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626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脂类代谢ppt课件.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五 章,脂 质 代 谢,Metabolism of Lipid,概述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类脂代谢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脂类,脂肪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类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糖脂(glycolipid,GL),一、脂类的分布与含量,脂肪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分布于腹腔、皮下及肠系膜等处,常被称为储脂。 成年男性的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含量受营养状况和人体活

2、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可变脂。 类脂分布于生物膜,神经组织等处,含量比较恒定,不易受营养状况和人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可变脂。,人体内的主要脂质,甘油,脂肪酸,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三酰甘油,二、脂质的生理功能,(1)储能和供能,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2)保持体温作用、提供营养必须脂肪酸(3)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保护、固定内脏,1、脂肪的生理功能,营养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是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如花生四烯酸可转变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栓素等,(

3、一)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三)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磷脂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2、类脂的生理功能:,(二)构成脂蛋白,是神经髓鞘的重要成分,三、脂肪代谢概况,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 在胆汁的乳化下,由胰脂肪酶催化水解脂肪,甘油三酯,H2O,RCOOH,甘油二酯,H2O,RCOOH,甘油一酯,甘油,H2O,RCOOH,条件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脂类的消化发生在脂-水界面,且需胆汁酸盐参与,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

4、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脂酸(6C10C)及短链脂酸(2C4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消化的产物,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二、脂类的吸收,吸收部位,吸收方式,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肠粘膜细胞(酯化成TG),胆固醇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CE),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肠粘膜细胞(酯化成PL),甘油一酯途径,第二节 甘油三脂的中间代谢,一、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谢,定义 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

5、过程。,(一)脂肪动员是甘油三酯分解的起始步骤,脂肪动员过程:,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肪动员的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脂肪酶。,脂解激素: 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抗脂解激素: 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E2。,(二)甘油代谢,甘油二酯,磷脂,CO2+H2O,糖,糖异生,1. 脂酸的活化形式为脂酰CoA(胞液),脂酰CoA合成酶,ATP AMP PPi,脂酰Co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

6、体外膜上。,+ CoA-SH,(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部位:线粒体外 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 条件:ATP、辅酶A、Mg+存在,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是脂酸-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肉碱脂酰转移酶(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是脂酸-氧化的限速酶。,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肪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经脂肪酸-氧化酶系的催化作用,在脂肪酰基-碳原子上依次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使脂肪酰基在与-碳原子间断裂,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3. 脂酰CoA的-氧化,(1) 脱氢,H2O,(2) 加水,(3) 再脱氢,(4

7、) 硫解,脱氢,CoA-SH,-酮脂酰 CoA硫解酶,TCA,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氧化:,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产物:1分子乙酰CoA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NADH+H+1分子FADH2,4. 脂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7分子NADH+H+7分子FADH2,能量计算: 生成ATP 812+ 73 + 72 = 131 净生成ATP 131 2 = 129,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四)酮体的生成与利用,概念: 脂酸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氧化生成的大量乙酰CoA,通

8、过TC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酮体是指脂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时的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羟丁酸及丙酮。这三种中间产物统称为酮体(ketonebodies)。 羟丁酸约70,乙酰乙酸约30,丙酮含量极微。,酮体的生成 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含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的酶系) 原料:乙酰CoA是合成酮体的原料。,酮体的生成途径,CoASH,乙酰乙酰CoA硫解酶,CoASH,HMG-CoA合酶,HMG-CoA 裂解酶,NADH+H+,NAD+, -羟丁酸脱氢酶,CO2,2. 酮体的利用,酮体在肝脏合成,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特点:肝

9、内生酮肝外用,CH3COCH2COOH 乙酰乙酸,CH3COCH2COSCoA 乙酰乙酰CoA,ATP+CoSH,PPi+AMP,2Pi,乙酰 CoA CH3COCoA,酮体的氧化途径,-羟丁酸 CH3CH(OH)CH2COOH, -羟丁酸脱氢酶,NADH+,NADH+H+,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酸硫激酶,H2O,HSCoA,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和骨胳肌此酶活性高(10倍),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 酮体具水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 是肝输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2) 长期饥饿时、酮体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 主要能。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

10、%的能量。,长期饥饿和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产生酮体超过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能力时,血中酮体蓄积,称为酮血症。尿中有酮体排出,称酮尿症。二者统称酮症酸中毒。,合成原料 -磷酸甘油 脂肪酰辅酶A,二、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一)脂肪酸的合成,1. 合成部位,在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多种组织的胞液中均含有从乙酰CoA 合成脂肪酸的酶系,称为脂肪酸合成酶系。肝脏是人体合成脂肪酸的主要部位,其合成能力最强,约比脂肪组织大89倍。,2. 合成原料, 脂肪酸合成的碳源主要来自糖氧化产生的乙酰CoA。,ATP、NADPH、HCO3-(或CO2)及Mn2+等。,线粒体产生的乙酰 CoA

11、,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运到胞液中,才能成为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其中NADPH主要来自胞液中的磷酸戊糖途径。,线粒体膜,胞液,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乙酰CoA,苹果酸,(1) 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CH3COSCoA+ HCO3- + ATP,乙酰CoA羧化酶,Mn2+、生物素,HOOC-CH2COSCoA + ADP + Pi丙二酸单酰 CoA,在胞液中进行,3. 脂肪酸合成过程,关键酶,生物素是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2) 软脂酸(16C)的合成,乙酰CoA7丙二酸单酰CoA14NADPH14H+H2O,软脂酸14NADP+7CO27H2O8C

12、oASH,脂酸合成酶系 (7次循环),4. 脂肪酸碳链的延长,软脂酰CoA或软脂酸生成后,可在滑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经脂酸碳链延长酶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更长碳链的饱和脂酸。,脂肪酰CoA的来源RCOOH+HSCoA,脂肪酰CoA合成酶,ATP,AMP+PPi,RCOSCoA,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三)甘油三酯的合成,肝脏: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VLDL入血。,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1、合成部位,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2、合

13、成原料,3、合成基本过程,甘油二酯途径,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甘油磷脂(磷脂酰甘油)由甘油构成的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鞘氨醇磷脂(鞘磷脂)含鞘氨醇而不含甘油的磷脂。是神经组织各种膜(如神经髓鞘)的主要结构脂之一。,一、磷脂的结构与分类,甘油磷脂的分子结构:,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丝氨酸(PS),X= -CH2CH2N+(CH3)3,X= -CH2CH2NH3+,X= -CH2CH2NH2COOH,X= -肌醇 磷脂酰肌醇(PI),合成部位,合成原料,甘油、脂肪酸、磷酸盐、胆碱、乙醇胺,CTP、ATP、丝氨酸、肌醇等,全身各组织,肝、肾、肠

14、最活跃。,二、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合成,(1) CDP-胆碱、CDP-乙醇胺的生成,HOCH2CH2NH2,HOCH2CH2N+(CH3)3,CDP-OCH2CH2NH2,CDP-OCH2CH2N+(CH3)3,CDP-乙醇胺,CDP-胆碱,(三) 合成过程,磷脂酸,1,2-甘油二酯,CDP-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酸乙醇胺转移酶,CDP-乙醇胺,(2) 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的生成,(二)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 A1,磷脂酶 A2,磷脂酶 C,存在于细胞溶酶体、蛇毒、蜂毒、蝎毒。产物为 溶血磷脂2。,存在于细胞膜及线粒体膜、蛇、蜂、蝎毒。产物为溶血磷脂1

15、。急性胰腺炎时,组织中的溶血磷脂A2原被激活。,存在于细胞膜、蛇毒及某些细菌,磷脂酶 D,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动物脑组织亦有。,磷脂酶 B1 水解溶血磷脂1,磷脂酶 B2 水解溶血磷脂2,磷脂的生理功能,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脂蛋白的组成与转运 肝和肠是合成磷脂最活跃的器官,对转运外源性和内源性甘油酸酯及胆固醇起重要作用。磷脂衍生物是激素的第二信使 磷脂的代谢物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是某些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组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必需脂肪酸的来源,脂肪在肝中过分的存积称为脂肪肝。肝中脂类总量超过10%,TG堆积,肝实质细胞脂肪化超过30%。,(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成因:1、

16、肝中脂肪来源过多;,2、肝功能障碍;,3、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一、胆固醇的含量与分布,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人体约含胆固醇140g。脑、肝、肾、肠等内脏含量较高。,所有固醇均具有环戊烷多菲烃的共同结构。植物不含胆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以-谷固醇为最多。,酵母含麦角固醇。,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持膜的流动性和正常功能 膜结构中的胆固醇均为游离胆固醇,而细胞中储存的都是胆固醇酯。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一)合成部位,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肝)的胞液及内质网。,(二)合成原料

17、,乙酰CoA(来自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NADPH+H+、ATP,1. 甲羟戊酸的合成,2 CH3COSCoA,CH3COCH2COSCoA,HMG-CoA,甲羟戊酸(MVA),关键酶,(三) 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2. 鲨烯的生成,甲羟戊酸(MVA)(6C),异戊烯焦磷酸(IPP)(5C),鲨烯(30C),羊毛固醇(30C),3. 胆固醇的生成,鲨烯(30C),胆固醇(27C),LCAT,胆固醇的酯化,卵磷脂,胆固醇,溶血磷脂,胆固醇脂,2、血浆中胆固醇的脂化,1、细胞中胆固醇的脂化,胆固醇+脂酰CoA,ACAT,胆固醇脂+ CoA-SH,二、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1. 饱食与饥饿,高糖、高

18、饱和脂肪膳食时,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合成,糖及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CoA、ATP、NADPH+H+等增多,过多的蛋白质,因丙氨酸及丝氨酸等代谢提供了原料乙酰CoA,胆固醇合成增加,2. 胆固醇的负反馈调节,体内内源性胆固醇和外源性胆固醇增多都可反馈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使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这种反馈调节主要存在于肝。,长期低胆固醇饮食血浆胆固醇浓度也只能降低10%-25% 。因此,仅靠减少胆固醇的数量不能使血浆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胰岛素能诱导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增加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

19、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还可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而且转化作用更强。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反而降低。,3. 激素的影响,四、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与排泄,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其代谢去路是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3。,(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二)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第四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一、血脂的种类与含量,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正

20、常成人空腹时血脂组成和含量,(三)影响血脂浓度的因素,1、饮食的影响2、年龄、性别的影响3、职业的影响4、妊娠的因素的影响5、其他疾病的影响,(四)影响血清胆固醇的因素,1、年龄、性别的影响2、食物胆固醇的影响3、职业的影响4、不饱和脂酸5、其他疾病的影响,二、血浆脂蛋白,(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 电泳法,将脂蛋白依次分为:-脂蛋白、 前-脂蛋白、-脂蛋白,乳糜微粒,CM,前,血浆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2. 超速离心法(密度法),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 LDL),高密度脂蛋白 ( HDL),密度,颗粒,(二)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由蛋白

21、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但不同的脂蛋白的蛋白质和脂类的组成比例及含量各不相同。各种脂蛋白的功能亦不相同。,血 浆 脂 蛋 白 的 组 成,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Apo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结合和转运脂类,(2) 调节酶活性,(3) 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Apo至少有18种,分为ApoA(A、A)、(B100、B48)、C(C、C、C )、D、E、F、J及Apo(a)。,(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

22、联系,极性基团朝外。,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乳糜微粒(CM),1.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 来源: 食物,2. 主要代谢变化: 新生CM从HDL获得ApoC、E转变为成熟的CM,Apo C激活肝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从而使CM中的TG反复水解(90%以上),表面过多的ApoA、C及磷脂、Ch转移给HDL,并从HDL处接受CE(CETP协助)。成为富含胆固醇酯、apoB48、ApoE 的CM残粒。,代谢:,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FA及溶血磷脂等。,LPL(脂蛋白脂肪酶),CM的生理功能:,(二)极低密度脂

23、蛋白(VLDL),1.合成部位及来源: 主要是肝脏合成,禁食时小肠粘膜细胞少量。肝细胞内的PL、CE及ApoB100、E与新合成的TG形成新生的VLDL。,2.主要代谢变化: 与CM相似。从HDL获得apoC、E转变为成熟的VLDL,Apo C激活肝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从而使VLDL中的TG反复水解,表面过多的ApoC及PL、Ch转移给HDL,并接受HDL的CE(CETP协助)。成为富含ApoB100、E 的VLDL残粒(旧称中间密度脂蛋白,IDL)。,VLDL的生理功能:运输内源性TG。,内源性VLDL的代谢,(三)低密度脂蛋白(LDL),1.合成部位及来源: 一部分(约50%)

24、由VLDL转变而来,一部分是肝脏合成。,3.清除方式: LDL的降解主要通过LDL受体途径,其中6570 血浆LDL是依赖肝脏的LDL受体途径降解。,4.生理功能: 转运肝脏合成的Ch到周围组织。亦具逆向转运Ch功能。,2.主要代谢变化: 接受HDL的CE。,VLDL受体代谢途径:,(四)高密度脂蛋白(HDL),1. 合成部位:肝脏(主);小肠(少) 来源: 血中CM、VLDL的GT被LPL降解后脱落 的表面成分亦形成HDL。,主要代谢变化: 新生HDL为圆盘状双脂层结构。其表面ApoA1激活LCAT水解卵磷脂,产物溶血磷脂(释放入血)和CE(转入HDL核心)。,表面消耗的PL、Ch从细胞膜、

25、CM和VLDL处补充,随CE内移HDL变为球状;表面ApoC、E转移至CM、VLDL后成为成熟的HDL3 。,HDL3 接受Ch并酯化内移,还接受CM、VLDL脂解后的表面成分成为HDL2。,HDL 的 代 谢,主要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肝汁酸后排出体外。HDL是apo的储存库。,HDL的生理功能:,(一)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空腹血浆中的脂类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者称为高脂血症。临床常见的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临床上通常将空腹血浆中一种或几种LP含量

26、明显升高称高脂蛋白血症。,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指一类动脉壁的退行性病理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发病机理十分复杂。,1. LDL和VLDL具有致AS作用,As的病理基础之一是大量脂质沉积于动脉内皮下基质,被平滑肌、巨噬细胞等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血浆LDL水平升高往往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2. HDL具有抗AS作用,血浆HDL浓度与AS的发生呈负相关。,(1)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降低了动脉壁胆固醇含量;(2)抑制LDL氧化的作用,机制:,(三)遗传性缺陷,已发现脂蛋白代谢关键酶如LPL及L

27、CAT,载脂蛋白如apoC、B、E、A、C,脂蛋白受体如LDL受体等的遗传缺陷,并阐明了某些高脂蛋白血症及发病的分子机制。,掌握脂肪的动员概念,甘油的代谢。掌握脂酸氧化的过程及能量的释放和利用,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及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掌握血脂的概念和组成,血浆脂蛋白的概念、分类、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了解脂类的含量与分布,磷脂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和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学习要点,思考题,1、名词解释酮体 血浆脂蛋白 必需脂肪酸 脂肪动员2、何谓脂肪酸的-氧化?其过程包括几步?-氧化的终产物是什么?3、说出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严重糖尿

28、病人为什么会产生酮症酸中毒?4、简述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1.VLDL主要由哪种组织(或器官)合成?,A. 肾脏B. 肝脏C. 小肠粘膜D. 血液E. 脂肪组织,2.在酮体生成过程中,合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 乙酰CoA B. 乙酰乙酰CoA C. -羟丁酸 D. 丙酮E. -羟基 -甲基戊二酸单酰CoA,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脂肪酸-氧化过程中所需的?,A. NAD+ B. NADP+ C. CoASH D. FAD E. 肉毒碱,4.脂肪酸-氧化时,不发生的反应是:,A. 水化 B. 脱水 C. 脱氢 D. 羟基氧化 E. 硫解,5.在胞液内进行的代谢途径有:,A. 三羧

29、酸循环 B. 氧化磷酸化 C. 丙酮酸羧化D. 脂酸氧化 E. 脂酸合成,6.酮体包括:,A. 草酰乙酸,酮丁酸,丙酮 B. 乙酰乙酸,羟丁酸, 丙酮酸C. 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D. 乙酰CoA,羟丁酸,丙酮E. 草酰乙酸,酮丁酸,丙酮酸,7.下列磷脂中哪一个含有胆碱?,A. 脑磷脂 B. 卵磷脂 C. 磷脂酰丝氨酸 D. 磷脂酰肌醇 E. 以上均不是。,8.胆固醇不能转化为下列哪种物质?,A. 性激素 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腺素 D. 胆汁酸 E. 7-脱氢胆固醇,9.哪种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A. 生物转化 B. 酮体的利用 C. 脂蛋白合成 D. 血清球蛋白合成E. 以上均

30、不是,10.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是,A. 乙酰辅酶A B. 乙酰乙酰辅酶A C. 丙酰辅酶A D. 草酰乙酸 E. 葡萄糖,11. 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脂蛋白是,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E. 清蛋白,12.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E. 清蛋白,14.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E. 清蛋白,15.甘油及糖分解代谢的共同产物是,A. HMGCoA B. 羟丁酸 C. 琥珀酰CoA D. 磷酸二羟丙酮E. 羟脂酰CoA,16.胆固醇和酮体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 HMGCoA B. 羟丁酸 C. 琥珀酰CoA D. 磷酸二羟丙酮E. 羟脂酰CoA,17.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是,A. 乙酰CoA羧化酶 B. HMGCoA还原酶 C. HMGCoA合成酶D. HMGCoA裂解酶 E. 乙酰乙酰硫激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