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5765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教 学 目 的,了解 动物实验存在生物安全危险 常见人兽共患病、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熟悉 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掌握 应急预案、实验后无害化处理,医 学 动 物 实 验 与 生 物 安 全,第一节 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第二节 常见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第三节 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第四节 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第五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第六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医学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等都离不开医学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存在生

2、物安全的危险,人兽共患病、动物性气溶胶和实验室相关疾病感染是形成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三大重要因素。,第一节 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一、流行性出血热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三、狂犬病四、猴B病毒病五、弓形虫病六、沙门氏菌病七、钩端螺旋体病八、结核分支杆菌病九、志贺菌病十、鼠痘十一、兔出血症,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一、流行性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大鼠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

3、: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 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如姬鼠属、家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动物。黑线姬鼠为姬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 LCMV是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病毒性疾病,小鼠、大鼠、豚鼠、仓鼠、犬、猴、鸡、马、兔均易感。,三、狂犬病,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主要

4、特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狂躁不安,意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最易感动物包括犬、仓鼠、豚鼠、兔等啮齿类动物;中度易感动物包括牛、绵羊、马、灵长类动物。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野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本病长期存在的危险疫源。,四、猴B病毒病,由猴B病毒(Simian Bvirus Infections)又称疱疹病毒引起的人和猴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多数情况下仅在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之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的神经节,也可长期潜伏在组织器官内,产生B病毒抗体。人类感染主要表现脑脊髓炎症状,多数病人发生死亡。,五、弓

5、形虫病,本病是由属孢子纲的弓形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沙门菌(Salmonella sp)是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对实验动物威胁较大的是鼠伤寒和肠炎菌。在动物中可交叉感染,或同时感染两种沙门菌。 豚鼠对沙门菌高度敏感,感染后可发生严重的临床疾病。小鼠和大鼠也很敏感,并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长期带菌。 沙门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即动物食入污染沙门菌的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六、沙门氏菌病,七、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重要而

6、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 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其中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八、结核分支杆菌病,由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感染后形成结核病,猴、犬、豚鼠、兔和猫等均可感染,以猴发病率最高。,九、志贺菌病,由志贺菌(Shigella spp)或称痢疾杆菌引起人和实验动物肠道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和猴以细菌性痢疾为主要症状。,十、鼠痘,小鼠痘(Mousepox,MPV)是小鼠的

7、一种毁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脱脚病病毒(Ectromelia Virus),小鼠痘的特点在于感染后不但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的痘疹,还可发生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肢体脱落呈“缺肢”的畸形,故被称为传染性脱脚病(Infectious Ectromelia)。 小鼠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常造成小鼠大批死亡,有的呈隐性感染,但在实验条件下,病毒可转化为显性感染,从而严重影响和干扰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十一、兔出血症,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兔瘟”。主要特征是病兔突然死亡,临死兴奋,挣扎、抽搐、惨叫。 本病

8、只发生于兔,不同品种的兔均易感,不同性别兔的易感性无差异。不同年龄兔的易感性差异很大,主要发生于6O日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急,死亡率高,断乳后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危 害 较 大 的人 畜 共 患 病,1、流行性出血热2、结核杆菌病3、狂犬病4、沙门氏菌病5、志贺菌病6、弓形虫病7、钩端螺旋体病,第二节 常见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一、仙台病毒感染二、小鼠肝炎三、支原体病四、巴氏杆菌病五、呼肠孤病毒型感染六、球虫病七、犬瘟热八、传染性犬肝炎九、犬细小病毒感染,在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及动物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与寄生虫。这些微生物、寄生虫对实验动物可以是致

9、病性的、条件致病性的和非致病性的,有的还可能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一、仙台病毒感染,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之一,临床表现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有时可引起肺炎,对大鼠的麻醉实验和吸入毒理学研究等均可产生严重干扰。,二、小鼠肝炎,由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小鼠肝炎病毒被列为影响科学研究实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现在认为MHV只感染小鼠。感染通常是隐性的或亚临床的,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MHV呈世界性分布,在中国的小鼠群中广泛流行,鼠群中的感染率可为20100。,三、支原体

10、病,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群多形性微生物,能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称支原体病。此病传染性很强,可使疾病迅速蔓延,常与其他实验动物疾病合并感染。 该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是啮齿类实验动物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大鼠和小鼠生产群中,感染率甚至超过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的感染率。,四、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和嗜肺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所引起的多种实验动物,特别是兔和啮齿类动物疾病称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五、呼肠孤病毒型感染 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型引起的小鼠、

11、豚鼠、仓鼠感染的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下痢。 六、球虫病 实验动物的球虫病主要发生在兔。兔球虫病可分为肠球虫病和肝球虫病,多数情况下为混合感染。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七、犬瘟热,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早期表现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出现鼻部和脚垫的高度角化。,八、传染性犬肝炎,传染性犬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ICH)是

12、由犬腺病毒l型(CAV一1)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犬,也可见于其他犬科动物。在犬主要表现肝炎和眼睛疾患。犬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但l岁以内的幼犬多发。幼犬死亡率高,可达2540,成年犬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九、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s,CPV)感染是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爆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O日龄的犬较多发,病情也较严重,尤其是新生幼犬,有时呈现非化脓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纯

13、种犬比杂种犬和土种犬易感性高。,第三节 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分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综合措施。生物安全水平分四个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指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

14、验室(Animal Biosafety Laboratory, ABSL)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实验室,实验以实验动物为载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进行动物实验,或用于动物传染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研究等工作。 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标准与一般进行传染性病原体试验研究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基本相似。动物实验生物安全水平同样分四个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的技术指标,1、BSL-3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30Pa,BSL-4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40Pa。2、ABSL-3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40Pa,其中解剖室不应小于-50

15、Pa;ABSL-4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50Pa,其中解剖室不应小于-60Pa。3、本表中的噪声不包括生物安全柜、动物隔离器的噪声,如果包括上述设备的噪声,则最大不应超过68dB(A)。,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1、ABSL-2)环境的有关技术指标,1、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的参数应符合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的相关要求。2、ABSL-2应为负压屏障环境,压力梯度应保证洁净走廊动物实验区解剖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其他要求,1、在设计和建造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时,还应考虑减少人流和物流交叉污染的危险。ABSL-1至ABSL-4除了要满足BSL-1至BSL-4的要求外

16、,还应满足以上要求。2、实验室的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消毒后方能运出屏障设施。,一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1),一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饲养接种了危险度1 级微生物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可能有微弱危害。应制订动物操作和进入动物设施的规程和方案,要求应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工作人员应制订适宜的医学监测方案,制订并执行安全操作手册。,二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2),二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2)适用于对人及环境有中度危害的微生物实验。 ABSL-2是在ABSL-1的操作规范、处理方法、安全设备和实验室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实验

17、动物在隔离器、IVC中饲养。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门应保持关闭,且悬挂生物危害标志牌,有害污染废弃物要与一般废弃物分开放置。,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一)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二)隔离器(Isolator) (三)独立通风笼具系统(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s ,IVC),A2 型 生 物 安 全 柜,70%气体循环.30%气体排出既可以接管道外排,也可以不接管道直接排放在实验室,隔 离 器,独 立 通 风 笼 具 系 统(IVC),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18、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国家、地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实验室所在单位和实验室五个层面构成。 (1)国家级 (2)地区级 (3)实验室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4)实验室所在单位 (5)实验室,2、人员的安全管理 培训、健康检查、免疫接种或血清学检查、 严格的个人防护3、实验动物安全管理 选用合格实验动物 预防人畜共患病 动物健康管理,4、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上层次文件应有下层次文件的支持,下层次文件比上层次文件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上下层次之间要相互衔接,内容要协调一致。,5、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信息报告制度(2)应急处置程序 1)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

19、处 置程序 2)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3)生物恐怖事件,五、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动物实验中的安全防护: 预防动物咬伤、动物间传染、特别要预防来自动物的气溶胶吸入感染。 措施: 组织、制度及教育 安全操作、防护设备、有效消毒 医学监测,第四节 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感染动物的健康管理 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 兽 医 管 理 人畜共患病的防护 感染动物在饲养及实验中气溶胶防护,一、感染动物的健康管理,动物健康状况监护 隔离检疫的安全管理 新购入动物的隔离观察 患病动物的隔离 可疑感染动物的隔离,饲养、搬运感染实验动物时应戴手套更换垫料时减少笼盒中尘埃飞散及时检查发现尸体应立即运走

20、,动物尸体应放置于指定容器储藏。给动物注射生物危害性物质时,应佩戴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手套防止动物出现应激反应,避免生物危害物质的扩散。具有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的实验动物应饲养于密闭的通风笼具中或使用独立通风笼具。实验动物转运时应放置于密闭的笼具或其他可防止气溶胶扩散的笼具中进行。,二、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三、兽 医 管 理,兽医管理 - 重要环节兽医师(注册认证) 监督 诊断 处理 控制,四、人畜共患病的防护,严格的个人防护 隔离服、口罩、帽子、防护手套 实验结束时彻底洗手、清洁。必要时免疫接种或血清学检查实验物品清洗前必须先高压灭菌消毒,第五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感染动物在饲养及使用过

21、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气溶胶、臭气)、废水(洗刷用水、手术用水、其他用水)、废物(垫料、动物尸体或组织、一次性物品等),如果操作或处理不当,可造成病原体逸出、病原散播,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暴发疫病。,第五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一、组织管理 : 领导负责及专人处理 二、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原则: 分类收集;警示标志;密闭包装、运输及暂存三、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四、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专人管理和处理;必要时高压灭菌后统一无害化处理五、废弃动物及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高压灭菌后运出;统一由环保部门处理,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危害评估气溶胶的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预防锐器的安全事项

22、废弃物(动物尸体)处理医疗监测综合安全管理,第六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五、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七、生物安全柜行业标准 YY0569-2005 JG170-2005 八、国际标准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美国NIH/CDC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