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198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75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认识脑卒中,脑卒中(Stroke) 称中风,也称脑血管意外。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临床事件。特 点: 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 脑卒中三周内,几乎90的患者将发生肢体瘫痪。,认识脑卒中脑卒中(Stroke),康复时间窗: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个月后回复减慢(平台期) 6个月后有90回复达到顶点预后: 10临床治愈 40轻度残废 40重度残废 10植物状态,康复时间窗: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中风的分期,急性期:起病二周内。恢复期:起病后二周至半年。后遗症期:起病半年以后。,中风的

2、分期急性期:起病二周内。,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软瘫期:Brunnstrom I-II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主要表现为驰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或仅出现轻微的联合反应。痉挛期:Brunnstrom-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中风后瘫痪分级标准,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中风后瘫痪分级标准,痉挛性偏瘫,定义:指相当于发病后3周3个月左右的一段时,相当于Brunnstrom24期。,痉挛性偏瘫 定义:指相当于发病后3周3个月左右的一,主要问题,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异常的姿势反射异常的运动模式,主要问题肌肉痉挛,偏瘫的痉挛模式,偏瘫的痉挛模式

3、肢体痉挛肌群痉挛模式肩胛骨后撤、下掣肌群、肩内,痉挛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度)也增高。,痉挛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治疗目标,抑制痉挛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治疗目标抑制痉挛,痉挛性瘫痪 浮针结合运动疗法,针对痉挛性 瘫痪采

4、取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已在太和医院开展研究工作现将取得成果予以汇报后期继续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痉挛性瘫痪 浮针结合运,临床研究,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180例患者选自2016.12017.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住院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联合组、浮针组、运动组,3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研究临床资料,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1.4 排除标准1.5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1.2 诊断标准,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将痉挛性偏瘫患者180例分为:浮针组(n=60): 采用浮针治疗;运动组(n=60):采用运动康复

5、治疗;联合组(n=60):采用浮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1.3 分组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将痉挛性偏瘫患者180例分为:,2 治疗方法:,浮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2 治疗方法:浮针结合运动康复治疗,17,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17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扫,18,操作器具,18操作器具,浮针治疗,严格掌握适应症:痉挛期、精神状态好、胃肠道健康反复寻找MTrP,消除可能同时有的肩手综合征痛点、颈椎病、腰椎病变、膝关节病等。治疗:肘关节、膝关节周围、前臂、小腿由上向下。,浮针治疗严格掌握适应症:痉

6、挛期、精神状态好、胃肠道健康,20,操作方法,体位选择,明确病痛点(MTrP),进针步骤,20操作方法体位选择明确病痛点(MTrP)进针步骤,21,明确病痛点(MTrP),Myoascial trigger point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21明确病痛点(MTrP),3分钟内,2分钟,5-20分钟,10分钟以上,5-10分钟,当晚患者或家属自行取出,浮针治疗流程图,问诊检查治疗观察留置软管如病痛消失或肌肉痉挛大幅 如仍严重,23,进针步骤,右手持针操作;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食、中两指分别紧贴针芯座和软套管后座;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23进针步

7、骤右手持针操作;,24,扫散时注意要点,扫散时以拇指为支点;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动作要稳、匀、柔;每个进针点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24扫散时注意要点扫散时以拇指为支点;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25,留 管,留管时间为0.56小时;留管期间以一次性无菌纱布覆盖,同时固定针体,针刺局部保持干洁,防止感染;勿剧烈运动;若因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需立即起管;告诉病人起管时可能出血。,25留 管留管时间为0.56小时;,26,起 管,由医师顺势拔出,起管;按压进针点前方12cm的部位,防止出血;出管即刻按压进针点3秒;术后以

8、一次性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26起 管由医师顺势拔出,起管;,27,疗 程,初针者可采用:日针一次,连续治疗三天,休息一天;合并并发症(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等):一周一次,根据情况可以间隔更长时间。,27疗 程初针者可采用:日针一次,连续治疗三天,休息一天;,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对抗痉挛体位,头颈-躯干保持中立位,左右对称休息位肢体摆放对抗痉挛活动中对抗痉挛:体位转换、移动、ADLPT和OT治疗中对抗痉挛(上肢-下肢),对抗痉挛体位头颈-躯干保持中立位,左右对称,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与按摩牵张训练拮抗肌的主动运动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Bobath技术、Rood技术以及PNF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调整肌

9、张力,以建立正确的姿势模式和功能活动模式。,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与按摩,控制关键点抗痉挛,头颈部,肩部,骨盆,拇趾,拇指,膝部,胸骨柄,控制关键点抗痉挛头颈部肩部骨盆拇趾拇指膝部胸骨柄,疗效评定,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联合组比较, P0.05。,疗效评定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注:与治,),治疗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浮针组运动组联合组治疗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联合组比较, P0.05。,

10、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组别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治疗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浮针组运动组联合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联合组比较, P0.05。,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组别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治疗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治疗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浮针组运动组联合组,讨 论,38,讨 论38中医理论,39,中医原理,39中医原理皮部理论;“以痛为输”理论 ;内经中相似刺法,40,现代医学研究,40现代医学研究提高痛阈;躯体神经节段内脏的联系;疏松结,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调动和利用患者机体的各种反射促进患者患侧产生主动活动提高患者的协调能力,调动患者机体的潜能达到皮质功能重建的作用最大程度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联合组治疗机制,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调动和利用患者机体的各种反射促进患者患侧,治疗效果明显作用持续时间长,不需要每天进行针刺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功能锻炼,联合组治疗优点,治疗效果明显联合组治疗优点,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