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515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65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0 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理论基础,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1.能阐述精神分析理论、敏感期理论、成熟势力学说、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理解精神分析理论、敏感期理论、成熟势力学说、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对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启示。,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人格)理论三、教育启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2.性

2、本能:构成生命本能的最重要部分3.人格结构的三种成分: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即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2)自我,介于现实与本我之间,控制本我以符合现实原则;(3)超我,代表着社会伦理道德,在内化社会道德标准时发展而成,按至善原则行动,力求达到完美。4.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18岁)又被称为:心理性发展阶段0-3岁:口腔期、肛门期,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心理性(人格)发展理论(二)早期经验与防御机制,(一)心理性(人格)发展理论,1.口腔期(0-1岁)此时期婴儿主要通过吸

3、吮、咬、咀嚼、吞咽等口腔活动获得性的满足与快感。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婴儿用嘴够得着,他们就会去吮吸、咬或咀嚼,在他们不渴不饿时也会这样做。因而,婴儿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十分明显地受其口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时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以后会形成乐观、信任、有信心的人格特征;如果这时期口腔活动受到限制,如过早给婴儿断奶,儿童长大后会倾向于悲观、依赖、退缩、猜疑、苛求,甚至形成咬手指、吸烟、酗酒、贪吃等不良习惯。,(一)心理性(人格)发展理论,2.肛门期(1-3岁)此时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的中心,对粪便的潴留与排泄幼儿都能获得快感。从1岁开始父母培养幼儿有意控制排便,训练幼儿建立上厕

4、所排便的习惯,这时幼儿首次遇到生物冲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而随意地排便是这一时期幼儿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过早或过晚训练幼儿排便,都容易导致幼儿以后形成肛门期人格。肛门性人格的形成:过早或过晚训练幼儿排便肛门排泄型人格:浪费、邋遢、无条理、放肆;肛门便秘型人格: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吝啬。启示:1岁应训练排便,(二)早期经验与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教养环境和方法可能影响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引起婴幼儿的心理不适,而自我为避免心理不适,会采取各种方法去适应,这些适应手段称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类型:压抑、固着、退行压抑:压抑是在婴幼儿期发生的防御手段。当本我冲动受到限制而引起冲突时

5、,就迫使那些引起焦虑的心理冲突离开意识,进入潜意识,这就是压抑。固着:是一种某些本能冲动停留在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用来补偿那些早期未得到满足的本能需要。如:吮吸手指退行:是一种表现行为退回到早期阶段的防御手段。如:家里多了弟弟妹妹,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人格)理论,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既要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应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两个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

6、社会任务。个体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过程中,按次序向下一阶段过渡。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解决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发展。如果儿童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解决发展任务,他也可以通过教育在下一阶段得到补偿。个体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婴儿期(0-18个月)、儿童早期(18-48个月)、学前期(4-7岁)、学龄期(7-12岁)、青年期(12-18岁)、成人早期(18-25岁)、成人中期(25-50岁)、成人后期(50岁后)。,1.婴儿期(0-18个月)心理社会危机: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婴儿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危机解决办法:依赖于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认识:世界安全,并

7、且充满爱意。启示:此时期,母亲不能离开孩子,2.儿童早期(18-48个月)心理社会危机:自主性VS羞耻和怀疑儿童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性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过程:儿童形成自主性,渴望探索新世界。但又出现不想为行为负责任的倾向,返回舒适与安全。于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的冲突出现。启示:鼓励而非苛责,三、教育启示,启示: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都比较关注婴幼儿早期的生活经验,并认为早期生活经验将会对婴幼儿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所以,一方面早教教师和教养人要尽量给婴幼儿创造亲切、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只要婴幼儿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父母就不必要过分加以管制。在家庭中营造民主轻松的气氛,让婴

8、幼儿自主、自信地从事各种活动,父母所要做的应该只是在周围密切关注,防止意外的危险,也可以参与到婴幼儿的活动中去,和他们平等地游戏。另一方面,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必须承担起控制婴幼儿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1.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2.婴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敏感力、吸收性心智3.婴幼儿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即关键期,一、敏感期的类型,(一)语言敏感期(0-6岁)(二)秩序敏感期(2-4岁)(三)感官敏感期(0-6岁)(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

9、4岁)(五)动作敏感期(0-6岁)(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八)文化敏感期(6-9岁),(一)语言敏感期(0-6岁),当婴儿咿呀学语时,就已开始了语言敏感期所以,一方面早教教师和教养人要尽量给婴幼儿创造亲切、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只要婴幼儿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父母就不必要过分加以管制。在家庭中营造民主轻松的气氛,让婴幼儿自主、自信地从事各种活动,父母所要做的应该只是在周围密切关注,防止意外的危险,也可以参与到婴幼儿的活动中去,和他们平等地游戏。另一方面,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必须承担起控制婴幼儿行为使之符合社

10、会规范的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二)秩序敏感期(2-4岁),婴幼儿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婴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三)感官敏感期(0-6岁),婴幼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训练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四)对细微事

11、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常常会发现婴幼儿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正是培养孩子细微观察能力和习惯的好时机。此时正是培养细微观察能力和习惯的好时机,(五)动作敏感期(0-6岁),2岁的孩子,最活泼好动,教养人应充分让其运动,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大肌肉的训练小肌肉的练习,(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2.5岁的孩子逐渐脱离自我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教养人应让孩子明确生活规范和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自律地生活,(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布置书香的居家环境培养读书的良

12、好习惯,(八)文化敏感期(6-9岁),3岁:幼儿产生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6-9岁: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此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启示:上学去,二、教育启示,首先,早教教师和教养人要遵循婴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敏感期带来的宝贵发展动力,全面促进婴幼儿的发展;其次,要尊重婴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婴幼儿的敏感期各不相同,发展的程度也有所差异,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耐心、宽容地对待婴幼儿发展中的差异;最后,婴幼儿的各种能力有其对应的敏感期,应适时地抓住机遇开展保育与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婴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有所偏颇。,第三节 格塞尔的成熟势

13、力学说,阿诺德格塞尔(Arnold Gesell,18801961)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和他同事从事了极为广泛、详细的婴幼儿神经运动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关于儿童成熟的理论,他提出一个被公认较完善的儿童行为常模,编制了测量婴幼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他还是历史上史上最早使用电影来观察儿童的记录者之一。,一、遗传的重要性,在遗传与环境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属于遗传决定论者。他坚定地认为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根据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

14、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称为成熟。成熟指导着发展,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塞尔的这一论断来源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二、关于发展的观点,(一)发展的性质(二)发展的原则(三)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一)发展的性质,观点: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生理结构的变化按生物的规律逐步成熟,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外在的特征是行为差异,内在的机制仍是生物控制。,(二)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成熟的原则5.自

15、我调节的原则,(三)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观点:儿童发展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1940年,推出“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包含行为发展的四个方面:动作能:粗动作和细动作应物能: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语言能:可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应人能: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三、教育启示,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提供了育儿新观念:尊重婴幼儿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讨论:新生儿 按需喂养OR按时喂养阿弥士对家长提出的四点忠告:一是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二是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

16、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三是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四是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忠告建立的根基,即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格塞尔提出:教养人要与孩子一道成长。,第四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学”,深入研究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建立起完整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相互作用理论,(一)图式与组织(二)同化与顺应(三)平衡与自我调节,(一)图式与组织,图式:皮亚杰把智慧结构的基本单位称为图式儿童通过探索,将获得的经

17、验贮存在认知结构内形成图式。图式的建立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如:3月认母组织:所有的图式都会在不同水平上和不同程度上被组织起来,形成复合图式。,(二)同化与顺应,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实现。同化与顺应是适应与组织的基本过程。同化:是在新情况中使用已有经验的操作方式,把不熟悉的情况纳入已有的心理图式之中。强调“人”顺应:但儿童遇到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另外的智慧结构去认识和解释,这就是顺应过程。强调“环境”,(三)平衡与自我调节,同化与顺应的平衡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婴幼儿心理发展正是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逐渐从低级向高级推进。同化与顺应的平衡离不开主体的自我调

18、节;自我调节是一种认知水平的重新组织;目的在于使主体与环境获得平衡。,二、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岁以后)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属于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在感觉运动阶段,婴幼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思维阶段,感知运动能力向概念性智力发展,这是2-3岁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飞跃转折期,如表象和语言启示:0-2岁:陪着玩 2-3岁:玩中学,三、教育启示,1.皮亚杰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论,认为婴幼儿必须直接作用于客体,通过自

19、身的同化与顺应建构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因此,早教教师或教养人应为婴幼儿提供可探索的环境,给予婴幼儿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运用多感官认识世界,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象征能力、分类能力、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等。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各阶段依次经历,不可逾越,但阶段间的转化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早教教师与教养人应尊重每个婴幼儿发展的节奏,针对其发展的阶段与水平因材施教,切忌盲目攀比。,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1896-1934),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创立“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文化、社

20、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二、教育启示,一、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一)社会建构主义(二)最近发展区(三)儿童的“大纲”,(一)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启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与社会的角色 3岁应上学,(二)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

21、平相一致,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作“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最高阈限,只有处于这两个阈限之间的教学才有效果。,(三)儿童的“大纲”,维果茨基提出两个概念:儿童的“大纲”、教学的“大纲”,并基于二者间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教学:自发型教学、反应型教学、自发-反应型教学儿童的“大纲”:指的是早期婴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对知识、技能的需要。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他们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

22、。建立在儿童“大纲”基础上的这种教学具有很大自发性,可称为“自发型教学”,如儿童的语言学习。第二个极限点是学龄儿童在学校里跟教师学习。这时期的教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这一类型的教学称为“反应型教学”。学前儿童的教学则处在自发型与反应型之间,可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二、教育启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启示:婴幼儿通过社会建构,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提示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多为婴幼儿创造其与早教教师、教养人及同伴相互交往、交流的环境和机会。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示: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必须着眼于他们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明确婴幼儿发展的两种水平,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保育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儿

23、童的“大纲”理论的启示:还应该兼顾学习的最佳期限,尊重婴幼儿自身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根据其自身的“大纲”安排符合其需要的学习内容。启示:小孩子一定要上学,不能封闭在家里,第六节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1917-200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生态环境系统,创立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由不同维度层次所组成的动态环境之中,这一环境体系包括:宏观系统、外观系统、中观系统、微观系统。P45.宏观系统,是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环境体系,小至婴幼儿所处地区、大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观系

24、统,间接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单位、经济地位等。中观系统,强调应建立婴幼儿所直接参与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家庭与早期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微观系统,是指直接与婴幼儿接触的环境层面,主要是家庭和早期教育机构。微观系统是对婴幼儿发展影响最深刻的一个环境体系。启示:家长应好好充电,二、教育启示,启示:人们不再将婴幼儿作为一个孤立的存在体看待,而是以互动为根本机制,将所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因素一并考虑在内,采取生态视野重新审视婴幼儿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表现在早期教育关注对象的扩展。婴幼儿、教养人其次,早期教师和教养人应意识到,婴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受到来自他们的直接影响,更受到多个生态系统的交

25、互影响。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积极吸收各个系统的有益成分,摒弃消极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第七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为“现代的多面手”,(一)观察学习及强化,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儿童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接受强化以完成学习。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强化的三种类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儿童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即儿童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

26、样行为的倾向;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它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对照榜样示范行为进行自我调整。,(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社会引导儿童用社会认可的方法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化2.性别角色的形成3.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启示:相较于“训练”和“强制命令”,榜样的示范作用更好,影响长久,更见成效。,二、教育启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意识到即使婴幼儿没有即时反应某行为,并不代表婴幼儿没有习得该行为。此外,在婴幼儿的观察学习中,有些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早教教师和教养人无法进行控制的。一旦婴幼儿从伙伴或成人那里模仿学习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就要适时地利用惩罚这一负强化手段,矫正他们观察学习得来的不良行为。如果婴幼儿模仿的是符合社会文化要求的言行,我们就要及时采取奖赏的正强化手段,增强婴幼儿对该行为的反应。教育者注意应以奖赏为主,惩罚为辅;说明奖惩的理由;不能把奖惩简单地等同于物质上的奖酬或体罚与打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