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35597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十大文化差异.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英十大文化差异 中英十大文化差异你知道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中英十大文化差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中英十大文化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不,我已经30岁了。”)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Youre not a stu

2、dent,are you?”“Yes,I am.”(“No,I am not.”)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

3、方的情感。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哪里,哪里,一点也不

4、行。”“菜做得很好吃。”“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6.电话用语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英语中打电话与平时用语

5、差别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Is that Mary speaking?”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如:“Hello,52164768,this is Jim.”中国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犯这样的错误:“Hello,who are you please?”7.接受礼物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真是不好意思啦。”“下不为例。”“让您破费了。”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

6、,并连声称好:“Very beautiful!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8.称呼用语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9.体贴他人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

7、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Chinese student:Mr.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English teacher:Well.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English

8、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10.请客吃饭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

9、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愚人节的名人趣事马上又是愚人节了,每年4月1日愚人节,总有些童心未泯的人大开玩笑,而名人往往成为他们的目标。以下回顾了那些不幸被涮的名人:英国女王冒出亲叔叔1991年4月1日,英国独立报报道,有一位65岁的威尔士农夫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祖父乔治五世的私生子,换句话说,他拥有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力。这一报道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胁”为题,将这位农夫的身世形容得有板有眼,还称这位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已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夺回本

10、应属于自己的王位继承权。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个愚人节玩笑!尼克松复出1992年的愚人节,美国公众广播电台报道说,因“水事件”而下台的前总统尼克松已经宣布复出,角逐总统宝座。节目中还播出了一段“尼克松”的演讲,宣布他的复出,并称“从来没有做错过任何事”。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纷纷打电话到电台抗议,主持人才道出事实真相:其实尼克松的讲话只是喜剧演员的表演。比尔盖茨不幸成“愚人”2002年4月1日,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一家法语电台的两位喜剧播音员决定愚人节要找个“更难欺骗的家伙”来“开心”一下,于是他们打电话给微软公司总部,声称是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让盖茨接听克雷蒂安总理的电话。

11、令人惊讶的是,盖茨的助手竟然没有核实对方身份就轻易接通了老板的电话。于是,这两个“骗子”冒充克雷蒂安与盖茨进行了10分钟的电话交谈。话题天马行空,从经济到Windows XP,谈得十分投机。最后,“克雷蒂安”还邀请盖茨有空来加拿大玩,盖茨欣然接受。日本时报拿小泉开涮也是在2002年愚人节,日本时报开玩笑对象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该报拿小泉的狮子头发型开涮,在搞笑版报道中称:“日本政府将采取一连串温和措施刺激经济,包括把大受欢迎的迪斯尼卡通片狮子王列为重要文化资产小泉首相一头乱发状似狮鬣毛,在他的影响下,所有与狮子有关的物品均变得非常抢手。”愚人节的由来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

12、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守旧者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4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并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流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

13、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渔港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拴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塞璐路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沙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沙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4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或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减少麻烦。中英十大文化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