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151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程》练习题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课程练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答案: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答案: B.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4,欧洲中

2、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A.学科课程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B.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答案: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作

3、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答案: A.基础型课程,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 D.三者都是答案: D.三者都是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答案: A.泰勒,7,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答案

4、: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答案:D实践性课程,8,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答案:C课程设计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答案:A课程实施,9,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从

5、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答案: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答案: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 D裴斯泰洛齐答案: C泰勒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的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答案: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洛克C斯宾塞 D杜威答案:C斯宾塞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目

6、标 B课程目标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答案:D教学大纲,12,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B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C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答案: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C教科书 D课程类型答案:D课程类型,1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的原则。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答案:C以上课为主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

7、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算 B读、写、画C画、写、算 D读、画、算答案:A读、写、算,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答案:C教育目的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 B方法改革C途径改革 D内容改革答案:A课程改革,15,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 )构成。A序言部分 B文本部分C本文部分 D后记部分答案:C本文部分“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

8、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属于( )阶段的培养目标。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答案:B初中,16,二、多项选择题,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答案: B、C、D、E,17,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迁移性原则E生理适宜原则答案: A、D、E,18,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

9、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答案:A、B、D,19,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包括(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目标E教学目标答案: A、B、C,2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B普遍性D自愿性C基础性E适应性答案:A、B、C,21,三、填空题,课程的核心: 、课时分配、 和学周的安排。答案: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学年编制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 和 。答案:社会、知识和学生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答案:朱熹,22,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的著作 之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

10、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答案: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3,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 和教材三个方面。 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由 、 、 、 、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答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初中阶段课程设置 的课程,高中则以 课程为主。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24,课程标准结构: 、 、 、 、附录等。答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和 。答案:直线式、螺旋式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课程实施,25,2001年

11、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 。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 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答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和 (加德纳)。 答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26,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和 两部分。答案:指定性内容、非指定性内容普通高中课程由 、 、 三个层次构成。答案: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 与 、 三方面内容。答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2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指 ;答案:课业及其进程 是指学生在校

12、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特指某一门学科。答案: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28,课程论侧重研究 ,教学论侧重研究 。 答案: “教什么”, “如何教”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答案:课程改革 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答案:课程类型,2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教科书 答案: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 、 。答案: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课程实施,30,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答案:组织教学活动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13、。答案: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初中阶段课程设置 的课程,高中则以 课程为主。 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31,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答案: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 。答案: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32,课程的核心: 、 、 、 、答案: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答案:教科书,33,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 和 三个方面。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 、学科顺序、 、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答案:课程设置、课时分配,34,课程标准

14、结构:前言、 、内容标准、 、附录等。答案: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和 。答案:直线式,螺旋式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案:课程实施,35,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 为依据。 答案:开设那些科目,科学的分类该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 、 、 。 答案: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36,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 和 。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 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课程标准

15、和教材。答案:学习科目 课程计划,37,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答案:教学大纲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的学校一般均为 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答案:秋季,38,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二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 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 、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 品质。答案:基础知识、智力、个性心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 ;稳定性;发展性; 。答案:独特性、灵活性,39

16、,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答案:确定课程目标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 、 、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答案:教科书 讲义,40,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 、 。答案: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 的问题。答案: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4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 ”上来。答案: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在课程评

17、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答案:搜集信息、组织材料,42,四、辨析题,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答案:错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答案:错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答案:对,43,五、简答题,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8、4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5,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分为三个流派:卢梭,自然主义课程论;杜威,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46,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第一

19、,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第二,交流与合作。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第四,教师的培训。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47,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制订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4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第一,目标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 “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7个步骤。第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他主张把

20、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第三,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mpor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geny),49,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组织材料;四是分析资料;五是报告结果。课程的基本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50,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设计的概念: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

21、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总的说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51,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1、教学计划(1)概念: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2)三个特性: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3)构成: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52,2、教学大纲。(1)概念: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

22、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3、教科书设计(1)教材与教科书(2)教科书的编排(3)教科书的作用。,53,课程实施的概念: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顺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54,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

23、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55,课程原理:(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56,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P88 (1)根据课程任务划分 基础型课程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拓展型课程 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研究型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57,课程设计 P92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

24、四种不同目标(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 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58,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 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

25、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59,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第二,交流与合作。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第四,教师的培训。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60,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组织材料;四是分析资料;五是报告结果。,6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6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阶改革的特点。答

26、案:(l)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63,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答案: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64,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

27、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65,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答案: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66,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

28、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67,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答案: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它具有强制性。,68,二是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

29、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69,三是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要彻底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使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职业素质等得到全面的提高。,70,简述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答案: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

30、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71,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72,五、论述题,试论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7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

31、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74,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

32、、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75,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7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

33、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各类型、各科目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能够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正是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了整体,因此才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7,试论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案: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

34、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78,(2)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79,(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将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80,知识索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