗法是在古代文献的挖掘中获取营养成长起来的,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其源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3,浮针的临床应用,一.浮针疗法概论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相关文献 (1)皮部理论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

2、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浮针疗法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进针点在病痛周围,力专效宏,理固当然。 (2)以痛为输理论 灵枢经筋所载十二经筋的各种痹症,如仲春痹、孟春痹、仲秋痹等等,其治疗原则全部是治在播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由此可知,对于软组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干部的痛症,内经选穴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在 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有很多记载,如: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刺腰痛论: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缕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等,举不胜举。 以痛为输应被视为阿是穴方法的最早记载。,4,浮针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4浮针的临

3、床应用,浮针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二、浮针疗法的特点,一、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2)针体在水平运动 (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 (4)留针时间长 (5)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6,浮针的临床应用,二、浮针疗法的特点一、操作特点6浮针的临床应用,二、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

4、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方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7,浮针的临床应用,二、疗效特点 7浮针的临

5、床应用,三、针刺前的准备,一、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8,浮针的临床应用,三、针刺前的准备一、选择体位8浮针的临床应用,(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6、二、明确病痛点 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筋膜扳击点,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三、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地差 (5)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9,浮针的临床应用,

7、(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四、针刺操作,一、进针 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第一步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初学者可以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采用类似毫针刺法申的挟持进针法。熟练者可以直接斜刺入皮。进针发力时针尖搁置于皮肤上,不要离开皮肤。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角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10,浮针的临床应用,四、针刺操作一、进针

8、 运针10浮针的临床应用,第二步 运针 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cm-35cm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 1、扫散动作 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

9、作时要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迸针点,重新进针。进针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11,浮针的临床应用,第二步 运针11浮针的临床应用,2、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

10、。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3、留针和出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为安全起见,迸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 有人对针座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层棉垫。 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口或局部皮肤瘙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

11、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12,浮针的临床应用,2、针刺的方向12浮针的临床应用,五、针刺常见并发症,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时很短时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出血及晕针。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

12、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13,浮针的临床应用,五、针刺常见并发症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一、皮下出血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

13、 二、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申病人发生晕撅现象。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 对于晕针应着重预防。 晕针的处理方法:轻、中、重。,14,浮针的临床应用,一、皮下出血14浮针的临床应用,六、浮针疗法注意事项,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浮针

14、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15,浮针的临床应用,六、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作,要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所致。 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 (只有关节处于某一位置时,

15、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 浮针五不治 一不治 全身浮肿 二不治局部红热肿大 三不治 近期使用外治法 如重力推拿 拔火罐按摩乳红花油膏药 四不治局部封闭没多久 五不治时有时无摸不清,16,浮针的临床应用,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17,浮针的临床应用,17浮针的临床应用,案例,杨* 女 48岁,因“腰痛6天”于2016年12月26日10时20分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由门诊收入院。查体:腰5棘突旁0.5cm处压痛,不愿意接受针刀治疗,浮针治疗5天,31日出院。出院时症状消失。罗* 女 28岁,因“颈部伴右侧头部疼痛4天”于2017年02月05日09时10分拟诊“颈椎病”由门诊收入院。查体:右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中(风池穴)压痛明显,因惧怕针刀治疗,治疗7天,12日出院,临床症状消失。唐* 女 81岁,因“颈背部疼痛7天”于2017年2月21日10时15分拟诊“1、骨质疏松症;2、颈椎病”由门诊收入院,查: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约5cm(膏肓穴位置)压痛,浮针治疗3次,3月1日出院,症状明显减轻。普*,18,浮针的临床应用,案例杨* 女 48岁,因“腰痛6天”于2016年12月26,谢谢!,2017年3月21日,19,浮针的临床应用,谢谢!2017年3月21日19浮针的临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