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642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授课教师:安敏,第五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概述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第三节 青少年情感发展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微信:18037792919,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人在一生中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指个体在由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如自控能力的发展变化,(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与质量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三)心理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叫做心理的年龄特征。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

2、与多样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动力,1.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可能性2.生理成熟的作用双生子 成熟是心理发展所依存的内部生理条件,遗传决定论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他通过著名的家谱调查得出了一条 “遗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随后进行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3、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显然,成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不成熟无从产生学习(训练),而学习只对成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制约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1,雷生(Rieson):将三只猩猩从出生到七个月饲养在黑暗环境中。,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2,罗森兹韦格等: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早期隔离造成的“动物人”,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教养方

4、式与孩子性格的关系,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华生:“ 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但绝对的思想理念,往往有他正确性的一面。,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一、教师的影响(1)教师的态度(2)教师的评价(3)教师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周弘赏识教育第二、同伴关系的影响模仿第三、学校环境,班级风气的影响,教师管教方式和学生的性格特征,其他社会因素社会氛围,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气:个人主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只求今朝拥有,不求地久天长 今朝有酒今

5、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二)心理发展的动力,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其心理发展的动力。,三、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身体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经过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通常又称为青春期。青少年两个阶段:少年期:1215岁青年初期:1518岁特点:过渡性、闭锁性、复杂性、动荡性,(一)少年期概况,特点: 1215岁,又称为关键期、“危机期”、疾风暴雨期、过渡期、困难期。 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自觉性、幼稚性错综矛盾

6、。 生理发育迅速,观念新潮、情绪冲动、与父母关系疏远,独立性增强,自以为成熟,但还有孩童时代的幼稚,(二)青年初期概况,特点:1518岁的年龄段,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心理断乳期、第二断乳期困惑期、抗拒期冲动性,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

7、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出现。,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缺乏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自我中心思维,守恒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

8、辑思维水平。,(二)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发展的观点,从信息的获得、储存、加工和提取等几个环节来分析和解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及人工智能。,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一)注意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一般已达到成人的水平,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已相当大,在复杂的活动中能很好地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对于一些重要而不感兴趣的材料,也能有意地集中注意。,(二)感知的发展,小学生:观察能力常常是粗枝大叶、不精确、不持久、不系统的。少年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明显的发展。而且,少年开始逐步能够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9、和本质属性,更全面地感知事物,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年初期由于学习任务的复杂化和实验教学的训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觉和观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能区分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属性。然而,他们有时也会过早下结论。,(三)记忆的发展,小学儿童还不善于主动提出识记任务,不明确哪些该记,哪些可以忽略,只有当老师向他们提出识记任务时才能照着做。记忆的有意性还很差。更多地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虽然高年级就已有了语词记忆、抽象记忆,但对抽象内容的记忆还要依靠事物形象去识记和保持。中学阶段青少年记忆有较大的发展,除了记忆量的增长外,还表现在:有意识记逐渐占重要地位;意义识记的能力

10、进一步发展;抽象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三)记忆的发展,1.有意识记逐渐占重要地位2.意义记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3.抽象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四)思维的发展,小学儿童有很大的具体性。自觉性较差。缺乏灵活性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逐渐发展,(四)思维的发展,1.抽象罗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发展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第三节 青少年情感发展,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教育,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少年期情绪情感的特点 两极性、不稳定性、冲动性(二)青年初期情绪情感的特点 内隐文饰性、两极波动性,二、青少年情绪情感

11、的教育,(一)青少年良好情绪情感的标准情绪智力包含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的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评判青少年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四个方面:,1.具有积极正向的主导心境2.具有对情绪的均衡合理的分配3.具有对情绪状态的有效调控4.具有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调节与培养,1.提高认知水平,做情绪的主人(1)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情绪(2)学会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3)学会化解各种压力2.提供学习的机会,增加积极情绪体验(1)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2)记“成功日记”(

12、3)参加活动,扩大社会交往,(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调节与培养,3.营造和谐的情绪氛围,维护情绪的健康发展4.有效应对消极情绪,理智克服问题与冲突(1)认知分析法(2)心理换位法(3)警句调节法(4)日记制怒法(5)运动锻炼法,(6)注意转移法将注意力从内部转向外部离开引起挫折的情境(7)宣泄法放声大哭倾诉踢皮球,击沙袋高声歌唱,放声大喊,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青少年需完成的社会化任务:1.获得性别角色;2.建立两性关系;3.学会独立体验情绪;4.准备选择职业;5.有信心实现经济的独立;6.发展作为一个公民必备的知识和态度;7.形成有价值的行为;8.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一、

13、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1.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14,心理结构,人格结构,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17,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超我,本我,冲突,自我(无法协调),产生焦虑,为缓解“焦虑”,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到“潜意识”,神经症及精神病,2.人格的发展,(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2岁)(3)性器期(35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18岁),(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论,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认知的发展1.少年期的自我认知2.青年初期的自我认知(二)自我体验的发展1.少年期的“成人感”和“闭锁感”2.青年初期的“自尊感”(三)青春期同一性危机,三、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发展,(一)青少年社会行为的类型1.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2.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3.社会疏离与社会合作,(二)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培养,1.提升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2.提供榜样,强化行为训练3.优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优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