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199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优质.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课件,重大灾害事故:指灾害程度严重,处理难度较大,能给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事故。影响范围大一个采区甚至全矿井死亡人数多 3人/次死亡中断生产时间长经济损失严重,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火灾事故突水事故大面积冒顶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煤矿常见重大灾害事故,第一部分,灾害事故危险预知,一、煤与瓦斯突出在井下采掘过程中,煤与岩石常常一瞬间被从煤体中抛出,并喷出大量瓦斯,这种现象叫煤与瓦斯突出,简称为“突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仅会造成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的破坏,同时大量煤与瓦斯以极快的速度喷出,还可能会充塞巷道,造成人员窒息和瓦斯爆炸、燃烧及煤(岩)埋人事故。煤

2、与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预兆,没有预兆的突出极少。,突出预兆可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有声预兆:煤层发出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有连续的,时间间隔长短也不一致;煤壁还会发生震动和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折裂声。,切断通向灾区的电源,迅速组织人员扑灭爆炸引起的火源,防止诱发其它事故;3、氧浓度:超过失爆氧浓度,不低于12%。只有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水灾事故。1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

3、煤壁渗出的积水,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2)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3)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用随身物件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2独头巷道发火时的避灾(1)独头掘进巷道火灾多因电器故障或违章爆破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源一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扑灭。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3、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构筑临

4、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4)如果其它地区着火使独头掘进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离时,应立即用风障(可利用巷道中的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只要能控制或消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防止瓦斯爆炸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只要能控制或消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无声预兆: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压,片帮掉渣,顶板下沿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瓦斯忽大忽小,煤壁发凉,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瓦斯等现象。 井下工作人员发现上述预兆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迎着风流撤出。,二、

5、瓦斯爆炸瓦斯是煤矿最严重的危害。瓦斯爆炸必须具备有三个条件:1、瓦斯浓度:一般为516,其中5为爆炸下限,16则为爆炸上限;2、引火温度: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在650-750之间,且存在时间必须大于瓦斯爆炸的感应期。3、氧浓度:超过失爆氧浓度,不低于12%。只要能控制或消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防止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潜在性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伤亡事故严重;影响瓦斯爆炸事故的因素复杂;瓦斯爆炸事故还会诱发其它事故的发生,如火灾事故,破坏各种设备和设施等。,瓦斯爆炸的特点,瓦斯爆炸,处理爆炸事故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迅速组织撤离灾区及受事故威胁区域

6、的人员,以减少人员伤亡;迅速组织抢救遇难人员;切断通向灾区的电源,迅速组织人员扑灭爆炸引起的火源,防止诱发其它事故;尽快恢复通风系统,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处理爆炸事故时,应注意掌握连续爆炸的间歇规律。,瓦斯爆炸事故处理的原则,范围:指发生在井下各处的火灾,以及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引燃热源可分为:(1)外因火灾:外来热源引起的火灾;(2)内因火灾:煤炭自身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煤炭燃烧的火灾。危害: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矿井停产、资源破坏,甚至瓦斯、煤尘、硫化矿尘爆炸。,三、矿井火灾,人的直接感觉:闻到煤油味、汽油味和轻微芳香气味;出现煤

7、岩体“挂汗”或烟雾;当人们接近火源时,会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不适之感。测定环境温度:直接测定、间接测定测定空气成分:煤炭自热过程中会产生CO、CO2、H2、H2O、烷烃等气体成份。,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煤具有自燃倾向性有连续的供氧条件热量易于积聚,煤炭自燃的条件,容易发生自燃的地点有:采空区、停采线、煤巷冒高、压裂的煤柱等。,产生火风压,可能使井巷的风流方向逆转,导致受灾范围扩大。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情。产生再生火源,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失。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矿井火灾危害,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广泛采用注水、灌浆、喷洒阻化剂、注惰气等技

8、术。近年来,又较广泛地采用了凝胶、胶体泥浆、阻化汽雾、泡沫树脂、三相泡沫等防灭火技术。该类技术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矿井防灭火科技的进步。,常规防灭火技术,定义: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矿井水灾(通常称为透水)。危害:一旦发生透水,不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淹没矿井和采区,危害十分严重。原则: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措施:“查、探、放、排、截、堵”。,四、矿井水灾,矿事水灾事故必须具备有三个条件:水源:包括地表积水、洪水、松散层水、岩溶裂隙水、砂岩裂隙水、采

9、空区水、灌注浆水、运煤水、生产用水等九种。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水源往往是岩溶裂隙水和采空区水;导水通道:它包括自然通道和人工通道两类。自然通道主要有断层、裂隙、陷落柱等,人工通道有钻孔、开挖面、井口、生产用水管路等;释放水空间:它是人们根据设计生产需要开挖出来的一个空间,包括井筒、巷道、峒室、采空区等。 只有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水灾事故。,矿井水灾事故的条件,水灾事故特征,水害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溃入井下、老空突水、灾害性天气等。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中。水害事故有有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汛期,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定义: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

10、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范围:指发生在井下各处的火灾,以及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中。影响瓦斯爆炸事故的因素复杂;瓦斯爆炸事故处理的原则(2)内因火灾:煤炭自身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煤炭燃烧的火灾。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1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1)出现事故预兆和出现事故后,第一时间撤离,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汇报。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

11、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3、氧浓度:超过失爆氧浓度,不低于12%。产生再生火源,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失。水害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溃入井下、老空突水、灾害性天气等。迅速组织撤离灾区及受事故威胁区域的人员,以减少人员伤亡;但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可以采用这种撤退方法。(2)内因火灾:煤炭自身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煤炭燃烧的火灾。,矿井透水前的主要征兆,1、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2、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结成许多

12、水珠。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6、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7、水色发混,有臭味。 8、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9、裂隙出现渗水等。如果出水清静,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第二部分避灾逃生,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窒息

13、(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2)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现场互救基本原则,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及行动原则,一、煤与瓦斯突出 (1)出现事故预兆和出现事故后,第一时间撤离,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汇报。(2)汇报时要沉着冷静,内容要准确完整、详细客观:地点、类型、影响区域、破坏程度、现场风流变化、作业人员数目、伤亡人员情况。(3)现场班组长、重要岗位人员要承担本班组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和避灾的现场组织指挥责任。(4)安全撤离时要正确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尽量低行。(5)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

14、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6)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7)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躲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掩体后面,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遮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8)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9)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10)如硐室内,开启压风自救系

15、统,可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11)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复苏方法为: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风流中,使之尽快与有毒有害气体隔离;将口中妨碍呼吸的东西去除,并将衣领、腰带、上衣解开,脱掉胶靴,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不致受阻;对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二、瓦斯、煤尘爆炸: (1)掘进工作面瓦斯与煤尘爆炸 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

16、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戴好自救器,帮助其撤出危险区。对不能行走的伤员,离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若距离远,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报告调度室。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想法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利用压风管道,风筒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2)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 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采煤

17、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尽快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一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时,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戴好自救器,并帮助重伤人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临时避难场所,并在外悬挂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在避难场所静卧待救。,逃生要点:背靠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要憋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最好用水浸湿)捂住口鼻,防火焰吸入

18、肺部,尽量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 .迅速撤离灾区。若实在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尽快在附近找一个(或建一个)避难硐室躲避待救。,三、矿井火灾事故: 规程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1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

19、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2)在自救器使用超过有效防护时间或无自救器时,应将毛巾润湿后堵住嘴鼻并寻找供风地点,然后切断或打开巷道中压风管路阀门,或者是对着有风(必须是新鲜无害的)的风筒呼吸。(3)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但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可以采用这种撤退方法。,(4)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5)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6)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狂奔乱跑。应用巷道内的

20、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用随身物件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2独头巷道发火时的避灾(1)独头掘进巷道火灾多因电器故障或违章爆破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源一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扑灭。(2)掘进巷道一般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风筒一旦被烧,工作面通风就被截断,人员逃生的出路也被切断。因此,巷道着火后,位于火源里侧的人员,应尽一切可能穿过火源撤至火源外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退方法。,(3)人员被火灾堵截无法撤退到火源外侧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部分木支架(在不致于引起冒顶的情况下)及一切可燃物,切

21、断火灾向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的通路。然后,迅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侵入。若巷道内有压风管道,可放压气用以避灾自救。若有输水管道,可放水用以改善避灾条件。但在用水控制火势,阻止火灾向人员避灾地点蔓延时,应特别注意水蒸气或巷道冒顶给避灾人员带来的危害。,(4)如果其它地区着火使独头掘进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离时,应立即用风障(可利用巷道中的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若火烟通过局部通风机被压入巷道时,则应立即将风筒拆除。,逃生要点:1、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撤到安全地点。2、撤退时行动要果断,要快而不乱,同时

22、要随时注意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3、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四、矿井透水事故: 现场人员发现透水事故时,第一时间撤离,并在报告调度室的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所有人员,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出灾区。 就高不就低,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