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556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油脂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油品介绍第三部分:油脂检测指标与分析第四部分:油脂国标第五部分:影响油脂价格因素,第一部分:油脂基础知识,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油脂的概念及分类,油脂的概念: 油脂是从天然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有机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简称甘三酯)。它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称自然界的三大营养成份。其中甘油三酯的分子式为:,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油脂的概念:油脂的概念及分类,甘油(丙三醇),脂肪酸,组成 甘油三酯,结构,R1,R2,R3,CH2-O-C-(

2、CH2)n-CH=CH-CH=CH-CH3,CH2-O-C-(CH2)n-CH=CH-CH3,CH2-O-C-(CH2)n-CH3,_,O,_,=,=,O,=,O,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甘油(丙三醇)脂肪酸组成 甘油三酯结构R1R2R3CH,油脂的分类: 传统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分类: a、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 b、植物油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 此外还有微生物油,因稀少而罕见。在保健食品中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DHA,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3、食用油脂的常识,油脂的分类: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按脂肪酸属性分类: a、饱和脂肪酸类油脂:动物油脂; b、单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菜籽油、橄榄油、茶籽油等; c、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油脂的概念及分类,按碘价,油脂,干性油脂,半干性油脂,不干性油脂,IV130 如亚麻籽油、桐油等,可在短时间内氧化聚合,形成有弹性的固体膜。,IV在100-130之间 如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等。久置空气中,氧化成膜。,IV100 如橄榄油、棕榈油等。久置空气中,不会干燥成膜。,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

4、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按碘价油脂干性油脂半干性油脂不干性油脂 IV130 如,人体摄入油脂有四大作用: 为人体提供热量; 提供人体自身无法合成而必须从植物油脂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供给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 提供食品风味和制作功能(烘焙用油、麻油香味等)。,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人体摄入油脂有四大作用:油脂的概念及分类,高油料作物,如:花生 芝麻,棕榈油是纯压榨的油脂,高油料作物 如:花生,普通油料作物,如:玉米、葵花籽,普通油料作物如:玉米、葵花籽,毛油,在碱炼工段中加入

5、 NaOH 除去游离脂肪酸,包括脱胶(酸化)、脱酸(碱炼)等工艺,物理精炼,在脱臭工段中,在高真空、高温条件下, 游离脂肪酸被蒸汽汽提而除去,包括脱色、脱臭、脱蜡等工艺,化学精炼,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毛油在碱炼工段中加入 NaOH 除去游离脂肪酸,包括脱胶(酸,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2 个及以上的双键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一个双键:如油酸),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2

6、,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1、“饱和”脂肪酸:其中没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的优点是稳定性好,耐热性强,不易产生氧化产物缺点是低温下容易凝固,食用过多而运动不足时容易升高血脂,增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一类脂肪酸的优点是营养价值高低温下仍然清澈透明;缺点是不耐热、稳定性差,高温加热或长期储存后容易氧化,产生伤害人体的自由基以及各种有毒的氧化产物、聚合产物和分解产物。,1、“饱和”脂肪酸:其中没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3、“单不饱和”脂肪酸:虽然也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脂肪酸但它对于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效果最好备注:不同的油在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上都有所偏重,消费者在选购的

7、时候,备注只要记住,哪种油含哪种脂肪酸多,就可以按需要购买了,因为脂肪酸的比例合理是食用油营养的基石。最合理的比例是0.27:1:1如果不选用调和油而选择单一的油品呢,最好选择是一级大豆油,3、“单不饱和”脂肪酸:虽然也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在国内调和油产业,金龙鱼第一个倡导了1:1:1的膳食脂肪酸平衡的科学健康理念。这里的1:1:1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例,而是一种膳食平衡概念。111比是一种概念,倡导人们饮食结构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好达到111的比例,并不是说自己的油里三种酸比例达到这样,在国内调和油产业,金龙鱼第一个倡导了1:1:1的膳食脂,的标准。它指人体摄入的饱

8、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的平均比例为1:1:1。按照专业机构的研究,人体中这三种脂肪酸摄入如果达到了1:1:1的比值,对健康将大有裨益。而生活中,由于人们肉类食品的摄入,人体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过量。如何平衡这三种脂肪酸比例呢?,的标准。它指人体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适当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消费者在日常饮食中实现三种脂肪酸的1:1:1平衡状态。在调和油产品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且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与n3的平均比例为5: 1),适当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消费者在日常,亚油酸、亚麻酸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

9、食物中摄取。棕榈油是一种不饱和及饱和脂肪酸均衡的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单不饱和油酸(40)组成,而饱和脂肪酸则含有44的棕榈酸和5的硬脂肪酸,这种构成赋予了棕榈油半固体的稳定性,使之具有了能用于加工各类食品产品的灵活性。大豆油是最常见的一种油,中含有丰富亚油酸,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 。,亚油酸、亚麻酸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1、那种油最适于煎炸? 一般植物油脂中,最适于煎炸的油是棕榈油,由于其特有的脂肪酸结构,而使其在持续高温和接触空气中不易氧化变质,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次数,从一定程度上节约油脂。,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1

10、、那种油最适于煎炸?油脂的概念及分类,2、 食用油是否加热到冒烟才可使用? 许多人使用食用油有一个误区,认为必须把油烧到冒烟时才可食用,这是错误的,以前的油脂不曾精炼,烧到冒烟才算油热了,但是经过精炼的油,只需稍作加热即可,甚至可以凉拌,而且经过高温加热会使油品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遭到破坏。同时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会因氧化而被破坏。,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2、 食用油是否加热到冒烟才可使用?油脂的概念及分类,3、 煎炸时油为什么会飞溅? 煎炸时油温很高,遇到煎炸食物时,由于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而水与油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轻。水从高温的油

11、中迅速汽化而溢出,带出油珠而飞溅。例如炸鸡腿、薯条等时,由于其本身含有大量水份导致飞溅,这并不说明油中所含水份过高。,3、 煎炸时油为什么会飞溅?,4、 为什么煎炸时油锅会起泡沫? 特别是毛油、二级油等含磷脂较高的油脂,遇高温时易起泡沫而影响正常使用。其原理是:磷脂极易吸水,且磷脂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使油水乳化,产生丰富的泡沫而四溢。精炼油因为已经基本去除磷脂,所以几乎无此现象。,4、 为什么煎炸时油锅会起泡沫?,5、 冬季储存中的油脂为何有絮状物或凝结现象? 油脂种类不同其凝固点高低不同,不同的油种呈现的凝固状况也不同。一级豆油:国家标准规定时5.5小时不出现絮状物为合格,超过5.5

12、小时或温度低于出现絮状物或凝固,亦属正常现象。,5、 冬季储存中的油脂为何有絮状物或凝结现象?,花生油:在冬季很容易出现絮状物或凝结现象,因其中含有约20%的饱和脂肪酸,(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 亚油酸 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属于油脂本身的物理变化,受热即可熔化恢复澄清透明的状态。同样,使用花生油调配的调和油也会在低温下出现絮凝现象。此现象对品质无影响,可以放心食用。,花生油:在冬季很容易出现絮状物或凝结现象,因其中含有约20%,6、炸过鱼的油有腥味怎么办?炸过鱼得油有一股腥味,这主要来自鱼肉中的三甲胺成分,不易分解和

13、挥发,去腥的办法是:把炸过鱼得油放入锅内烧热,然后锅离火,抓一把面粉撒入锅内,淀粉受热易潮化沉淀,吸附了溶在油里的三甲胺,从而除去油中的大部分腥味。,6、炸过鱼的油有腥味怎么办?,咱们常说的色拉油是颜色比较浅,味道比较淡,在国家标准里对色拉油有一个冷冻试验的规定,就是0度条件下放5.5个小时仍然澄清透明,只要是液体状态的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做成色拉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玉米色拉油)因此色拉油是食用油的一个等级,就是精炼处理最好的食用油,新的国家标准里已经废除了色拉油的概念,现在的一级油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咱们常说的色拉油是颜色比较浅,味道比较淡,在,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一、大豆油 二、

14、棕榈油 三、调和油,一、大豆油,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应用及储存,大豆油的简介,源自大豆,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脂 起源于中国,分布广,东北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 出口国 2019年进口国,最大的进口国,现中国每年需进口大豆约在6300万吨左右。 主要出口国:美国、阿根廷、巴西等,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大豆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

15、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经水化精炼除杂,是不宜长期储藏。 另外,精致豆油在长期存储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原因可能与油脂的自动氧化发应有关,因此,豆油颜色变深,不宜再作长期存储。,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的应用及储存,大豆油的简介,毛豆油中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胶质粘质、色素、蛋白质组分、生育酚、醛、酮、烃、蜡质、甾醇等物质,所以毛豆油的颜色较深且不透明,怎样把它精炼成颜色浅且透明一级豆油呢?在这里浅谈一下,毛豆油中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胶质粘质、色

16、素、,大豆油的简介 大豆油的制取工艺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大豆油的应用及储存,大豆油的简介,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为: CH2OCOR| 加热CHOCOR + 3NaOH - 3R-COONa + CH2OH-CHOH-CH2OH| CH2OCOR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见的R-有: CH-:8-十七碳烯基。R-COOH为油酸。 CH-:正十五烷基。R-COOH为软脂酸。 CH-:正十七烷基。R-COOH为硬脂酸。,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应用直接食用集体和个体商业用油食品加工企业用油工

17、业及医药等其他用油,储存避光、阴凉干燥、密封保质期18个月,应用 储存,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分析 棕榈油的用途 棕榈油的制取及深加工,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由棕榈果肉压榨而来 油棕原产于非洲西部(尼日内亚),1917年引入马来西亚,目前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主要为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我国每年进口棕榈油约在600万吨左右。 具有5000年的食用历史 每年收获两次,商业寿命为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油棕亩产油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制取及深加工 棕榈油的用途聚龙在印尼,由棕榈果

18、肉压榨而来棕榈油概述,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果肉含49%的棕榈油,棕榈仁含50%的棕榈仁油,果肉含49%的棕榈油棕榈仁含50%的棕榈仁油,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和精炼油不包含棕榈仁油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1.不含胆固醇2.含有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3.食用棕榈

19、油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4.它可增加“好的”胆固醇(HDL)的含量、降低“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5.富含维生素E(500-800ppm)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 (500-700ppm)原体的胡萝卜素6.用它制作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不含反式脂肪酸,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制取及深加工 棕榈油的用途聚龙在印尼,棕榈油概述,植物油加氢可将不饱和的脂肪酸转化成饱和脂肪酸,这种氢化过程可以产生反式脂肪酸,方法是在少量的镍、钯、钴等触媒金属的帮助下将氢加入植物油进行氢化。这种反式脂肪酸能够增加坏的胆固醇的增加,这种坏的胆固醇严重的导致了心血管的阻塞。导致动脉硬化。,植物油加氢可将

20、不饱和的脂肪酸转化成饱和脂肪酸,这种氢,7、棕榈油作为食品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了。8、棕榈油是由蒸煮和压榨的方法,从棕榈果的果肉里制取的。因为它不含大量的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饱和脂肪酸组分的含量较低,它与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有明显的区别。9、棕榈油不需要氢化就是很好的煎炸油。它不像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和向日葵油这样不饱和油脂,它不易氧化,而且能抵抗极性组分和环状聚合物的形成,7、棕榈油作为食品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了。,棕榈油和其他食用油进行煎炸对比有什么区别? 用棕榈油与其他油进行反复煎炸薯条试验。炸出的薯条色泽金黄、鲜嫩可口、毫无油腻感;而用其他油煎炸的薯条色泽较深、表面有挂油现象。,棕榈油和

21、其他食用油进行煎炸对比有什么区别?,它的油温度高到200度以上时,棕榈油依然非常清澈没有油烟,只产生部分水烟,而其他油产生了含有致癌物质的油烟。最后对锅中的剩余油量进行测量,棕榈油消耗很小,相反其他油消耗量较大。由此可见,棕榈油具有不含胶质、不易起烟的特性,经济耐用。而且,随着工艺的成熟,棕榈油提炼过程不需要依赖化学药品溶剂进行,充分保证了质量。,它的油温度高到200度以上时,棕榈油依然非常清澈没有油烟,只,棕榈油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作,属性温和。虽然所有植物油都含有维生素E,但棕榈油的维生素E群中,主要是生育烯醇,这是一种超级抗氧化物质。棕榈油作为一种天然的油脂,以其特殊的成分无需经过氢化过

22、程而被直接使用,因而不含反式脂肪酸。也因此,棕榈油被广泛的应用于非反式硬脂如人造黄油,起酥油等,棕榈油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作,属性温和。虽然所有植物油,棕榈油可以做出很多种美味食品,蒙牛、伊利的雪糕,康师傅、华龙的方便面,咖啡、巧克力、奶油、饼干等,这些都是以棕榈油作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棕榈油可以做出很多种美味食品,蒙牛、伊利的雪,食品用途如下 :1.煎炸 / 烹调油2. 加入VA的氢化植物油3. 人造奶油和涂抹脂4. 糖果用脂5. 咖啡稀奶油和仿牛奶制品,食品用途如下 :,棕榈油的非食品用途如下:化妆品生物柴油蜡烛,棕榈油的用途,棕榈油的非食品用途如下:棕榈油的用途,棕榈果串,杀菌,分离

23、,水煮,碾碎,压榨,棕榈仁,棕榈果肉,棕榈毛油,压榨,棕榈仁毛油,棕榈粕,棕榈仁粕,棕榈油的制取,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 棕榈油的制取 棕榈油的用途 聚龙在印尼,棕榈果串杀菌分离水煮碾碎压榨棕榈仁棕榈果肉棕榈毛油压榨棕榈仁,精炼-除去不希望物质,满足消费要求,精炼工艺,物理精炼,脱色,白土,脱臭,蒸馏,棕榈油的深加工,精炼-除去不希望物质,满足消费要求精炼工艺物理精炼脱色白土,棕榈油干法分提工艺流程,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 制取及深加工 棕榈油的用途 聚龙在印尼,棕榈油干法分提工艺流程棕榈油概述,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食用油,按科学的比例配成的具有某些功

24、能特性的高级食用油。,定义:,性质:由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决定饱和脂肪酸太高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稳定性差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高油酸备受吹捧,性质:,目的:弥补单一品种食用油脂营养功能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得到既有营养又具有行业功能的专用油脂改善油脂的香味,目的:,分类(按功能):,风味调和油营养调和油煎炸调和油,分类(按功能):风味调和油,风味调和油,风味物质:芝麻油、花生油原料: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产品:芝麻香调和油、花生香调和油、芝麻花生调和油等,风味调和油风味物质:芝麻油、花生油,营养调和油,营养油:米糠油、红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核桃油、橄榄油及其它一些

25、小油种原料: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产品:棕榈橄榄双果油、谷物调和油、坚果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产品较多。,营养调和油营养油:米糠油、红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核,煎炸调和油,原料:氢化植物油、棕榈油、大豆、菜籽油、米糠油等产品:多以起酥油的形式存在,煎炸调和油原料:氢化植物油、棕榈油、大豆、菜籽油、米糠油等,食用植物油中涉及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色泽加热试验烟点酸值过氧化值碘值,食用植物油中涉及的技术指标主要有:,7、冷冻试验8、熔点9、浸出油溶剂残留量,7、冷冻试验,1、色泽植物油通常是呈现淡黄色或淡绿色等不同的色泽,这是由于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的氧化物等油溶性色素存在所致。

26、每种植物油有其正常的颜色范围和数值。,1、色泽,2、280加热试验 主要用来鉴别磷脂含量多少的一种简易方法。油脂中磷脂含量多时,经加热后产生絮状沉淀物,油脂酸败时,油色则变深或变黑。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大豆油的加热试验,无析出物;加热后黄色值不变,红色增加值小于0.4。四级油允许有微量析出物,加热后黄色值不变,红色增加值小于4.0,蓝色3、。,2、280加热试验,3.烟点:是油脂在空气中被加热时对其热稳性进行衡量的指标之一。烟点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一些沸点相对较低的物质而引发的,如游离脂肪酸、甘一酯、不皂化物等。一般精炼程度低的油脂的烟点远低于色拉油及高级烹调油。国家标准规定一级油的烟点为不低于2

27、15,二级油的烟点为不低于205,3.烟点:是油脂在空气中被加热时对其热稳性,广告商宣传的无油烟锅是真的是油不产生油烟吗而且为什么还不粘油?那是因为无油烟锅的表面增加了螺纹,很好的增强了锅的导热性,控制了油温,而且还可以在锅的表面产生一层水蒸气,真正实现了物理不粘性。,广告商宣传的无油烟锅是真的是油不产生油烟吗而,4.酸值 是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是油脂的精炼程度和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米糠油和椰子油可能由于油料中本身游离脂肪酸含量高外,酸价高说明油脂精炼程度较低,或由于某种因素如温度较高、含水量过多、含有某些金属离子或长期存放与空气接触氧化,导致油脂劣变。酸价高的

28、油脂不宜储存食用。,4.酸值,4.酸值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酸值来表示,也可以直接采用脂肪酸的含量(质量分数)表示。由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种类较多,因此应根据不同油脂的特点,以其中所含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代表来表示其含量。对于一般的植物油,习惯上多用游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表示,4.酸值,4.酸值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水杂:水杂高,酸败快,成品油要求水、杂均在0.05%以下;温度:温度愈高酸败愈快。由试验得出在100以下一般每升高10其速度增加一倍,110的氧化速度是90的2.5倍;光线:辐射光线可更快地加速氧化,特别是紫外线的照射,所以储存油脂要尽量避光;金属离子:微量金属离子如Fe、C

29、u等可迅速加快氧化,其中以Cu影响最大,4.酸值,5、过氧化值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试样中的游离碘,每千克试样中过氧化物的物质的毫摩尔数为过氧化值。油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氢过氧化物、醛、酮等氧化能力较强,这些物质在酸性的条件下容易氧化I,与碘化钾作用后,定量的游离出碘,以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5、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氢过氧化物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 氢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值高的油脂不宜食用,过氧化物是油脂开始酸败的标志,它是油脂酸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过氧化值随油脂的酸败而增加这一趋势是有一定局限的,超过这一局限反而下降,严重酸败的油脂过氧化值反而降低,其原因是当油脂严重

30、酸败时,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会大于它产生的速度。,过氧化值:氢过氧化物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6、碘值是测定脂肪或脂肪酸不饱和程度,是油样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于100克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要的碘的克数。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IV值越高。按碘值不同分为不干性油脂、半干性油脂和干性油脂。,6、碘值,7、冷冻实验适用于一级大豆油、一级菜籽油以及低熔点的棕榈油。(低熔点的棕榈油再做冷冻试验的时候一般将油样加热到120度保持5分钟,以确保其充分融化) 对一级豆油,要求0的条件下储存5.5小时,澄清透明。二、三、四级大豆油没有要求。,7、冷冻实验,浸出油溶剂残留量食用油脂的制取多采用浸出的方法。浸出

31、溶剂是以六碳烷烃为主要成份的六号溶剂或正己烷,溶剂内含有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化合物,其中芳香烃毒性较大,烷烃毒性较小,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使神经细胞内的类脂物质平衡失调。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二级不得检出,三、四级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50 mg/kg(50ppm),浸出油溶剂残留量,鉴别油脂分类的方法:1、感官检验2、冷冻试验3、碘价4、脂肪酸组分分析,鉴别油脂分类的方法:,四:油脂国标,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19)质 量 指 标质量等级一级 二级 三 级 四级 大豆原油气滋味无气味、口感好气味、口感良好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32、 色泽(罗维朋133.4mm) Y70R4. Y70R6. 色泽(罗维朋25.4mm)Y20R2.0 Y35R4.0 水分及挥发物()0.050.05 0.100.20 0.20酸值(mgKOH/g)0.200.30 1.03.0 4.0过氧化值(mmol/kg)5.05.0 6.06.0 7.5烟点 215205 不溶性杂质(%)0.050.05 0.050.05 0.20含皂量()0.03加热试验(280)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冷冻试验(05.5h) 澄清、透明 溶剂残留量(mg/kg

33、)浸出油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50 50 100溶剂残留量(mg/kg)压榨油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四:油脂国标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19),大豆油国标,特 征 指 标卫 生 指 标折光指数(n40)1.4661.470标准名称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砷,mg/kg0.1相对密度(d2020)0.9190.925标准号GB 27161981铅,mg/kg碘值(gI/100g)124139酸价4黄曲霉毒素B1,ppb10皂化值(mgKOH/g)189195过氧化值,meq/kg12溶剂残留量,mg/kg50不皂化物(g/kg)15羰基价,meq/kg20食品添加剂按G

34、B 2760规定脂肪酸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ND0.1亚油酸C18:249.859.0豆蔻酸C14:0ND0.2亚麻酸C18:35.011.0棕榈酸C16:08.013.5花生酸C20:00.10.6棕榈一烯酸C16:1ND0.2花生一烯酸C20:1ND0.5十七烷酸C17:0ND0.1花生二烯酸C20:2ND0.1十七碳一烯酸C17:1ND0.1山嵛酸C22:0ND0.7硬脂酸C18:02.55.4芥酸C22:1ND0.3油酸C18:117.728.0木焦油酸C24:0ND0.5,大豆油国标特 征 指 标卫 生,菜籽油国标GB1536-2019,油脂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透明度 澄清

35、透明 澄清透明气味滋味 无味 气味良好 具有油脂本身固有的气味,无异味色泽C罗维朋(133.4mm槽)Y20R4 Y35R4 Y35R4 Y35R7水份及挥发物% 0.05 0.05 0.10 0.20杂质% 0.05 0.05 0.05 0.05酸价mgKOH/g 0.2 0.3 1.0 3.0过氧化值mmol/kg 5 5烟点 215 205冷冻试验冷藏5.5h 澄清透明加热试验280 黄不变红增加小于0.4 允许微析出黄不变,菜籽油国标GB1536-2019油脂等级,棕榈油国标,食用精炼棕榈液油 比重(40/25水)0.8930.905碘价,gl/100g 54皂化价,mgKOH/g 1

36、88207透明度40澄清透明气味、滋味 气味、口感良好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R3.0水分及挥发物,% 0.05杂质,% 0.05熔点,C 24酸价, KOH/g 0.20不皂化物,% 1.0过氧化值,meq/kg 10,棕榈油国标食用精炼棕榈液油 比重(40/25水)0.89,棕榈油国标,食用精炼棕榈油 比重 (50/25水)0.9020.909折光指数 (50度) 1.4491.445碘价,gl/100g 4460皂化价,mgKOH/g 190209透明度50澄清透明气味、滋味 气味、口感良好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R3.0水分及挥发物,% 0.05杂质

37、,% 0.05熔点,C 3339酸价, KOH/g 0.20不皂化物,% 1.0过氧化值,meq/kg 10,棕榈油国标食用精炼棕榈油 比重 (50/25水)0.90,国内油脂消费结构,1、豆油和菜籽油占消费60%多。2、棕榈油和花生油占消费14%左右3、棉籽油和其他小油种分别占7%和3%左右4、2019/03年油脂消费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豆油的消费超过了菜油,棕榈油的消费超过了花生油,豆油和棕榈油的消费比重呈增长趋势,菜油和花生油的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国内油脂消费结构1、豆油和菜籽油占消费60%多。,影响油脂价格的因素,1、食用油价格的走势: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有2次大的价格的波

38、动,第二次的涨幅大于第一次。以豆油为例,价格从2019年1月份的6642元/吨上涨到2019年6月的11928元/吨,涨幅为79.57%.第一次波动从2019年2月的波峰8078元/吨下跌到2019年11月的波谷4632元/吨,然后上涨到2019年3月的波峰7615元/吨,涨幅为64%;第二次波动从2019年3月波峰下跌到2019年7月波谷的5248元/吨,然后上涨到2019年3月的波峰15110元/吨,涨幅为187%。,影响油脂价格的因素1、食用油价格的走势:2019年1月至20,影响食用油价格因素,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1、供求失衡的影响:是影响食用油价格的基本因素2、受油料和国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大豆和豆油的价格相互影响,而油菜籽对菜籽油的价格只存在单项的影响3、油料产地的天气影响4、受政治、原油、汇率及国际基金等因素的影响,影响食用油价格因素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油脂的基础知识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