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571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 作 者:丁永 专 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 日 期:2007年2月13日,专业方向课程:技术创新及管理,主要内容,一、关于技术创新研究二、创新概念、创新理论的发展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四、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五、技术演化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七、研究和开发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十一、技术创新能力十二、技术创新的组织十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其他主题参考文献需要重点关注的学者及其著作,一、关于技术创新研究,(一)技术创新研究的目的 以技术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1(二)技

2、术创新研究的领域 1、“四个层面”和“三个方面” 2,3,2、“技术性创新”和“非技术性创新”都是技术创新研究的内容,二、创新概念、创新理论的发展,(一)创新的概念 1、熊彼特的定义 2、Joe Tidd、 John Bessant 和 Keith Pavitt 的定义 4(二)技术创新的概念 1、吴贵生的定义5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的定义6(三)创新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1、创新理论发展的两个方向:技术创新方向和制度创新方向7 2、技术管理理论的沿革:R&D管理学派、创新管理学派、技术规划学派和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5,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1),(一)技术创新的过程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

3、(1)线性模型:20世纪60年代 (2)交互模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罗斯韦尔(RRothwell)和罗伯逊(ARobertson) (3)五代创新模式:罗斯韦尔(RRothwell) (4)链环回路模型:1986年,克莱因(SKline)和罗森堡(NRosenberg) (5)综合过程模型:特威斯(Twiss) (6)决策模型:1979年,库伯(Cooper)和莫尔(Moore); 2、系列技术创新模型:AU模型,1978年,阿伯纳西(NAbernathy)和厄特巴克(JMUtterback) 3、并行模型:傅家骥等6,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2),(二)技术创新的程序 1、吴添

4、祖等:技术创新与创新扩散过程7,2、 Joe Tidd、 John Bessant 和 Keith Pavitt :实施创新管理过程的规划4,市场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其他因素,企业家创新概念产生,研究与开发,或模仿,或引进,设计,制造,市场销售,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得超额利润,新兴产业形成和增长,其他企业的模仿和技术扩散,信息处理阶段,战略阶段,资源投入阶段,实施阶段,四、技术创新战略管理,1、Norma Harison 和 Danny Samson8 研究了技术战略的定义、内容和特征。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 研究了技术战略的内容和类别,,五、技术演化6,(一)技术演化的S曲线 1、Pea

5、rl方程 2、Gompertz曲线(二)技术演化的过程:技术扩散 1、基本的扩散模型 2、曼斯菲尔德(Mansfield)扩散模型 3、科尔曼(Coleman)扩散模型 4、傅家骥等:扩散过程(三)创新集群 1、熊彼特的研究和论述 2、创新集群的基本类型,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1),(一)技术预测 技术预测方法: 1、生长曲线法 (1)Pearl方程 (2)Gompertz曲线 (3)Ridenour曲线 (4)技术替代预测的费希尔普赖模型 (5)技术系统发展的预测:包络曲线法 2、相关分析法 (1)导前滞后相关分析 (2)技术进步与经验累计相关分析 (3)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

6、析 (4)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 3、专家预测法,(二)技术评价 1、技术方面的评价 2、经济方面的评价 3、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 4、风险方面的评价 (1)风险收益评价模型 A、帕西菲柯(Pacifico)模型 B、安索夫(Ansoff)模型 (2)风险收益评价图 5、汇总分析 (1)检查表法 (2)图形法 (3)加权平均法,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2),(三)技术选择 1、技术选择的战略层次决策 (1)行业定位 (2)市场定位 (3)技术定位 2、技术市场的战术层次定位,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3),七、研究和开发(1),(一)研究与开发的概念和分类6(二)研究与开发管理的发展历程6

7、1、Roussel、Sead 和 Erickson (1991)的研究与开发的发展历程研究 2、刘常勇:第四代研发管理,七、研究和开发(2),(三)创新源研究 1、创新源6 (1)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2)罗伯特 G 库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 2、创新构思产生的主要方法 (1)系统分析法质量功能展开(QFD):日本三菱5 质量屋 (2)领先用户法:冯希普尔、Mary Sonnack 和 Joan Churchill6 (3)创造性想象5 A、头脑风暴法:美国制造工程学家A.F.奥斯本 B、635表格法:德国学者鲁尔巴赫 C、强行综合法:MIT教授戈登和普林斯 D

8、、语义综合法:德国学者施利克祖佩 E、仿生学方法,七、研究和开发(3),(四)新产品开发的流程6 1、门径管理流程:罗伯特库伯 2、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过程:MIT的格伦厄本(Glen L. Urban)等(五)研究开发过程管理5,研究开发的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开发项目决策,研究开发项目的实施管理,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5(1),(一)新产品的生产 1、新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以及生产系统对新产品生产的约束 2、新产品生产的决策 (1)行止决策 (2)时间决策 (3)模式选择: A、一体化模式 B、合作模式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教授蒂斯(David J.Tecce)提出了一种模式选择的决策流程

9、图。 (4)生产方式选择 (5)新产品生产的投资决策,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5(2),3、新产品生产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FMS)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3)敏捷制造系统(Agile Manufacturing) (二)新产品的市场营销,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5(1),(一)技术转移的概念(二)技术转移的过程 1、一般过程,感知与初步判断,供需双方沟通信息,评估,谈判与协调,适时转移,经营,2、技术需求方引进技术的过程,机会识别,引进决策,运营与改进,技术实施,3、技术供给方输出技术的过程,产生设想,研究开发,应用,转让,4、技术转移的典型形式及其过程,九、技术转移和技术

10、交易5 (2),(三)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与障碍(四)技术转移策略(五)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六)技术商品的价格,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1),(一)技术信息 1、技术信息传输过程,信源,信道,信宿,2、技术信息的分类(二)信源 1、创新源: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2、技术信息源 3、外部智力的利用:“创新冠军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保罗格尔德,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 (2),(三)信道 技术信息传输的组织形式 (1)正式组织 A、专职机构 B、专职人员:技术守门人 (2)非正式组织(四)知识产权,十一、技术创新能力(1),(一)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6 1、

11、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1)弗里曼(Freeman)、斯蒂华特(Steward)、迪萨(Desai)、卡茨(Katz)等学者 (2)帕维蒂(Pavitt) (3)日美两国合作进行的研究:1991年,日本增长的技术能力及其对美国经济的意义 (4)日本著名专家斋滕优 (5)世界银行:1993年,工业技术发展项目案例研究 (6)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十一、技术创新能力(2),2、技术能力的构成,十一、技术创新能力(3),3、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1)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组成部分 (2)技术创新能力是若干能力要素的组合(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1、吴贵生5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三)技术创

12、新能力评价指标 1、吴贵生5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四)核心能力5 吴贵生:核心能力是指使企业能在特定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十二、技术创新的组织(1),(一)创新组织的组成部分4 Joe Tidd、 John Bessant 和 Keith Pavitt “创新组织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构,更是一整套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一起协作,创造和强化一种使创新活跃繁盛的环境。”(二)技术创新与组织 1、技术创新对组织提出的要求 (1)吴添祖等:企业组织结构应具有的特征7 (2)吴贵生:技术创新对组织的要求5 (3)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创新要求的组织功能6 2、组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尼

13、尔凯(1998):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四个特点(无特征、时滞、不确定性和代价高昂)来对整个创新进行影响。,十二、技术创新的组织(2),(三)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十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其他主题(1),(一)技术创新成功因素和障碍因素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的调查 2、“上海市实施技术创新与集约化发展研究”项目(1996) 3、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J. Langrish)等 4、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的研究调查:由弗里曼等人领导 5、勒梅特(N. Lemaitre)和斯托尼(B. Stenir)的调查研究 6、罗斯韦尔 7、库伯:对工业企业的研究,十三、

14、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其他主题(2),(二)企业的技术整合问题 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10(三)知识管理 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10(四)技术创新与激励 葛新权等9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系统,宏观激励机制:国家、市场对企业,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对员工,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国家通过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十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其他主题(3),(五)技术创新风险管理 谢科范 著技术创新风险管理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六)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管理 1、吴添祖等7 2、 Joe Tidd、 John Bessant 和 Keith Pavitt4 3、 Norma Hari

15、son 和 Danny Samson8,参考文献,1徐莉 主编,陆菊春等 副主编技术经济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2雷家啸,程源技术经济学科发展述评与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151159; 3傅家骥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探讨J科技与产业,2004年第1期:1830,31; 4 Joe Tidd, John Bessant , Keith Pavitt 著陈劲等 译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5吴贵生 著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6程源,雷家啸,杨湘玉 著技术创新:

16、战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7吴添祖 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 8澳诺玛哈里森(Norma Harrison),丹尼萨姆森(Danny Samson) 著肖勇波,刘晓玲 译技术管理:理论知识与全球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9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 著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10傅家骥,雷家啸,程源 著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者及其著作,(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商务印书馆,1991; (2)特威斯(

17、Twiss)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itman Publishing,1992 (3)美J.M.Utterback高建,李明译把握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5)罗斯韦尔(RRothwell); (6)库伯(Cooper); (7)莫尔(Moore); (8)弗里曼(Freeman); (9)尼尔凯; (10)森古正规日本的技术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4 ; (11)斋滕优,对技术经济学的一些思考(1),1、什么是技术经济学? 要理解什么是技术经济学,应当从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去认识,

18、而技术经济学方法的根基是: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思想精髓和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我们淋漓尽致地发挥这门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力量。,2、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实践的学科 (2)综合的学科 (3)比较的学科 3、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定量化:与数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会进一步加强。 (2)技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仍然在不断的扩展和细化,对技术经济学的一些思考(2),对技术经济学的一些思考(3),4、技术经济学的理论根源初探 (1)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技术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2)技术经济学仍然在不断探索其理论的根源 (3)技术经济学探索其理论根源的路径:从方法的学习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探索理论根源,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