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3132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ppt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特有的飞行安全性能 自转下滑和自转着陆 垂直下降与涡环状态 低空飞行回避区 起飞、着陆临界决策点,第一节 自转下滑和自转着落 旋翼失去发动机驱动力时,若操纵得当,可以继续旋转并产生拉力,进行匀速下滑飞行并安全着陆。 1-1 桨叶剖面的速度及迎角 下滑相对气流的垂直分量使剖面迎角 大于安装角,升力前倾。若合力垂直于 旋转面,则使旋翼匀速自转, 此时: 若迎角更大, 则合力前倾,剖面合力构成驱转矩, 旋翼成为风车,带转尾桨及附件; 拉力使直升机匀速下滑飞行。 讨论: 怎样驶顶风船?,1-2 下降率 由功率平衡关系: 考虑到下滑时机体迎风角度与平飞时有差别,取修正系数1.0

2、5以久航(经济)速度下滑,需用功率最小,得最小下降率,可使留空时间最久;以远航速度下滑,有最小下滑角,滑行最远。 讨论:自转下降率曲线与需用功率曲线大致反对称; 都太大。,1-3 自转着落自转下滑,主要用于发动机或传动系统故障、尾桨失效时的应急处置,是直升机必要的安全性能。在自转下滑过程中,选定着陆点。 着陆前,利用前进及旋转动能转化为拉力功,减小速度及下降率。第一步,后拉驾驶杆,旋翼后仰,拉力增大,转速提高。减速、缓降 ; 第二步,增大桨距,拉力再增大,下降率减至最小(转速下降); 第三步,前推杆纠正上仰姿态并接地,刹车停住。 讨论: 为何桨叶不可太轻、 p不可太大?,第二节 垂直下降与涡环

3、状态 2-1 垂直下降流态 由垂直飞行滑流理论,得到旋翼处气流合速度随升降速度的变化是两条双曲曲线。 垂直上升及风车状态,旋翼流场是稳定的滑流; 自悬停起至稳定自转前,这段垂直下降中流场紊乱,滑流理论不适用 。,悬停 上升 慢降 涡环 自转/风车 直升机垂直下降及陡降中,旋翼尾流被下降相对气流吹回,在 旋翼周围形成不稳定的大气泡,旋翼的作用变为搅动该气泡内的空气,即使增大桨距也不会增大升力。该气泡时破时合,直升机在颠簸中迅速下降,操纵失效。若有足够高度且处置适当:放低总距加大下降率,并坚持顶杆转为前飞,有可能改出,否则即发生坠地事故。,2-2 涡环 状态的边界 涡环状态是紊乱流场,不能用已有的

4、旋翼理论分析计算。 关键是确定涡环边界,飞行中避免陷入。 曾有数种假定及方法( 投影为0,尾涡被压缩),不能正确计算涡环边界。 本校研究结果:第一步,模型试验。测定模型旋翼在垂直下降及陡下降中拉力、扭矩的平均值及脉动量,找出进入涡环的关键性特征。,第二步, 建立计算方法。以试验结果为基础,修正已有的假设,建立新的涡环边界计算方法; 以国内现有的外国直升机为算例,将结果与其飞行手册中的规定(据飞行试验)对比,得到初步验证。 第三步,飞行试验。是 大风险、高难度的试验。 研制了空测及纪录设备, 改装了试验机,拟定了试验 方法。以振动纪录和试飞员 感受为依据,得到涡环边界。,飞行试验证实了理论。 理

5、论曲线与试飞曲线平行:飞行员能承受并改出的进入涡环深度,比理论值更高些。 速度平面分割为三个区: 安全区、警告区、危险区 应用: 为我国全部机型给出了涡环边界 方法载入“飞机设计手册”, 美国 海军据此研制出了“涡环告警器”,第三节 低空回避区 单发直升机,飞行中若发动机意外故障停车,飞行员应: 1,尽快判断(1- 2秒内),立即操纵进入自转 2,在稳定自转下滑中,选定并进入迫降场 3,实现自转安全着陆 若飞行高度过低,则来不及完成上述过程。 若在很低的(?)高度飞行中停车,可直接落地。 近地高速飞行中若停车,直升机姿态变化大,飞行员来不及修正就要接地,有倾翻危险。,每种直升机都须确定其低空回

6、避区高度/速度图, 在此区内飞行时若发动机意外停车,则不能安全着陆。 回避区上边界依能安全自转着陆 而确定。其中进入段及着陆段为非定 常飞行,且与驾驶技术有关,仅能大 致估算,最终由飞行试验确定。 下边界按起落架可吸收的功量确定 (此时旋翼仍产生部分升力)。 高速区尚无可靠计算方法,按经验方法给出。 大致范围:100m, 30- 40m、40-50km/h, 3-8m, 15m、100km/h 讨论 1,正常起飞过程 2,双发直升机的回避区,第四节 起飞、着陆两临界决策点 双发及多发直升机,若在起、落过程中单发意外停车,依靠剩余的发动机的功率,能否继续完成起飞/着陆,决定于停车时刻在决策点前还是之后。 起飞:决策点前停车,须立即着陆;之后停车,可继续完成起飞。 着陆:决策点前停车,可继续完成着陆或复飞;之后停车须立即着陆。 起飞或着陆决策点,根据功率条件按优化轨迹计算,为直升机提供安全指南。,小结自转着陆、涡环、低空回避区、起/落临界决策点等问题,都是 直升机特有的、涉及飞行安全的问题重要;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问题,仍在研究中难。 当前依靠经验的或半经验的方法、试飞的方法解决。期待理论。 直升机的应用在迅速发展,为空气动力学提出了若干新课题, 如大机动飞行、气动干扰、气动噪声、转换旋翼等。研究工作大 有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