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674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淀粉质原料的蒸煮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淀粉质原料的蒸煮,一、 蒸煮的理论基础,(一) 淀粉粒的结构1.淀粉的分子结构 淀粉是由D葡萄糖基组成的高分子物质 。根据淀粉分子链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基通过1,4-葡萄糖苷键连接的无分支的长链组成。直链淀粉平均含有200980个葡萄糖单元,分子量相当于32000160000。,支链淀粉分子结构较直链淀粉复杂,除-1,4键缩合的葡萄糖链以外,还以-1,6键使葡萄糖单元缩合,成树枝分枝结构,支链淀粉分子量较大,平均含有6006000个葡萄糖单元,分子量大约为1000001000000 。,2、淀粉粒的结构,淀粉是由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与少量的矿物

2、质和脂肪酸等混合形成颗粒状的淀粉颗粒。淀粉是白色的微小颗粒,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淀粉颗粒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三种。一般含水分高、蛋白质少的植物颗粒比较大些,形状比较整齐些,大多数呈圆形或卵形,如马铃薯、木薯的淀粉。,淀粉颗粒具有的抵抗外力作用较强的外膜,其化学成分与内部淀粉相同,但由于外层水分损失和胶粒结构更加紧密,因而其物理性能和内部淀粉不同。,(二)蒸煮的目的,1、使淀粉由颗粒变成溶解状态的糊液,目的是使它易受淀粉酶的作用,把淀粉水解成可发酵性糖。2、灭菌。3、降低原料醪液的黏度。4、排除原料中含有的低沸点有害物质,如甲醇、氰化物等。,(三)蒸煮过程中原料的物理化学变化,1、

3、淀粉的膨胀和溶解(1)膨化作用 淀粉是一种亲水胶体,当淀粉与水接触,水就渗透薄膜而进入到淀粉颗粒里面,淀粉颗粒吸水分后能发生膨涨现象,使淀粉的巨大分子链发生扩张,因体积膨大,重量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膨化作用。(2)糊化作用 在淀粉质原料蒸煮的过程中,当温度升至糊化温度6080时,淀粉颗粒体积已膨胀到50100倍,此时,各分子之间的联系削弱,使淀粉颗粒之间分开,此现象在工艺上叫做淀粉糊化。使淀粉颗粒解体成为溶解状态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3)淀粉的液化 糊化后,温度继续上升,当达到130左右时,支链淀粉也几乎全部溶解,网状组织被彻底破坏,淀粉溶液变成黏度较低的流动性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液化。,2、

4、黏度的变化,3、蒸煮过程中原料的化学变化 (1)纤维素(C6H10O5)n 吸水后产生膨胀。(2)半纤维素(3)果胶物质(4)淀粉和糖(5)蛋白质 (6)脂肪,4、淀粉糊化醪的反生(老化)现象蒸煮醪在温度降低时,黏度会逐步增加,降到60时,变得非常黏,到55以下会变成凝胶,时间一长,则会重新产生部分结晶,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化醪的反生。,二、 蒸煮的工艺方法,(一)间歇蒸煮 1.蒸煮设备 锥形蒸煮锅(立式蒸煮锅),2.间歇蒸煮工艺,间歇加压蒸煮工艺流程: 加水投料升温蒸煮吹醪加水水温:整粒原料蒸煮水温一般要求在80左右。 粉状原料蒸煮水温一般在50左右。加水比:依据原料内淀粉与水的含量,并且根据

5、所要求的糖化醪含有1617干物质的浓度来确定原料的加水比。一般粉状原料,14.0;甘薯原料,13.213.4;谷物原料,12.813.0。,投料,投料方法:整粒原料,当所投入的原料数量完毕后,即可关闭加料盖,进汽,或者可以在投料过程中同时通入少量蒸气,便于上下翻动,是蒸气冲击原料,起搅拌作用。粉状原料,先在调浆桶内调匀,送入蒸煮锅,以防原料由于产生粉粒结块,引起蒸煮不彻底。投料时间:根据锅的容量大小和投料方法而异,一般为1520min。,升温关闭加料口盖,打开排汽阀门,同时通入蒸气,把锅中的冷空气完全赶净,以防锅内有冷空气存在而产生冷压力。升温时间 :40min。蒸煮 循环排气装醪量:7580

6、%吹醪蒸煮完毕的醪液,利用蒸煮锅的压力从蒸煮锅排出,并送入到糖化锅内。吹醪时间不得少于1015min。,3.不同原料的间歇蒸煮工艺条件,4.间歇蒸煮过程中应注意事项,蒸煮前预先浸泡原料,要防止低温浸泡时间过长。当原料投入蒸煮锅以后,应该开大蒸气搅拌,避免原料下沉,并解决浸泡不完全问题,但是升温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原料内部来不及充分吸水,而表面已经糊化,形成内部不透水的情况,导致原料糊化不透,产生不熟的蒸煮醪。间歇蒸煮中如果采用粉末原料,则必须考虑设置一个拌料罐,在粉料投入蒸煮锅前先调成分浆,再用泵打入锅内。不再蒸煮时必须充分排除锅内的空气。,5.间歇蒸煮的缺点,高压蒸煮时间长,蒸汽与原料接触不均

7、匀,糊化质量不够好。蒸气消耗大,而且需要量不均衡。辅助操作时间长,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设备占地面积大。,(一)连续蒸煮工艺,1、锅式连续蒸煮2、管式连续蒸煮3、柱式连续蒸煮,1.锅式连续蒸煮,(1)工艺流程 原料斗式升运机料斗锤式粉碎机螺旋拌料器(即绞龙) 混合桶 泥浆泵 蒸煮锅 后熟器 气液分离器 真空冷却糖化锅,2.锅式连续蒸煮流程的特点,(1)所需要的主要设备是利用工厂原有的间歇蒸煮锅改造的,改装时只需要原有蒸煮锅串联起来,再增加预热器和后熟器即可。(2)蒸煮质量好,糖分损失少。同时,整个操作过程是在体积比较大的连续罐内进行,对于带有皮壳的原料或纤维等固形物较多的醪液,甚至对黏度稍

8、大些的醪液,也不易产生堵塞现象。(3)应用此流程可以不需考虑重砌锅炉房。,2.管式连续蒸煮,特点:流速较快,故醪液和蒸汽在管道连续蒸煮器内应该是混合的较好,因而蒸煮醪的质量也应该是较均匀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理想。设备占地面积相应的较少,也即是设备费用和建筑费用都较节省。,3.柱式连续蒸煮,4.连续蒸煮与间歇蒸煮的比较,连续蒸煮较间歇蒸煮具有如下的优点:(1)淀粉利用率高(2)设备利用率高(3)热能利用率高(4)劳动生产率高,5、连续蒸煮工艺流程的比较,(1)锅式连续蒸煮其优点是可利用原有设备,不许要较高的压力蒸汽,并节约蒸汽,降低煤耗可达1015%,而切操作简单,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没有堵塞现

9、象,淀粉利用率可提高12%。其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较大,蒸煮时间较长,蒸汽与物料接触不够均匀。,(2)管式连续蒸煮其优点是粉浆扩散面积大,使与蒸汽充分接触,蒸煮迅速均匀。另外,设备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大,生产操作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管理方便。其缺点:需要较高压力蒸汽(0.98万帕斯卡)和高压泵,并要求原料处理较细,否则管道会出现阻塞现象。同时,醪液流速快,蒸煮时间短,使醪液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生产不大容易控制,淀粉利用率提高不多。,(3)柱式连续蒸煮其优点是由于蒸煮柱直径较大,物料停留时间比管道连续蒸煮的时间长,因而掌握起来比较稳定,容易操作,不易堵塞。还由于蒸煮柱阻力较小,所以,蒸煮

10、时用的压力较低,酒精工厂不需要压力较高的锅炉。其缺点是:要求掌握操作技术较高,否则加热器容易发生堵塞现象。,三、 蒸煮新工艺介绍,(一)低温低压蒸煮工艺流程 : -淀粉酶 木薯干片 一级粉碎 二级粉碎 螺旋拌料 (1.02.0mm) 55热水粉浆预热至55喷射液化 88液化100min 成熟蒸煮醪,特点:(1)淀粉出酒率高,原料耗用率低;(2)采用蒸煮温度为88,比高温蒸煮节约大量的蒸汽;(3)冷却水用量少。,(二)生料的无蒸煮工艺,生玉米粉无蒸煮工艺工艺流程: 防腐剂酒母玉米原料粉碎 调浆 糖化 发酵 蒸馏成品 工艺条件:粉碎粒度1.52.0mm,加水比:12.02.2,糖化酶用量:50单位每克原料,酵母细胞数106107个/mL。,(三)影响糊化率主要因素的讨论,1、蒸煮醪质量的确定方法(1)感官评定看色泽、尝甜味、摸颗粒。(2)糊化率糊化率(%)=糊精/总糖100%,2、影响糊化率的主要因素,(1)原料的粉碎粒度(2)加水比甘薯原料水=13.23.5,对于玉米原料为12.83.0 (3)预热温度和时间,(4)蒸煮压力、温度与时间(5)循环排汽时间与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