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030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专题地图作者原图的制作专题地图的整饰设计,一、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 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的用途、内容、比例尺、地图资料更为多样,因此,在编制专题地图时,除了应遵循编制(普通)地图的一般原则外,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专题地图制图是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人文和经济现象,反映的内容均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有着严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第一节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高度的综合性 专题地图反映的内容是某一专门的主题,目的是揭示这一特定现象的分布规律 专题地图既要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质量、数量特征

2、和动态变化,又要反映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揭示自然、让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从制图方法和图型发展来看,由最初的分析地图逐步发展到了综合地图,近年来又进一步发展到合成地图。但无论是分析地图、综合地图和合成地图,均是以地图形式反映深入分析、研究、综合的专题现象,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分布图,精美的艺术性 地图是采用绘画艺术中广泛运用的线划和颜色来表示的,以此绘出实际情况的视觉形象,展现统一性和整体性,并给人以生动的感受。但地图又不于绘画艺术。它是根据精确的测图和观测资料、各种各样专题资抖的科学概括。借助于假定的颜色,配合建立于现象的严格分类系统基础上的表示符号来表达实际际情况的 专题地图的精

3、美艺术性,是通过整饰手段来实现的,较强的实用性 地图是最佳的信息载体之一。编制专题地图不仅仅是要客观地反映所描述对象的分布、发生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地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服务专题地图编制通过以下途径来增强它的实用性:在分类上既要以相关学科的分类为标准,又要根据实际的用途要求,对原有的分类进一步实用化在人文经济图中,要强调符号、图表的可读性和可量度性,专题地图内容和指标的制定应满足具体部门的要求编制内容详细的大比例尺专题地图1:500,1:2000,1:10 000,1:25 000编制成套的专题地图供决策、指挥部门参考之用。这些图中既要有反映条件的,又要有反映现状

4、的,还要有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乃至结论性的图种,二、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 编制专题地图与编制其他地图一样,可分为编辑准备(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和出版前准备等三个基本阶段编辑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1)研究与所编图相关的文件,包括科学研究机构和专门业务部门公布的正式文件,也包括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性文件。目的是避免在所编图上出现科学性或政治件的错误,更好地在所编图上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2)收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研究地图的内容特征,并制定详细的编图大纲(3)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4)进行地图设计,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图例设计、图面配置设计和整饰设计等(5)如果是专业性特别强的图种

5、,要由专业单位编制作者原图和设计样图,作者原图指的是由学科专业人员在地理基础底图上编绘的专业原图。这种作者原图要求专业内容完备无误,定位准确,符号、注记工整,对色彩、线划的整饰质量要求不严格,原图编绘阶段的工作 按编图大纲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所需表达的专题内容按经过实验确定下来的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地图上,成为一幅专题地图 利用计算机制图技术是专题地图原图编绘的主要途径出版前准备阶段的工作 出版前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分色胶片。若是应用计算机制图技术,一旦在屏幕上完成了对编绘原图的最终审查,即可输出所需的分色胶片。若仍采用常规技术,则仍带制作清绘原图和分色参考图,并且应将地

6、理底图和专题要素分别制作,地图印刷(一),公元105年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以及11世纪中叶(北宋年间)毕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复制技术中关键性的创造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载体,无论是地图的编制者还是使用者,都要求将地图作品形成大量高质量的复制品。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原稿、印刷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及印刷机械五大组成部分。完整的印刷过程,就是将地图原稿分为印刷要素与空白要素两大部分后,将印刷要素转移到印刷版,用印刷油墨、通过印刷机械,最后出现在承印物上的过程印刷方式有凸版、凹版和平版等三大类,平板印刷过程,(1)制版前准备 进入制版工序前,应做好出版原图的检查及制印工艺的设计。并在内容与形

7、式等各方面符合印刷与出版的要求。对出版原图的检查有:图廓尺寸、图面的整洁情况、线划的黑度及粗细、刻图线划的均匀透明、注记的粘贴、普染色的准确完整。,(2)复照与拷贝 将出版原图经过专用的摄制设备,获得符合印刷尺寸、可供制版用的图形或影像底片的工序称地图复照。彩色地图是用不同的色板(CMYK)套合在同一承印物上形成的。由于必须套合准确,因此不同的色版应具有同一块母版。在地图制印生产中,把出版原图经过复照所获得的底版分别制作成多色印刷所需要底片的过程称为底片复制,也称拷贝(或翻版)。拷贝的目的是为了制作分色版,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Black,(3)修版 修版包

8、括消除由拷贝所获底片中各种缺陷、不足,以及对底版的分色分涂两方面工作。对底版的分色分涂就是将地版上由两种以上不同色表示的地图要素,用修涂的方法只保留同一色的要素,去除其他色的过程。(4)晒版 把胶片上的图形、文字转移到供印刷用的金属板材上的工艺称晒版。目前最常用的金属版材是预涂感光版,即PS版。(5)打样与校核 打样是制版工序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校核就是根据样图,与原稿进行核对,以检查在内容上有无错漏,色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注记及线划的规格、精度是否符合出版规定。(6)印刷及印后工序 印刷是把校核后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印到承印物的过程。,电子出版印前系统1、电子分色 20世纪50年代

9、电子分色机问世,运用电子分色机,可直接将彩色原稿通过电子分色扫描,获得黄、品红、青、黑(CMYK)四色底片。2、电子出版印前系统 电子出版系统(EPS,Electronic Pressing System)也称桌面出版系统(DTP,Desktop Publishing),利用EPS制作地图有三个步骤:输入,编辑处理和输出。3、地图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CCTP) 也可以称地图脱机直接制版。经过EPS对图形的编辑、处理后,将地图数据直接扫描输出到印刷版上,通过印刷机印刷地图。,地图印刷(二),电子分色机(英国1996),激光照排机,地图印刷(三),无版直接印刷数字印刷是利用电子方法将数字式版面直接

10、转换成印刷品的印刷方法。数字印刷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版,而是在承印载体上直接成像,称无版印刷(Plateless Printing)在家庭产品的定义中,打印机(针式、喷墨、激光)便是代表之一在商业产品中,DI(Direct Imaging)印刷机是一门新的印刷技术,是结合电脑、资讯、环保的一种新时代技术。透过电脑与网络的联系,印刷时不再需要经过输出底片、制版、晒版、上机、控墨等环节,一切皆由DI印刷机自动生成,一、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专题地图所反映的现象大大超过了普通地图的内容范畴,然而,这些现象又不可能脱离它的地理基础在专题地图上存在着两种内容:一种是专题内容,就是地图主题所规定的内容

11、;另一种是底图内容,就是地理基础内容、它们采用浅淡的颜色表示,置于第二层平面,第二节 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地理基础内容的作用是: (1)编制专题地图时,作为转绘专题要素的基础 (2)在使用专题地图时,它们被用于地图的定向和专题要素的定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揭示现象的分布规律影响地理基础内容选取和表示详细程度的因素包括:地图的主题、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的地理特点等,凡要求精确表示现象特征的,要尽可能地显示与现象有关的地理基础要素地理基础要素表示的程度应该遵循的原则:既要能阐明某专题内容所发生的环境,又要有助于读图,清晰易读、不干扰专题内容在编制专题地图时,先要编制地理基础内容,也就是按照

12、地图主题对地图的要求,描绘相应概括程度的地理基础内容。通常,底图是以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图为基本资料来编绘的,编制专题地图通常要准备两种底图:一种是作为编图过程使用的底图;另一种是作为印刷原图的底图。为了转绘专题内容的方便,编图用的底图要求地理基础要素表示得详细些特别在编制自然专题地图时,由于地形对气候、降水和径流的影响较大,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群落的分布界线也与地形有关,因此,编制自然地图使用的底图,要求较详细地表示等高线,特殊地貌类型的分界线,如森林、沼泽和盐碱土的范围等作为印刷原图的底图,内容不必要也不可能如此详尽,只需表示与专题内容联系最紧密的基础要素,在编制综合性地图集或专题地图集时

13、,底图的形式更多,需按照不同图种、不同比例尺对地理基础容量的要求,编制出几种类型的标准底图,70,80,90,100,110,120,130,140,20,30,40,50,23.5,二、专题地图内容的选择,专题地图内容要素的选择是主题的展开和限制的总和:一方面,要求反映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表达内容又受地图用途、比例尺、载负量、制图表示方法、符号的特点和颜色的数量等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专题地图内容的选择一般由制图工作者根据用图者的用途要求,并参考已有的同类地图先予拟定,然后由专业工作者予以补充、修订,再考虑图面表示的可能性,最后确定下来从事专题地图的制图工作者,知识面愈宽,对所要编制的主

14、题领域了解愈深,在表达内容的选择上愈正确、愈科学,三、专题地图的制图综合地图制图综合:在编制地图过程中,根据编图的目的,对编图资料和制图对象进行选取和概括,用以反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它是制图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制图综合的程度受三种基本因素的影响:一是地图的用途,主要决定地图所应表示和着重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二是地图比例尺,主要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三是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即应显示本地区地理景观的特点,1、地图制图综合的手段 符号化:按用途要求将制图资料转化为图形符号,制成地图选取:决定本图上所表示物体的选取“资格”,保证符合选取资格的物体或分布范围能予以表示

15、,如中国各省人口密度地图中,政区符号仅保留省界和国界。分类分级:就是按对象相同或相似特征来聚类分组的方法,即概括每一要素的个性和细部。对质量特征的概括是将相近的分类予以合并,简化分类。对数量特征的概括是改变数量指标的分划尺简化:简化线划符号和轮廓范围的形状,合并小面积图斑成为大面积的轮廓,夸大具有特征的小面积轮廓等,2、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特点:实施制图综合时,不一定是在较大比例尺地图向较小比例尺同类地图过渡时进行 许多以数据资料为基本资料的专题地图,在处理资料时已考虑了数据类别的归并和数量等级的划分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内容与普通地图的制图综合侧重面不一样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制图表象的变

16、换:系谱、结构和表示方法的变换,3、不同分布特征专题现象的制图综合 根据现象分布的特征,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制图综合有如下特点:定位于点的现象 常用定点符号法表示 ,制图综合表现为:概括物体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对个别要素、物体进行选取数量特征的概括表现为缩减分级质量特征的概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把较小的、局部的类别合并,过渡到大的、全面的类别;二是取消要素的质量特征,定位于线的现象 这种现象经常用线状符号表示。在专题地图上,制图综合表现为简化其形状特征。有时因用图的特殊要求除了简化形状特征外,还简化其路径的表示呈整片分布的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以等值线法表示数量持征,用质底法或范围法表示质量特征,等

17、值线的制图综合主要是扩大等值线的间距值,从而缩减分级数、选取特征等值线和简化等值线的轮廓,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质底法主要通过简化现象的分类,合并和减少类型、简化轮廓和图斑的取舍来进行。在用质底法表示的图上,对小轮廓面积进行制图综合时允许 去掉一些次要的小轮廓面积; 夸大一些重要的而较小的轮廓面积; 合并一些同样性质的小的轮廓面积,范围法的制图综合方法是: 根据范围面积的大小或意义确定选取“资格” 合并同类小的区域范围 根据简化分类的要求,将几种区域合并为一种区域 简化区域轮廓形状 用范围法中的区域符号代替小的轮廓面积,如图上小片分布的农作物用一区域符号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表示分散

18、分布的专题现象有很多方法,常用点数法、分级统计图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等点数法表示现象的制图综合方法可用以下方法: 扩大点值,由于图面随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而缩小,因此必须扩大点值才能配置一定数量的点子。一般来说,地图比例尺越小点值就越大,对现象分布稀疏地区如有困难,可考虑用不同的点值 减少代表几种要素点子的颜色数,在同一幅用点数法表示的地图上,归并多种现象的分类,用有限的几种颜色表示点子,分级统计图法与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制图综合主要表现为:扩大分级的间隔值,把统计单位由小的区划单位合并成为较大的区划单位。地图比例尺愈小,则分级数愈少、同时区划单位应愈大,运动线法的制图综合表现为: 简化运动线的路线形状

19、,使之概略化; 简化数量特征,如货运能力的分级; 简化质量特征,如货运的结构,将各种货物分为工业品和农业品两类; 选取主要的、舍去次要的运动线。 地图集中各专题地图内容的制图综合,应以各地图的相互统一协调为前提,4、专题地图表象的变换 制图表象变换可分为系谱和表示方法的变换两种:制图表象系谱的变换 改变制图物体的系谱,改变空间分布的系谱或者变种等。例如,增大分级分划表,居民点表示人口数变换为人口密度等制图表示方法的变换 等值线图的变换:等值线图具有现象的地理分布的最大数量信息,常变换为新等值线图或分级统计图、质底图和范围图等,点数法和符号法的地图变换:通常表示离散现象,可用来编制伪等值线图,表

20、示现象的密度或强度,可以变换为分级统计或分区统计图表地图线状符号地图的变换:可获得线状物体的长度、密度和相交等特征,可将线状物体的分布变换为区域总长或单位面积长度的密度,例如道路网密度图质底法和范围法地图的变换:其他表示方法通过指标的组合,可以变换为质底法地图。而质底法只能进一步概括分类单元,变换为新的质底法地图。范围法图通过量算和统计,可以变换为分级统计图和区域符号图,分级统计图和分区统计图的地图变换:可把数量指标变换为质量指标,将按数量反映质量等级的两种统计地图变换为质底法地图定位图表法地图的变换:可把现象的离散数据变换为质量指标,要实现变换必须有足够的观测点制图表象的变换具有不可逆性,变

21、换后的制图表象形成了新的概念,原始信息大部分已消失,作者原图 在进行地图原图编绘以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例,并特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好的底图上,这就是作者原图作者草图 仅属作者的初步设计,图上符号较简略,图形转绘精度也稍差,甚至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亦有出入,若仅是部分典型地区的小块作者草图,就称为设计样图,第三节 专题地图作者原图的制作,由于专题地图的内容十分广泛,各学科的专业性又特别强,所以很多作者原图是由各有关专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来完成的制图人员的工作不仅是完成地理基础的准备,对专题内容进行整饰加工和解决地图出版准备的技术问题,而且是在整个设计和编

22、辑工作中、参与作者的设计工作,执行制图方面的基本编辑职能,对作者原图的要求是:所用的地理基础底图的内容、比例尺、投影、地区范围等,应与编绘原图或正式成图的底图相适应作者原图的比例尺与所编地图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作者原图上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应符合编绘原图所规定的精度作者原图上图例符号尺寸及规格要求与编绘原图上的一致,有时符号的内部结构可比编绘原图稍稍简单,但大小与外形轮廓务必一致,作者原图的彩色整饰应与所编地图一致,防止在正式编绘时出现载负量不当或色彩不协调等缺点作者原图的编制应有文字说明,其内容包括编制作者原图的过程与编制时所用的资料,编图的技术方法与拟定图例的原则等,作者原图的编绘 按编图大纲的

23、要求,根据所编地图的用途、目的要求、比例尺和区域调查资料以及野外填图的成果,拟定专题地图内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例,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底图上,形成作者原图或草图。作者原图再经过反复琢磨修改,趋于成熟后,转绘于出版底图之上,则形成编绘原图,编绘原图的清绘 作者编绘的原图各要素描绘准确,符号、注记及整饰规格都按有关规定描绘,各要素关系明确,主次清楚,内容完备,准确无错漏,各分版套合准确无差错,这样就可进行清绘。根据编绘原图进行清绘或刻绘就可以得到出供出版用的出版原图。出版原图又称“印刷原图”或“清绘原图”,是印刷地图用的原图,专题地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表现的专题内容千差万别,因此除了极少数的图

24、种,如地质图有统一的符号和色彩系统,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气候图、水文图在某些符早及色彩设计上有些虽不是统一规定,但属约定俗成的原则外,大多数图种在符号、色彩设计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针对具体的内容而设计,这在各类人文地图的设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四节 专题地图的整饰设计,地图整饰? 研究地图图像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视觉感受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设计和绘制地图内容的最佳表现形式,实现地图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审美价值。,一、地图整饰的任务,二、地图整饰的性质 地图整饰是把正确表示制图对象和如何把制图对象表示的美观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符合目的、实用,又符合美观的要求,我们要避免两

25、种不正确的观点和倾向:(1)只重视地图艺术效果而不问及内容的形 式主义、唯美主义(2)只考虑内容的描述而忽视地图的艺术性,地图的整饰不应是独立、附加的,而是与地图内容设计不可分离,融合在一起的,三、地图整饰研究的内容,地图整饰,符号设计,色彩设计,立体整饰,图型设计,图上要素的组织,图外整饰,图像视觉的心理基础,形态构成及其 形式美法则,地图的符号与色彩,四、地图整饰在地图生产中的地位,地图整饰贯穿于地图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地图内容的组合、图型的确定、表示方法的确定、符号设计描绘到图面整饰乃至装桢设计。,在地图生产过程中,地图整饰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地图的形式必须为具体的地图内容服务,与地图的

26、目的、用途相适应力求使地图具有最好的表现力和感受效果在保证地图内容表现力的前提下,提高地图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因图制宜,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和制图经济、技术条件确定不同的整饰方案,1、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 广义地说,专题地图的符号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真正的个体符号,即定点符号法中的符号;二是分区统计图表法中的图表以及一些独立于地图以外的统计图表;三是一些面状要素的花纹符号。一般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符号的设计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这里介绍的主要是个体符号,符号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符号系统应满足反映一定信息的要求,图形的复杂程度应力求与所显示信息的特征(如数量、质量和动态)相适应。

27、 (2)地图符号在整体表达上应有主次并力求简练,在表象的上层平面仅显示主要的内容特征,在保持其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反映其系统内的差异,当将象形符号用一定的几何形状框起后,符号就被赋予了系统的特征。这种几何形状外框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椭圆形、梯形、菱形或其他规则几何形状的组合,每一种几何外框表示一种高级的门类,而同一几何外框下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内在象形符号代表这一门类下的低一级或低两级的小门类,(3)符号系统的设计应有一定的逻辑性、可分性和差异性。符号应按语义性质区分,通过图形手段的统一性来表达 (4)符号系统应具有联想性。符号设计时应顾及符号与所示物体或现象间固定的、习惯的联想,2、专题地图的色彩

28、设计,世界上如果没有颜色将是什么情形?,现代世界上,凡与视觉工艺有关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和运用色彩。在作为空间信息载体并且作为视觉信息而出现的地图上,使用色彩表达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也注定是一种必然,二、专题地图的色彩设计1、点状色彩的设色要求 所谓点状色彩整饰,是指色彩面积相对较小的一种色彩整饰。例如,点状符号(包括组合符号)的色彩,点数法中点子的色彩,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图表色彩和定位图表的色彩等 (1)利用不同色相表示专题现象的类别,即质量差异。设色时多采用对比色,(2)利用不同色相反映数量的增减或数量级别的变化。一般说暖色表示数量的增长,冷色表示数量的减少。颜色饱和度的变化或色相由冷到暖

29、的变化可显示数量级别的变化 (3)利用色彩的渐变表示专题现象的动态发展变化。设色时多采用同种色类比或类似色类比 (4)点状色彩的设计应尽量与实物的固有色相似,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5)因点状符号的面积较小,故需加强其饱和度,多用原色、间色,少用复色,使符号之间有明显的对比,2、线状色彩的设色要求 专题地图上线状色彩要求: (1)各类界线色彩。这是一种非实体现象的界线。应根据地图的性质、用途确定图中界线的主次关系。属主要界线者用色应鲜、浓、深,属次要界线者用色要灰、浅、淡。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形成不同的“层面” (2)各类线状物体。对于各类线状物体,应首先确定各类线状物体(如交通线、河流、海岸线、

30、山脉走向、地质构造线)在图上的主次关系,然后依据上述原则处理,利用色彩对比表达主、次关系,达到图面层次明晰的目的,(3)各类动线色彩。对于各类动线色彩,亦应根据地图主题的性质,明确动线在地图中处的主、从地位,属于主要内容的,应用鲜艳的颜色,不必完全考虑所示现象采用的习惯色,以突出、醒目为原则;属于次要内容的则应用浅而灰的色彩,以免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 带箭头的动线常有以下几种色彩整饰方法,如平涂法、渐变法、色带衬影法,3、面状色彩的设色要求 面状色彩在专题地图上应用极广,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用以显示现象质量特征的面状色彩,设色时要求能正确地反映不同现象的固有特征及相互间的质量差别。

31、如土壤图各类型单元的色彩原则上按土壤本身的天然色来设计,同样根据地图上各类型单元的面积大小可作有限度的调整。植被图的色彩设计则应与植被的生态环境和自身的特点相适应,(3)用以表示现象数量指标的面状色彩,除了满足相互间应具有较明显的差别以及互相协调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性并正确表达数量指标。,(3)用以显示各区域分布的面状色彩,多用于政区图和各区划图中,其作用是显示各区域分布的范围及相互关系。设色时,应使它们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并使之在整个图面构成上显得比较均衡,不能造成其中某些区域显得特别突出和明显,而其他一些区域显得很平淡,有两个视觉平面的感觉 (4)对于起衬托作用的底色,色彩应该要浅

32、淡,既不能给读者以刺目的感觉,更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题要素的显示,专题地图编制案例湖北省水稻产量图编制,一、背景材料,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省政府工作需求,计划于2009年6月开始编制一幅湖北省水稻产量图,为省领导、农业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了解全省水稻产量的分布;为省农业规划和发展的决策服务。本项目名称为“湖北省水稻产量图的编制”。主要任务:产量图设计、产量图制作(2)制图区范围 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湖北省,采用矩形图幅(3)任务量与完成日期 任务量:产量图设计、产量图制作 完成日期:要求于2009年7月完成,2. 制图区域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东经10821421160750、北

33、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省会武汉。2008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全省粮食种植面积4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287.40万吨,比上年增产77.26万吨,增长3.5%。农业板块建设成效明显。全

34、省已初步建成46个产粮大县。,3编图资料情况,根据产量图编制目的、内容设计收集了最新相关资料湖北省2008年统计年鉴,作为产量图的基本资料湖北省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编制产量图底图的基本资料在湖北省农业厅收集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资料,作为产量图补充资料 制图资料丰富,现势性好,能满足成图的内容表示和精度的要求,4地图产品规格,产量图作为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考虑到湖北省平面图形的形状,采用4开(510360 mm)由于需要的数量较少,20份,用高精度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压膜的精装形式,5 产量图的设计要求,(1)投影的设计要求 产量图投影设计要求变形较小

35、、要强调区域形状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平面图形形状不变(2)产量图表示方法设计要求 要反映各县水稻的单产水平和各县水稻的总产量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3)产量图工艺流程设计要求 产量图的设计、编制、编辑与出版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出版技术,即微机集成环境下的地图桌面出版技术(地图DTP)。将地图设计、编制、编绘、清绘、数据处理融为一体。采用1:100万 数字地图作为编制地理底图数据资料,湖北省2008年统计年鉴,作为产量图的基本资料,6产量图的编制要求,(1)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对反映县水稻的单产水平和各县水稻的总产量分布规律有作用的水系、 居民地、道路网、境界线进行设计与编制。(2)专题要素的设计与

36、编制产量图专题要素要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描述各区域的水稻的产量。,7质量检查和措施要求,(1)检查验收依据 CH 1002-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 本图幅技术设计书(2)质量措施 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新作业员培训合格后上岗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上交产品应经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检查合格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加强工序管理,产品质量取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图幅技术设计书 严格执行图组、部门的两级检查和一级验收制度 按技术设计书和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专题地图的特点是要先编制地理底图,然后在地理底图上添加专题要素内容。地理底图的设

37、计与编制,专题要素的表示方法设计与编制,地图制作工艺方案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的重点。1投影的设计分析 产量图投影设计要求变形较小、要强调区域形状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平面图形形状不变,要用等角投影。湖北省处在中纬度地区,最适合用圆锥投影。由于地图幅面不大,所以产量图采用单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二、分析要点,产量图的设计、编制、编辑与出版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出版技术,即微机集成环境下的地图桌面出版技术(简称地图DTP)。将地图设计、编制、编绘、清绘、数据处理融为一体。采用1:100万 数字地图作为编制地理底图数据资料,对1:100万数据进行地图投影变换、格式转换、比例尺变换、地图制图综合、地图符号

38、化和地图注记的配置等。专题统计数据处理,统计地图的自动生成,统计图表的自动生成。专题图层和地理底图图层数据融和和匹配,得到产量图数据。最后打印,覆膜,得到产量图。,2工艺方案的设计分析,地理地图是转绘专题内容的定位依据,并提供说明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地图表示方法不同,对底图内容要求也是有差异;一般来说统计地图,底图内容应少一些。地理底图内容的选取,既要明确其空间分布位置,又要考虑到地图的易读性;底图内容太少时,不能充分表示专题要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果底图内容太多,则会干扰地图主题内容,影响地图的感受效果。,3地理底图设计与编制分析,(1)水系要素的编制湖北境内河流8 mm选取,

39、主流加注记,要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水库重点表示大型水库,用平面图形加注记表示;其他水库水域面积8平方毫米(2)居民地的编制只表示县级以上的大居民地,居民地省、市、县政府驻地用符号和注记标明(3)道路网的编制铁路、高速公路全部表示,主要公路只选连贯性比较好的表示,其他道路不表示(4)境界线的编制因为以县为统计单元表示水稻产量。只表示湖北省界、地市界、县界;境界线的等级用线划的粗细和形状来区分,3地理底图设计与编制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运用专题制图理论、地图美学理论,表现成为具有科学内涵,高度艺术表现力的专题图。图的资料是统计资料。从产量图的用途而言,着重提供省一级领导和农业管理部门

40、了解各区域的经济实力,作对比分析用。产量图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描述各区域的经济状况。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各县水稻的单产,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县水稻的总产。分级统计图法的分级颜色要设计合理,要有等级感,过渡自然。统计图表的形式新颖,以增加图面的生动和活跃。分级统计图法最适合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分别表示现象的平均水平和总量指标。图表采用立体表示手法,利用光影效果,色彩混合过渡,如发光的圆柱、立体方柱。,4专题要素的设计与编制,用平面图形实地大小和图幅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地图比例尺分母(本图采用4开幅面:510360 mm,湖北省平面图形实地大小为:725462 km)。湖北省图形长的比例尺:725000000510=1421568.628 湖北省图形宽的比例尺:462000000360=1283333.333因为 1421568.6281283333.333 1421568.6281500000所以产量图采用 1:150万比例尺,5比例尺与费用计算,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如下:编制专题地图 一平方分米426元。用图幅面积大小乘以单价,所需要的产量图工程(编图)总经费为:5.13.6426元=7821.36元,5比例尺与费用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