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651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班主任工作概述概念、意义、任务、素质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重点、难点) 班集体的培养(重点、难点),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3、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毕业后顺利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的含义和作用、涵义:是按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织起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自己教育自己的基本组织形式。,2、作用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班”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长。学校是以班为单位开展活动的,“班

2、”是学生活动的基础。“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有利于集体教育的进行,“班”是陶冶学生的熔炉。,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班主任:接受学校委托的对班进行全面负责,实施有效管理的教育者、从班与学校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从班主任与班集体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与教育者。、从班内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来看:班主任是联系与协调班内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的纽带。,、从学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从班主任与学生个体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校里只有当了班主任

3、,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三、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根本任务:促进全班同学的全面发展。 基本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任务)。 2、教育学生学好功课(经常性的工作)。 3、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和课外活动。 4、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5、关心与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或少先队的工作。 6、协调学校各部门、任课教师与班集体的关系。 7、操行评定学生。,四、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复杂性(对象、内容、能力)、创造性、示范性、针对性、繁琐性(内容、时空),五、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家长的心肠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

4、趣与才能(知识与能力) 6、善于待人接物,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组织与培养班集体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四、做好各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工作五、评定学生操行,评选学生先进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育家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他应该首先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乌申斯基,(二)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内容1、了解学生的个体。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情况、学习情况、品德状况、身体和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特点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包括班级的历史和发展状况、班级的

5、传统和作风、班内群体关系、各类学生的比例、骨干力量的作用、班级发展的方向和突出的问题等。,(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获得学生的真实情况。途径:教学活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智力因素、个性特点)、课外活动(兴趣、独立自主能力、责任心、荣誉感)、偶发事件(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求:观察要有目的;要深入学生中去观察;要选好观察点;要认真细致等,2、谈话法概念:指班主任有目的找学生谈话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方式:个别交谈或小组交谈;开门见山地谈或委婉地谈;指向性地谈或无拘无束地谈。要求:谈话前要有准备;方法引人而

6、异;防止主观片面。,3、书面材料分析法概念:通过阅读、分析和学生有关的书面材料,见解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书面材料包括:学生的档案,如学籍卡、成绩册、操行评定、体格检查表、有关奖惩的记载、图书借阅登记本等。班级的记录资料,如原班主任工作日记,班级日志、班会记录、好人好事登记簿。学生写的材料,如日记、周记、作文、作业、考试卷等。,4、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或弄清有关教育学生的某个问题,常常需要调查。调查对象:学生的家长、亲友、任课教师和原班主任以及其他人。方式:综合调查、专题调查,(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要求,1、要有科学态度2、要有发展的观点3、要选用恰当的方式 避免使用以下方式:1)专

7、门派几个学生了解其他学生的情况。2)召开专门了解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调查会”。3)找学生个别谈话直截了当地了解其他学生的情况。4)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去了解学生情况。,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是针对学生个人的特点和问题而单独进行的。个别教育的对象:优秀学生、中等生、后进生 “抓两头、带中间”,(一)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教育1、优秀生的教育 指品德兼优的学生,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防止光环效应和定势效应 2)高标准、高要求 3)引导优秀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4)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好胜自尊、充满自信对荣誉敏感超群和竞争意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虚荣心、忌妒心强大的心

8、理压力,2、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指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自尊 自卑 满不在乎 渴望他人理解有意“破罐子破摔” 常对自己发出怨恨和不满情绪对老师有敌对情绪 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渴望成功 缺乏自信和毅力1)更多地关爱他们2)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3)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4)常抓不懈、逐步巩固教育效果班主任对待后进生的四“心”像亲娘一样真心,像干娘一样热心,像后娘一样“狠”心,像丈母娘一样偏心,3、中等生的教育,学习和表现都一般的学生。 “被遗忘的角落”1)细心观察,掌握他们的发展方向。2)要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培养他们的竞争和超群意识。,(二)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1)班主任遇

9、事冷静、沉着、慎重2)弄清事件真相、情节的轻重、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结果。3)重教育、启发学生认识错误,悔过自新,三、做好各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工作,(一)协调校内的教育影响 包括协调任课教师、团队干部、学校领导的教育影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协调校外的教育影响 1、协调家庭的教育影响 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家访、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1)家访 家访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家访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家访前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考虑好与家长交谈的主要问题;访问过程中,要态度诚恳、尊重家长;立足于教育,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并提出教育学生的建议;访问后要及时分析所了解的情况,提出

10、有针对性的措施。2)通讯联系:包括书面联系和电话联系。3)召开家长会:目的明确、中心突出、准备充分、时间时宜。2、协调社会的影响,四、评定学生操行、评选学生先进,(一)评定学生操行 是对学生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学期)内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及发展情况所作的总结性评价。 班主任如何写评语?1、全面评价、重点突出2、一分为二、褒贬有度3、抓住特点,因人而异4、语言亲切,充满期望,(二)评选先进 制定先进标准 宣传动员 推荐候选人 介绍候选人先进事迹 投票选举 公布选举结果 表彰先进,五、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班主任工作计划可分为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 学期工作计

11、划的基本内容:班级基本情况分本学期的教育任务、主要教育任务、措施和时间等。 具体执行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时间安排、分工、完成的步骤和时限。2、班主任工作总结包括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第三节班集体的组织与培养,一、班集体的涵义,1、区分班集体和群体 群体是时间上或空间上相互联系的人的集合。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班集体的标志)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合理的规章制度 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班级=班集体 ?2、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一阶段:班级核心尚未形成第二阶段:班级核心初步形成第三阶段:班集体已经成熟故而,班级班集体建设

12、和管理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二、班集体的建设,(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制定目标的要求:目标的提出要符合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目标的难度要适当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制定目标要有学生参与,(二)建立并健全班的组织机构,形成班的组织领导核心。 1、建立并健全班的组织机构 A:编组 B:产生班委会 2、培养好班干部,形成组织领导核心。 (带学习、交工作、教方法、促总结、树威信),(三)建立必要的班级规章制度包括政治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文体活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课外活

13、动制度、值日生制度、班级财务制度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应注意:合理可行;正面教育为主,防止体罚;条文尽量简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要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后通过。 制度一旦制定出来了,就要求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四)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2、组织学生讨论; 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广泛的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与工具。 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五)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稳定的风气,是一个班级学生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综合体现。 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

14、成的;要逐步树立起来:1、要抓好开端;2、要狠下工夫,深入细致;3、大造舆论;4、坚持不懈。,(六)组织好班会 班会的形式:班务会、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要求:选好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指导好班会的具体进行;做好总结。 课外思考与练习: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次在开学初进行的以“高擎理想的火炬”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三、班集体管理,(一)班集体管理的特点1、具有教育性2、内容广泛3、工作琐碎4、班主任要充当多种角色(导演、演员、观众),(二)班集体管理的内容班干部管理班级日常活动管理班级生活管理班级财务管理,(三)班集体管理的方法1、常规管理(制度管理)概念:是指通过制

15、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作用:有章可循、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班风不足:缺乏灵活动性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组成: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制度;学校制定的制度;班 级制定的制度。,2、平行管理概念: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方式。要求: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个别学生的转化。,3、民主管理概念: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要求:全体同学全程管理;建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轮换、值日生制、定期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4、目标管理德鲁克 班级总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体系) 变他控为自控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