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4524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9.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6章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三章 典型部件设计,退出,下一页,第六章 注塑模具设计,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设计,第五章 机床夹具设计,目录第一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六章,第六章 注塑模具设计,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第三节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返回主页,退出,第四节 注塑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第五节 注塑模具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第六节 注塑模具推出机构设计,上一页,下一页,第六章第六章 注塑模具设计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注塑模,第六章第一节,6.1 概述,一、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一) 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

2、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返 回,注塑模具以主分型面为界,可分为动模和定模两部分。,a)模具闭合,b)模具打开,动模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图 6-1 单分型面注塑模具,1-螺钉 2-定模固定板 3-螺钉 4-型芯 5-推杆 6-定位环 7-浇口套 8-冷却水孔 9-定模板 10-导柱 11-导套 12-动模板 13-动模垫板 14-支承块 15-复位杆 16-支承钉 17-拉料杆 18-推板导柱 19-推板导套 20-推杆固定板 21-推杆垫板 22-动模固定板,第六章第一节6.1 概述一、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一) 注塑,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

3、成型零部件主要是指型腔、型芯、镶块及成型杆等零件。这类零件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完整结构形状。型腔成型制件的外表面结构形状;型芯成型制件的内表面结构形状。图6-1中的件4和9分别为型芯和定模型腔板。,6.1 概述,1.成型零部件,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的作用是将来自注射机喷嘴的塑料熔体引入到模具型腔。因此,浇注系统是直接与模具型腔相连接的熔体流动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3.导向与定位部件, 合模过程中,为使动模与定模中心能够保持准确一致,模具中常用导柱与导套配合来保证模具合模精度。如图6-1中的导柱10和导套11。,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 为保证推出机构推出制件时运动平稳

4、,不发生倾斜,推出机构需有导向部件,如图6-1中的推板导柱18和推板导套19。,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 成型零部件主要是指型腔、型芯,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 模具在注射机上安装时,为保证模具中心与注射机料筒中心一致,模具上采用定位环来保证其安装位置的准确。如图6-1中的零件6。, 在精密注塑模具中,除了使用导柱、导套定位之外,还设计有精确定位元件。如圆锥销和锥套配合或矩形块和矩形槽配合来保证模具合模精度。,成型热塑性塑料制件的注塑模具,通常在模具中设置冷却通道,通过冷却水来降低模具温度; 成型热固性塑料制件的注塑模具,通常需要先对模具进行加热,达到设定温度之后再注射熔体

5、。模具加热通常采用电热元件或通入热水或热油等。,4.温度调节系统,注塑模具中通常采用推出机构将制件连同浇注系统凝料一起推出。如图6-1所示的模具中推出机构由推杆5、拉料杆17、推杆固定板20和推杆垫板21组成。合模时采用复位杆15使推出机构回复到原位。,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5.推出复位机构,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 模具在注,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6. 排气系统,为了排除模具型腔及浇注系统内的空气以及注射塑料熔体时材料内部所挥发的气体。通常在模具分型面上型腔最后充满部位开设排气槽。 对于小型制件可利用推杆与孔的配合间隙及分型面间隙进行排气,不必另开排气槽。

6、 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制件,除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之外,还可利用型腔或型芯镶拼结构的配合间隙进行排气。,7.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制件的内、外表面上带有与模具开模方向垂直的侧向孔、槽或凹、凸结构时,成型后需先将成型侧向孔、槽或凹、凸结构的模具零件与制件脱出,然后才能推出制件。模具上能够完成这种功能的机构,称为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8. 模架,注塑模具中由模板和导柱、导套、复位杆及螺钉等零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装配体称为模架。 模架是实现模具基本功能的基础零部件。,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6. 排气系统,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二)

7、注塑模具的结构类型,1. 单分型面注塑模具,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开模时只需分开一个模板接合面即可取出制件及浇注系统凝料的模具,称为单分型面注塑模具。 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注塑成型加工时操作方便。,2. 多分型面注塑模具,开模时需要分开两个以上模板接合面才能取出制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模具,称为多分型面模具。,图6-2 单分型面注塑模具,图6-3 单型腔多分型面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二)注塑模具的结构类,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3.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塑模具,带活动镶件的注塑模具脱模时,活动镶件连同制件一起被推出模具,然后在模外采用手工方式或

8、用简单工具将活动镶件与制件分离。,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图6-4 多型腔多分型面注塑模具,多分型面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要求注射机的开模行程较大。,图6-5 带活动镶件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3.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4. 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制件上带有侧孔或侧向凹、凸结构时,为使成型后制件顺利脱模,模具上常采用由斜导柱、弯销或斜滑块等零件组成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来实现垂直于开模方向的横向移动,以完成侧型芯或侧滑块与制件的分离。,此外,可采用液压或气动机构带动侧型芯或侧滑块实现侧向分型与抽芯动作。,上一页,

9、下一页,返 回,图6-6 侧向分型与抽芯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4. 带有侧向分型与抽,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5. 自动脱螺纹的注塑模具,当制件上带有内、外螺纹并要求开模时自动脱卸螺纹时,需在模具中设置自动脱螺纹机构。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适用于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图6-7 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6. 无流道凝料注塑模具,这类模具通过对流道内熔体进行加热或采用绝热方法,来保持浇注系统中熔料始终处于熔融状态,每个注射成型循环只需脱出制件而不产生浇注系统凝料。这既节省了浇注系统凝料所消耗的材料,又缩短了成型周期,还可保证注射压力

10、在流道中的有效传递,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制件质量。,图6-8 热流道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5. 自动脱螺纹的注塑,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7. 叠层注塑模具,将两个或多个单层模具的型腔、型芯背靠背地装配到一个模架中,形成具有两个或多个分型面且每个分型面都可设置多个型腔。 叠层模具可采用普通流道或热流道方式。,叠层模具适用于高度较小的扁平形和深度较浅的壳体类制件及小型多腔薄壁类制件的大批量成型生产。 与普通注塑模具相比,叠层模具的锁模力只提高了5%15%,其产量可增加90%95%,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上一页,下一页,返

11、回,图6-9 叠层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7. 叠层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二、注塑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制件成型时,工艺参数的设定与调整和模具动作的控制都是通过注射机实现的。注塑模具设计时,应详细了解注射机的各项技术参数及其许可范围,以及注塑模具与注塑机之间的连接关系。,(一)注射量的校核,注射量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注射机一次射出的熔料容积(cm3)表示;另一种是以聚苯乙烯材料(密度为1.041.06g/cm3)为标准,用一次射出的熔料质量(g)表示。,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每个工作循环实际注入模具的熔体体积量,

12、不超过注射机额定注射量的80%。,(二)注射压力的校核,注射压力的校核,是核定注射机的额定注射压力是否大于成型时所需的注射压力。,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6.1 概述上一页下一页返,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三)锁模力的校核,6.1 概述,在注射压力作用下,注入模具浇注系统及型腔内的熔体,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使模具沿分型面分开的涨模力。注射机合模系统所提供的锁模力必须大于这一涨模力。,图6-10 模具锁模力示意图,(四)模具安装尺寸的校核,模具在注射机上安装时,其最大轮廓尺寸应能顺利通过注射机的四根导向柱的空间。同时应避免模具最大长宽尺寸遮挡住注射机固定或移动模板上用

13、于固定模具的螺纹孔位置。,图6-11 模具安装空间,模具的厚度尺寸应满足注射机允许的安装模具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尺寸要求。,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三)锁模力,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1 概述,(五)开模行程的校核,(1)液压机械合模装置,采用液压机械联合作用方式进行合模的注射机,其最大开模行程是由合模装置的肘杆机构最大移动行程决定的,而不受模具厚度的影响。当模具厚度变化时,可通过注射机上的调模装置进行调整。保证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S max应大于模具实际需要的开模距离S。即 。,1)单分型面注塑模具,对于单分型面模具,开模行程S,应大于等

14、于制件脱模所需要的推出距离H 1加上制件加浇注系统凝料的高度H 2,即,2)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式中 a取出浇注系统凝料所需要的开模距离(mm)。,采用点浇口成型制件时注塑模具的开模行程校核。,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1 概,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1 概述,图6-12 单分型面模具的开模行程,图6-13 双分型面模具的开模行程,(2)液压合模装置,采用全液压式锁模与机械锁模的角式注射机,其最大开模行程等于注射机移动模板和固定模板之间的最大开距Smax减去模具厚度Hm。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1)单分型面注塑模具所需开模行程应满足如下关系

15、:,2)双分型面注塑模具所需开模行程应满足如下关系:,式中 Hm模具厚度(mm)。,第六章第一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1 概,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一、普通浇注系统设计,(一)浇注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冷料穴四部分组成。 浇注系统的作用是将来自注射机喷嘴并携带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塑料熔体,快速平稳地引入到模具型腔,并在继续充模过程中将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模具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轮廓清晰,内部质量均匀的制件。,图6-14 浇注系统及制件,1. 主流道,主流道是指从注射机喷嘴出口到模具分

16、流道入口之间的一段熔体流动通道,其作用是将来自注射机喷嘴的熔体平稳地引入模具。,2. 分流道,分流道是指从主流道末端到浇口入口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主流道的塑料熔体进行平稳地分流与转向,使其顺利地到达各浇口并快速填充型腔。,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3. 浇口,浇口是指由分流道末端到型腔入口之间的一段细而短的进料通道,主要起着调节熔体流速、控制型腔保压补缩时间和封闭型腔、防止熔体倒流等作用。,4. 冷料穴,冷料穴通常设在主流道或分流道的末端。主流

17、道末端的冷料穴可起到储存注射机喷嘴前端的冷料和将主流道凝料从浇口套中拉出的作用。分流道末端的冷料穴主要储存流道中的熔体前锋冷料。,(二)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1.考虑塑料品种及其流变特性要求,塑料材料的品种多,流变特性及成型工艺性能差异较大,浇注系统应适应材料的流动特性要求。,2.熔体热量及压力损失小,塑料熔体在浇注系统中流动时,其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尽量少,以保证熔体能以较低的黏度和较快的速度,顺畅充满型腔。,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3.塑料材料消耗要少,在满足熔体充模流动要求前提下,

18、浇注系统的容积要尽量小,以减少凝料的消耗。,4.确保各型腔进料均衡,多型腔模具浇注系统,应采用平衡式布局,确保注射熔体能同时到达各个浇口并充满型腔,以使各型腔的制件质量均匀一致。,5.防止型芯变形和位移,浇注系统设计时应避免高速高压熔体,直接冲击模具的细小型芯或嵌件,以避免型芯变形或嵌件位移,并产生脱模困难或废品。,6.有利于熔体流动和排气,浇口尺寸和位置及数量确定时,应考虑有利于熔体的平稳充模流动,避免产生紊流、涡流和喷射流。并有利于模具顺利排气。,7.避免和减少熔接痕,浇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熔接痕的部位、形态,以免影响制件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8.脱模方便,易于修剪,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要方

19、便可靠,易于与制件分离,浇口的修剪痕迹要小且规整,无损制件外观与使用性能。,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三)浇注系统结构设计,1.主流道设计,为使开模时能够顺利脱出凝料,主流道通常采用圆锥孔形结构。锥角一般取24;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塑料材料,其锥角可增大至6。主流道通常选用优质模具钢材制造,并设计成可以更换的浇口套式结构。,主流道圆锥孔的小端直径d,应大于注射机喷嘴孔的直径d1,通常为,图6-15 主流道结构,图6-16 主流道与注射机喷嘴的关系,凹球面半径SR应大于注射机喷嘴凸球面

20、半径SR1,通常为,主流道端面的球面凹坑深度h一般为35mm。,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主流道锥孔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 =0.80.4m,并应轴向抛光。主流道长度L,一般按模板厚度确定,并应尽量短。 主流道锥孔大端出口部位应有半径r为13mm的圆角,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但锥孔小端不得有圆角。,2.分流道设计,分流道设计的要求是保证横截面积最大,以减小熔体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提高压力传递效果。分流道中熔体流动转向的次数应尽量少,且转向处应有圆角过渡。 同时还应使流道容积最小,

21、以利于节约塑料材料。,(1)分流道截面形状,从减小流道中熔体压力损失的角度考虑,分流道截面积应尽量大一些。,从减小熔体流动时的热量损失考虑,又希望流道的表面积越小越好。实际中常用分流道的截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图6-17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与效率,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圆形和正方形截面流道的效率最高,梯形截面流道的效率次之,其余形状效率较低。 实际生产中常用圆形和梯形截面流道。梯形截面流道便与加工和脱出流道凝料。梯形截面流道的深度一般为其上端宽度的2/33/4,侧壁斜

22、度为510。,(2)分流道的尺寸,分流道尺寸要根据成型制件的体积、形状、壁厚以及所用材料的流动性能及成型工艺性等来确定。 多级分流道时,上一级分流道尺寸可比下一级分流道大1020左右。 由于材料流动性能的差异,分流道直径一般在310mm范围内 ,对于黏度高的塑料其分流道直径可增大到1316mm。,对于壁厚小于3mm,质量在200g 以下的制件,可用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直径,即,式中 D分流道直径(mm); m制件质量(g); L分流道长度(mm)。,分流道的长度需根据型腔位置布局来确定,一般应尽量短。,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

23、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4)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1=0.545;2=3045;R1=12mm;L=0.72mm;R2=0.52mm;R=D/2; A=R,图6-18 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3)分流道表面粗糙度,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1.6m左右,其值不宜太低。,a)斜面连接,b)圆弧连接,c)分流道宽度方向的过渡,为使熔体从大截面积的分流道过渡到小截面积的浇口时仍能平稳的流动,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部位,应以斜面或圆弧过渡,并在连接面交界处增加圆角,以利于熔体平稳的充满型腔。,3. 浇口设计,浇口设计的要求是,在注射熔体时,确保塑料熔体能够快速充满型腔;而保压结束后,

24、又能迅速冻结并封闭型腔。同时制件脱模时浇口凝料要易于与制件分离,并使制件表面上的浇口痕迹要小。,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1)浇口设计原则,1)浇口位置应避免熔体产生喷射流动,注射压力驱动熔体高速流经浇口时,会产生喷射流动,喷射的熔体以蛇形流态高速冲击到浇口对面的型腔壁面后,再不断向浇口方向堆积,直至型腔充满。由于高速喷射的熔体会被很快冷却,无法与后续熔体很好的熔合,致使制件表面上形成了明显的波纹状痕迹。,b)熔体产生,c)制件表面熔接痕缺陷,图6-19 熔体产生喷射流动,为避免喷

25、射流动,可用增大浇口截面积或改变浇口位置等方法。,2)浇口位置及数量应有利于减少熔接痕或增加熔接痕强度,a)侧浇口时的熔接痕,b)多点浇口时的熔接痕,图6- 20 浇口数量与熔接痕,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a)浇口位置不合理,b)浇口位置合理,图6-21 浇口位置与熔接痕,熔接痕的形成与制件结构、浇口位置和数量有关。制件结构越复杂,浇口数量越多,熔接痕就越多。,熔接痕既影响制件的外观质量,也影响制件的力学性能。,3)浇口位置应有利于熔体充模流动、补料和排气,对于结构不对称和壁厚不均

26、匀的制件,浇口设计应考虑熔体充模流动均衡和排气顺畅。,当制件壁厚不均或相差较大时,在避免熔体产生喷射流动的前提下,浇口位置应设计在壁厚较大处,这有利于熔体填充流动和保压时的补料;同时浇口位置还应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顺利排出。,4)浇口位置应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对于带有细长孔或嵌件的制件,确定浇口位置时,不应使熔体对型芯或嵌件产生直接的侧向冲击,以免造成型芯弯曲、折断或嵌件移位。,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5)浇口位置应考虑分子取向对制件性能的影响,取向的分子会导致制件的力学性能和收

27、缩产生各向异性。确定浇口位置时,应考虑分子取向对制件性能的影响。但有时也需利用分子取向来提高制件的性能,如对于带有铰链结构的盒类制件。,6)考虑流程比,流程比是指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内流动的最大距离与相应制件壁厚之比。,当实际流程比大于材料允许的流程比时,可通过增加制件壁厚、改变浇口位置或增加浇口数量等方法来满足流程比的要求。,(2)常用浇口设计,1)直接浇口,直接浇口是指塑料熔体由主流道直接进入型腔的非限制型浇口。,主要特点:熔体流程短,流动阻力小,压力传递效果好及保压补缩作用强,且有利于型腔排气和消除熔接痕。,直接浇口直径D至少大于制件壁厚1.5 mm以上,但浇口长度L不宜过长。,图6-22

28、 直接浇口,多用于成型大中型桶类、盆类、箱壳体类制件。尤其适于成型PC、PSU等高粘度塑料。浇口凝料去除困难,制件上浇口痕迹大。,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2)侧浇口,侧浇口一般都是开设在模具分型面上,塑料熔体从型腔外侧或内侧边缘进入型腔。,适用于多种塑料材料及制品的单型腔或多型腔单分型面模具。成型后浇口去除方便,制件上浇口痕迹较小。 侧浇口的尺寸主要有浇口厚度h、宽度w和长度L。其中厚度h最为重要,宽度w次之。,通常,侧浇口厚度约为与其相连接部位制件壁厚的4090,设计时应先取小值

29、,以留有,图6-23 侧浇口结构,3)点浇口,点浇口是一种开设在制件外表面上截面尺寸很小的圆形限制型浇口。常用于成型各种壳体、盒类或盘类制件的单型腔或多型腔模具。,修整余量。侧浇口厚度一般在0.51.5mm,宽度在1.5 5.0mm,长度在1.52.5mm。 实际应用中,侧浇口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大约为 3:1,浇口长度通常取L=0.52mm。,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优点:模具设计时对浇口位置的限制较少,可较为灵活地选择进料部位;浇口冷凝速度快,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浇

30、口附近制件内应力小,可减小翘曲变形;制件表面上浇口痕迹小,不需修整,外观质量好。开模时浇口凝料可自动与制件分离,不需人工切除,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对于多型腔模具采用点浇口,容易实现浇注系统平衡。,缺点: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同时点浇口不适用于成型厚壁制件。适用于成型聚乙烯、聚丙烯等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较为敏感的塑料;而不适于成型黏度高或黏度对剪切速率变化不敏感以及热敏性强的塑料,如聚砜、聚碳酸酯及聚氯乙烯等。,点浇口直径d一般为0.51.8mm,圆柱段长度L为0.52mm,设计时需按制件结构与尺寸及塑料材料性能确定。, 点浇口的结构形式,图6-24 点浇口的结构形式,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

31、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点浇口直径也可由如下经验公式计算。,式中 d点浇口直径(mm); n塑料系数,可查表; t制件壁厚(mm); A型腔表面积(mm2)。,图6-25 点浇口尺寸,点浇口引导锥的长度L一般为1525mm,锥角为1230。,5)潜伏式浇口,潜伏式浇口是由分流道倾斜向上或向下潜入到定模或动模型腔的侧表面或制件内表面及端面。,a)上潜式,图6-26 潜伏浇口的形式,b)下潜式,c)潜入制件内表面,d)潜入制件端面,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

32、,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潜伏式浇口的截面尺寸较小,一般选在制件侧表面较隐蔽部位,浇口痕迹不影响制件外观质量。潜伏式浇口只需采用简单的两板式模具,而不需要复杂的三板式模具。开模时浇口可自动切断,不需人工修剪。但制件内表面的浇口凝料,需人工去除。,潜伏式浇口的截面一般为圆形,尺寸可参照点浇口进行设计。浇口的锥角一般取1020,倾斜角为4560。潜伏式浇口不适合于韧性较强的塑料。,二、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设计,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是指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浇注系统中的塑料熔体始终保持熔融状态而不凝固,开模时只需取出制件,而不产生浇注系统凝料。既可成型热塑性塑料,

33、也可成型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的无流道凝料注塑模具(又称热流道注塑模具),是通过采用绝热或加热方法,使浇注系统中的熔体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图6-27 热流道注塑模具,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1)生产中不产生浇注系统凝料,可节约原材料;同时省去浇注系统凝料的回收、储存和破碎加工等环节及所需人力和辅助设备,降低生产成本;(2)开模时,不需取出浇注系统凝料,可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3)采用点浇口成型制件,不需使用复杂的三板式结构的多分型面模具;降低了对注射机开模行程的要求,节

34、省开模时间;(4)浇注系统中的熔体压力损失小,易于充模流动和保压补缩,可避免制件产生凹陷、缩孔及变形,提高制件质量。(5)浇口与制件自动分离,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6)可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量,减小对注射机锁模吨位和塑化能力要求。,(一)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的特点,1. 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的优点,2. 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的缺点,(1)模具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制造费用高;热流道系统易出故障,维护保养较困难,运行成本高;不适宜小批量生产;(2)初始生产准备时间长,模具调试要求高;(3)不适宜热敏和流动性差的塑料及成型周期长的制件;(4)流道板易产生热膨胀,对熔体泄漏及加热元件故障较敏感;(5)流道板

35、及模具温度控制要求严格,需精密控温元件及系统。,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二)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的适应性,(1)熔融温度范围宽,粘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即高温不易分解,低温易流动;(2)熔体粘度对压力敏感,不施压不流动,施以较低压力即可流动;(3)塑料的比热容低,易于熔融和固化;(4)塑料的热变形温度高,制件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凝固并脱模。,满足上述要求的热塑性塑料有PE、PP、PS及ABS等。,(三)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的类型,1. 绝热流道浇注系统,绝热流道浇注系统是利用塑料材料导热

36、性差的特点,使流道内紧贴壁面的熔体因凝固而形成的凝固层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而保证了流道中心部位的熔体始终处于熔融状态。,由于流道未实施加热,流道内熔体容易冷凝,浇口易冻结,因此绝热流道浇注系统只适用于成型周期较短的小型制件。目前较少应用。,2. 热流道浇注系统,热流道浇注系统是通过在流道中心或外周设置加热圈或加热棒等电热元件,来保证流道内和浇口中的熔料始终保持熔融状态。成型时压力传递效果好,易于保证制件的成型质量。,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四)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按照模具型腔数量

37、或浇注系统结构形式,可分为单型腔热流道和多型腔热流道浇注系统。单型腔热流道模具通常采用延伸式喷嘴结构,多型腔热流道模具采用热流道板结构。,1、主流道浇口型热流道,主流道浇口型热流道是指在热分流道之后设有一段冷主流道作为型腔进料浇口,成型之后制件上会带有一段主流道凝料,需切除。,2、针点浇口型热流道,针点浇口型热流道是将分流道中的熔体通过各针点浇口引入不同的模具型腔。这种热流道能完全消除流道凝料。,针点浇口热流道的结构形式有:带塑料绝热层的导热喷嘴、空气绝热的加热喷嘴、带加热探针的喷嘴、弹簧针阀式喷嘴等。,图6-28 多型腔主流道浇口热流道,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

38、(1)带塑料绝热层的导热喷嘴。,退出,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第六章第二节,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如图6-29所示,流道板采用电热棒加热,分流道中熔体由喷嘴注入型腔。喷嘴由导热性能良好、强度较高的铍铜合金制造,安装于分流道板上。喷嘴前端设有塑料绝热层,使喷嘴不与型腔板直接接触,两者由导热性较差的滑动压环9隔离,同时浇口衬套8与定模板间有空气绝热间隙,以减少喷嘴热量向外传递。,图6-29 多型腔绝热层导热喷嘴热流道,如图6-30所示,喷嘴由加热带加热,设有空气绝热间隙。喷嘴前端直接与冷的型腔外壁接触,但各喷嘴的温度能够分别控制在最佳值。适用于成型热变形温度较高的工程塑料制件。,

39、(2)空气绝热的加热喷嘴。,图6-30 空气绝热的加热喷嘴热流道,(1)带塑料绝热层的导热喷嘴。退出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如图6-31所示,在喷嘴中心的探针芯棒(分流梭、鱼雷体)内装有小型棒状加热器,可保持流道内和浇口处的熔体不凝结。分流梭的前端呈细锥形,可延伸到浇口中心,距型腔约为0.5mm。圆锥形喷嘴头部与型腔板之间设有0.5mm的塑料绝热层。,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退出,第六章第二节,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3)带加热探针的喷嘴。,图6-31 带加热探针的喷嘴,(4)阀式浇口热流道喷嘴。,使用热流道模具成形黏度较低的塑料材料时,为避免熔体流延或拉丝,可采用阀式浇口

40、热流道。阀式浇口是将一根可开启和关闭的针形阀芯置于喷嘴中心,使浇口成为可控的阀门。当注射熔体和保压补缩时开启阀芯,冷却时关闭。如图6-32。这种浇口可在高温下快速封闭,避免熔体流延。也能降低制件内应力,减少翘曲变形。,图6-32 多型腔弹簧针阀式浇口热流道,如图6-31所示,在喷嘴中心的探针芯棒(分流,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3、热流道板设计,热流道板是将来自注塑机料筒的熔体,恒温地经分流道输送到模具各型腔的喷嘴。要求熔体输送压力损失小,分流道内没有滞料死角;流道板与其安装模板间绝热良好,流道板与喷嘴间无熔体泄漏。流道板自身还要有足够的刚度。,图6-33 X

41、型热流道板,1)热流道直径,热流道直径设计时,须考虑每次成型所需注入模腔的熔体量,允许的压力损失和成型周期,可按教材公式(6-24)计算。,2)热流道板加热功率计算,对于钢制的流道板所需加热功率,可按教材(6-25)公式计算。,3)热流道板的热膨胀,热流道板设计时,须考虑热膨胀,并采取预留一定的膨胀间隙、设置绝热气隙或其它措施来补偿因热膨胀,避免发生熔体泄漏。,4)温度控制,热流道板温度需准确控制。常用比例微分积分闭环温度控制方式。,5)流道板的安装和绝热,安装位置应准确可靠;采用石棉板隔热或气隙绝热。,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3、热,第六章

42、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三、浇注系统平衡设计,(一)多型腔模具浇注系统的平衡,1.平衡式浇注系统,多型腔模具平衡式浇注系统的特点是,注射充模时熔体流经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到达各型腔的流动距离和时间完全相等。这样才能保证熔体同时充满各个型腔,并使各型腔成型的制件质量均匀一致。,a)圆形制件横列式布局 b)矩形制件横列式布局,图6-34 平衡式浇注系统,型腔数量较多时,平衡式浇注系统的流道总长度会较长,因而增大了模板尺寸以及流道中的熔体消耗量和模具成本。,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

43、,下一页,返 回,6.2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2.非平衡式浇注系统,非平衡式浇注系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各型腔的尺寸、形状与分流道和浇口的尺寸与形状相同,只是各型腔距主流道的距离不同,从而使浇注系统不平衡;另一种是各型腔的尺寸形状和分流道及浇口尺寸均不相同,而使浇注系统不平衡。 非平衡浇注系统模具各型腔成型的制件质量不能保证均匀一致。,a)相同尺寸制件,b)不同尺寸制件,图6-35 非平衡式浇注系统,(二)单型腔模具浇注系统平衡,单型腔模具采用多浇口成型制件时,同样需要考虑浇注系统平衡要求。即同一制件上各浇口位置确定时,应考虑各浇口的熔体流动距离尽量相同,同时避免熔接痕数量过多。如图6-36。

44、,a)长条形制件,b)方形制件,图6-36 单型腔多浇口平衡设计,第六章第二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2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一、型腔布置及分型面设计,(一)型腔位置布置,型腔数量确定之后,需要考虑型腔位置布局,以便确定模具的整体轮廓尺寸。由于制件结构形状、尺寸等的不同,需综合考虑以下要求。,(1)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以便构成平衡式浇注系统,保证各型腔的制件质量均匀一致,如图6-37中的a)和c);b)为非平衡式直线型排列。,a)圆形排列,b)直线排列,图6-37 型腔位置布置形式,c)H型排列,第六章第三节

45、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2)型腔位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防模具承受偏心载荷而产生溢料或飞边。如图6-38 b)的布置比图6-38a)的布置合理。,(3)在充分保证模板强度和各型腔设置冷却水路所需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型腔排列紧凑,以便减小模板的轮廓尺寸。(4)从保证浇注系统平衡角度考虑,应优先选用H型排列。若不考虑浇注系统平衡,则可选用直线型排列。同样型腔数量条件下,直线型排列所占的模板尺寸最小。,a)浇口位置引起偏心载荷,b)浇口位置不产生偏心载荷,图6-38 浇口位置与型腔

46、布置,(二)分型面设计,1. 分型面形状,按照不同制件的几何形状,分型面可分为平面型、斜面型、阶梯型和曲面型几种基本形式。,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a)平面分型 b)斜面分型 c)阶梯分型 d)曲面分型,图6-39 分型面的形状,分型面的形状应力求简单,便于制件脱模和模具制造,且不影响制件外观质量。 平面分型最为简单,且加工方便,易于保证加工精度。曲面分型最为复杂,加工难度高。,2. 分型面设计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制件轮廓最大截面处,否则制件难以脱模。如图6-40所示制件

47、的分型面应选在-截面处,易于脱模。,图6-40 分型面 在轮廓最大处,图6-41 开模后制件留在动模,(2)应使制件留在动模一侧。开模时制件留在动模一侧,便于脱模。,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3)有利于保证制件精度。对有较高几何尺寸或形位精度要求的制件,分型面设计时,应避免因分型面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制件的精度。如图6-42。,a)合理 b)不合理,图6-42 制件有同轴度要求,(4)有利于保证制件外观质量。制件成型后其外表面上或轻或重都会留有分型面的痕迹。为使制件外表面平滑光顺

48、,分型面应尽量选在不影响制件外观质量的位置。,a)合理 b)不合理,图6-44 有利于型腔排气,a)利于排气 b)难于排气,图6-43 有利于制件外观质量,(5)有利于型腔排气。为便于合模后型腔内的气体能够顺利由分型面间隙排出,分型面应尽可能与熔体充模流动末端重合。,(6)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当制件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都需要设置型芯时,应将较短的型芯置入侧抽芯方向,以减小侧向抽芯距离。,图6-45 长型芯置于 开模方向,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二、成型零件结构设计,(一)

49、成型零件的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承受较高的工作应力。(2)具有足够的硬度与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以抵抗充模时高速熔体的冲蚀 和制件脱模时的刮磨,以及连续的冷热交变应力作用。成型零件的硬度 一般要求达到HRC40或更高。(3)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些塑料材料(如PVC、POM等)成型加工时 会产生某些有害的腐蚀性气体,造成成型零件表面腐蚀损伤。因此,应 选用优质耐蚀钢或对成型零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4)成型零件材料的抛光性能要好。成型表面的粗糙度一般要求在Ra0.4m 以下,有些成型零件甚至要求达到镜面级粗糙度。(5)切削加工性能好,不易产生加工变形;热处理变形要小, 可淬透性好。

50、(6)材料焊接性能好,便于损伤时修补。(7)成型零件的结构应合理,便于加工、装配与拆卸及维修。,成型零件工作时要遭受注射熔体的高温、高压和高速冲击,以及冷热交变应力和腐蚀作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第六章第三节,退出,返回主页,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6.3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及排气设计,(二)成型零件结构设计,1. 型腔结构设计,型腔用于成形制件外表面的结构形状,要求尺寸、形状准确,表面粗糙度值低。型腔结构形式有多种。,(1)整体式,整体式型腔是由整块模具钢材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强度高,刚性强,型腔表面没有拼接痕迹,成型制件外观质量好,但整体式型腔加工不便。,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