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467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译介学ppt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第一节 译介学,复习提问,2.文学传播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的四种媒介分别是哪些?,1.影响研究的三大分支是什么?,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本、评论、改编、对话,译介学成为媒介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译介学的产生背景,1.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视野中的翻译,洪堡:通过翻译可以使不懂原文的人有机会接触那些他们不可能接触到的艺术形式,还能丰富本土语言的意义和表达力。,幽默20世纪翻译最为传神的外来词,2.东方比较文学的崛起与翻译地位的上升,19世纪以来的著名事例:(1)歌德对中国古典小说好逑传的阅读和相关言论(2)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英译和伏尔泰对它的改编(3)理雅各发表论语英译,

2、2.东方比较文学的崛起与翻译地位的上升,20世纪以后的著名事例:(1)英国的汉学家阿瑟韦利自1916年起开始推出汉诗选译汉诗一百七十首及论语和西游记的选译(2)德国汉学家弗兰茨库恩翻译出版40多部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3)中、日、韩、印为代表的东方比较文学崛起,翻译地位的逐步确立,1931年,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第七章“媒介”,正式讨论“译本和翻译者”问题。1951年,基亚比较文学提出研究译者和译作的问题。80年代以后,布吕奈尔等人进一步阐述翻译研究。1980年意大利比较文学家梅雷家利和德国、美国、英国的比较文学家纷纷撰文或著书,对翻译研究进行学科定位等论述。,3.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1)比

3、较文学研究新态势: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研究(2)当代翻译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向20世纪70年代起,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两种语言文字转换的技术层面翻译所处的译入语语境以及相关的诸多制约翻译行为和活动的文化因素“怎么译”“为什么这么译”、“为什么译这些国家、作家的作品而不译那些国家、作家的作品”、“翻译的本质、意义、影响”(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遇和译介学的产生,即从比较文化的层面考察、审视翻译和翻译文学的诸多问题。,译介学初步确立,1997年,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中,译介学彻底取代了媒介学而获得专章介绍,标志着译介学在中国开始摆脱媒介学谋取自身的发展。,研究角度不同,研究重点不同

4、,研究目的不同,把其研究对象置于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文化或社会的巨大背景下,审视和阐发其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关心的是不同民族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它们的相互理解和交融,相互误解和排斥,以及相互误释而导致的文化扭曲与变形等。,把翻译看作是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的一个对象。它把任何一个翻译行为的结果(译作)都作为一个即成事实加以接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其对影响、接受、传播等文学关系、文化交流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二、译介学的定义,1.译介学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的区别,2.译介学定义,1999年,谢天振出版专著译介学,对译介学作了如下界定:“译介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

5、如果要对它作一个简明扼要的界定的话,那么不妨说,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严格而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二、译介学研究的范畴与方法,法国学者基亚曾经援引皮肖斯和卢梭的观点指出,文学作品的“翻译理论问题”是“当前比较文学的中心问题”。而

6、翻译理论的首要问题则是,翻译是什么。这正是对“如何界定翻译”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使译介学明显区别于传统翻译学。,翻译价值论,梵第根:在大多数的场合中,翻译便是传播的必要的工具,而“译本”之研究更是比较文学的大部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的大前提。基亚:把翻译研究视为比较文学具体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并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理论问题是比较文学的中心问题。姜秋霞等翻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态度及其作用:“翻译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入或输出,它在进行语言转换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以及所包含的思想意识和态度,对文化的交流与相互接受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光明日报,2004年8月31日),事实证明,翻译既使

7、外国文学的传播和接受得以繁荣,也促进了本国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因翻译而带来新题材、新文体、新技巧,使中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和充实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使国人喜欢外国文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现代文坛的面貌焕然一新;外国诗歌的翻译,则带来了中国新诗体的产生;而外国戏剧的翻译,又使中国兴起了话剧和歌剧的创作热情。 日本翻译中国古代诗歌后,不少诗人和作家都热衷于学做汉诗和汉文,并由此衍生出“和歌”。,欧美意象派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创作技巧无疑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如庞德译李白诗歌,比较文学的译介学把研究重点放在译者、译

8、品和翻译行为对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的文学与文化的交流发生作用上。研究者把翻译当作文学研究的一个对象,把任何一个翻译行为的结果都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文学交流及影响、接受和传播等问题的思考。,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与原文的对照、不同译本的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 但是,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传统译学不同在于,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也不是为了指出误译之处从而指导翻译实践。因为译介学将翻译的叛逆视为必然而非过错,所以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主要是为了深究文学交流中的深层问题,比如说各种文化、语言、政治因素等如何制约了翻译行为。,(1)如林纾翻译堂吉诃德安德烈斯诅咒堂

9、吉诃德说:“上帝要叫您还有天底下所有的游侠骑士都不得好死。”林纾在此则译为“似此等侠客,在法宜骈首而诛,不留一人,以害社会”;并在括号之内加上自己的评论(吾于党人亦然),完全置原文于不顾。,译者的主体性如何导致翻译积极发生变异?,迦因小传与迦茵小传,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琼海斯特,潘溪子和包天笑林纾与魏易,“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 “自诩译本之富,俨然以小说家自命,而所译诸书,半涉于牛鬼蛇神,于社会毫无裨益,语言差异引起翻译文本文意上的差异,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On marble steps white dew grows,Deep in the

10、 night,it soaks silk stockings,Yet she lowers the crystal curtainGlittering to gaze at the autumn moon.,(1)1938年,阿英章回小说体的翻译史话(2)1960年,北大西语系法文专业57级集体编写中国翻译文学简史(初稿),梳理了上起汉唐时期佛经典籍的翻译,下至写作时间的1958年间上千年的文学翻译活动,建立了翻译史写作的基本架构以时间顺序为主要现十,将翻译历史分成不同时段;然后概述每一阶段的翻译状况,评述重要翻译家的翻译活动;同时注意揭示翻译活动于社会历史语境变迁之间的关联;辟专章讨论被译介

11、的外国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3)1989年,第一部中国文学翻译通史类著作中国翻译文学史稿,(4)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多本翻译史著作,如:孙致礼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1996)陈建华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1998)卫建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辩(2004)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2005)(文学翻译断代史研究),3.翻译史研究,1.引入“创造性叛逆”理论。传统译学:信达雅,建立在对“原文”、“译文”的本质化定义之上。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王友贵的论文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关注的就是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而这种操控折射出怎样的国家之间文化、政治关系。比如日本学者翻译矛盾的小说虹,进行了“去刺处理”,“抵制日货运动”“抵制劣货运动”,“日货铺”“俄国商店”,2.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异,牛奶路?银河?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3.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新视角,一、文学的跨国传播及其身份认同二、翻译文学概念及其国籍归属三、文学翻译史与翻译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