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基本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基本知识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腹胀、肝脾肿大、肝功异常为主要表现。可有黄疸和发热。,概 述,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庚肝、TTV、Sen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 其它类型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SARS病毒、黄热病毒、也可以引起肝炎,但只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不在病毒性肝炎之内。,病原学,病原学甲肝,(一)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归类于微小RNA病毒科,嗜肝RNA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线性RNA,7478个核苷酸。病毒RNA有三个编码区(P1、P2、P3)分别编码结构蛋
2、白和非结构蛋白。电镜下可见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含有病毒RNA,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不含病毒RNA,无传染性,具有抗原性。,HAV可分为7个基因型,能感染人的甲肝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亚型间异源性低于7.5%。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早期产生IgM型抗体,持续8-12周,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具有保护性。甲肝病毒可在体外培养(狨猴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多次传代后致病性减弱。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20到70 可生存数年后仍有感染力。甘油内80 可长期保存。对紫外线、甲醛敏感。,病原学甲肝,(二)乙型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1、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在电镜下,
3、HBV感染者 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含有DNA,最少,有 感染性小球形颗粒:HBsAg,最多,无感染性管形颗粒:HBsAg,无感染性,病原学乙肝,病原学乙肝,体外培养:1、动物: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 2、细胞:如(HepG2),通过病毒转染获得感染的细胞株。 抵抗力:HBV抵抗力很强,对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等均能耐受。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min。,2、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HBV基因组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长的为负链,短的为正链。基因重叠率高。,病原学乙肝,负链上有4个开放读码区,S、C、P、X区 (1)S区分为前S
4、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HBsAg。 HBsAg:小分子蛋白 前S2蛋白+HBsAg:中分子蛋白 前S1蛋白+前S2蛋白+HBsAg:大分子蛋白 根据HBsAg抗原决定簇的不同分为不同亚型。,(2)C区分为前C基因、C基因,编码HBeAg, HBcAg。 前C基因突变,不能产生HBeAg,血液中检不到HBeAg,但仍具有强传染性。(3)P区编码DNA聚合酶、RNA酶H等。(4)X区编码HBxAg, HBxAg 具有反式激活作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相关性。突变:S基因突变 - HBsAg阴性乙肝 前C基因突变- HBeAg阴性乙肝 C基因突变 - HBcAg阴性乙肝
5、,病原学乙肝,病原学乙肝,3、HBV抗原抗体系统:HBsAg与抗-HBs:HBsAg12周内血中首先出现,自限性HBsAg可在20周内可转阴。非自限性可持续多年。抗HBs是保护性抗体。 HBeAg与抗-HBe:HBeAg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强复制的标志。血清转换后病毒复制多静止。自发血清转换率为每年10%。HBcAg与抗-HBc: HBcAg位于病毒颗粒核心及肝细胞核内。早期产生抗-HBc IgM,一生般6个月内消失。,病原学乙肝,PreS1与抗PreS1: PreS1早期消失提示病毒清除, PreS1持续阳性提示慢性化,抗-PreS1被识为是保护性抗体。 PreS2与抗PreS2 PreS
6、2病毒复制的指标,抗PreS2为保护性抗体。,病原学乙肝,4、HBV分子生物学标记:HBVDNA:定量测定可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疗效。HBVDNAP: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高低的指标。,病原学乙肝,(三)丙型肝炎病毒 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1、形态及特性 HCV呈球形颗粒,外有脂质外壳、囊膜、棘突结构,内有核心蛋白、核酸。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煮沸、紫外线可灭活。,病原学丙肝,2、基因组及编码蛋白:HCV为单股正链RNA 编码区分为核心蛋白区(C),包膜蛋白区(E1、E2/NS1),非结构蛋白区(NS2、NS3、NS4、NS5)。丙肝基因组有显著的异质性基因分型:基因型用阿拉伯
7、数字表示。 亚型用英文母表示。,病原学丙肝,3、HCV抗原抗体系统:HCV Ag与抗HCV,第2-3个月内可检出抗HCV。抗HCV IgM一般持续3个月。 HCVRNA :1周可从血或肝组织中可检出HCVRNA。是病毒感染及复制的直接标志。,病原学丙肝,(四)丁型肝炎病毒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或其它嗜肝病毒的辅助才能自行复制丁肝病毒只有个抗原抗体系统,HD抗原,HDIgG, HDIgM,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病原学丁肝,(五)戊型肝炎HEV是病毒亚组成员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HEV Ag位于肝细胞浆抗HEV IgM近期感染的标志,多数3个月内转阴抗HEV
8、IgG多在6-12个月转阴,病原学 戊肝,六、其它型肝炎己肝、庚肝(黄病毒科,正链RNA病毒) TTV病毒(1997年国外报导的一种经输血传播的DNA病毒 )SEN病毒(2000年意大利学者发现,基因组为单链闭合环状DNA ),病原学,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较为广泛。 甲、戊型肝炎每年发病数占全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的50%。 2006年调查指出:HBsAg携带率为7.18%,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我国一般人群中抗-HCV阳性率3.2%。我国慢性丙肝约3800万。,流行病学,(一)甲肝: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3
9、.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感染后产生抗HAV-IgG可保护终生。,流行病学,(二)乙肝1.传染源:急、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宫内感染(5%)、分娩过程、分娩后期。血液、体液传播:注射、输血、性生活其它传播: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理论上可能。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流行病学,(三)丙肝:1.传染源: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携带者2.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4-7%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病学,(四)丁肝:与乙肝相似,较乙肝重。普遍易感。(五)戊肝:与甲肝相似,老年多见。,流行病学,1、甲肝HAV病毒由肠道入血
10、,一周后进入肝细胞,两周后由胆汁排出。细胞内大量增殖-肝细胞轻微破坏HAV抗原性强,激活CD8+T淋巴细胞,直接作用及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抗-HAV产生后,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参与肝细胞破坏。,发病机制,2、乙肝 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 第一:免疫耐受阶段 第二:免疫清除阶段 第三:非活动或低复制阶段影响病程的因素:被感染的年龄、病毒因素、 宿主因素、合并其它肝病情况。影响慢性化率因素:被感染的年龄。,发病机理,乙肝病毒复制特点:cccDNA肝细胞病:主要为细胞免疫肝外损伤:主要为免疫复合物引起慢性化、携带者:免疫耐受原发性肝癌:基因整合、抑癌基因突变。,发病机理,3.丙肝 年龄越大,患丙肝后
11、慢性率越高,与乙肝相反。肝细胞损伤因素:直接杀伤作用 宿主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 细胞凋亡慢性化因素:高度变异性 肝外泛嗜性免疫耐受与肝癌关系: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不断破 坏、再生是重要因素。,发病机理,4.丁肝:免疫反应5.戊肝:与甲肝相似主要为细胞免疫,发病机理,1、基本病变: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气球样变 (早期)(1)肝细胞变性 嗜酸性变,病理解剖,单细胞坏死 点状坏死 灶状坏死(2)肝细胞坏死 碎屑状坏死 桥接坏死 融合坏死(3)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病理解剖,(4)间质细胞增生-库普弗细胞增生、
12、间叶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和纤维化形成。 (5)肝细胞再生-再生肝细胞体积较大,沿网状支架生长,当支架塌陷时,再生肝细胞可排列成结节状,导致肝小叶结构紊乱。 (6)骨髓干细胞可诱导成肝细胞。 骨髓干细胞-卵圆细胞-肝细胞,病理解剖,2、各临床类型肝炎的病理特点(1)急性肝炎 肝肿大,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形成点状、灶状坏死,坏死区肝细胞增生,网状支架和胆小管结构正常。 黄疸型有明显肝细胞内胆汁淤积 如出现碎屑状坏死,提示极可能转为慢性。,病理解剖,(2)慢性肝炎 肝细胞变性和点、灶状坏死,常有碎屑状、桥状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内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进一步可导致肝
13、硬化。病理诊断可按炎症活动度(G),纤维化程度(S)分级、分期。,病理解剖,(3)重型肝炎 急性:肝细胞大块坏死,占三分之二以上,无纤维组织增生及明显肝细胞再生。 亚急性:坏死面积小于二分之一,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胆小管增生,淤胆明显。 慢性: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大块坏死。,病理解剖,(4)肝炎肝硬化 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伴明显炎症,假小叶边界不清 静止性肝硬化:肝硬化结节内炎症轻,假小叶边界清楚。 (5)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肝细胞内胆色素淤积,出现小点状色素颗粒。,病理解剖,(6)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非活动性携带者:肝组织正常。 活动性携带者:轻微病变
14、,部分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改变。,病理解剖,一、黄疸二、肝性脑病三、出血四、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五、肝肺综合征六、腹水,病理生理,类型及潜伏期按病原学,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肝衰竭) 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黄疸型无黄疸型,轻度中度重度,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性,临床表现,(一)急性肝炎 各型病毒均可引起。甲、戊型不慢性化,乙肝约10%转为慢性,丙肝50%,丁肝70%。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 乏力、消化道症状
15、、尿色逐渐加深等。肝功ALT升高。病程5-7天。,临床表现,(2)黄疸期 症状好转、皮肤、巩膜黄染加深、便色变浅、皮肤瘙痒;肝肿大、压痛、叩痛;部分有脾肿大。ALT 、BIL升高,尿胆红素阳性。2-6周。(3)恢复期 症状好转;肝脾回缩。平均1个月。,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急性无黄疸型 符合急性肝炎特征无黄染表现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发生率高于黄疸型,临床表现,(二)慢性肝炎急性患者病程超过半年,或原为携带者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发病者,发病日期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综合分析符合者。仅见于乙、丙、丁型肝炎,临床表现,1、轻度 病情较轻,可有肝、脾轻度肿大
16、。肝功1-2项轻度改变。2、中度 介于轻重之间。3、重度 症状持续或明显,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者。,临床表现,慢性肝炎分度实验室参考指标,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ALT(u)BIL(umol/L)A(G/L)rGP(%)A/GPTA(%),3倍 34.235 211.51.379-71,310倍34.285.5343322261.21.07061,10倍 85.5 32 26 0.96040,同时可参考B超检查结果。,(三)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暴发型肝炎) 1、急性重型(10-15天内)症状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极度的乏力重度的黄染迅速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体
17、征 肝浊音界缩小可有扑翼样震颤可有出血倾向(皮肤、鼻、消化道)化验 TBil多大于171mol/L胆-酶分离PtA小于40%,临床表现,肝性脑病四度: 度:以精神症状为主,性格及行为改变,定时、定向、计算力异常。如欣快、多语、抑郁、淡漠等。度:以神经症状为主,有扑翼样震颤,肌疑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嗜睡,性格行为异常。度:昏睡、躁狂、进而昏迷,对刺激尚有反应。度:深昏迷状态,对刺激无反应,腱反射消失。未到度为亚临床型肝性脑病。,临床表现,2、亚急性重型(亚急性肝坏死) 以急黄肝起病,15天26周出现急性重型表现 脑病型和腹水型 病程长,常超过3周乃至数月,易慢性化或肝硬化。 3、慢加急性肝衰竭:
18、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4、慢重肝: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重型表现者。,临床表现,分期:(1)早期: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2)中期:出现下列二条之一者: 1)II度以上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3)晚期:出现下列三条之一者: 1)难治性并发症 2)出现III度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现倾向,PTA20%。,临床表现,(四)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轻,黄疸深,多有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肝大。黄疸持续3周以上,甚至数月或更长。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
19、胆红素升高为主,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胆固醇升高,早期ALT升高,中后期可正常。,临床表现,(五)肝炎后肝硬化 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1、活动性肝硬化 有慢性肝炎表现,并有肝硬化体征。2、静止性肝硬化 无肝炎活动表现,可有肝硬化体征。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1、代偿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属Child-Pugh A级。2、失代偿期肝硬化:中晚期肝硬化,属Child-Pugh B、C级。,临床表现,肝纤维化:未达到肝硬化标准,但肝纤维化表现较明显者。检查指标: 透明质酸(HA),型前胶原肽(PP),型胶原(C-),层连蛋白(LN)。 主要以病理学诊断。,临床表现,(一)血常规:1、急
20、性肝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黄疸型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2、重型肝炎:白细胞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3、肝炎肝硬化:“三少”。(二)尿常规: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有助于黄疸鉴别。,实验室检查,(三)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测定:(1)ALT:急性肝炎:明显升高,AST/ALT小于1。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升高,或反复异常, AST/ALT大于1 。重型肝炎:快速下降,胆酶分离。(2)AST:80%存在于线粒体。升高提示线粒体损伤,病情重。,实验室检查,(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肌病时也可升高。(4)-GT(-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梗阻时更胆显。(5)胆碱酯酶:肝细胞合成,降低
21、提示肝细胞损伤。(6)碱性磷酸酶(ALP):来源于肝及骨组织,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ALP升高。,实验室检查,2、血清蛋白:急性肝炎蛋白正常。慢性肝炎以上,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下降。3、胆红素: 肝炎时可升高,重型肝炎时TBil多大于171mol/L。4、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反应肝损害程度,判断重症肝炎预后最敏感指标。,实验室检查,5、血氨:提示肝功能下降、肝性脑病。6、血糖:重型肝炎时可有血糖下降。7、胆固醇:严重损害时出现胆固醇下降,预后差,梗阻时升高。8、补体:合成减少。CH50、C3等。9、胆汁酸:测定可鉴别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实验室检查,(四)甲胎蛋白(AFP
22、)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重症肝炎时升高为肝细胞再生。(五)肝纤维化指标: 透明质酸(HA),型前胶原肽(PP),型胶原(C-),层连蛋白(LN),脯氨酰羟化酶。,实验室检查,(六)病原学检查1、甲肝(1)抗HAVIgM 发病后数天即可阳性,3-6个月转阴,是早期诊断甲肝最简便而可靠的标志。(2)HAVIgG 出现稍晚,于2-3个月达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的标志。(3)HAVRNAPCR检测,实验室检查,2、乙肝 (1)HBsAg与HBsAbHBsAg在感染两周后即可阳性。只要HBsAg阳性,即可诊为HBV感染。HBsAb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
23、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2)HBeAg与HBeAb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强传染性。HBeAb在HBeAg阴转后形成。表示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传染性降低。,实验室检查,(3)HBcAg与HBcAb游离HBcAg在血清中含量极少,常规方法不能检出。HBcAb-I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常代表急性或近期感染,多在6个月内消失。HBcAb-IgG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通常表示过去感染。(4)HBVDNA 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实验室检查,3、丙型肝炎(1)抗-HCVIgM和抗-HCVIgG HCV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是感染的标志。抗-HCVIgM 阳性提示现在
24、感染 抗-HC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在感染。 (2)血清或肝内HCVRNA阳性同乙肝。,实验室检查,4、丁型肝炎(1)HDAg、抗-HDIgM、抗-HDIgGHDAg阳性是诊断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在病程早期出现,持续时间平均为21天。抗-HDIgM、抗-HDIgG意义同丙肝。(2)血清或肝内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5、戊型(类似甲肝),实验室检查,(七)影像学检查(八)肝组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1、肝性脑病2、上消化道出血3、肝肾综合征4、感染,并发症,临床诊断标准: 1、急性肝炎:典型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病程不超过半年。 2、慢性肝炎:病程越过半年,有慢性肝炎表现
25、及化验检查。 3、重型肝炎(肝衰竭):2周内为急性肝衰竭,15天-26周为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性肝衰竭。,诊断,4、淤胆型肝炎:典型临床表现,并有肝内梗阻表现。 5、肝炎后肝硬化:明确病史及典型表现病原学诊断: 根据病毒指标检查明确病原学分型。鉴别诊断:(1)肝炎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2)黄疸的鉴别: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治疗,一、急性肝炎治疗1、一般性治疗:休息、清淡饮食、维生素 2、对症治疗:保肝、降酶、降黄等3、抗病毒(对因) :只有丙肝应用。 干扰素 + 利巴韦林,二
26、、慢性肝炎治疗:1、一般性治疗:休息、清淡饮食、维生素 2、对症治疗:保肝、降酶、降黄等3、抗病毒(对因): (1)干扰素 短效干扰素 隔日肌注;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一次/周 利巴韦林 (2)拉米呋啶(贺普丁) 100mg;阿德福韦(代丁) 10mg;恩替卡韦(博路定) 0.5mg 一片/日,治疗适应证:(1)HBeAg(+)者,HBV 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 000 IU/ml);HBeAg(-)者104拷贝/ml(相当于2000 IU/ml)。(2)ALT2ULN;如用IFN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27、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4)丙肝HCV RNA(+)。,干扰素,三、重症肝炎治疗(一)一般支持治疗:热量,维生素B、C、K,新鲜血浆,白蛋白,金属离子等。(二)针对肝脏治疗:1.保肝、降酶、退黄:门冬氨酸钾镁;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甜素;五味子等。,2.促进肝细胞再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肝细胞生长因子、前裂腺素E1,(三)并发症治疗:(四)抗病毒: 不主张应用干扰素,可选择核苷类。(五)人工肝、肝移植。,四、淤胆型肝炎 同急黄肝,可加用泼尼松、地塞米松。五、肝炎后肝硬化参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治疗。有脾功亢进或门脉高压明显时可选用手术或介入治疗。六、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定期复查,给予相应治疗。,预防,(一)控制传染源(二)切断传染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注射甲肝疫苗,免疫期至少五年。2.乙型肝炎: 0、1、6月注射乙肝疫苗。保护期8-10年。3.丙、丁、戊肝炎尚无特异性免疫措施。,小结,1.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及核苷酸类型2.肝炎的诊断标准3.肝炎的临床表现4.肝炎的基本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