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设置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设置ppt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了不等于学会,一、教了不等于学了二、学了不等于学会,教学评一致性讲述内容,“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专业化诉求,它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要达到高度一致。如何才能达成这种高度一致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系统思考,概括说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这些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要指向统一的学习目标,这就呼唤目标导向下 “教学评一致性” 的教学设计,以确保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一、学习目标设计:有效“教学设计”的灵魂,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
2、、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设计学习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如很可能会将“感受某某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本属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标写在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参透教材,第二、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要正确看待、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
3、,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强调的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如很可能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理解成教学任务,理解成要达成的目标,殊不知,学习目标应该是比教材内容更为上位的知识技能,换句话说,将该内容更换成其他内容后,我们仍然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该知识技能的掌握。,研究学情,第三、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了解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搜集不同学生学生经过自主
4、学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证据,把握学生“到哪儿了” 。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也降低了讲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教学评价设计:反复考量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达到的程度如何,是我们始终应该关注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设计教学评价,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设计教学评价其实也是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审视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否可测、可评,是否存在“虚假目标”,是否指向学科“课程标准”对该项知识能力的要求,并对
5、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重构,以确保学习目标的精准性。,第二、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指向学习目标,“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就要看指向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是否能够达成,因此,只有评价任务的设计指向学习目标,我们才能检测出学生的达成情况,才能在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经过学习是否发生了所期待的变化,这是教师教学是否有效以及下一步教学策略如何开展的重要参照。,第三、评价设计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习目标,首先,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才发生的,而应该“镶嵌”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嵌入式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其次,评价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
6、有度,疑点难点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关键处应注明方法、步骤,而非一蹴而就,三、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体现学习目标,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习目标落实的过程,在课堂实施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有效途径向学习目标靠拢。第一、学习目标的达成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教”这个知识“人与人之间转移”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二次转化”,即学生接受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第二、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众所周知,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是学习目标达
7、成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技巧的选择必须与特定的学习目标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教学目标设计,回顾过往备课教学,原因(二),三、,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总结:,也许教学的成功就从“澄清目标”开始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 将课程标准变为学习目标,二、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期或单元/课时目标)把上位的学习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更简单的学习目标。,细菌教学目标的设置,椭圆教学目标设置,规范椭圆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目标分解】1.能用自己的语
8、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中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物理【课标要求】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讨论,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能够识辨哪些物体属于光源。2通过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3通过色光混合的演示实验,观察和探究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了解光的三原色,进而初步了解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4通过实验观察、自读课本,认识光具
9、有能量,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分解目标例举(一)内容: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5)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1知识,2、3过程方法、4、5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解往上行了) (主体是教师,只需要安排到程序就完成任务,不考虑培养的结果是否达成。教的结果与教师不直接相关),分解课程标准(将目标具体化)四要素: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谁学行为表现(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 ) (动词+关键概念) -学什么 行
10、为条件(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怎么学行为程度(学生的表现水准)-到什么程度 站立于学习者的角度,选用外显行为动词,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最终呈现的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准确地解释分化的两个特点。(4)在新情境中,通过同伴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能
1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的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修改后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观察和演示小实验,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2、设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实验,小组合作,描点作图,应用沸点概念解释水沸腾温度变化图像。3、学生举例,归纳蒸发特点。对比沸腾,自己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交流分享。4、演示液化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使气体液化的途径。,课标表述的基本方式,陈述课标的句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
12、词)+核心名词(概念)行为程度+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怎样来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一、由抽象转向具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通常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修改后教学目标,大家有没有发现,目标2、目标3的达成情况我们很难从学生呈现的学习信息中检测,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数学情感的升华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慢
13、慢累积和提高的,就一节课而言,一是量化难度大,二是主观因素影响检测效果。将教学目标修改为:1、学生能利用透明方格纸、剪刀、直尺等工具,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穷人教学目标,二、由散乱到聚焦例如穷人一课,首次设置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本课“汹涌澎湃、搁板、勉强、忐忑、魁梧黧黑、寡妇”6个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桑娜和渔夫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3、学习作者通过场景、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方法,修改后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汹涌
14、澎湃、搁板、勉强、键词贫穷忐忑、魁梧黧黑、寡妇”6个词语。 )3、通过体会桑娜“穷”“善良”,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2、通过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关品质的表达方法。4、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三、教学目标由教教材转化到用教材教,课文将相和教学目标设置:1、能独立学习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地读出文章中人物的不同语气。3、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内在的联系。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会中的智勇双全,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能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把握学科的实
15、质,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应该以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教学目标的定位,看将相和教学目标3,按照目标3开展教学就是以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学生最后学到的就是课文内容。至于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究竟学到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在语文技能方面究竟有何长进,学生就很难说清。,修改后的教学目标,1、能独立学习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借助过渡句,理清文章脉络。(上大夫、上卿)3、通过挑起认知冲突
16、,聚焦人物言行,学习表达方法。4、运用文章中的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具体描绘负荆请罪。,案例1、目标系统抽象,不具体,不易实施学习和测评,2、表述目标时,使用意义含混的动词,指向不明,3、学习方式和途径不能和行为结果相匹配,导致在该学习途径下目标无法达成,4、目标设计没有层次,不能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层级的逻辑关系,能力目标(会做什么)凸显不足,5、行为主体错误,6、目标超过三条,很难达成,规范叙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叙写,1.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按照四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的要求,对每节课学习目标的准确表述,即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充
17、分发挥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用。,(1)行为主体,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学习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行为动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
18、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认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及体验性目标动词,可作为教师备课时的参考。、了解水平:描述,简述,识别,列出,(举例)说出等;、理解水平:(举例)说明,解释,阐明,描绘,区分,归纳,概述等;、应用水平:分析,推导,设计,评价,撰写,解决,验证,证明等。,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4)行为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
19、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例如,“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学生能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其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是“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条件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标准是“准确地”。,2.目标的密度要适中,重点要突出:,授课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那目标的设定就十分关键。内容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所以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目标,尽可能让目标简洁,清晰。课时目标不能太多,容易使学习内容琐碎,会使
20、教学简单化;目标也不能太少,其具体性、操作性、实效性无从谈起。当然受学科、教学内容制约,一课时的目标一般是不能机械规定几条(以一个“动词+知识”为1条)的,课时目标则在2-3条为好。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除了考虑以上几方面外,还要全面分析学情,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所以每位教师要了解已有的知识、能力等的储备情况,制定的学习目标必须符合的认知规律。,3.“三维目标”要整体化:,在三维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
21、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由此可见: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我们到河的彼岸去,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到达彼岸),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到达彼岸),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它们
22、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教师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职业的习惯化。因此,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学习目标的基本功能是导学、导教、导测评。所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必须是明确、具体、易于操作和考查的。希望老师们能回归课堂原点,教学目标的准确设置,用评价任务检测教学目标,用教学设计来反映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评一致性是今后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