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203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9.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检验技术ppt课件.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分析,药物稳定性实验,第一节 制药用水的分析,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纯化水,饮用水,原理: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用途: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饮片的提取溶剂,原理: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用途: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选用水。也可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原理: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用途: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

2、及容器的精洗,原理: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用途: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一)性质 饮用水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异臭,无味,无肉眼可见物。,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1.色度检查意义:控制带色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金属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造成检查法:,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2.浑浊度检查意义:降低浑浊度对除去某些有害物质、细菌、病毒,提高消毒效果,确保供水安全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检查法:取水样,用浊度仪测定,不得超过3度,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3.臭和味检查意义:出现异常臭味可能是水质污染信号检查法: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

3、,振摇后从瓶口嗅水的气味,与此同时,取少量水样放入口中,不要咽下,品尝水的味道,然后将上述锥形瓶内水样加热至开始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稍冷后同法嗅气和尝味,均不得有异臭、异味,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4.肉眼可见物 检查意义:控制沉淀物及肉眼可见的水生生物和令人厌恶的物质检查法:将水样摇匀,在光线明亮处迎光直接观察,不得有肉眼可见物,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5.酸碱度检查意义:饮用水酸度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并降低消毒效果检查法: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测定,pH应为6.58.5,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6.总硬度检查意义:

4、饮用水总硬度过高易形成水垢,并可引起胃肠功能暂时性紊乱检查法:吸取50.0ml水样,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12ml缓冲液(pH10)及铬黑T指示剂少量,立即用EDTA-2Na滴定液(0.01mol/L)滴定,充分振摇至溶液由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滴定终点,一、饮用水的分析,(二)检查 7.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查意义:控制水体污染检查法:取本品,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4-2006)“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并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一、饮用水的分析,二、纯化水的分析,(一)性质纯化水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二)检查 1.酸碱度 杂质

5、来源:在制备和贮存时引入的酸或碱杂质检查法:采用酸碱指示剂法来控制限量 甲基红不得显红色 溴麝香草酚蓝不得显蓝色,二、纯化水的分析,(二)检查 2.硝酸盐杂质来源:主要由原料引入检查法:比色法3.亚硝酸盐杂质来源:主要由原料引入检查法:比色法,二、纯化水的分析,(二)检查 4.氨杂质来源:由原料、制备及贮存时引入检查法:比色法5.电导率杂质来源:水中存在的电解质检查法:电导率仪,二、纯化水的分析,(二)检查 6.易氧化物杂质来源:主要由原料引入检查法:灵敏度法7.不挥发物杂质来源:无机盐类,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氯化物、硫酸盐等检查法:重量法,二、纯化水的分析,(二)检查 8.重金属杂质来源:主

6、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中第一法9.微生物限度杂质来源: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三、注射用水的分析,注射用水与纯化水在检查项目方面的异同点:,严格项目,增加项目,相同项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有机碳、不挥发物、重金属,酸碱度、氨、微生物限度和电导率,细菌内毒素,四、灭菌注射用水的分析,灭菌注射用水与注射用水在检查项目方面的异同点:,严格项目,相同项目,酸碱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电导率、不挥发物、重金属、细菌内毒素,氯化物、硫酸盐、钙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药物制剂分析的步骤 :,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原

7、料药的分析比较,一、片剂的分析,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一、片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二)常规检查1.重量差异按规定方法测定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检查意义:控制各片重量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准确,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1.重量差异检查方法:结果判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崩解时限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规定的方法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除外)所需的时间限度检查意义:片剂口服后,需经崩散、

8、溶解,才能为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崩解时限检查方法:升降式崩解仪,吊篮,挡板,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崩解时限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上述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溶出度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检查意义:药物只有溶解之后,才能被机体吸收,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溶出度检查方法:篮法、桨法、小杯法,一、片剂的分析,篮体,篮轴,一、片剂的分析,一、片剂的分析,(

9、二)常规检查3.溶出度结果判断:结果判定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袋)中、每片(粒、袋)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2)6片(粒、袋)中,如有12片(粒、袋)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粒、袋)中,有12片(粒、袋)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袋)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另取6片(粒、袋)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袋)中,有13片(粒、袋)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袋)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含量均匀度

10、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检查范围:除另有规定外,片剂、硬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不大于每片(个)重量25%者;内容物非均一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混悬液、透皮贴剂、吸入剂和栓剂,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含量均匀度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片(个),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求其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一、片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含量均匀度结果判断:如A +1.80S 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

11、定;若A +S 15.0,则不符合规定;若A +1.80S 15.0,且A +S 15.0,则应另取20片(个)复试。根据初、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均值、标准差和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如A +1.45S 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 +1.45S 15.0,则不符合规定,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排除(1)糖类的干扰和排除,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排除(1)糖类的干扰和排除 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等是固体制剂的稀释剂干扰: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溴酸钾法)排除方法:避免使用氧化性强的滴定剂,一、片剂的分

12、析,(三)含量测定1.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排除(2)硫酸钙和碳酸钙的干扰及排除干扰:配位滴定法排除方法:可加入掩蔽剂、或分离除去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排除(3)硬脂酸镁的干扰及排除 干扰:配位滴定法和非水溶液滴定法排除方法:(1)配位滴定法:可调节酸碱度,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或用掩蔽剂消除干扰(2)非水溶液滴定法 主药为脂溶性药物,可采用有机溶剂(如氯仿、丙酮或乙醚等)提取主药再进行测定;主药为水溶性药物,可经酸化或碱化后再用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若片剂中含主药量很少时,可采用溶解、滤过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一、片剂的分析,(三)

13、含量测定1.片剂中常用辅料的干扰及排除(4)滑石粉等的干扰及排除 干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比浊法及旋光法排除方法:滤过,除去干扰物,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取本品20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盐酸丙米嗪75mg),置25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80ml,振摇使盐酸丙米嗪溶解,用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1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盐酸丙米嗪(C19H24N2HCl)的吸收系数为264计算,即得

14、。含盐酸丙米嗪为标示量的93.0%107.0%,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1)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片剂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为排除片重差异与含量差异,使测定结果更具代表性,取10片或20片,研细,取片粉进行含量测定,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3)除去糖衣的方法有:含有疏水性药品的糖衣片可先用乙醇洗去糖衣层,再用无水乙醇洗一次,用滤纸洗去乙醇后置硅胶干燥器干燥;含有亲水性药品的糖衣片用刀片小心削去糖衣层,不能刮去片芯,挑选完整的片剂做供试品用;包糖衣的肠溶衣片剂,可先用水洗去糖衣层后,用滤纸吸去水,置硅胶干燥器干燥(4)本品的辅料不能完全

15、溶于水,可使溶液浑浊,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干扰。一般用定性滤纸或垂熔玻璃漏斗滤过,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式中,A为吸光度; 为百分吸收系数;V为供试品溶液原始体积(ml);D为稀释倍数;为平均片重(g);m 为供试品取样量(g);S为标示量(g),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盐酸美克洛嗪0.2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50ml,振摇,分别加三氯甲烷50ml、20ml与20ml提取3次,合并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发至剩1015ml,放冷,加冰醋酸15ml、醋酐5ml、醋酸汞试液5ml与喹哪啶红指示液2滴,用高

16、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3.19mg的盐酸美克洛嗪(C25H27ClN22HCl)。含盐酸美克洛嗪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一、片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1)盐酸美克洛嗪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而片剂由于含辅料硬脂酸镁,故对非水溶液滴定法有干扰(2)盐酸美克洛嗪极微溶于水,易溶于三氯甲烷,而辅料硬脂酸镁不易溶于三氯甲烷,故用与水不相溶的三氯甲烷提取,消除辅料的干扰,再采用与原料药相同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二、注射剂的分析,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

17、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二、注射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溶液型注射液:澄明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m以下,含1520m(间有个别2050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二、注射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乳状液型注射液: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乳滴的粒度90%应在1m以下,不得有大于5m的乳滴,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1.装量检查意义: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

18、到临床用药剂量的要求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装量差异检查意义:保证药物含量的均匀性,保证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 检查方法:结果判断:,每瓶(支)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应符合规定。如有一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支)复试,均应符合规定,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可见异物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m检查意义:注射液中若有不溶性微粒,使用后可能引起静脉炎、过敏反应,较大的微粒甚至可以堵塞毛细血管,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可见异物检查方法: 可见异物检查法,灯检法和光散射法,

19、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可见异物结果判断: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可见异物的供试品不超过1支(瓶),应另取20支(瓶)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混悬型注射液: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色块、纤毛等明显可见异物,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不溶性微粒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检查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和数量检查方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二、注射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不溶性微粒结果判断:,二、注射

20、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5.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结果判断: “无菌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1)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常用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等干扰:主要对氧化还原滴定法及亚硝酸钠滴定法有干扰,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1)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排除方法:加入掩蔽剂消除干扰 ,常用掩蔽剂为甲醛、丙酮,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1)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排除方法:加酸使抗

21、氧剂分解,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1)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排除方法:加入弱氧化剂,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2)等渗溶液的干扰及排除干扰:注射剂中常用的等渗调节剂是氯化钠。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分别对银量法和离子交换法测定主药含量时产生干扰,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2)等渗溶液的干扰及排除排除方法:,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3)助溶剂的干扰及排除 干扰: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因加入氢氧化钙等作助溶剂,故干扰配位滴定法排除方法

22、:为排除氢氧化钙的干扰,常在制备过程中控制钙盐的用量,(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4)溶剂水的干扰及排除干扰:对非水滴定法有干扰 排除方法:测定前,可在水浴上加热蒸发或在105下干燥,除去水分,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5)溶剂油的干扰及排除排除方法:用有机溶剂稀释;用有机溶剂提取后再测定,二、注射剂的分析,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吡罗昔康0.2g),置分液漏斗中,加1mol/L盐酸溶液约2ml使呈酸性,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次,第一次75ml,以后每次各25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水洗涤

23、2次,每次2ml,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3小时,加冰醋酸3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3.14mg的吡罗昔康(C15H13N3O4SHCl)。含吡罗昔康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吡罗昔康注射液中溶剂水对滴定有干扰,因吡罗昔康易溶于三氯甲烷,在水中几乎不溶,且对热比较稳定,故采取先提取再蒸干后采用和原料药相同的方法测定,三、胶囊剂的分析,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

24、密封于软胶囊材中的固体制剂,三、胶囊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应整洁,不得有黏结、变形、渗漏或囊壳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二)常规检查1.装量差异检查意义:控制各粒装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三、胶囊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1.装量差异检查方法:结果判断:,每粒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三、胶囊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崩解时限检查意义:胶囊剂的崩解是药物溶出及被人体吸收的前提,而囊壳常因囊材的质量,久贮或与药物接触等原因,影响溶胀或崩解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三、胶囊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其他项目检查胶囊剂还需进行溶出度、释放度

25、、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的检查,检查方法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规定方法检查,应符合要求,三、胶囊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不加辅料的胶囊剂,其含量测定基本按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加入辅料的胶囊剂,其含量测定亦基本按片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三、胶囊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诺氟沙星125mg),置5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诺氟沙星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

26、试品中诺氟沙星C16H18FN3O3的含量。含诺氟沙星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三、胶囊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本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含量测定所用的供试品是取装量差异检查合格的内容物,取样方法与装量差异检查的取样方法相同,四、 糖浆剂的分析,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用,四、 糖浆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二)常规检查除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相对密度、pH 值等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和微生物限度,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剂量的准确,四、 糖浆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附加剂对测定的干扰及排除蔗糖主要对

27、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干扰,而水主要对非水溶液滴定法有干扰,排除干扰的方法可分别参照片剂和注射剂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四、 糖浆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用内容量移液管精密量取本品5ml,置50ml量瓶中,用少量水洗出移液管内壁的附着液,洗液并入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50ml烧杯中,加三硝基苯酚试液70ml,搅拌,加热,至上层溶液澄清,放冷,1小时后,用105恒重的垂熔玻璃坩埚滤过,沉淀用哌嗪的三硝基苯酚衍生物(C4H10N22C6H3N3O7)的饱和溶液洗涤数次后,在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沉淀的重量与0.4487相乘,即得供试量中含有枸橼酸哌嗪(C4H10

28、N2)32C6H8O75H2O的重量。本品含枸橼酸哌嗪应为14.4%17.6%(g/ml),四、 糖浆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1)本法采用重量法测定(2)枸橼酸哌嗪原料药采用非水滴定法,糖浆剂含有水分干扰测定,故采用主药与试剂生成沉淀,附加剂无反应的方法消除附加剂的干扰,系数0.4487,五、颗粒剂的分析,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五、颗粒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二)常规检查1.粒度 检查意义:为确保颗粒剂粒径的均一性,不使颗粒因受潮结块、或在运输和贮藏中粉碎而影响质量,五、颗粒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1

29、.粒度 检查方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中双筛分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五、颗粒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干燥失重检查方法: “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于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在80减压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过2.0%,五、颗粒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溶化性检查方法:可溶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泡腾颗粒检查法:取单剂量包装的泡腾颗粒3袋,分别置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分散或

30、溶解在水中,五、颗粒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4.装量差异检查方法:结果判断:,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五、颗粒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5.其他项目检查 颗粒剂还需对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多剂量包装的装量等进行检查,检查方法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规定方法检查,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包衣颗粒剂应检查残留溶剂,五、颗粒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取装量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头孢氨苄0.1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水-甲醇-3.86%醋酸钠溶液-4%醋酸溶液(742240153)适量,充分

31、振摇,使头孢氨苄溶解,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头孢氨苄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供试品中头孢氨苄(C16H17N3O4S)的含量。本品含头孢氨苄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五、颗粒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本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颗粒剂的取样是取装量或装量差异检查合格的内容物,取样方法与装量或装量差异检查取样方法相同,六、散剂的分析,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六、散剂的分析,(一)外观性

32、状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二)常规检查1.粒度 检查方法:“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中单筛分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六、散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外观均匀度检查意义:控制散剂在生产中混合不匀,色泽不一致,影响药物的质量检查方法: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六、散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无菌检查方法: 无菌检查法4.其他项目检查 散剂的干燥失重、微生物限度、单剂量包装的装量差异、多剂量包装的装量等的检查方法与颗粒剂相似,限度要求仅单剂量包装的装量差异与颗粒剂不同,(三)含量测定,取

33、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牛磺酸0.2g),加水25ml,振摇使主成分溶解,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调节pH值至7.0,加入预先调节pH值至9.0的甲醛溶液15ml,摇匀,再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pH值至9.0,并持续30秒钟,以加入甲醛溶液后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量(ml)计算。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52mg的牛磺酸(C2H7NO3S)。本品含牛磺酸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六、散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本法为置换酸碱滴定法(2)散剂的取样是取装量差异检查合格的

34、内容物,取样方法与装量差异检查相同,六、散剂的分析,七、栓剂的分析,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七、栓剂的分析,(一)外观性状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要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应有适宜的硬度,七、栓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1.重量差异 检查方法:结果判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1倍,七、栓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2.融变时限检查方法: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如

35、有1粒不符合规定,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七、栓剂的分析,(二)常规检查3.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七、栓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基质的干扰与排除(1)加热液化后直接测定 (2)溶解基质后测定 (3)滤除基质后测定 (4)两相提取 (5)灼烧法,七、栓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取本品10粒,精密称定,水浴温热融化,在不断搅拌下冷却至室温,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双氯芬酸钠5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在5060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后,放冷,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分液漏斗中,精密加水20ml,摇匀,加石油醚(6090)20ml,振摇,静置,

36、分取水层,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5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8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双氯芬酸钠(C14H10Cl2NNaO2)的吸收系数为415计算,既得。含双氯芬酸钠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七、栓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1)双氯芬酸钠栓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而其原料药为非水溶液滴定法(2)利用双氯芬酸钠易溶于乙醇,在水中略溶,在石油醚中不溶的特点,与基质分离后测定,八、滴眼剂的分析,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的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可分为水性或油性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八、滴眼剂的分析,(一)常规检查1.可见异

37、物检查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装量检查方法:最低装量检查法3.微生物限度 检查方法: “无菌检查法”中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八、滴眼剂的分析,(一)常规检查4.粒度检查方法: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结果判断:大于50m的粒子不得过2个,且不得检出大于90m的粒子5.沉降体积比 检查方法:结果判断,八、滴眼剂的分析,(一)常规检查6.渗透压摩尔浓度 检查方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结果判断:与泪液等渗7.无菌检查方法:无菌检查法,八、滴眼剂的分析,(二)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2ml,置100ml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液(pH5.8)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液

38、(pH5.8)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 A),在326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色甘酸钠(C23H14Na2O11)的吸收系数为164计算,即得。本品含色甘酸钠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八、滴眼剂的分析,(二)含量测定,本法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三节 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分析,一、药用辅料的质量分析,药用辅料: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加入药用辅料目的:不仅赋予药物一定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的关系,其质量可靠性和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

39、制剂先进性的基础,一、药用辅料的质量分析,(一)液体制剂中辅料的检查(二)固体制剂中辅料的检查(三)膏类基质用辅料的分析(四)其他辅料的分析,二、包装材料的质量分析,药品的包装:选用一定的材料或容器、运用包装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分(灌)、封、装、贴签等操作,为药品提供品质保护、商标与说明的一种加工过程的总称分类:内包装和外包装检验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汇编,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性能检查、使用性能检查和安全性能检查三方面,第四节 药物稳定性试验,一、药品的留样考察,稳定性试验的目的: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一)留样室管理办法(二)留样管理办法(三)产品留样考察规定(四)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留样观察办法,二、药物稳定性试验,(一)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二)原料药的稳定性试验1.影响因素试验(1)高温试验 (2)高湿度试验(3)强光照射试验2.加速试验 3.长期试验,二、药物稳定性试验,(三)制剂的稳定性试验1.加速试验 2.长期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