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645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智力发展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智力发展,主讲:潘晓红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内容,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评定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智力的概念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测验所测得能力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判断、推理能力,和知识、经验、自我监控、动机、适应环境等能力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内隐理论: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并以某种形式保留在人们头脑当中的关于某些事物的看法(是“发现”而非“发明

2、”,分为专家的内隐理论和公众的内隐理论 )。一般人心目中高智力者的特征: 解决问题的能力; 言语能力; 实践的社会能力,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内隐理论智力的外显理论:是指研究者所掌握的,通过实验性技术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在出版物和专业会议中进行传递和分享的理论(有数据的验证和支持)智力的外显理论有许多形式,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两类理论:差异理论和认知理论 。,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外显理论,差异理论,认知理论,因素论:单因素、两因素、多/群因素,结构论:层次结构、三维结构,智力三元理论,智力PASS模型,信息加工,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

3、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相同的。智力不但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情境亚理论情境智力是个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经验智力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经验,以改进工作效率的能力。包括同一连续体的两端:处理新异性的能力、自动化加工的能

4、力。面对不同新异程度的任务和情境,经验智力决定用何种水平的经验来应对。,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成分智力指个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于思考、计划、判断、执行等操作过程中的能力。包含三种成分: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用于任务操作时执行不同策略,包括刺激的编码、刺激的组合或比较、以及反应。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作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的函数,在包含对新异性的反应或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经验连续体区域中,产生适合情境行为的心理能力。 智力低下:元成分的低效工作 智力超常:知识

5、获得成分的有效操作(洞察力insight),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戴斯、纳格利尔里和柯尔比(Das, Naglieri, Kirby, 1994) 两大理论基础: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注意唤醒系统人类心理过程的基础,只有达到合适的觉醒状态,个体才能接受和加工信息。维持合适的唤醒水平对

6、于有效的活动尤其重要,过高或过低的唤醒均会干扰信息的编码和计划。,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与个体接受、加工、维持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有关 同时性加工过程(即同步地整合刺激,主要是空间整合)和继时性加工过程(即将刺激整合成暂时性的系列组合),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计划系统计划过程使个体通过使用与知识基础相连接的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过程,从而为个体提供了决定并使用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便利。,智力与

7、智力理论,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整合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过程来完成的。PASS模型突出了计划过程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与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对元作用的解释极其相似,计划过程也具有“元”的性质。,主要内容,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评定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般人的智力发展自3、4岁至12、13岁呈等速进行,之后改为负加速智力发展约在25岁达到巅峰智力发展速度和停止年龄存在个体差异,一般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关系各种能力的发展速度不相同,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的发展,不同年龄I

8、Q的相关年龄 6 9 12 18 3 .57 .53 .36 .35 6 .80 .74 .61 9 .90 .76 12 .78,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预测以后的智力。由婴幼儿时期的智力测验内容与儿童时期的智力测验内容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前者注重对婴儿手的灵活性、视觉与听觉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测查,而后者则强调言语、抽象、问题解决和推理等能力。,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预测以后的智力。过了婴儿期,不同年龄儿童的IQ之间的相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相同年龄间隔间的IQ

9、相关呈增加趋势。就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商亦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智力的发展,造成IQ变动的原因可能是:(1)智力发展的速率存在着个体差异;(2)一些测验题目可能过分地强调了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某种技能,这样有机会习得这些知识或技能也会造成之上偏高或偏低。,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态分布曲线智力超常智力低常,智力的发展,IQ分数在大样本中的分布,心理迟滞的诊断,个体的IQ值大约在70-75或更低在2个或更多的适应性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交流 有关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理解和表达信息的能力的技能(如面

10、部表情)自我照料 有关梳洗、吃饭、穿衣、卫生和修饰的能力日常生活 有关在家中的技能,如家务管理和制定日程表社会 有关与其他个体进行社会交流的技能社会运用 有关对社会资源合理运用的技能,如在商场购物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我定向 有关做出选择和寻找适当帮助的技能功能性的学问 有关获得科学知识以达到独立生活目的的技能,如阅读和计算休闲 有关休闲娱乐、兴趣培养的技能工作 有关拥有全职或兼职工作的技能发病年龄低于18岁,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智力的发展,群体而言,没有性别差异即使存在差异,也不能确定差异的方向

11、智力测验的性别公平性IQ分数的分布,男性变异大于女性,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智力发展的文化差异,智力的发展,种族差异国家(地区)差异,主要内容,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评定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体系(CAS)婴儿智力测验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智力发展评定,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体系(CAS)婴儿智力测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在内容

12、上是不全面的大规模的智力筛查查验准确性有待商榷智力测验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个体的智力特点,给出合理有效地建议。,智力发展评定,主要内容,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评定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组成上不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智力因素:观察、想象、思维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组成上不同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非智力因素:没有完整、统一的结构;智力因素: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组成上不同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非智力因素: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操作,但对智力操作有动力和调节的作用,是认知活动中的心理倾向性,起意向作用;智力因素:承担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任务,属认知活动范畴,起认识作用,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组成上不同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14、与作用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组成上不同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培养程度如何非智力因素:水平适度最佳;智力因素:越高越好,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定义:一个人用优秀的标准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估、努力取得成功、体验由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内部推动力量。受到目标价值的影响目标价值:指个体认为达到某特定领域目标的价值有多大,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定义:一个人用优秀的标准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估、努力取得成功、体验由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内部推动力量。受到目标价值的影响受到评定标准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与智力

15、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义: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总称。任务目标:把任务作为学习的目标,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掌握了任务,重视学习过程和个人努力的作用,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提高能力的手段,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把胜过他人、证明自己的才能,或是回避对能力的负性评价作为目标,把完成任务作为表现能力的手段,重视社会比较。,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义: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总称。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持能力目标定向,通常强调能力高低、社会比较和竞争;(学习失败容易引发习得性无助)强调努力

16、与任务目标的学校,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降低他们在学习环境中产生的沮丧和焦虑。,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定义:随学生经验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智力所持有的一种无意识的信念,它常常以一种“隐喻”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产生重要影响。,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定义:能力的实体观:能力是一种固定的、与生俱来的特质,个人是无法控制的,而且能力作为一种一般的特质会影响到个体各个领域的学习和成绩 。能力的增长观:能力由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个体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

17、身的能力;并且能力与特殊的任务有关,个体某一领域的能力不一定与另一领域的能力相关。,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定义:能力观的个体差异年龄差异,积极地能力观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性别差异,女生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学科差异;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定义:能力观的个体差异能力观对学习的影响影响具体学习情境中的目标设置;影响成就情境下任务的选择;影响对努力的看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对成败的归因归因: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可

18、能原因推断。与成败归因有关的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成就动机成就目标能力观对成败的归因归因: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可能原因推断。与成败归因有关的因素习得性无助认为成功并不反映自己的能力,而失败对自己来说是无法逆转的,这种不良归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情绪智力定义: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情绪智力包括: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整的能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See You Next Week !,Have a Good Day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