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589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动物疾病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水产动物疾病学,.,2,制约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哪三大因素?,病 害苗 种饵 料,.,3,前 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主要内容,.,4,综合性应用学科1. 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等;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技术和电镜技术等;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一、课程的性质,.,5,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篇:水产动物病害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2、 水产动物病原学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第四章 药物学基础第五章 病理学基础第六章 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下篇:水产动物病害各论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第八章 虾蟹类的病害第九章 贝类的病害第十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病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6,第一节 水产动物病害学及其发展简史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第四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第一章 绪 论,.,7,一、定义疾病为正常的健康状态的任何改变。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第一节 水产动物病害学及其发展简史,.,8,二、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发

3、展简史(一)我国淡水鱼病研究的发展概况1. 公元前1142年:我国已开始了淡水鱼类的养殖;2. 公元前460年:范蠡著养鱼经强调养殖环境需与鱼类习性相适应;如:“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多蓄菱荇水草,迭折为之(鱼)在池中围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第一节 水产动物病害学及其发展简史,.,9,3. 公元1073年:宋朝苏轼著物类相感志首次对鱼病进行了记载: “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以枫树皮投入水中则愈”根据倪达书论证,认为这是我国发现小瓜虫的论载。记录了劳动人民的治疗经验。,.,10,4.明代1628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凡凿池养鱼必以二,有三善焉,可以蓄水,鬻时可去大而存小,可以解讯”。

4、“不可以沤麻,一日即汛”,“池中不可着碱水石灰”,“凡鱼遭毒反白,急疏去毒水,别引新水”,“鱼之自粪多而返复食之则汛,亦以圊粪解之”,这里所讲的“汛”就是池鱼浮头或泛池。说明当时养鱼业己很兴盛,放养密度大,一到夏季,常因池水缺氧而发生浮头,以致死亡,遭受损失。,.,11,农政全书科学总结分析池塘水质肥瘦与池鱼健康和寄生虫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池瘦伤鱼,令生虱”,最早记录了鱼虱形态和检治方法:“鱼虱如小豆大,似团鱼,凡取鱼见鱼瘦,宜细检视之,有,则以松毛遍池中浮之则除”徐光启有“鱼食杨花则病”的记述,倪达书推测肠炎病。江浙一带鱼农至今还有“草鱼吃了杨花就生病”的说法,经解剖镜检,实际上是肠炎病。

5、杨花无致病的毒素,也没有带病原体,据当地春季是草鱼肠炎病流行季节,称“桑尖瘟”,正是杨花凋谢脱落的时候,所以有“鱼食杨花则病”的说法是很自然的。,.,12,4. 我国近代的鱼病研究: 1)20世纪初至50年代:着重寄生虫病研究; 2)20世纪60年代:并强调细菌性疾病研究; 3)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病毒性鱼病和暴发性鱼病的研究; 4)20世纪90年代至今:逐渐强调疾病与水域环境的综合作用。,.,13,(二)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发展概况我国:1.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2. 20世纪70年代:初步开展海水鱼类细菌性病的研究;3. 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南海

6、海洋研究所建立我国首个“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防治研究中心”,开始系统进行海水病害研究;4. 20世纪90年代至今:海水病害研究发展迅速,为水产病害研究的热点。国外:1. 在20世纪初已有海水病害研究报告发表;2. 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的海水病害研究文献发表;3. 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始出现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综述和专著。,第一节 水产动物病害学及其发展简史,.,14,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一、病因的类别(一)病原的侵害1.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 寄生虫的统称。2. 病原的种类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

7、、绦虫、线虫、棘头虫、 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15,病毒:如WSSV、LCDV 致病微生物 细菌:如 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真菌:如 水霉、绵霉等 单细胞藻类 :如 赤潮藻类病原 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 等 吸虫:包括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绦虫:如日本四吻绦虫 线虫:如鰤 鱼的嗜子宫线虫 寄 生 虫 棘头虫:如真鲷的长吻棘头虫 寄生蛭类:如鱼蛭 寄生甲壳类:如鱼虱、锚头蚤等,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16,(二)非正常的环境因素 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 H2S、NH3-N、余氯等(三) 营养不良(四) 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五) 机械损伤,第二节 疾病

8、发生的原因,.,17,微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因 (病原侵害) 寄生虫性病原病因 非正常的环境因素 营养不良 非生物性病因 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性缺陷 机械损伤,发病原因( 小结),.,18,二、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一) 病原1. 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 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 2) 存在状态 3) 数量多少,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19,2. 病原体的来源: 1) 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 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 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 2) 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第二

9、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20,病,.,21,3.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 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22,寄生宿主的部位,一般有一定的器官或组织,有专寄消化道,有专寄胆囊,有的专寄在鳃上,有专寄在肌肉,有必须在血液如血液锥体虫。有内寄生物,寄生在体内组织器官内,外寄生物,寄生在皮肤和鳃如指环虫。,.,23,(二)宿主疾病的发生与: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 与宿

10、主的免疫能力有关,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24,(三)环境因素 鱼要生活,一方面要求有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则一定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鱼的变化或者鱼体机能因其他原因引起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条件时,就会引起鱼类发生疾病。因此,鱼类患病是机体和外界因素双方作用的结果。前者时致病的内因,后者是外因。,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25,水温: 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1)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 2) T

11、水过高:易发生缺氧; 3) 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26,2. 水质变化:1) 透明度: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 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 H2S:使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某些生理功能。硫化氢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水体中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包括动、植物残骸和其他蛋白质的分解,有的则是通过硫酸盐还原作用,还有工业废水的硫化氢。,.,27,NH3-N: NH3 (游离态):毒性大;NH4 +(离子态):毒性小。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排泄物、肥料及动植物尸体的分解,一般鱼类的含氮排泄物80-90为氨氮。,.,28,

12、水体有害气体的消除方法:a. 升高水体的pH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鱼收获后晒池,氧化底泥中的有机质,增强硝化作用去除氨,还可应用水底质改良剂的吸附作用来降低。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Fe2+ + S2- = FeS(沉淀)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29,3)余氯: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4)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5)pH、盐度变化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弱碱性(pH6.8-8.2),过高or过低均不利生

13、长,过低(pH值低于5),海淡水动物都难于生存,用生石灰、沸石粉调节;过高(pH值9.0),水中分子氨氮升高数倍,有毒成分也相应增加,换水,降碱灵。,.,30,就海水养殖动物而言,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其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石斑鱼的生存盐度为11-41;斑节对虾的最适繁殖盐度为28-33;最适养成盐度为10-20;生存盐度为2-45。水体盐度改变受潮汐和海流的影响,也受暴雨和洪水的影响。虽然水生动物会本能地调节和回避,但若超过其适应能力,也会导致其机体细胞渗透压调节失控而死亡。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可以淡化养殖,但有一个淡化过醒、时间和幅度,在盐度下降至0.25时,对虾体表也会发白而慢慢

14、死亡。,.,31,3. 溶解氧(DO)DO过高:气泡病DO过低:缺氧 浮头 泛池4.二氧化碳: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但是,对水生动物有害。超过80毫克/升时,引起呼吸困难;超过100毫克/升时,昏迷仰卧和麻痹;超过200毫克/升时,大量死亡。5. 人为因素: 1)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 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 3) 饵料管理不当; 4) 药物使用不当。,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32,气泡病:,.,33,(四) 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34,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和治疗一、疾病的诊断(一)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1. 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

15、先肉眼后镜检 2. 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35,(二)疾病的诊断流程宏观观察诊断: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36,鱼体检查,体表检查 先用肉眼仔细检查病鱼的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皮肤、鳍有无充血、发炎、颜色变白或变黑、粘液增多、皮肤粗糙、肿胀、溃烂、小点、

16、增生物、眼睛浑浊、眼睛突出、鳞片竖立、腹部膨大、鳍条破碎、残缺不全、畸形、肛门红肿等异状,及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和水霉。对病变部位及可疑部分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37,口腔及鳃检查,先用肉眼检查口腔及鳃有无充血、发炎、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颜色变成深浅不一、鳃丝腐烂及大型寄生虫(如中华鱼蚤、锚头鱼蚤)、胞囊等;然后再在载玻片上放一滴清水,刮取病灶部分粘液或剪取少量鳃丝,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鱼苗、鱼种即使肉眼看不到异状、也必须剪取鳃丝进行镜检,因鱼苗、鱼种的鳃上寄生虫病很多,有些又没有十分明显症状。,.,38,内脏检查,将鱼的腹部剪开,检查腹腔内是否有腹水,然后剪去一侧体壁,用肉眼观察体腔

17、内有无大型寄生虫(如舌状绦虫等)及胞囊,腹膜、肠系膜、脂肪组织等是否充血,各内脏有无异状,如肠某一段特别膨大,肝脏肿大、淤血、有坏死病灶等,然后将各内脏分开。一般作为鱼病诊断,如肉眼看不出有异状,就主要检查肠。将肠剖开,先用肉眼检查肠内有无食物,粘液多否,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有无白色小点,有无大型寄生虫等;,.,39,如仍未检查出患什么病,就应进一步检查肝、脾、肾、胆、鳔、心脏、脑、肌肉、骨骼等。由细菌、病毒引起的鱼病,目前一般采用肉眼观察诊断,而准确的诊断方法(尤其是有些疾病的症状较近似时)应采用荧光抗体法、酶抗体法、中和试验法、血清凝集试验、病原分离培养及病理诊断等。对于鱼类中毒或营养不良

18、引起的疾病,诊断时还要对食物、池水、鱼体进行分析,才能确定。肿瘤须做组织切片来诊断。,.,40,.,41,.,42,.,43,患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卵鞭虫病等都可形成小白点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44,.,45,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 细菌鉴定,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46,病原分离,.,47,纯化培养,人工感染:注射、浸浴、口服,.,48,细菌鉴定,.,49,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a. 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

19、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 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b. 电镜检查: c.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病,包涵体,病毒粒子,.,51,对虾杆状病毒的包涵体,.,52,二、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一)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1. 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2.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3. 治疗难:,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d. 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

20、;e. 药物影响养殖生物;f. 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53,(二)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1. 彻底清池 1) 清淤 2) 药物消毒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1) 水深的调节 2) 水色 黄褐色、 绿色、 蓝绿色、红色 3) 水色的调节方法: 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54,概论:疾病的控制,.,55,3.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4. 饵料应质优量适5.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6. 操作要细心 7. 经常进行检查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9. 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10. 定期药物预防,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56,11

21、. 人工免疫12.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1) SPR品种的选育(抗特定病毒品种选育) 2) 杂交育种三、疾病的治疗1.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2.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57,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 合理放养:(1)放养密度要合理 (2)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 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3. 不滥用药物: 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石灰类、光合细菌等,第四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58,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1)SPF亲本;(2)PVP-I 洗卵;(3)使用清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

22、生素;(5)饵料优2. 免疫接种:疫苗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SPR;4. 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其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所产生的反应。,第四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59,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 强化疾病检疫 4. 建立隔离制度 5. 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第四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60,1.名词解释:病原、包涵体、应激源、应激反应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有哪些?3.简述水产疾病的诊断流程。4.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第一章 绪 论(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