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671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目标:1.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理论基础2.阐释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3.阐释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4.阐释系统科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5.论述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演变,规定性定义教育技术是什么?,一般地说,教育技术指的是一项专门技术,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教与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和方法的总称。,教育技术的学科性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的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

2、y 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上大学做什么?2.学习是什么?3.怎样学习?,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客观主义的感觉论二、传播理论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四、系统科学理论,客观主义的感觉论,夸美纽斯:人是通过观察事物本身, 从事物的本源来获取知识。裴斯塔洛齐: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

3、的 基础。戴尔:学习知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相结合的过程。,1.拉斯威尔的“五W”传播模式,传播理论,传播是利用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传者的过程。,传播理论,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信源/教师,信宿/学生,媒体,贝罗模式,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 教学理论:1.行为主义 1.程序教学2.认知主义 2.目标分类3.认知行为主义 3.结构-发现4.建构主义 4.先行组织者,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行为主义学习实验,1.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 S-R, 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联结。学习要遵循三个原则:准备律、练习律、

4、效果律。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在多种强化方式中,立即强化(个体表现正确反应,立即提供强化物)优于延缓强化,部分强化由于整体强化。,认知主义,2.认知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特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班杜拉的观察学

5、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1.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2.观察的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 创造性观察学习:,“情境” “协作” “会话”“意义建构”,建构主义,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学习者的主动性)2.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个人经验不同,对世界的看法必然不同。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磨合才能达到共识。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景的体验。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

6、。(对情景的创设)4.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5.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受需求、欲望、感情、价值等作用)基本观点: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特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是人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保持(外部、内部),学习的结果即教学目标,可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等五大类。学习发生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7、。教学就是安排外部条件,以促进内部学习过程的发展。,言语信息:能将所学表示出来。智力技能: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对认知过程的调节控制能力态度: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况技能:身体的有组织运动,(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赞可夫(1901-1977)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 基本观点:“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

8、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J. S. 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基本观点: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美国60年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促进了数学、物理等学科教材按照结构课程理论重新编制。但那次改革并不成功。他过分强调学习者主观努力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学习者自身条件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他的上述第个观点是脱离实际的;他倡守

9、的发现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费时太多。,(3)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巴斑斯基(1927-1987)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基本观点: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教学最优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巴斑斯基提出了十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巴斑斯基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较全面。科学地剖析和阐述了教学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但他的条目太多,不一熟记和运用。,四、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观、系统理论、系统方法

10、,系统观: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是有机整体,自成一个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子系统。一般系统论:一套相互联系的概念与原则,(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有机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实现某种功能)整体性(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层次性(有层次结构)相关性(各部分之间的影响)适应性(与环境的联系: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换),案例一,某位物理老师教大学二年级,新设

11、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用到的教科书、录像、试验用书等资源研究的问题:采用用何种媒体形式的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验设计:使用教科书讲第一单元“力” 用教学录像片讲第二单元“运动”结论:测验结果第一单元比第二单元成绩好。因此,用教科书上课比用教学录像片教学效果好,改进:,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两组,用教科书教第一组学生两个单元,用录像教第二组学生两个同样的单元两组用同样的试卷测试结论:第一组比第二组成绩差。用教学录像片上课比用教科书教学效果好结果是否可信?为什么?,问题:教师与学生在某问题上的价值观有何不同?研究设计:从参加暑期成人教育培训班的教师中选取150人,从某大学在校生中选取150人,通过面谈,自由提问,观察得出一系列结论。结果是否可信?为什么?,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指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哲学方法: 指导思想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管理操作程序,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解决问题六个步骤:鉴定、 设计、 选择 实施、 评价、 修正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