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0809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解读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制备技术,一、盐析(Salting out)技术定义:蛋白质在高浓度盐的溶液中,随着盐浓度的逐渐增加, 由于蛋白质水化膜被破坏、溶解度下降而从溶液中沉 淀出来。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 浓度的盐溶液来沉淀分离各种蛋白质。影响因素: 1.盐的种类 2.盐的浓度 3.pH值 4.温度 5.蛋白质浓度,二、透析和超滤 (Dialysis and Ultrafiltration),1.透析 是利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进行纯化的一种方法。 2.超滤 是利用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微孔滤膜,对生物大分子溶液 进行过滤(常压、加压或减压)

2、,使大分子保留在超滤膜 上面的溶液中,小分子物质及水过滤出去,从而达到脱盐、 更换缓冲液或浓缩的目的。,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一、基本原理当一束白光通过一杯有颜色的溶液时,具有一定波长的光线选择性的被溶液所吸收。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的测定可以用来鉴定各种不同的物质。分光光度法常被用来测定溶液中存在的光吸收物质的浓度。其理论依据是郎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A=KCL,二、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三、几种常用的国产分光光度计(一)721型分光光度计,(二)UV-754型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3、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其中一相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此相称作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可分离物质:糖类、有机酸、氨基酸、核苷酸。,第三节 层析技术,原理,层析技术分类,常用的层析原理,1.分配层析纸层析原理: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不同,在终点时达到一种平衡,其比值为一个常数,即分配系数()。 固定相内溶质的浓度 流动相内溶质的浓度 固定相:滤纸上吸附的水 流动相:有机溶剂(酚), =,纸层析,纸层析是最简单的液一液相分配层析。滤纸是纸层析的支持物。当支持物被水饱和时,大部分水分子被滤纸的纤维素牢牢吸附,因此,纸

4、及其饱和水为层析的固定相,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为层析的流动相。对某些特定化合物,在特定的展层系统,一定的温度条件下,Rf是个常数。,2 离子交换层析,原理:将能与周围介质进行离子交换的不稳定离子固定于惰性基质上,从而分离介质中的组分。常用的惰性基质:人工合成树脂(单体:苯乙烯、交联剂:二乙烯苯)阳离子交换剂:磺酸甲基、羧甲基、磷酸基阴离子交换剂:二乙基胺乙基、三乙基胺乙基 可交换离子:阳离子:Na+、H+ 阴离子:Cl-、OH-,示意图(交换树脂表面),示意图(离子交换过程),电离基团(磺酸根),可交换离子(钠离子),交换离子,不交换离子,示意图,水分子,3 吸附层析,原理:当气体或液体

5、中某组分的分子在运动中碰到一个固体表面时,分子会贴在固体表面上并停留一定时间然后才离开,此为吸附现象。吸附现象形成的原因:吸附作用可能由几种作用力形成,包括被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相反电荷基团与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引力等。在不同条件 下,占主要地位的作用力可能不同,也可能几种力同时起作用吸附剂:氧化铝、活性炭、硅胶;纤维素、淀粉、聚酰胺;滑石、陶土、粘土。,吸附层析示意图,吸附剂,易吸附分子,不易吸附分子,4 亲和层析,原理:利用分子间具有专一亲和力而设计的层析技术。专一亲和力分子对:酶与底物、特异性抗原与抗体、DNA和RNA、激素和其受体载体:使亲和物固相化的水不溶性化

6、合物。如: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聚苯乙烯、乙烯、多孔玻璃。,5 凝胶过滤,原理:被分离物质因分子大小不同,在凝胶中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物质进入凝胶柱之后有两种运动方式:垂直向下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直径大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只能分布于颗粒间隙中向下移动快,而小分子物质可扩散到凝胶颗粒内,因此向下移动慢。凝胶物质:马铃薯淀粉凝胶、琼脂、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葡聚糖凝胶。,第四节 电泳技术,一、定义: 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二、电泳技术分类,三、电泳技术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 不同的带电颗粒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

7、,主要与其所带净电荷量,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 pH pI 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pH pI分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泳动率,2.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1) 电场强度泳动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常压电泳(100500V). 210V/cm,几小时或几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高压电泳(5001000V). 20200V/cm,几分钟;氨基酸、小肽、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2)溶液的pH值pH距待分离物质的pI越远,泳动速度越大;(3)溶液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越小,电动势越大,泳动速度越快。(4)电渗现象:在电场中,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四、几种常见电泳的比较,五、聚丙烯酰

8、胺凝胶盘状电泳原理,1.原理 具有电泳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2.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单体:丙稀酰胺(Acr)交联剂:甲叉双丙稀酰胺交联剂(Bis) 催化剂 聚合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催化剂(1)过硫酸铵-TEMED系统碱性条件下催化作用温度与聚合快慢成正比(2)核黄素-TEMED系统光激发的催化反应用量少,对分析样品无影响聚合时间可自由控制,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孔径凝胶越浓T,凝胶孔径,所受阻力,机械强度丙稀酰胺浓度 分离物质分子量 4 大于100万 77.5 1100万 1530 小于1万胶的孔径为蛋白质分子平均大小一半时效果好凝胶强度的选择 先用7.5%的标准凝胶或4%-10%的凝胶梯度测试,

9、4.缓冲系统的选择pH、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 酸性蛋白质 高pH 碱性蛋白质 低pH连续和不连续系统 电泳槽中的缓冲系统和pH 与凝胶相同 电泳槽中的缓冲系统和pH 与凝胶相同,分辨率高,(1)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四个不连续性A.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T=2.8 C=20%;分离胶T=7 C=2.5%B.缓冲液成分的不连续性: 凝胶缓冲液Tris-HCl,含Cl,电极缓冲液Tris-Gly,GlyC.pH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pH6.7,分离胶pH8.9,电极缓冲液pH8.3D.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2)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三种效应样品的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A. 样品的浓缩效应,缓

10、冲液成分及pH的不连续性浓缩胶pH6.7缓冲液 浓缩胶Tris-HCl, 电极缓冲液Tris-Gly解离度 :Cl 蛋 Glymclclm蛋蛋m Gly Gly凝胶中Cl为快离子, Gly为慢离子,蛋白质样品被夹在中间。,缓冲液成分及pH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样品浓缩效应示意图,快离子慢离子蛋白质样品,E:每厘米的电压降 EI(电流强度)/(电导率)E与电泳速度成正比电泳开始后,由于快离子泳动率最大,在快离子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低电导区,产生较高的电位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加速移动,蛋白质样品被进一步浓缩。,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E:每厘米的电压降 EI(电流强度)/(电导率)E与电泳速度成正

11、比电泳开始后,由于快离子泳动率最大,在快离子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低电导区,产生较高的电位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加速移动,蛋白质样品被进一步浓缩。,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原理包括:缓冲液成分及pH的不连续性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原理包括: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样品进入浓缩胶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缓冲液pH8.3)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动,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速度变慢,堆积浓缩。,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原理包括: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样品进入浓缩胶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缓冲液pH8.3)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动,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速度

12、变慢,堆积浓缩。,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原理包括: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样品进入浓缩胶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缓冲液pH8.3)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动,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速度变慢,堆积浓缩。,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原理包括: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样品进入浓缩胶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缓冲液pH8.3)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动,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速度变慢,堆积浓缩。,B.电荷效应,蛋白质样品进入分离胶后 pH增大(pH 8.9),Gly解离度增大,不存在快、慢离子之分,蛋白质样品在均一电场强度和pH条件下泳动。由于各种蛋白质pI不同,所载有效电荷不同,因此质点的 有效迁移率不同,形

13、成不同区带。,C.分子筛效应,分离胶的孔径小,各分子由于大小和形状不同,所受阻力不同,表现出不同的 泳动速度,即分子筛作用。分子量小,形状为球形的泳动速度最快。,第五节 离心技术,一、基本原理 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弧度数/秒)时,可得: F=M2r或者 F=V.D.2r,二、离心技术的应用 1.沉降速度离心 是指在离心管内液体密度均一情况下进行的离心。 2.梯度离心 是待分离的物质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进行的离心。梯度离心可分为两种,即密度梯度离心(又称沉降速度离心、速度区带离心或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和沉降平衡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