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633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入产出分析方法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节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 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按照时间概念,可以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静态投入产

2、出模型 主要研究某一个时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按实物单位计量; 价值型按货币单位计量。 这两种模型最能反映投入产出特征。,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针对若干时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 两者基本原理相同。下面以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为例,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各种产品为对象,以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表7.2.1是一个简化的实物型的投入产出表。表7.2.1 投入产出表,按每一行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这样就有,以上方程式可以写成,如

3、果令 则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 则有,若令,上述方程的矩阵形式为,其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列昂捷夫矩阵,通过求解得到各类产品的总产量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结构。 模型通过列昂捷夫矩阵(I-A)建立了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通过列昂捷夫逆矩阵(I-A)-1建立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关系。,(二)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是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建立的。 它将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生产部门,并以货币为计

4、量单位。不仅能够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且能够描述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流动过程。 表7.2.2为一个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或者列建立数学模型。,表7.1.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横行建立数学模型 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描述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即,记直接消耗系数为 则方程变为 上式叫做产品分配方程组,表明,对于每一个部门,其总产品等于从该部门流向其他部门的产品及最终产品之和。,若记则方程组可以写成矩阵形式若假设 ,则有 。,按列建立模型 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上式为费用平衡方程组,它反映物质消耗费用、新创造价值与产品总

5、价值之间的关系。,设 ,则方程组可写成 为生产单位数量的j 部门产品的全部物质消耗系数。,若将物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 并记 ,该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若 |I-C|0,则可以建立新创造价值与总产值之间的联系,特点 与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计量单位统一,对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既可按行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产生与分配使用情况,也可按列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可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可根据实际问题将部门进行合并或分解,显得更为灵活。因此,应用范围更广,应用价值更大。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纯部门”,是根据同类产品的

6、原则来划分的,而不是按行政和企业来划分的。因此,在应用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有关实际问题时,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一般而言,一个较大的区域,如一个国家(或者省)是由若干个较小的区域,如若干个省(或县)构成的。区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揭示区域间各个部门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二、区域经济活动的投人产出模型,特点 部门分类可能不完整。一个区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一定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产品。 来自区域之外的输入和区域向外界的输出,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该模型把输入与输出详细划分,形成模型中的单独部分。,(一)区域内外联系的投

7、入产出模型, 一个区域往往有一个或若干个主导产业部门,这些部门在该区域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个区域的生产额与消费额可以在一定时期存在较大的差额。 综合以上特点,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如下表7.2.3所示。,水平方向的两种平衡关系式 本区域生产的产品,其生产与使用平衡方程式为即 式中:aij为区域内的直接消耗系数。, 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满足平衡关系式 令则有,垂直方向 有如下关系式 若令,则以上各式可写成矩阵形式,若已知最终产品,由以上各式可求得中间产品,该区域输入产品,(二)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模型,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模型,就是以多个区域为对象,研究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结构如表

8、7.2.4所示。,表示p区域生产的第i部门产品用于各个区域及整个大区的最终需求数量之和,即:,表示p区域供应q区域的第i部门产品用于第j部门生产消耗的数量;,表示p区域供应q区域的第i部门产品用于最终需求的数量; 表示p区域生产的第部门产品满足整个大区域的最终需求的数量;,分别表示q区域j部门的劳动报酬,纯收入及总产出。,水平方向 平衡关系: 即:各区域、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 垂直方向 平衡关系: 即:各区域、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仿照前面的作法,引入分区产品直接消耗系数 的概念,表示q 区域生产单位数量的j 种产品消耗的p 区域供应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即 代入平衡方

9、程,有,若用矩阵表示,则以上两式就变为,其中,如果再引入分块矩阵,则矩阵表达式的简洁形式为,引入列向量,过去,对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通常忽视了资源利用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应将资源利用的优化建模和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以下的讨论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展开的。,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资源利用优化模型,(一)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 首先对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改造,加入新的项目内容,即资源项目。改造以后的投入产出表如表7.2.5所示 。,表7.2.5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表,如果用矩阵形式表示,则表7.2.5的上半部分可写成,在表7.2.5的上半部分,各变量的含义与投入产出

10、表相同;在其下半部分中,ckj为j部门生产中需消耗的k种资源的数量。,7.2.40式或7.2.41式为综合平衡方程,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其意义为第j部门生产单位数量的产品(产值)所需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产值)的数量。 同样,在表7.2.5的下半部分,令 则 dkj 称为资源消耗系数,表示j部门生产单位数量的产品(产值)所需要消耗的k种资源的数量。,设bk为第k种资源的拥有量,如果引入矩阵及向量则表7.3.1的下半部分可以写成,(7.2.42),(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资源利用优化模型,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如下: 目标函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其一

11、。 使资源利用所创造的收入达到最大,即,(7.2.43),使资源利用所创造的社会总产品(产值)数量达到最大,即 使资源利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产值)数量达到最大,即 使资源利用所创造的净产值达到最大,即(pi表示第i个部门产品的单价。),(7.2.44),(7.2.45),(7.2.46), 约束条件。最重要的约束条件有3类,即部门联系约束(亦称综合平衡约束)、资源拥有量约束和非负约束。结合投入产出分析,这3类约束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约束条件 。,(7.2.47),例:假设甲、乙两个资源利用部门(生产部门),利用煤炭(燃料)和矿石(原料)分别生产甲、乙两类产品,经投入产出分

12、析得出各部门的投入产出系数(表7.2.6)。若煤炭拥有量为360个单位;矿石拥有量为200个单位;劳动力拥有量为300个单位;甲、乙两类产品的单价分别为700万元和1 200万元。试问:(1)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资源利用的净产值达到最大?(2)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总产量达到最大?(3)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既使净产值达到最大,又使总产量达到最大?,表7.2.6 直接消耗系数,为了回答问题(1),可以在投入产出分析基础上,建立下面的线性规划模型。 假设甲、乙两个部门的计划总产量分别为x1和x2,最终产品量分别y1为和y2。根据题意,要求生产计划使净产值达到最大,因此目标函数是,(7.2.

13、48), 综合平衡约束 资源拥有量约束 劳动力约束 非负约束,(7.2.49),(7.2.50),(7.2.51),(7.2.52),利用单纯形方法求解可以得到:x1 = 20个单位,x2 = 24个单位; = 24 600 (万元)。甲、乙部门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分别为13.2个单位和12.8个单位。 计算结果表明,按照此方案生产,矿石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将被完全利用,而煤炭资源尚节余84个单位。,为了回答问题(2),只要将上述模型中的目标函数 换为: 同样,利用单纯形方法求解计算,可得:x1 = 34.482 8个单位,x2= 12.413 8个单位;最大总产量为 = 46.896 6个单位

14、;甲、乙部门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551 7个单位和1.793 1个单位。 计算结果表明,按照此方案生产,矿石和煤炭资源都将被完全利用;劳动力资源还将剩余72.413 6个单位。,(7.2.53),对于问题(3),如果对净产值 和总产量 ,分别提出期望目标 万元, 个单位,并将两个目标视为相同的优先级, 而且将每一个目标的正、负偏差变量同等看待(即将它们的权系数都赋为1),那么,就可以运用目标规划方法求解上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该目标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式中: 、 分别表示对应于第1个目标的正、负偏差变量; 、 分别表示对应于第2个目标的正、负偏差变量。,(7.2.54),相应于两个

15、期望目标,其目标约束分别是 即 该模型的硬约束包括综合平衡约束、资源约束 、劳动力约束,非负约束包括决策变量的非负约束以及正、负偏差变量的非负约束,(7.2.55),(7.2.56),(7.2.57),(7.2.58),(7.2.59),求解上述目标规划问题,可以得到一个满意解:x1= 20.588 2 ,x2=23.529 4 ;y113.823 5 ,y212.352 9 。在此满意解方案下,两个目标的正、负偏差变量分别为 , , , 。,四、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则是联系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列昂捷夫曾运用投入产出模型

16、,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作了研究。 列昂捷夫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结构如表7.2.7所示。在表7.2.7中,除了通常的n个生产部门外,还增加了m个污染部门(污染物质的种类)。,表7.2.7 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 有两组平衡方程,一组是产品的生产与消耗的平衡方程;另一组是污染物的形成方程。即,这表明总产品Xi除去最终产品Yi以外,其余则用作产品生产的消耗和消除污染部门的消耗;污染物来自生产领域,最终需求领域,以及消除污染部门本身。,(7.2.60),(7.2.61),若令 eij表示消除一个单位的第j种污染物所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它称为消除污染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pi

17、j表示第j部门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它称为生产部门污染物的产生系数; fij表示第j个消除污染部门在消除一个单位污染物中所新生产的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它称为污染部门污染物的产生系数。,(7.2.62),(7.2.63),(7.2.64),引入以下系数矩阵: 生产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消除污染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生产部门污染物产生系数矩阵消除污染部门污染物产生系数矩阵,以及向量:,则上述方程可以表示为矩阵形式 如果进一步以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消除比例,则,(7.2.65),(7.2.66),(7.2.67),作对角矩阵那么,向量S和Q就有如下关系:,(7.2.68),最

18、终形式与求解结果,(7.2.69),(7.2.70),向量S 和Q 的关系表示污染物的消除总量,因而残存污染物为,(7.2.71),垂直方向 以价值单位作为生产部门的计量单位,则可以反映消除污染的费用及其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生产部门费用构成。考虑消除污染费用之前的平衡关系,(7.2.72),如果进行消除污染活动,则要提高产品的价格 ,设 表示第j部门产品价格的提高率; 表示消除一个单位的第i种污染物的费用。新平衡关系式为,(7.2.73),由两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上式两端同除以xj得矩阵形式 其中,(7.2.74), 消除污染部门的费用。第j个消除污染部门的费用总额为 ,因此第j个消除污染部门的费用的平衡关系为两端除以 ,并令,(7.2.75),则有矩阵形式为最终形式与求解结果,(7.2.76),(7.2.77),(7.2.78),荷兰曾于1973年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出消除污染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表7.2.8)。 表7.2.8 消除污染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表7.2.8可以看出,中期消除污染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的百分率比长期的小,这是因为中期各种污染物的消除比例较长期低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