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7208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民俗文化ppt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泉州民俗文化,泉州古为闽越族地。秦汉时期,中原汉人入闽,泉州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晋永嘉后,中原战乱不息,衣冠士族纷纷南渡,聚居于泉州为中心的晋江中下游地区。唐、五代至南宋末年,又有大批中原汉人入泉,无复北向。北方大批移民定居,给泉州民俗带来丰厚的古中原文化积淀。因而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民勤奋坚毅,文明知礼,尚义乐善 ,“海滨邹鲁”遗风世代相传。,宋元时期,泉州“梯航万国”,海外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杂处的对外开放的重 要港口城市。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儒道释传统文化渗透,寺院庙观遍布城乡,信仰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

2、俗习性。,随着海上交通贸易发展,泉州人出洋谋生者日众。华侨出入国门,带来侨居地生活习俗.固有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纷繁多彩,体现出文化古城和著名侨乡的风俗特色。,泉州年节风俗,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 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

3、之馈岁。”,初一:敬天公,旧俗初一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初二:“女婿日”,初二:“女婿日”。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

4、丰盛午餐接待。,初三:“赤狗日”,初三古时被视为“赤狗日”(凶日),不吉。俗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经过除夕守岁和初一、初二两天早起之后,初三可以“困够饱”(睡足足)。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因此,当天一般不互相串门拜年,避免不吉利。现在已无此禁忌。,初四:接神日,初四为接神日。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把灶王爷等诸神送上天,让其上天言好事,诸神在天宫玩够了,要到这天才下凡间,所以,到了正月初四这天就要把他们恭恭敬敬地接回家中供奉,以求神佛庇佑全家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初九“天公生”,初九“天公生”。这一天要备五果、六斋,摆在天井、巷口等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

5、天公赐福。,十五元宵节,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全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泉州春节的民谣中说道:“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上元丸是圆的,它是团圆的象征。“十五元宵灯,十六煞了心。”吃完上元丸,闹过元宵,新的一年也就真正开启了。,其他风俗,南戏,宋末元初,用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要声腔的泉州南戏开始形成,很快流行于原泉州府、漳州府所属各县及广东海陆丰等闽南语系地区。明末清初,南戏达到鼎盛时期,除遍布台湾岛外,更随着华侨的足迹传入东南亚诸国。,早期形成的南戏有梨园戏和悬丝傀儡戏(提线木偶),明清间,又有布袋戏(掌中傀儡)、打城戏、高甲戏等相继崛起。,普渡与祭祖,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

6、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南音,又称“南曲”、

7、“南乐”、“南管”、“弦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南音流行于闽南方言地区,东南亚闽南籍华侨中南乐也很盛行。南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号,泉州叫弦管,流传到南洋叫南乐,东渡于台湾叫南管。,高甲戏,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未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 亚华侨聚居地。,拍胸舞在泉州农村极为流行,对它的源流说法不一。一说源自梨园戏李亚仙的折子莲花落,是郑元和浪迹街头,与众丐行乞时边唱边舞,以抒胸臆;一说是早已有之,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马远踏歌图,即

8、为描绘拍胸舞场面。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足、拍胸、扭腰;双手起落,有节奏地拍胸挟腋、偶而又投足拍腿、屈臂击肘。时而跳跃、时而跪蹲、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豪迈矫健,情绪热烈,风趣浪漫。,拍胸舞,送顺风与褪草鞋,泉州人即将出国谋生或华侨回乡探亲后又将返回居留国之时,亲友纷纷前来赠送家乡土特产或中成药,为其送行,俗称“送顺风”,如设宴送行,则称办“送顺风桌”。华侨自海外归来,亲友闻讯赶来送鸡、鸡蛋、面线、美酒等物或设宴接风洗尘,俗称“褪草鞋”(因旧

9、时出远门,常穿草鞋步行)。,结语,在中华大文化里,泉州文化只是众多的子文化之一。但是对于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众多闽南华人来说,她又是他们的母文化。世界上的人们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中华文化,是走出去的华人们各自背负着的家乡文化,中国南部尤其沿海地区的文化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毫无疑问,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泉州文化。普度,在每一年的特定时间段里举行,成为串联起人与祖先、人与神灵、人与人关联的媒介。由于这种文化内涵,才使其不仅生气勃勃地存留在现代社会人的生活中,并且长久地被存储在已经远离这块土地的游子们对家乡的记忆里。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大跨步地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亦成为唤起游子情结闽南、思归故土的契机。,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