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052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感觉器官ppt课件.ppt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感觉器官,姓名:侯燕红,单位:长治医学院,第一节:视器,第二节:前庭蜗器,1感觉器官的组成和感受器的分类及功能。2眼球壁及内容物的组成、各部的形态、位置、结构、功能。并学会在 活体眼上辨认相关结构。3眼屈光装置的组成及功能。4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5眼球外肌的名称及各肌的功能。6前庭蜗器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位置、结构、功能。7鼓室的六个壁及各壁的毗邻,并说出其临床意义。8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位置觉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掌 握:,1眼副器的组成、位置、功能;学会在活体上辨认相关结构。2婴幼儿咽鼓管的特点。3光波与声波的传导途径。,熟 悉:,1眼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2眼动脉的来源、主要

2、分支和眼静脉的回流。3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部位和功能。4皮肤的结构、功能。,了 解:,概述,感觉器官 是机体感知和认知内、外部世界及自身变化的特殊感受器,由感受器与辅助装置两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主要部分。 感受器 是感觉产生的起始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并把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根据其所在的部位或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概述,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1.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接受内环境变化刺激,如饥饿、血压、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渗透压等。你现在饿吗、渴吗?2.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眼、耳等处 ,接受外环境变化刺激,如痛温觉、触压觉、光

3、波、声波等。当在你的背部写一个字,你能区分出是什么字吗?你能感受到外界的冷热吗?3.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运动系统的肌、腱、关节、韧带及内耳的前庭器等处,接受自身位置变化刺激,如位置觉、 运动觉、振动觉等。同学们,不要用眼看,你能感受到你的上肢在什么地方、是屈还是伸、是运动还是静止吗?坐车、船时,你能感觉到晃动吗?,概述,同学们:,1.当你们刚到一陌生地方或新环境时,会感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吗?2.听过“耳渲目染”;“眼见为实、耳闻为虚吗? 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感觉器官“眼和耳”,“眼和耳”,第一节视 器,第一节 视器,视器即眼,是人体重要的特殊感受器,能接受光波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

4、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间脑。 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构成。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眼副器位于眼球周围,对眼球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的功能,并能很好地运动眼球,使眼球灵活、自然、随意地转动。,第一节 视器,一、眼 球 eyeball,(一)眼球的形态、位置,1.眼球的形态眼球因近似球形而得名。2.眼球的位置眼球位于眼眶内,前部有眼睑保护,后部借视神经与间脑相连,周围有眼副器及眶脂体。,第一节 视器,第一节 视器,1.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纤维膜) 中膜(血管膜) 内膜(视网膜),第一节 视器,1)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和淋巴管分布,但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眼不容一粒沙

5、子” 。角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2)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乳白色不透明,俗称“白眼珠”。巩膜相当于照相机“外壳”。 巩膜静脉窦 位于角膜巩膜缘深面,是房水回流的必经之路。,(1)外膜,第一节 视器,睫状体,第一节 视器,睫状体,第一节 视器,睫状体内面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囊相连,以调节晶状体厚度。视近处物体时,睫状肌由后向前收缩,睫状环缩小,睫状小带松弛,晶体变厚;视远处物体时,睫状肌由前后向舒张,睫状环变大,睫状小带紧张,晶体变薄。,第一节 视器,第一节 视器,光波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第一节 视器,玻璃体,房水,第一节 视器,房水的产生及循环,房水由睫状体产生 眼后房 瞳孔 眼前房 虹

6、膜角膜角隙 巩膜静脉窦 睫前静脉 眼静脉。当房水产生增多,回流减少,眼压增高,至视力下降时,形成“青光眼”,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第一节 视器,眼的屈光装置,屈 光 装 置,屈光不正,其中任何一部分病变,都会导致视物模糊,而称为“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第一节 视器,第一节 视器,二、眼副器,眼睑 又称眼皮,保护眼球。 结膜 泪器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腺位于眼眶上壁前外侧的泪腺窝内,可分泌泪液,有湿润和保护眼球及杀菌的功能。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是引流泪液到鼻腔的主要通道。眼外肌 共七块,运动眼球的是四块直肌和两块斜肌。神经和血

7、管,第一节 视器,(一)眼睑的组成,由浅向深依次为 皮肤 浅筋膜 眼轮匝肌 睑板 睑结膜,睑缘腺腺管阻塞,形成“麦粒肿”,第一节 视器,(睑板是供眼轮匝肌附着的部位),第一节 视器,(二)结膜,睑结膜(衬贴于眼睑内面),球结膜(覆盖于巩膜表面),结膜薄而柔软,根据衬贴部位不同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第一节 视器,结膜囊,结膜囊:是闭眼时,在眼球与结膜之间形成密闭的腔隙。,睑结膜和球结膜,二者在眼球的后部延续形成结膜上、下穹,当眼睑闭合时,形成密闭的结膜囊。,第一节 视器,1.泪腺:分泌泪液,以滋润眼球,并有溶菌作用。,2.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溢泪症,正因为有鼻泪管通向鼻腔,所以

8、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和“痛哭流涕”之说。当鼻泪管阻塞时,易形成“溢泪症”,(三)泪器的组成,泪器由泪腺和泪道两部分组成。,(1)泪点:将泪液从泪湖引流入泪道(2)泪小管:将泪液引流至泪囊(3)泪囊:储存泪液(4)鼻泪管:将泪液引流至下鼻道,第一节 视器,上直肌 拉瞳孔向上内下直肌 拉瞳孔向下内内直肌 拉瞳孔向内外直肌 拉瞳孔向外上斜肌 拉瞳孔向下外下斜肌 拉瞳孔向上外上睑提肌上提上睑,眼外肌,(四)眼外肌及各肌的作用,眼外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和上睑提肌 。前六块肌运动眼球。,第一节 视器,(拉瞳孔向外下),(上提上睑),(拉瞳孔向内上),(拉瞳孔向外),(

9、拉瞳孔向内),(拉瞳孔向内下),(拉瞳孔向外上),眼外肌及其作用,双眼的内、外直肌同时作用,产生“左顾右盼”的动作。,第一节 视器,眼外肌的功能,当动眼神经受损时,上斜肌、外直肌力量相对增强,病人表现为“外下斜视”。,当滑车神经受损时,上斜肌麻痹,上直肌力量相对增强,病人表现为“内上斜视”。,当展神经受损时,外直肌麻痹,内直肌力量相对增强,病人表现为”内斜视“。,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下斜肌,外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上斜肌,第一节 视器,(五)眼的血管和神经,1. 眼的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2. 眼的神经 感觉神经包括:视神经和眼神经 视神经:传导视觉 眼神经:管理眼眶内结构及眼裂以上

10、皮肤的一般感觉 运动神经包括: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外直肌、上 斜肌、下斜肌 和上睑提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外直肌:支配外直肌,第一节 视器,眼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穿经视神经盘入视网膜,分为上、下两支。,第一节 视器,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眼底的分支:,视网膜颞侧上小动脉,视网膜颞侧下小动脉,视网膜鼻侧上小动脉,视网膜鼻侧下小动脉,第一节 视器,眼底镜检查可见:,第一节 视器,眼的感觉神经,第一节 视器,眼的运动神经,第一节 视器,第一节 视器,眼球外肌的作用及其神经支配,第二节前 庭 蜗 器(位听器、耳),第二节 前庭蜗器,前

11、庭蜗器的组成,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内耳(骨迷路、膜迷路),第二节 前庭蜗器,耳廓,外耳道,鼓膜,咽鼓管,乳突窦,听小骨链,内耳,鼓室,小儿耳,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外耳,(一)耳廓 位于头的两侧,呈前凹后凸的漏斗形,有利于收集声波。耳廓的上2/3以软骨为支架,外被覆皮肤,皮下组织少,富含血管和神经,感觉敏锐;下1/3富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柔软而无软骨,称为耳垂。,第二节 前庭蜗器,是外耳门至鼓膜间的弯曲管道,成人长2.02.5cm,其外1/3为软骨部,指向后内上方;内2/3为骨部,位于颞骨岩部内,指向前内下方,故活体上检查成人鼓膜时,需将耳廓拉向后上方

12、;但在婴幼儿时期,外耳道曲度与成人不同,检查鼓膜时,应将耳廓拉向后下。,(二)外耳道,第二节 前庭蜗器,紧张部,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呈椭圆形,半透明,向前外下方倾斜,与外耳道下壁形成4550的夹角。上1/4部为松弛部,下3/4部为紧张部,中央的凹陷为鼓膜脐,脐的前下方有反光发亮的光锥,呈三角形。,(三)鼓膜,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鼓室 位于颞骨岩部内,介于鼓膜与内耳之间,内含听小骨及少量气体。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骨借关节、韧带、肌连接形成听小骨链,在声波的传导中直接发挥作用。,二、中耳,第二节 前庭蜗器,鼓室的六个壁,前壁颈动脉壁后壁乳突壁上壁盖壁(鼓室盖)下壁颈静脉壁外侧壁鼓膜

13、壁内侧壁迷路壁,重点,第二节 前庭蜗器,颈内动脉,颈静脉窝,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又名卵圆窗)、蜗窗(又名圆窗)、面神经管凸,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第二节 前庭蜗器,听小骨及听小骨链,听小骨链是声波传导至内耳的机械装置,当中耳炎致听小骨链黏连时,会致听力下降,但不会导致全聋。是因为鼓室内有气体,可以振动蜗窗,而传致内耳。,第二节 前庭蜗器,(二)咽鼓管,咽鼓管借咽口与鼻咽部相通, 借鼓室口通鼓室,把鼻咽部的气体导入鼓室以维持鼓膜内外压力均衡,保持鼓膜正常曲度。 小儿的咽鼓管短、平、直,使上呼吸道感染易经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严重者可致听小骨链粘连,听力下降。,第二节

14、前庭蜗器,是位于乳突内大小不一的腔隙,借乳突窦口与鼓室相通。当咽鼓管狭窄或阻塞时,进入鼓室的气体量减少,加之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吸收鼓室内气体,使鼓室内气体进一步减少,鼓膜内压力减小,易致“鼓膜内陷”,听力下降。,(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窦,乳突小房,第二节 前庭蜗器,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因其结构复杂又称为迷路,包括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和膜迷路(蜗管、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两部分。,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圆 窗,卵圆窗,三、内耳,第二节 前庭蜗器,内耳模式图,第二节 前庭蜗器,(一)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1.耳蜗 形似蜗牛壳,由一条蜗螺旋管环绕蜗轴两圈半形成。2.前庭

15、介于骨半规管与耳蜗之间,其外侧壁上有前庭窗和蜗窗,分别被镫骨底和第二鼓膜封闭。,第二节 前庭蜗器,3.骨半规管 为三个半环形互相垂直的小管,分别称为前、后、水平骨半规管,前方与前庭相通。,第二节 前庭蜗器,(二)膜迷路,套于骨迷路内。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而在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内含有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膜迷路分为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第二节 前庭蜗器,1.膜半规管 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内,也分为三个,各自的膨大称为膜壶腹,内有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可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如: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向前看、向右转等。,第二节 前庭蜗器,2.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前

16、庭内,为互相通连的膜性囊,内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也是位置觉感受器,可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如:齐步走、跑步走、立定等。,第二节 前庭蜗器,3.蜗管 蜗管是位于耳蜗内的膜性管,断面呈三角形,上壁为前庭膜,分隔蜗管与前庭阶;下壁为螺旋膜,分隔蜗管与鼓阶,螺旋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第二节 前庭蜗器,前庭阶与前庭窗相连、鼓阶与蜗窗相连。,第二节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位 听 器),重点,位置觉感受器1.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2.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听觉感受器:螺旋器,感受声波变化的刺激。,第二节 前庭蜗器,声波的传导,(一

17、)空气传导1.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蜗神经。2.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蜗神经。,第二节 前庭蜗器,当听小骨链病变时,声波的传导通路,重点,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气体蜗窗(第二鼓膜)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蜗神经,第二节 前庭蜗器,声波颅骨外淋巴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二)骨传导,感觉器官是人类认知和感知外部世界的首要器官。本章主要学习视器(眼)和前庭蜗器(耳)。 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构成,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眼副器,位于眼球周围,辅助眼球很好地完成功能。眼像照相机可以成像,然后经视神经等传入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外耳、中耳收集声波和传导声波;内耳接受声波,并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蜗神经等传入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