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503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化学细菌学说,1889-1890年 Willoughby Dayton Miller 提出主要内容: 微生物产酸 牙面碳水化合物是细菌代谢的主要底物 酸使釉质溶解破坏, 釉质破坏后, 牙本质无机物脱矿, 有机物分解 龋损过程有多种混合菌参与 龋病过程分两个阶段:酸脱矿; 酶分解基质,适宜的温度、湿度、时间,脱矿、有机物分解,细菌+糖,酸,+牙齿,龋,无机物脱矿在先,有机质破坏在后。,中心思想:,对化学细菌学说的评价,总结了龋病过程的三项主要因素:产酸和蛋白溶解酶的细菌;细菌代谢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发生龋的牙齿。奠定了现代龋病病因学基础。,对化学细菌学说的评价,该

2、学说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不能解释龋为何能从平滑面开始;未能提出牙菌斑附着和局部细菌活性概念;未能指出特异的致龋菌群;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是无龋的;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二、蛋白溶解学说,1947年Gottlieb等基于早期组织学观察提出的有机质溶解在先,无机物脱矿在后一些实验证实该学说的局限性,三、蛋白溶解螯合学说,1955年Schatz、Martin等提出有机质和无机物同步破坏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在龋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很小,四、 “三联因素”学说(three primary factors theory),其基本论点是:龋是由细菌(菌斑)、食物(糖)和宿主(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

3、生的,即精制的食物或(和)蔗糖进入口腔后,经过细菌作用产生酸,酸在牙抗龋力降低时,可使牙脱矿而形成龋,从而形成了龋的病因学现代理论的基本要素。,龋病发生的“三联因素”学说,无龋,无龋,无龋,龋,五、四联因素学说,龋病是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细菌因素,龋病和细菌的关系 1.龋病是牙齿萌出口腔,接触到有细菌 的口腔环境才发病的 2.细菌形成的(菌斑)是龋病的发病基础,1菌斑(bacterial plaque) :附着在牙冠表面、牙周、和口腔黏膜的薄而致密的有机膜,由细菌及其基质构成,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Classification,根据牙菌斑所在的部位和结构分为:龈

4、上菌斑龈下菌斑光滑面菌斑窝沟菌斑,Classification,根据牙菌斑的致病作用分为:致龋菌斑致牙周病菌斑,Histology,2菌斑结构:基底层中间层外 层,Basal layer,Intermedium layer,Surface layer,Histology,基底层:获得性薄膜(紧贴牙面)中间层:菌斑主要部分,由大量丝状菌 和杆菌,少量球菌构成。表层:菌斑最外层,包含球菌、脱落上 皮,食物残渣。,Histology,3菌斑的生物学功能,a.菌斑内的细菌代谢活动产酸,PH值下降,引发釉质表面钙离子解离称菌斑酸性状态,其频率和持续时间是龋病发展的重要因素。b.菌斑内的细菌分泌溶解酶,破坏牙体组织的有机成分,3.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变链的生物学特点: 1产酸菌 2产生菌体外葡聚糖,具有粘 附性、非水溶性。 4.嗜乳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等产酸和蛋白分解菌也参与 龋病病灶的形成 5.粘性放线菌,二、食物因素三、宿主因素 唾液因素:猛性龋 发育畸形: 氟化物因素: 1ppm(1mgL每日)四、时间因素 龋病发病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 定时间完成,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学说,No caries,No caries,No caries,No caries,Caries,返回目录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