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6055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明代戏曲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代戏曲,第一节 明代戏曲概说第二节 传奇第三节 杂剧,第一节 明代戏曲概说一、明代戏曲的基本特征,1、数量众多 傅惜华(19071970)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1958)和明代传奇全目统计,明代有姓名可考的作家和无名氏的杂剧作品总共有520多种,传奇作品更高达950种。而无从察考者不计。2、题材多样 爱情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时事剧和讽刺喜剧 3、审美风雅化 主要表现在戏剧的诗文化、一部分作品从场上演出变成只供阅读的案头剧,二、明代戏曲两大系统,明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两大系统:明传奇宋元南戏发展而来明杂剧元杂剧发展而来,三、明代戏曲的发展分期,(一)前期:明初

2、-嘉靖之前,新旧形式的嬗变,基本处于停滞、沉寂、萧条期。杂剧为主流,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和神仙道化倾向;传奇正在孕育之中。 (二)中期:嘉靖、隆庆,复苏期。传奇成为主流,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出现讽刺剧和时事剧。 (三)后期:万历-崇祯,繁荣期。出现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传奇主导地位巩固,杂剧已成强弩之末;戏曲理论也取得空前成就,四、明代戏曲繁荣的原因,1,客观条件:朝廷大臣、文人名士甚至皇帝都无法抗拒戏曲这一新兴艺术品种给人们的消遣娱乐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审美快感,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戏曲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 2,理论条件:李梦阳、何景明、王慎中、唐顺之等一批

3、名士在理论上明确肯定了戏曲文学的价值。 3,市民阶层的壮大、新的读者群和作家群的形成,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戏曲的繁荣。,五、几种戏曲概念的区别,(一)明代杂剧与元代杂剧之比较1,结构上,明代杂剧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程式,结构比较自由2,曲调上,元杂剧全用北曲,而明杂剧兼用南曲,还有专用南曲的元杂剧3,演唱方式上,明杂剧打破了元杂剧一个角色一唱到底的模式,有对唱、轮唱、合唱4,元杂剧题目正名一般在一剧之末,明杂剧有的将其提到第一折前,也有的采用南戏中“副末开场”的形式介绍,(二)明代传奇与南戏之比较,1,南戏是早期比较质朴的民间戏剧的形式,传奇则经由文人进行了雅化

4、,体制上更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2,南戏全场南曲,传奇则兼用北曲3,南戏多为民间俚曲小调,宫调没有严格的规定,传奇则用宫调区分曲牌,(三)传奇和杂剧之比较(1)体制规模元杂剧一本四折,明杂剧有突破,但规模仍有限;明传奇庞大而自由。 (2)曲调曲牌杂剧一折用一套曲子,使用同一宫调;传奇无限制,可“借宫犯调”,并可适当用北曲曲牌。 (3)演唱方式元杂剧只一人主唱;传奇则可多人唱,并采用多种演唱方式。 (4)角色行当明传奇比杂剧划分更加细致,如增加了小生、老旦、小旦、小丑、副净、副末等。,第二节 明代传奇,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代表了明代戏曲的最高成就,

5、明传奇的体制特点,1.剧本分出并加出目2.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3.曲律更为严格4.角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明传奇的发展,特点: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初期 邱濬:五伦全备记、邵璨:香囊记 特点:反映现实,更具战斗精神。中期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特点: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后期 吴江派与临川派 明末其他作家,一、明初传奇,(一)特点: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二)原因:为了使戏剧更好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明代法律一面禁止在舞台上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先圣先贤的形象,保持这些封建偶像的“尊严”;一面鼓励那些“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戏,为他们

6、宣传因果迷信及封建道德观念。,丘濬五伦全备记邵璨香囊记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明初传奇作品,二、明中叶三大传奇,(一)特点:反映现实,更具战斗精神。(二)原因:1,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新的读者群形成2,社会腐败,边境敌寇骚扰,统治集团思想控制松动3,王阳明心学流行,剧作家们创作更为自觉,1、李开先的宝剑记,林冲落草的故事主动出击型英雄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林冲夜奔【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驻马听】凉夜迢迢,凉夜迢迢,投宿休将他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奔走荒郊,俺的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吓得俺魄散魂

7、消,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俺武陵年少。(白)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作了禁军教头,征那土蕃的时节呵。,宝剑记的成就,一是将原本是充满市井味道的草莽英雄故事,敷演成了士大夫的歌唱;二是开始挑战琵琶记的权威,在注意道德说教的同时,在艺术上注重音韵的谐和言辞的俊美,在内容上开始冲破家庭伦理的局限,开拓了在政治上的忠奸题材;三是曲词平易,“林冲夜奔”成为非常精彩和成功的段落。,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2、梁辰鱼浣纱记,范蠡西施的故事爱国精神与个人遭际悲剧意味,浣纱记的成就,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地流传开来。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明清传奇中

8、一个重要的主题,在此后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发挥。3、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写作方法,而且,在爱情与国家的关系上,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爱情之上,跳出了个人恩怨的狭窄圈子。,3、王世贞或其门人的鸣凤记,大奸臣严嵩忠奸斗争时事戏的先锋,鸣凤记的意义,1. 直接反映当代重大时世,首开风气之先;2.打破生旦团圆旧套,在戏曲史上是个创造。,三、明后期传奇的繁荣,(一)明后期传奇的特点:1, 从声腔发展看,传奇多用典雅的昆腔,具较高的文学品位。民间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结合,也有不少多彩剧目。2,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常以婚恋自由具体演绎,于是有不朽作品牡丹亭娇红记等问世。,(二)

9、后期剧作,爱国剧:精忠旗 双烈记珍珠记道德剧:忠孝记全德记喜剧:高濂玉簪记、孙仁孺东郭记悲剧:周朝俊红梅记 、孟称舜娇红记,(三)“吴江派”与“临川派”,吴江派: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常被后世搬演。,沈璟与他的曲论,沈璟(15531610),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又自号词隐生。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1573)进士。有南曲全谱(又名增定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正吴编等曲著,传奇有义侠记、坠钗记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沈

10、璟的曲论,一、思想上,倡导封建伦理道德二、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三、声律论。格律至上,追求 “合律依腔”,吴江派的主要人物,吕天成:齐东绝倒、曲品(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叶宪祖:传奇-鸾鎞记金锁记,杂剧-骂座记易水寒 冯梦龙:墨憨斋新谱墨憨斋定本传奇双雄记万事足袁于令:西楼记鹔鹴裘范文若:“博山堂三种”(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卜世臣: 乐府指南冬青记 沈自晋:南词新谱望湖亭翠屏山,临川派: 明后期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亦称文采派。汤显祖反对沈璟的戏剧理论,认为戏曲创作应以内容为主,不能死守音律,要抒写情怀,表现人物意趣神致,语言也须有文采。“

11、余意所至,不妨拗断天下人嗓子”“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被称为临川派的作家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 )进士。,汤显祖与他的曲论,戏剧作品,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汤显祖“临川派”的戏剧理论主张 1.至情论:崇尚真情,反对假道学。 2.在创作上主张“奇”,即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认为“天下创作有生气全在奇”。 3.强调戏剧作品的形式必须符合戏剧内容。,临川派的主要人物,吴炳:粲花斋五种曲(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的合称)阮

12、大铖:石巢四种(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的合称)孟称舜:娇红记,汤沈之争沈璟:家居三十年,致力于戏曲创作和声律研究。创作了十九种传奇。他是当时的曲坛盟主,特别重音律,辨析阴阳,分清平仄,审详句法,注意用韵。他比汤显祖小3岁,但中进士则早9年,二人没有交往。沈氏把牡丹亭改成同梦记,声称只改动个别不合韵的字句,但实际上不仅有时把二曲合为一曲,而且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加以改变。汤显祖不能接受这种改动。他一方面叮嘱伶人一定不要按沈的改本演出,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进行反驳。,论争的核心问题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音律何者第一。根本分歧在于,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音律的,汤显祖则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音律服

13、从文辞。沈汤之争的结果:“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 吕天成曲品卷上),自此成为传奇创作的不二法门。,第三节 明代杂剧,明杂剧概况: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523种,可考者349种。 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体式上比之元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杂剧的发展演变,一、前期作家、作品数量虽多,但题材单调,成就甚微,多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二、明中叶后,杂剧内容和手法都有创新。出现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短小精悍,多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一、明代前期杂剧御制大明律禁止搬做杂剧律令: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

14、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明初杂剧的特点,1,作品内容上,明显的封建说教、神仙道化乃至风花雪月的倾向,具有粉饰太平的浓厚色彩。2,语言风格上,渐趋华丽雅致3,艺术创新上,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僵化格局,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杂剧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其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1.朱权,2.朱有燉,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之子,世称周宪王。著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朱有燉杂剧主要内容,喜庆剧 :牡丹仙八仙庆寿神仙剧:小桃红十长生 辰钓月 道德剧

15、: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朱有燉杂剧形式的创新,1.剧本体制的突破。牡丹仙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均唱2.唱词安排的均匀。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3.南北曲合流的尝试。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3.贾仲明与杨讷,贾仲明(1343-1422后),山东淄川人。明成祖御前得意侍从,著杂剧16种,今存5种。代表作萧淑兰情寄菩萨蛮。,杨讷,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6本24折,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故事改编。,二 、明中后期杂剧的转型(一)转型期杂剧特点:,1、从发展线索看,前期创作紧靠明初,此后几十年沉寂。至弘治、嘉靖年间始有转机,万历后佳作迭出

16、,杂剧连贯发展。2、从创作主体看,由前期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之手,杂剧表现出文人化、抒情化特色。3、从创作思想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前期题材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偏狭,思想渐次深化,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兴盛。,4、从杂剧体式看,中后期杂剧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自由灵活: (1)打破一本四折的惯例,剧本可长可短; (2)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单用北曲的体式已基本结束; (3)打破一唱到底的惯例,剧中角色都可以演唱。5、从艺术成就看,中后期作品有传世之作。,(二)明中后期杂剧代表性作品,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徐渭四声猿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吕天成齐东绝倒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冯惟敏

17、僧尼共犯孟称舜桃花人面,三、王九思的杜甫游春,长安郊游典衣沽酒愤激之情借老杜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唱词愤激慷慨,痛快淋漓。但书卷气浓,有案头化倾向,四、康海的中山狼,中山狼的故事忘恩负义辛辣的讽刺抨击人类最卑鄙、可耻的恩将仇报品格,讽刺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执迷不悟。主题集中,富教育意义。,五、冯惟敏僧尼共犯,僧明进与尼惠朗苟合,被邻人捉至官司,钤辖司吴守常将二人打了一顿板子,断令还俗成亲,并说:“成就二人,是情有可矜。情法两尽,便是俺为官的大阴骘也!”,六、徐渭与四声猿,徐渭 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

18、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鹅鼻山侬等别号。,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生于官僚世家,才名早扬;20岁时成为生员,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38岁,成为胡宗宪幕僚,转战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追剿倭寇;42岁,受严嵩案件牵连,胡宗宪罢职,总督府解散,徐渭赋闲回家;45岁,数次自杀未死;46岁,病情复发,杀死妻子张氏,因而入狱;53岁,万历皇帝大赦,出狱;57岁,完成四声猿剧本;72岁,万历二十一年,因病去世。,家庭:出生百天,父亲亡故;年约十岁,嫡母赶走生母;十四岁,嫡母病故;二十六岁,爱妻病逝;一场诉讼,遗产尽空。仕途:才名少著,却科场失利;得胡宗宪赏识,而胡下狱死;结

19、果:猜而妒(疑妻杀妻);生前名不出乡里;胸有一腔悲愤不平之气。,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自我评价:“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不惜歌者苦,但悲知音稀-他人对徐渭的评价1,汤显祖曾在玉茗堂牡丹亭序中称四声猿,“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2,郑板桥曾说:“愿为青藤门下走狗”,在一枚图章上刻着:“青藤门下走狗” 3,齐白石:“青藤、雪个(八大山人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2.四声猿,四本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 (1折)玉禅师翠

20、乡一梦 (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 (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 (5折),“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啸。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清人顾公燮说:“盖猿丧子,啼四声而断肠。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消夏闲记) 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狂鼓史渔阳三弄内容: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曹的故事为素材,但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曹的情景。剧情至为简单,就

21、是祢衡在阴间伴阵阵鼓点,历数曹操罪状,从头直骂到尾。表现上却激情喷涌,畅快淋漓,为四声猿之冠 。,狂鼓史渔阳三弄,艺术特点:(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淋漓。(2)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意义:剧中的曹操影射严嵩;祢衡影射沈炼。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玉禅师

22、翠乡一梦写南宋临安水月寺僧玉通,不肯参拜新任府尹柳宣教而被柳设计破戒,觉后恼恨而死,魂灵投柳妻腑中转生柳翠,专败柳家门风。后师兄月明和尚来访,柳翠顿悟成佛,与师兄同行西去。剧既写官府与佛门的勾心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佛徒生理欲望与佛门清规戒律的尖锐冲突 。揭露官府、佛门极端虚伪 。,玉禅师翠乡一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和柳翠的故事,又借禅宗思想来表达对禁欲主义的厌恶和批判。剧中写高僧玉通苦修数十年难成正果,却在一夕之间就被妓女红莲破了色戒;他的后身化为柳翠,沦落风尘,却一经点明,立时顿悟成佛。剧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禁欲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而且这种戒律脆弱不堪一击;倒是经历过人世的沉沦,

23、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这里写出了禁欲主义的虚伪和困窘。,雌木兰据木兰辞改编。塑造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功的花木兰形象,抨击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女状元写五代少女黄崇嘏巧扮男装、考中状元,授成都司户参军,凭出众才华秉公断案而被周丞相赏识故事,赞扬封建社会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才能、才干。,这两部杂剧都以女子为主人公,有意识地从文、武两方面讴歌她们的才能智慧与魄力情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大胆的挑战。 然而生活在四百年前的徐渭不可能为妇女找到真正的出路,因此木兰、春桃最后还只能恢复女儿身、回到闺房里去。 表现作者对人才埋没的惋惜,也表达了徐渭自身报复难展的心酸与悲哀。,四声猿的创新之处,1,作者突

24、破了南北戏的界限,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之中,完成了较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汪道昆:大雅堂四种、叶宪祖:四艳记、洪升:四婵娟、桂馥:后四声猿等均是模仿徐渭之作。 2,在王九思中山狼院本所开创的一折短剧基础上继续发展,成为第一个大量写短剧的作家。 四声猿只有女状元为五折,其余均为一、二折,推动了短剧的发展。 3,女状元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南杂剧从此大兴。,歌代啸,受到民间俗语的启发,敷衍而成四个小戏。没处泄愤的,是冬瓜走去,拿瓠子出气,有心嫁祸的,是丈母牙疼,炙女婿脚根,眼迷曲直的,是张秃帽子,教李秃去戴,胸横人我的,是州官放火,禁百姓点灯。,歌代啸的现实意义,在开场的临江仙中,作者写道:“世界原称缺陷,人情自古刁钻。” 于荒诞滑稽中深寓愤世之情与悯时之痛。 作者通过这部荒诞剧,来控诉这个虚伪的社会,表现心中的悲愤,突现出种种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相,特别是揭露了佛门的腐败与官场的黑暗。,徐渭对戏剧的影响,1,徐渭的杂剧充分表现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透过喜剧、闹剧的气氛,表现悲愤的内容,达到“嘻笑之骂怒于裂眦,长歌之哀甚于痛哭”的境界,是他的杂剧的风格特征。2,他敢于揭露、讽刺权威,嬉笑怒骂,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3,他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大大冲击了当时戏曲创作上陈陈相因的习气,同时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戏曲作家汤显祖有明显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